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国家经济水平蓬勃发展,各领域的不断提高,对农村问题都有了高度的重视。本文以当前农村建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索以及促进农村住房建设发展的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农村住房建设;问题;对策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住房质量和条件得到逐步改善,但农民在建房过程中,存在房屋布局散乱、功能结构不合理、质量差等问题。应制定农村住房建设规划、改革宅基地政策、增强农房安全意识、提高房屋质量、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和房屋功能结构等,以促进农村住房建设科学化。
1当前农村建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索
1.1农村建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村庄建设规划实施缺乏实效性。村庄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相互不协调。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标准高,难以操作,造成农民建房难。由于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农民宅基地权属范围,导致农民改善住房无规划。部分村庄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及其编制实施没有切合当地的实际。(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无论是建设新房还是原有住房,都缺乏相应配套的基础设施,由于基础设施投入不够,使得农村房屋建设达不到设计要求,导致许多农民建房处于旧房翻新阶段,房屋的使用功能没有得到很好改善。
1.2影响农民建房的原因分析
(1)农民建房的随意性大。许多农民受传统因素影响,对集体土地所有制和依法用地的观念淡薄,认为改善住房是自己家的事,建房限制在自己的自留地里,因此,到乡镇国土所报批即可开工,没有必要再到哪个单位办理手续。(2)对农民建房的监管没有及时跟上。现在许多村庄位于县城的偏远山区,部分村里稍有文化的人都外出打工,留老、幼、病、残在家,对工程建设的政策了解不多,加之相关部门没有及时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业务指导,这样容易出现大量的违规建筑,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村土地的大量浪费。
2促进农村住房建设发展的对策
2.1调整宅基地政策,提倡建房占地的适度性
农村现有的宅基地政策刺激了农民多占地、建大房的冲动。因此,应调整和完善宅基地政策,严格宅基地管理,允许其市场化流转。将农村居民所拥有的一户一宅的宅基地使用权物化,允许其进行异地置换和城乡间置换,鼓励农户用农村宅基地的指标换购由政府主导建设的经济适用房和新社区住房。这些宅基地指标可用作城镇经济适用房的用地指标,使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住宅用地减少挂钩,实现节约用地,打破农村宅基地和房屋只能在本集体内部流动的规定,参照城市房地产市场,明确给所有的农村居民住房颁发土地使用权证和房产证,可自由买卖、转让、租赁和抵押,从而促进农村房地产市场化流转,提高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效率。严格控制农村新增宅基地,禁止一户多宅现象,农户新建房屋必须退还原有宅基地,以供其他有需要的农户继续使用,严禁农户将自身承包经营的耕地作为宅基地进行建房。建立承包地和宅基地的有偿退出机制,使退出农村集体成员身份、彻底离开农村的农民能获得其农村财产的变现价值,从而使有能力、有条件、有意愿进城定居的农民获得补偿,作为其在城镇发展的基础。我国农村人多地少,土地资源日益稀缺,政府应积极倡导农民坚持节约用地的原则,进行合理适度的住房投资消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各地政府尤其是农村宅基地建设的主管部门要发挥积极作用,加大合理建房用房的宣传力度,倡导农民进行适度、理性、健康的住房投资消费;倡导农民结合自身的收入状况和实际需要,按需消费,避免农民在建房时盲目攀比,耗费大量的钱财和土地。
2.2完善农村住房结构和功能
随着农村居民对住房的功能和配套设施要求越来越高,为满足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后对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需要不断优化农村住房结构和功能布局,指导农村居民进行房屋设计和功能布局。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农村居民住房的规划、设计、建设等方面的指导,根据不同农村地域民居的特色,设计功能合理、设施完善、造型多样、体现地方农村和民族特色、满足不同经济承受能力的农村居民需求的住房规划方案,免费供农村居民建房和改造住房时选用。农村住房的结构要符合各地农民的生活习惯,具备起居、睡觉、会客、餐饮等功能;农村住房的结构要很好地实现寝居功能与生产功能的合理隔离、食寝分离和净污分离;农村住房的结构空间还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不同时期家庭结构变化的需求进行适当的拆并。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要与发展沼气、太阳能、风能、生活垃圾处理等结合起来,以提升农村居民住房档次。此外,农村住房的结构要根据农村的自然条件和农民的耕作和生产方式,考虑适度的生产功能,科学合理设置辅助用房,如农机具房、农作物储藏间等;农村住房的结构还应预留适当的庭院空间,合理布局晒台、棚架、储藏、畜禽养殖等功能区,以便既能满足农民发展生产的需要,还可节约利用宅基地,充分发挥宅基地的空间效应,以达到整洁卫生、使用方便、区分严格的效果。
2.3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严格按照村庄规划建房能有效避免农民散乱无序建房的现象,减少土地浪费,也有利于基础设施的集中布控建设。村庄规划要考虑村庄生产、生活、游憩、交通等特点,积极营造新农村社区形象,倡导新型生活方式,为村庄提供高品质生活空间,切实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农村居民聚集区要重视生态环境与景观风貌的协调统一,将农村居民聚集区建设与乡村旅游景点打造有机结合起来,以“农家乐”、乡村酒店、都市农业发展等为内核,建设风景优美、环境宜人的农村居民居住聚集区。严格实施村庄建设规划,严把规划审批关。制定明确的宅基地审批办法、农宅规划审批办法,全面实行农宅建设核发“选址意见书”和“开工许可证”制度,集中安排村庄建设,减少农宅占地面积,节约土地资源。严格控制重要地段的农宅开发建设,城乡结合部、城市主要出入口地带、重要的交通干道两侧以及风景名胜、旅游区附近的农宅必须按照规划控制要求,集中改造、建设,严禁批准零星住房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适度整合自然村,确定中心村,对符合规划设计的住房建设给予适当补贴,对违反规划要求建房的给予罚款处罚,引导农民严格按照规划建房实现集中居住。
结语
因为我国不同地区在经济上的发展都有着非常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也使得农村在发展上的状况出现很大的不同,本文以当前农村建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索以及促进农村住房建设发展的对策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陈安生.新农村住宅建设中的瓶颈问题及其对策分[J].山西建筑,2018(8):13-14.
[2]徐玲,肖双喜.农村住房浪费现象研究[J].农村济,2018(10):15-17.
[3]杨继瑞.土地产权的若干问题思考[J].上海农村经济2019(10):17-22.
[4]王伟.关于对农村住房的调查及其相关分析和对策[J].重庆社会工作职业学院学报,2018(4).
[5]吴爱菊.浅谈如何提高农村住宅工程质量与抗灾能[J].浙江建筑,2018(5):25-27.
论文作者:隋晶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7
标签:农村论文; 住房论文; 宅基地论文; 农民论文; 村庄论文; 农村居民论文; 结构论文; 《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