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在于启动需求和改善供给:英国高中教育的经验教训及启示_教育论文

关键在于启动需求和改善供给:英国高中教育的经验教训及启示_教育论文

关键在于启动需求和改善供给——英国高中阶段教育的教训、经验与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国论文,关键在于论文,启示论文,教训论文,阶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历史教训:单纯升学导向造成中等教育发展迟缓

远在中世纪时,英国就有了享誉世界的大学和公学,但教育的普及水平相对落后。19世纪初,普鲁士、法国、瑞士、荷兰等国都确立了国家负责公共初等教育的原则,而英国直到1833年才通过教育补助金法案。1870年的《福斯特法案》规定5-12岁的儿童应受初等义务教育,1902年颁布了关于建立公立中等教育制度的《巴尔福法案》,但已迟于德国一个多世纪。此后,英国历届政府都致力于推进中等教育普及,义务教育年限也不断提高。20世纪初为14岁,1918年提高到15岁,1944年《巴特勒法案》后至今实行5-16岁年龄阶段义务教育。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英国中等教育发展相对缓慢。

20世纪80年代中期,英国16岁以上的学生接受全日制教育(相当于我们国家的高中阶段)的只有40%,仅是美国、日本和荷兰的一半。进入90年代以后,约30%的英国青少年在16岁完成义务教育后便停止全日制学习去从事低技能、低收入的工作。英国现有劳动者中,30%属于低技能者,而德国的相应比例只有17%。在国际经合组织25个成员国中,英国17岁以下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人数居第20位,远远低于美国、日本、德国、瑞典、法国等国家。在已通过义务教育阶段考试的学生中,有50%的人5门功课在良好以下,多数学生英语和数学达不到要求;技能水平不高,走向社会后遭到雇主的排斥;即使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后两年仍有超过10%的学生辍学。英国青少年平均接受教育时间在发达国家中偏短,质量较低。

分析原因,英国政府和专家普遍认为,这与长期以来中等教育“以考试为指挥棒”有直接的关系。英国中等教育升学导向的传统历史久远。最早的中等教育机构是产生于中世纪的文法学校。它主要招收富家子弟,教授拉丁语、文法、修辞等科目,培养教会神职人员和世俗官员。随着牛津和剑桥大学的创办,文法学校成了大学的附庸,唯一的功能就是向大学输送学生。直到19世纪末,中等教育一向是升学教育、贵族教育的代称。20世纪初,产生了为产业服务的初级技术学校,但被视为中等教育之外的另类。1924年,哈多为推进教育的普及,把中等教育的概念从学术类型的文法中学扩展到具有职业教育倾向的现代中学。1938年,斯宾斯承前启后,提出了按文法、技术、现代三种类型组织中等教育。1944年教育法案后,文法中学、技术中学、现代中学共同成为实施中等教育的机构。60年代后工党发起综合中学运动,使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逐渐消亡,英国的中等教育主要由综合中学实施。综合中学里为升学服务的学术教育居主导地位,而职业教育却受到冷落。20世纪80年代,约有一半的综合中学没有职业教育的教学安排,多数学校也是把职业课程安排给想提早高校或是补修的学生。名为升学和就业兼顾的综合中学,实际成了单纯升学导向的文法中学的翻版。升学导向课程使许多青少年学习成绩下降以至厌学和辍学。80年代末,英国结束中等教育的16岁学生参加考试,只有20%的学生能够通过最具“学术性”的普通教育证书考试,40%左右的学生获得中等教育证书,被看作是能力“最差的40%”的学生则得不到任何证书。解决在中等教育阶段学术能力较差的青少年问题是任何国家都会遇到的一个棘手问题,但英国在这方面的问题尤其严重。1988年英国教育与科学部发布的希金森报告也指出,如果教育制度以考试为中心,忽视了半数以上学生的学习需要,将会导致每个阶段都是为了适应将要进入下一阶段的那些人,学得不够好而不能升学的学生被当作了牺牲品。

二、改革特点:启动需求,改善供给,提供多样化选择

近年来,针对现存的弊端,英国政府以有效地增加青少年受教育年限、提升教育水准为核心目标,在中等教育上进行了许多改革。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改革力度逐步加大。2003年1月,英国教育与技能部颁布了《机会与卓越:14-19青少年教育》白皮书,标志着英国在中等教育领域的改革开始实施。主要的政策措施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确立14-19岁教育阶段的概念,统筹中等教育的两个阶段。英国政府认为,14-19岁是人生观及知识、技能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承担这个年龄段教育的中等教育阶段,一头与小学阶段教育相连,一头与就业或升入高等学校相连。原来划分的中等教育两个阶段(14-16岁和16-19岁)应是连贯的、不可分割的一个阶段,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进行相应改革。这个阶段的教育宗旨是:满足所有青少年的需要和愿望,为他们提供适合其能力和兴趣的多样选择,提升所有青少年受教育年限,增加16岁后接受教育的人数,缩小各社会阶层及种族之间的差距;扩展所有青少年的技能训练,提高其就业范围,弥补技能的短缺;破除社会偏见,开辟更多的更广泛的职业教育成功之路。他们强调,要改变16岁义务教育结束的分界点,增加青少年受教育的年限;要重视青少年技能培养,适应工商界的要求;要面向所有社会成员,进一步提高教育的质量。

