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君子尚美”精神与当代中学生道德意识的培养论文

《论语》中“君子尚美”精神与当代中学生道德意识的培养论文

《论语》中“君子尚美”精神与当代中学生道德意识的培养

曾一智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410005)

摘要: 深入挖掘《论语》中的“君子尚美”,可为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提供有效借鉴。

关键词: 《论语》;君子尚美;中学生道德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欧风美雨的影响,传统文化中的高尚道德观开始遭到当代中学生的质疑。对此,我们亟需思考如何着手重塑道德品质。通过分析《论语》,我们发掘出了“君子尚美”的精神,这对指导培养中学生高尚的道德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选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所收治的颅脑外伤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患者64例,其中女性患者30例,男性患者34例,最小年龄23周岁,最大年龄72周岁,年龄均值(57.2±1.3)周岁,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32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临床数据,经分析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一、“君子”探源

“君子” 的概念由来已久,在先秦典籍中原指有位者,《诗经·小雅·采薇》:“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孔子最早对促使“君子”由“有位者”向“有德者”转变。《论语》中“君子”一词是全书的核心纽带,将孔子散落在字里行间的思想系联为一个有机整体。

二、《论语》中的“君子尚美”精神

《论语》中“君子”的精神内涵丰富深邃,其一“尚美”。“尚”即崇尚、追求,而“美”并不限于“美丽”的本义,更引申指“美好之事”,例如:高尚人格、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等。《论语》中具体表现为“尚退”、“尚定”和“尚学道”。

1.尚退

【出处】《论语·子张》

【原文】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子张“问交”,子张认为“君子尊敬贤人,也接纳普通人;君子鼓励强者,也怜悯弱者”。大多数学者理解为“谦让”,即君子谦和礼让,既“周而不比”,又“和而不同”,故以“矜而不争,党而不群”。“人不知”,而“君子不蕴”,甚至“敬而不违,劳而不怨1”。这种精神即“尚退”。“退”是“柔和地让”,例如,《礼记·檀弓下》:“文子其中退然如不胜衣,其言呐呐然如不出其口。”郑玄注:“退,柔和貌。”

2.尚定

【出处】《论语·季氏》

(1)通过SHRIMP锆石U-Pb定年,获得金门花岗闪长岩年龄为156Ma±2Ma,属燕山早期侵位,与钦杭成矿带及其旁侧燕山早期大规模岩浆活动高峰期时代一致。

2.4.5 稳定性试验 按“2.4.3”项下方法配制ATV低、中、高质量浓度(1.25、6.25、25.00 ng/mL)的血浆样本,每个浓度平行配制6份,分别在室温放置12 h、-80℃-室温反复冻融3次、-80℃放置14 d后,按“2.3”项下方法预处理,并按“2.1”项下色谱与质谱条件进样测定。结果显示,ATV低、中、高质量浓度血浆样本的血药浓度RSD分别为5.45%、6.78%、11.53%,RSD均小于15%(n=6),表明血浆样本中的ATV在上述条件下均较稳定。

主要由上部装置和下部装置两部分组成,上部装置固定在无磁悬挂刻线处,由上部装置本体、激光发射器、发射器护盖和上部固定装置等组成;下部装置由下部装置本体、刻度盘、限位螺栓、下部固定装置和刻度指针等组成(图1)。

注释:

《说文》:“定,安也。”君子心处宁静,保持专注,“泰而不骄2”。“戒之在色”的“色”并非“女色”,乃指多彩的俗世。《道德经》:“五色令人目盲3”,缤纷的色彩会让人失去冷静的目光。“目盲”非指“眼瞎”。圣人目光所及是更深层次的“道”。年少时若长期沉溺色彩之中,目光便流于表面,势必会影响对美的本质的探索。

3.尚学道

2.《论语·子路》:“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原文】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孔子认为“君子”应“重道”第一,当“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4。”而“君子”如何“就有道而近”呢?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5。”即“君子”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掌握“道”,所谓“君子学以致其道6”。“学道”是在探讨人的本质时的一种审美体验,意在“忘忧”。

三、“君子尚美”精神对培养当代中学生良好道德意识的启示

1.《论语·里仁》:“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一方面,我们要活学“君子比德”的思想。君子尚美,而“美”莫于以比喻晓之。我们应加强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悟,反思君子具有的仁、智的品格。自然界中具有君子道德的生物或非生物异常丰富,如那些在夹缝中求生存的花草,虽是出于生命的本能,但其积极向上,坚强不放弃一丝生的希望的顽强斗志又适合正处于挫折阶段的中学生将其作为道德目标。

【原文】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另一方面,我们要大力提倡“克己向善”的抉择标准。“君子尚美”精神中的“尚退”、“尚定”和“尚学道”都是在强调“克己”。在孔子的时代,儒生们以“克己复礼”为己任,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我们要坚守公民的基本的道德规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那么,当代中学生在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时,应与时俱进,变之为“克己向善”。这要求我们在行为上克制自己,以美好的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美好道德的要求。另外,当我们在面对选择时,要主动向好的方向发展,做到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统一。提倡“克己向善”的道德抉择标准,旨在用此约束中学生的道德行为,时刻提醒中学生用道德标准衡量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通过长期的道德社会实践,将“克己向善”内化为当代中学生的一种道德习惯,促进当代中学生良好道德人格的塑造。

(1)通过先导试验,对于3号钻井废弃泥浆样品,最佳药剂投加固化方案为:AP破胶剂2.0%+32.5硅酸盐水泥20.0%+HHJ活性剂+CA促凝增强剂5.0%,3号样品经过固化及改良后能够达到道路建设的材料标准和环保浸出液标准要求。

塑造当代中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是本文之旨归,更是其现实意义的体现。《论语》中“君子尚美”的精神为中学生们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提供了生动形象的学习榜样,同时也为中学生道德意识的培养指出了新的方法。

【出处】《论语·卫灵公》

图2对比了4种算法的瞬态MSD。这4种算法分别是:符号滤波算法(3)、Probit-MLE算法(4)、传统RLS算法(使用未经量化数据yk,i)以及本文提出的OB-RLS。设置传统RLS和OB-RLS算法的遗忘因子 λ=0.98,Probit-MLE和符号滤波算法的步长分别为0.03和0.3。从图中可以看到,Probit-MLE算法的估计精度比符号滤波算法高,但两者的精度都比本文所提出的OB-RLS算法低。

3.《道德经》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4.语出《论语·述而》

5.“学道”出于《论语·阳货》

6.语出《论语·子张》

参考文献:

[1]罗小玉,朱业宏.《论语》君子人格对当代青年人格修养的启示[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1(05):99-103.

[2]张慧菱,韩丽华.《论语》中的君子人格[J].教育教学论坛,2018(34):118-121.

[3]周可真.君子儒与小人儒区别何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05-15(002).

[4]李璐.马克思主义视域下《论语》君子观思想的基本内涵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8.

作者简介:

曾一智(2000.10- ),女,现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研究方向:文学欣赏。

标签:;  ;  ;  ;  

《论语》中“君子尚美”精神与当代中学生道德意识的培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