土木工程项目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赵海龙,杨武

土木工程项目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赵海龙,杨武

天津天一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 300384

摘要:近年来,各地区土木工程建筑随之增加,混凝土是此类型建筑常用施工材料,要想从根本上保证工程质量,就必须合理的应用施工技术。因此文章详细探讨了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重要施工技术。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

混凝土在建筑行业之中被称之为“砼”,即按照一定的比例,将水、石、砂、水泥进行配置、搅拌而形成的混合物。基于特定的养护方式,混凝土具有较强的性能,特别是耐久性、压力学性能等方面,所以广泛应用在土木工程建筑之中。同时,在应用的过程中,混凝土结构的防水性能优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建筑的整体功能,延长使用寿命。但是,在应用混凝土时,需要采用恰当的工艺技术,以此来充分发挥其作用。

一、影响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因素

(1)主观因素。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由于需要施工人员参与其中,所以常常会由于工作意识淡薄、工作疏忽等因素,影响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质量。一方面,在施工现场中,受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限制,使得很多施工人员并不能将严格的施工规范应用在工作中。另一方面,施工人员缺乏全局意识,导致混凝土施工的流程存在问题。(2)客观因素。在混凝土凝结的环节中,未对其进行合理的养护工作,同时缺乏对温度的合理控制。基于这样的工作环境,往往就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受水分、温度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发生裂缝等不良现象,降低其结构的稳定性,最终还会影响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

二、常见的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1)混凝土结构PC技术。实际上,混凝土结构PC技术就是预制技术,这一技术形式已经广泛应用在施工中,可以有效缩短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工期。就混凝土结构PC技术而言,合理构建模板是充分发挥这一技术价值的关键,同时需要严格遵循浇筑技术、养护技术的相关要求进行操作。(2)混凝土结构NPC技术。以混凝土结构PC技术为基础,混凝土结构NPC技术就是对土木工程中剪力墙进行填充设计,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必须合理控制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依据相关的施工规范完成操作、施工,而在地震频发的地区,还需要对混凝土结构做好防震保护。(3)混凝土结构 PFC 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之中,混凝土结构 PFC技术为半预制装配技术方式,同样广泛应用在施工中,其主要的特点就是以叠合式楼板、剪力墙外墙模板之间的结合为基础进行施工的。在应用的过程中,混凝土结构 PFC 技术的优点在于:不仅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的稳定性,还可以缩短施工的周期,所以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三、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的应用方式

(一)配置与搅拌技术

(1)确定混凝土结构的材料类型,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水泥种类,一定要保证其符合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例如:对于体积较大的混凝土,应该使用具有较低水化热的品牌;在选择骨料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选择能够规避碱性骨料发生反应的材料;施工人员在选择添加剂时,也应该重视其类型,以便于满足不同混凝土结构性能的需求。(2)合理配比混凝土结构的材料,依据土木工程的建筑要求,对所有与混凝土结构相关的材料进行配比,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性能能够满足建筑的质量要求。(3)对混凝土的混合物进行搅拌,结合现行的混凝土结构性能要求,应该尽可能避免采用人工的方式开展搅拌工作,而是应该采用机械设备进行搅拌。同时,如果在搅拌的过程中发生了分层问题,就应该及时进行二次搅拌,从而提高搅拌的质量,为后续的施工提供保障。

(二)温度控制技术

(1)降低水泥的使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混凝土结构的水化反应实际就是放热的过程,但是在其内部中,大部分热量无法得到有效的释放,所以内外的温差较大,就会产生一定的温度应力,最终导致混凝土结构发生裂缝,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对此,施工人员可以适当减少水泥的总体用量,进而避免产生更高热量而无法释放,所以可以使用矿粉、粉煤灰等材料降低水化热现象。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不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能,还能够有效防止裂缝问题的发生。(2)控制环境的温度。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结构是在室外完成浇筑的,加之炎热的夏季室外温度较高,就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性能,因此在浇筑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具有耐高温性能的材料替代混凝土产品,或者尽可能选择气温适宜的天气完成浇筑工作。另外,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浇筑工作也不能在低温天气进行,否则将会降低其性能,甚至发生破碎现象。(3)在施工中强制性降温。在施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使用恰当的设备方式对混凝土结构进行降温,常见的方式为循环水降温,也就是混凝土结构的内部设置循环水管,从而实现降温的目的。

(三)减小地基对混凝土的约束

(1)降低混凝土材料里面的约束力。如果温度应力在混凝土结构内部加大,同时也会增加混凝土内部的约束力,因此加大对温度应力的控制力度有助于削弱混凝土材料中的约束力,确保约束力参数在混凝土材料中始终处于设计规定范围内。在对温度应力进行控制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综合应用多种保温措施,如覆盖法、蓄水法和暖棚法等,促使混凝土结构外部环境温度始终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从而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从而构建合理性较高的混凝土材料内部温度应力。(2)减小外部地基所承受约束力。混凝土材料浇筑时,针对大面积浇筑施工来讲,浇筑厚度控制难度较高,如果产生了过大的厚度,会导致来自于地基的约束力加大,给混凝土施工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在实际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过程中,应尽量降低其厚度,此时可以对滑动层进行设置,通过滑动层能够削弱地基对混凝土的约束力。

(四)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涉及到了墙体、基础底板或楼体结构等方面,在墙体浇筑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所用的混凝土成分必须保持一致。对整个浇筑高度也是存在要求的,一般情况下高度应达到 40cm 左右;基础底板施工中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混凝土散热问题,从这一点来看不仅要严格控制好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同时还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整体承受力,为了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还要对材料选择、设备选择等方面问题加以注意。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很多浇筑模式都在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不同方式所起到的作用都不相同,适用的环境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浇筑方式。

(五)混凝土养护与拆模技术

通常情况下养护工作都是在混凝土浇筑、振捣等操作12h之内进行,但是也不是完全固定的,具体还需要结合混凝土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养护时间,有条件的情况下应保持养护时间一周以上。当前应用频率较高的养护方式主要有浸水养护、覆盖养护和围水养护等几种养护方式。在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拆模的过程中,应该合理控制时间,在其强度达到标准时方可进行拆模,并且在这一环节中,禁止撬动、敲击等操作行为。通过这样的技术,能够保证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符合土木工程建筑的要求,增强建筑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影响混凝土的因素,因此需要施工人员将更加恰当的技术方式应用在施工中。以此为基础,施工人员通过科学的工艺技术,提高混凝土配置与搅拌的科学性,对其结构的温度进行了有效控制,采用合理的方式对混凝土结构进行了浇筑、养护、拆模,减少了裂缝现象的发生,从而增强土木建筑工程混凝土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伟超.浅谈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南方农机,2018,49(05)

[2]苗璐.解析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18,44(07)

[3]史厚增.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J].门窗,2018(03)

论文作者:赵海龙,杨武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8

标签:;  ;  ;  ;  ;  ;  ;  ;  

土木工程项目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赵海龙,杨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