第二,启动高中阶段教育需求,鼓励青年延长受教育年限。英国教育当局认识到,延长青少年受教育年限的关键是确保所有14-19岁人口能够进入学校,而且不厌学,不辍学,毕业有出路。为此,他们制定了激励和保障措施,鼓励青少年坚持学习。一是学校和学生家长合作,监督可能辍学或学习进步缓慢的学生在校的学习状况。二是实行灵活开放的教育。程度好的学生可以提前参加GCSB考试,也可以在某些科目上免考或提前进入高级课程学习,同时允许一些学生放慢学习进度。三是向14-19岁青少年提供经济支援,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经济保障。四是建立“成绩认可”奖励制度。对所有完成14-19岁教育阶段的学生给予奖励。对即使通不过考试但仍能坚持学习者,授予进步奖。获奖的情况作为学生进入高等学校和工作岗位的参考。五是推进高等教育的普及。到2010年,19-30年龄段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由2002年的43%提高到50%。

第三,改善中等教育的供给,尝试中等教育课程职业化。英国教育与技能部反复强调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确认学生从14岁开始职业选择的可行性,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一是确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等值的观念。在正式表述中,义务教育阶段的GCSE证书和高中阶段的文凭A Levels不再冠以职业的或学术的。二是在国家课程中增加职业类课程的比重。三是建立职业和普通教育混合考试机制。鼓励学生在14-16岁阶段选择职业方向。这个阶段的考试,既可选普通学术科目,也可选职业类科目,由学生按兴趣自由选择。四是扩展现代学徒制。到2004年,至少有28%的16-24岁青年在工商企业进行18-24个月的现代学徒,边学习、边工作,既获得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又获得一定的工作报酬。

三、对我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启示

尽管英国的改革成效还有待观察,但他们加强整个中等教育阶段的措施,体现了对历史教训的汲取和对教育规律认识的深化。一个国家的做法不可能成为解决我们现实教育问题的具体方案,但他们的失败教训和成功做法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领悟现实问题,开阔我们解决现实问题的思路。

第一,要深化对高中阶段教育重要性和复杂性的认识。高中阶段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对于国家来说是培养新生一代青少年的重要途径;对于个人来说是走向社会的渠道,迈向成功的阶梯。高中阶段教育既涉及就业,又涉及升学,两个目标在实施中相互矛盾,难以协调一致。同时,高中阶段教育是升学选拔、分流竞争的重要阶段,涉及平等,因而选拔的合理性、科学性、公平性,极易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高中阶段教育以青少年为对象。这个时期是人生的过渡期、转折期和成长期,将要离开家庭,作为社会成员步入社会,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和不稳定。从国际上看,高中阶段教育也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在我国,现有从业人员文化程度比重较低,受过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者只占12.7%,如果大多数15-17岁青少年不能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将严重制约我国劳动力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既要对高中阶段教育高度重视,大力推进,又要合理规划,量力而行,切不可急功近利,搞“大跃进”。

第二,要统筹初、高中两个阶段,重心下移,把着力点放在启动和促进初中毕业生对高中阶段教育需求上。毫无疑问,容量不足是当前制约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但仅仅着眼于投入增加和容量扩大是远远不够的。制约发展的因素不仅在供给,而且还在于有效需求。也就是说,即使有了充足的容量,还有一个能不能吸引初中毕业生来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问题。从需求角度看,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迟缓的要害不在高中而在初中。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01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按时毕业率为75%。据估算,如果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就必须达到75%以上。这就意味着所有按时毕业的初中生都要进入高中阶段学习。如果义务教育阶段按时毕业率不大幅度提高,仍然是为数不少的学生在各个阶段流失,高中阶段教育的生源从何而来?高中阶段需求不旺的根子在于初中阶段辍学和流失问题没有彻底解决。辗学,有贫困的原因,但往往更是厌学所致。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增强教育的可选择性,满足不同智力类型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特别是在我国现阶段农村,初中教育要为希望上高中考大学的学生服务,同时也不要忽视那些想上职校学技术和留下来当农民或进城务工的学生需要;教学内容不能光是为了应付考试,也应该教一些生产、生活的通用技能和学生个人感兴趣的东西。实践证明,在初中后期进行适当的职业教育,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减少厌学和控制辍学的有效措施。

第三,要统筹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发展,全面实现高中阶段教育的双重功能。高中阶段教育承上启下,处于初中和高等教育之间,既要为高等教育做准备,而且还要联系就业,同时还承担公民教育的职责,具有选拔、职业生活预备的双重功能。只有既抓优质普通高中,又重视职业教育,满足各方面的不同需求,才能全面实现高中阶段教育的功能。但目前在许多地方,无论在认识还是在实践上,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成了普及普通高中,主要精力和财力投入到扩大优质普通高中的资源上,而职业教育却受到不同程度的冷落,高中阶段教育变成了单一的升学教育。这是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方向上的偏差。多数人希望上大学,但也有人上不了大学,或根本就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条件和需要。目前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7%,即使2010年达到或超过20%,仍有绝大多数18-22岁年龄段青年将直接就业。英国的教训表明,中等教育单纯的升学导向,不仅不会加快其发展的速度,而且还会带来发展的畸形。事实证明,职业教育不仅是振兴国家经济的秘密武器,同时也是普及教育,实现社会平等和劳动者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职业教育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高中阶段教育的主体。我国职业教育从总体上看还只是刚刚起步,尽管招生有了明显回升,但发展不稳定,特色不鲜明,仍是各类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不是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比例达到一比一就可以了,而是职业教育应当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要担此重任,职业教育必须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办学质量,真正有吸引力才行。

标签:;  ;  ;  ;  ;  ;  

关键在于启动需求和改善供给:英国高中教育的经验教训及启示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