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_科学论文

多元智能理论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_科学论文

多元智能理论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多元智能论文,理论论文,科学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在1983年由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提出来的,该理论对传统的智力定义和测量手段提出了挑战,拓展了对人的智能的研究领域,特别对教育、教学方法和教育评价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多元智能”认为每个人除了语言智能和逻辑—科学智能外,至少还有其他7种——“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科学观察者智能”、“存在智能”。它关注的问题是:“你的智能类型是什么?”,学生的智能无高低之分,只有智能倾向的不同和强弱的差别。同时,它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学生与生俱来就不相同,他们没有相同的心理倾向,也没有完全相同的智力,但具有自己的智能强项,有自己的学习风格,所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不仅对整个教育领域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且对我们的科学教学改革有着较多的启示。

在中小学教学中,往往存在着许多对科学畏难、缺乏兴趣的学生,而这些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又常常受到这样那样的挫伤,使得他们在课堂上常常成为旁观者和局外人,因而在科学学习过程中易产生某些消极的现象,使科学教学的分化越演越烈。这就从一个侧面提醒我们:科学教学需要全面考虑促进学生各种智能的协调发展,科学教师更应懂得为“多元智能”而教,应当为每一个孩子搭建平台,创设情境,挖掘、发挥他们的各项智能,扬长避短,着眼于个体智能的发展。

二、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教学的主要方法

多元智能理论与初中科学教学实践的密切结合,不仅为教师开启了新的思维空间,而且为教师的科学教育活动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更为科学教学提供了新的策略。由此来挖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智力潜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科学学习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1.实施个性化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每个个体不可能拥有完全相同的智能,单个个体具有很高的某种智能,却不一定具有同样程度的其他智能,这种内隐的智能差异的外显性就是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只有当这种差异性被考虑到时,教学才是有效的。因此,在进行科学教学时,教师应了解每个学生的智能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如对逻辑智能差的学生,学科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科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从而增强学习科学的兴趣和信心。对学有余力并对科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就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学习材料,满足他们学习的需求,促进科学智能的进一步发展。

教学中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能人为地扼杀学生的独立思考。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案例1 给你一个透明玻璃杯、一支铅笔、一块塑料薄片、足够的自来水。

要求:利用上述仪器尽可能多地设计物理小实验,并指出它所属的物理现象或与之相关的物理知识。

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下面列出的是不少富有创意的解答。

方法一:往杯中装水,然后把笔放入杯中,从旁看,铅笔好像折断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方法二:用塑料薄片把装满水的杯子完全覆盖,然后把它们倒过来,塑料薄片不会掉下来,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方法三:把塑料薄片放在装有水的玻璃杯底,快速地抽去塑料薄片,玻璃杯还留在原处,这是惯性现象。

方法四:用笔尖和笔尾分别按在手指上,感觉到笔尖按下去更疼,说明压力产生的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

方法五:往杯中装水,然后把笔放入杯中,透过杯子看,铅笔变粗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方法六:拿铅笔敲打装水的玻璃杯,重敲时比轻敲水的振动更厉害,听起来声音更响,这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

由此可见,每个学生对问题都有自己的思考,并能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让学生比较不同策略的特点,使他们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灵活性,从中反思自己解法的优劣,促进元认知的发展,这实际上也是发展迅速自我认识智能的过程。本案例中它要求学生应用科学原理设计实验,其实也是一个调动语言智能并结合逻辑科学智能等学科学的一个过程,使每个学生不断丰富对科学的理解,不断提高选择合理的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

2.给学生提供自选的学习方式

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同时具有九种智能,并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和组合形式表现出来,具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表现方式。这给我们的启发是:课堂上应当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让每个人都参与到课堂中来,发挥每个人的技能特长。

案例2 牛奶是老少皆宜的营养滋补品,但市面上有些牛奶掺水较多,学过密度知识后,同学们知道可以通过测量牛奶的密度来鉴别其优劣。用所给的实验器材来测量牛奶的密度。

实验器材:密度计、天平、量筒、烧杯、铁块、弹簧测力计、细线、小石块

课程目标:让学生通过九种方式或选择九种中的几种学习。

具体过程如下:

语言:阅读书中测量密度过程的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法,并要求学生用语言叙述测量步骤。

逻辑:制作测量的具体方案并记录,设计表格,列出相应的计算式。

操作:按照设计步骤,进行具体的操作。

人际关系:测量密度是学生进行的实际操作活动,可以很好地体现学生个性化的学习特征,实现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自我认识:写一篇日记,反思自己所积累的实验方案的经验并和测量密度的成功体验相比较。

下面是学生交流后得出的测量密度的其中四种方案:

方案一:利用密度计直接测量。

方案二:用天平测质量,用量筒测体积,用公式求密度。

方案三:用天平测空烧杯的质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求出牛奶的密度。

方案四: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铁块在牛奶中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定律求出牛奶的密度。

