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城区第二完全学校 李珍梅
摘要:目前,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师需要探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前提,也是他们能达到好的学习效果的必要手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程内容,采用各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兴趣
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很多小学生反感语文的学习,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大量机械的做题和背诵,分析文章内容时,老师只是一味的灌输,学生根本没有自己的主体意识。然而这种学习方法是学生最反感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好动性,这样的学习方法根本不适合小学生。
一、明确认识激发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激发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
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绝对不会是理性的、自觉的、有目的的行为,而完全是一种单纯的凭兴趣进行的快乐行为。对小学生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的教育,那只能是一种作为,不会有多少效果,甚至是一种无用的教育行为,因为小学生不懂得这些抽象的道理,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遵循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选准符合儿童学习兴趣的发展规律,作为教育的切入点,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育教学的重点,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贯彻于教育活动的始终。
2.激发兴趣是小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学习兴趣往往源于好奇心,但是好奇心没有明确的目标,容易得到满足,并常常在满足之后很快地消失。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儿童凭兴趣,中学生甚至大学生和成年人学习都是凭兴趣的,兴趣是动力的源泉,没有兴趣,动力源泉就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学习行为因无动力保证就会逐渐衰退甚至灭绝,兴趣的培养靠持续不断地浇培,兴趣是参天大树,大树参天始于幼苗,儿童是苗,成功的人才是大树,从儿童开始培养学习兴趣,随后持续不断地进行浇培,幼苗会逐渐长成参天大树,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要把激发学习兴趣放在首要位置。
二、巧妙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也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课文的不同调换不同方式,如“多媒体导入”、“猜谜语导入”、“谈话导入”、“讲故事导入”、“播放乐曲导入”等。如:我在教学《荷花》一课时,运用了多媒体导入。首先播放各式各样的美丽的荷花,一幅幅美丽的荷花图片,伴随着优美的乐曲把学生深深的吸引住了,在同学们的赞叹声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导入,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创设情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引起情感的共鸣,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使学生集中精力,自然地进入学习境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我们有必要在新课的导入上做精心的设计,使教师的授课能像磁铁一样吸引住学生的心魄,使他们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趣
小学生具有好动的特点。丰富多采的第二课堂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最好延伸。如果我们能举办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课外实践活动,会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演讲、歌咏比赛,讲故事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总有一种是受学生欢迎的。学生在自己喜爱的活动中会受到熏陶,语文素养自然也会得到提高。这样可促使学生重温课文内容,巩固了所学课文的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如,在讲《女蜗补天》这篇课文时,我为同学们举办了一次故事会活动。让同学们课下搜集古代神话故事,在故事会上讲给大家听。学生感到好玩,因而非常乐于参加。在学生的活动中,我也很好地完成我的教学任务。小学生的好胜心强,喜欢比试竞争,所以我在任课班级坚持实行“语文学习小组竞赛”活动,将学生划分成五个“语文学习小组”,每小组设组长一人,依据学习成绩不定期地轮换。把学生的读书、写字、作业质量、单元考试成绩等都纳入学习小组的竞赛内容,每月一小结,每学期一总结。此举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的成绩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因此,提供给学生一些显示才能的机会和场地,这样就会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成功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实践证明,当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某种成功时,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也即所谓“成功哺育了对更成功的向往。这种向往又哺育了成功”。所以在教学中我注意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给学生成功的机会,使学生有成功的体验,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在教带有虫字旁的字:蝴蝶、蜻蜓、蚂蚁、蝌蚪等,我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这些动物的名字。讨论后全班交流记字方法,喜欢说哪个字就说哪个字。一个学生说,我会记“蝴蝶”:有两条虫子,一条虫子在湖边喝了三口水,另一条虫子在木头上看世界。话音刚落,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要展示自己的记字方法,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从这则教学实例中可以看出,学生在体验探索中一旦成功,就会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就会在探究成功的喜悦之中,对语文产生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入门向导,对其之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的孩子年龄还小,对很多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充分的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积极摸索和总结科学的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参考文献:
[1]张会英.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0(1).
[2]田春芳.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7).
[3]陈运斌,马心尧.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J].动画世界,2012(5).
[4]曾淑琴.浅析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素质教育:教师教育,2010(11).
论文作者:李珍梅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学生论文; 兴趣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小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就会论文; 是一种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