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荣成市第六中学 264319
摘 要: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民族崛起的筋骨。高中学生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如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是摆在每个老师面前的一个紧迫的问题,该文就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了一些探讨,提出了创设问题情景、重视探究式学习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创新意识 数学课堂 创造动机 创造兴趣
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的系统性和推理性的学科,是全世界的通用语言,无论是什么民族,通过各种符号语言和图形就可以传达我们的思想,使我们的交流更加简单。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避免教师唱独角戏,成了我们如今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拓展深化”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要领悟并逐步学会运用。蕴含在知识的发生、发展和深化过程中、贯穿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从根本上提高数学能力的必由之路。只有通过对数学方法的不断积累、不断总结经验,才能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化,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发现、创新的环境和机会,而且能够为教师提供一条培养学生解题能力、自控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能力的思路和有效途径。学生必须综合所学得的知识,并把它应用到新的、未知的情境中去,这就需要学生使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去探索和猜想。因此,在“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渗透和教学策略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
二、“积极探索”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法宝
探索是创造之前的准备工作,探索未必有结果。套公式进行计算、对给定的结论做说明都不是创造意义上的探索,真正的探索是对命题的真假尚不清楚、对问题的存在尚不明确的过程。考查探索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深化高考数学课内容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教学中要抓住时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逐步学会运用己有的数学知识去探索新的数学问题,使学习过程成为再现创造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努力追求新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因此,在高中数学复习过程中一定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养成勤学善思的习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注重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善于从多侧面、多方位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认真总结规律,按时完成作业。对不太会做的题目,要从条件和结论双边出发,联想所涉及的知识点,积极发散思维,构建数学模型,主动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请教同学和老师,和他们共同探索解题方案[1]。
三、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要将课外活动充分利用
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数学知识与习题与时代气息相结合,用学生能力范围内可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取代数学问题,同时注重对知识前后的联系以及对知识的合理整合利用,这样不仅能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引导作用,还能够使其对知识的获取、应用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做到主动探究,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对问题进行情境创设,不仅能培养学生构建数学模型的能力,还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收集资料、设计问题、讨论交流等环节,使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联想、好于提问以及深刻钻研等良好习惯得以养成,学生也能相应地根据白己的理解而对其构建数学模式。思维能力在这样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拓展和深化的过程中得以强化,不仅完美呈现了数学世界的无穷魅力,同时也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以提升[2]。
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会联想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而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它贯穿于数学的方方面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举一反三,联想是一种由此及彼的创造思考方法,故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发散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主导地位,当发散量增加到一定程度而达到质变的时候,发散就变成创造了。所以笔者认为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极其有效的方法。首先,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就教学内容通过不同途径提出疑问,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感受到自信和喜悦,在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使思维拓展也能得到充分调动。好的提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良好开端,其主要原因就是发现问题并能对其提出问题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因此,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主动探索是非常必要的。其次,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注意的是让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还是集体进行研究或者是说独立思考完再相互进行交流等解决问题的方式,这些都是由被研究问题的难易程度所决定的。教师应该将教学活动的主体定位在学生身上,尽可能地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教学功能中的数学交流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学生交互思维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小蒙 发散思维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05)。
[2]喻海波 发散思维,突破多解问题教学瓶颈[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09)。
[3]吴雨卓 高中数学“一题多解”的学习心得[J].知识文库,2017,(01)。
论文作者:刘云杰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6月第28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5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创新意识论文; 思维论文; 知识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6月第28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