这种课型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告诉我们:设计出多元化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每个学生的智力都能得到开发,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愉悦和乐趣,这是我们新课改中所要努力的方向。

3.给学生提供动手“做科学”的时间

对科学学习过程的深入研究已表明:科学学习并非一个被动吸收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的过程。按照这种观点,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做中学,也即所谓的“学科学就是做科学”,这其实也是一个调动身体—运动智能并结合逻辑科学智能、科学观察者智能等学科学的一个过程。

案例3 在八年级科学《运动和能的形式》教学中,笔者增加了一项活动。

活动器材:每人自带最喜爱的玩具。

活动目的:在小组里展示自己的玩具,并说出其中的能和运动的形式,选出认为最有意义的玩具,在全班展示。

学生纷纷取出早准备好的玩具,饶有兴趣地在小组里展示、介绍。有电动汽车、电动飞机同时发出模拟的声音,有机械发条汽车、机械公鸡,有声控玩具:拍手唱歌娃娃;还有热敏玩具:人经过时会发出“欢迎欢迎”的声音等等。

通过玩具展示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对运动和能的知识的认识,积累了科学学习的经验。通过活动使学生能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喜欢的玩具中有关的科学知识,通过活动使学生之间的交流进一步加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这一节科学课中,促进了学生多种智能的提高。

4.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

笔者认为,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的方式是多样的,比如在《湿度和相对湿度》教学中,教师出示了一道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例:把甲、乙、丙三只烧瓶密封,分别放在5℃、25℃、50℃的水中(室温为25℃),过几分钟后,三瓶中的相对湿度有什么变化?

当同学们对湿度和相对湿度的概念混为一谈时,我首先让学生四人一组讨论,然后同学们发表意见。

生1:老师,我觉得甲瓶中的湿度变小了。因为温度低了,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少了,湿度就小了。

师:湿度小了,那么相对湿度呢?

生2:也变小了,湿度不就是相对湿度。

下面的同学开始骚动,我趁势抛出这个问题。

师:湿度和相对湿度一样吗?

生3:我认为肯定不一样,如果一样的话就不必提出这个概念了。

底下一片笑声,大家觉得很开心。

师:那么同学们认为湿度和相对湿度是不一样了,不同在哪里呢?

这个问题是同学们最想知道的,于是有的看书,有的小组主动地凑在一起开始讨论。过了一会儿就有了结论。

生4:湿度是指空气中所含水汽的多少,而相对湿度是指水汽的丰富程度,我们认为与浓溶液、稀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相类似。

学生的能量真是不可估量,还真敢提出意想不到的想法,底下更是议论纷纷,有的嗤之以鼻,有的默然不知如何判断,还有的表示赞同……既然同学们提出了这个看法,我决定顺势诱导,以此为突破口。

师:为什么溶液降温后,会有晶体析出?

生5:温度降低,溶解度变小,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后,再降温后,就会有晶体析出,晶体析出后,溶液浓度变稀,相对来说是浓溶液变成了稀溶液,但不饱和溶液却变成了饱和溶液。

师:那么为什么降温后,空气中会有水汽产生呢?是不是原因相似?

生5:可能也是水蒸气超过了饱和,变成了水珠析出。

师:也就是说,降温后空气中水汽有富余,不能再容纳水蒸气了,使水蒸气变成小水珠析出,空气中的水汽减少。

师:现在是否可以得出降温后,湿度和相对湿度的变化?

生6:可以。降温后,水汽变成了水珠,空气中的水汽减少,所以湿度变小。而空气中的水汽有富余,所以相对湿度变大了。因此甲瓶的湿度变小,相对湿度变大。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恍然大悟,弄清了这两个概念。

同学们通过总结一致认为教材上的描述不够清楚,希望教材的内容能作适当改进,呈现更清楚的表达,防止其他同学误解。同学们为自己的发现而兴奋,为敢于向教材挑战感到骄傲,课堂上气氛十分热烈。

培养其他同学在他人回答问题时认真倾听,欣赏他人,发现他人回答问题的闪光点,从而向他人学习的习惯,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合作学习。当然让学生四人一组开展合作学习,这样学生的交往会更丰富,交流面更广,表达的机会更多,对学生的促进也就更大,这个时候,四人小组就会成为很好的合作方式。这克服了传统科学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的局面,它实际上是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语言智能、人际关系智能来促进科学的学习,这一点是值得借鉴和推广的。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在当前的新课改中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已经成为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多元智能”理论以其独特的智能诠释和极大的整合性,为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尤其在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丰富教学实践方面,更开拓了一个崭新的视野。相信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能促使我们以新的视角重新思考当前的科学教育教学问题,为教学观和评价观的改进提供新观点、新思路,同时将为我们构建21世纪的科学教育和教学体系提供有益的借鉴。

标签:;  ;  ;  

多元智能理论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