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新经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321(2001)02-0005-10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上午好。很高兴今天能有机会,和各位就新经济的问题交换一些意见。我今天谈的,是我自己研究的结果,也是一家之言。所以只是供给大家参考,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指正。如果有对的地方,或者跟别人的观点相同的地方,我尽可能的指出是别人的观点(别人的东西,我绝对先说明是谁说的)。如果说,我不知道是谁说的,但是谈的跟别人一样,那就是纯系偶合,没有办法了,因为我自己也不知道。
今天的题目叫“解读新经济”,是从社会经济形态、经济活动模式、经济运行方式三个方面来讲的。
我个人认为,新经济主要“新”在这三个方面:知识经济是新的社会经济形态,虚拟经济是新的经济活动模式,网络经济是新的经济运行方式。在新经济时代,知识工人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最后简单说一说,我们遇到的挑战和对策。
我们先看看新经济的由来,和它的各种提法。大家知道,自1991年3月,美国经济走出谷底到现在,已经持续增长了将近十年了。1994年以来,它每年的年增长率大概是在4%左右,失业率也在4%左右,通货膨胀率在2%左右。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1992年度是2904亿美元,2000年财政年度(它的财政年度是到9月30号为止的)盈余达到了创记录的2370亿美元。大体上说,正好从赤字到黑字翻了一个个儿:从赤字2904到黑字2370。根据这样的情况,美国的Business Week在1996年12月30号发表了一组文章,提出了New Economy的概念。1997年11月17日,Business Week又登了一篇文章,重申在美国确实存在着New Economy。美国总统克林顿在2000年1月28号发表的《2001年国情咨文》里面,正式指出了新经济的特点和性质。2000年4月5号,他在白宫召开了由格林斯潘、比尔盖茨等人参加的新经济会议。新经济的由来大概是这样的。
实际上,对于我们的社会将进入一个新的经济形态,很多未来学家早就有所察觉。大家知道,最著名的是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和奈斯比的《大趋势》,其中都提出,人类社会经过几千年的农业社会。几百年的工业社会即将进入到一个新的经济形态。但这个新的经济形态究竟叫什么,学者们各有各的看法。我们这里只是简单地介绍一点看法。刚才我讲了,新经济(New Economy)是一个提法;知识经济是一个提法;信息经济是一个提法;美国国会曾经发过一个报告,叫数字经济(Digital Economy);在很多国内外的杂志上都讲,网络经济或者互联网经济(Internet Economy);我们国家有的学者主张叫智能经济;江苏有一个学者主张叫精神经济;国外还有一个投资银行,说互联网经济的特点是透明度特别高,所以主张叫裸体经济(Nude Economy)。
对新一代经济的提法还有很多,我这里恐怕是挂一漏万。但是我认为,这些提法里面混淆了三个概念,就是把社会经济形态、经济活动模式与经济运行方式这三个概念混为一谈了。所以,这样必然会产生许多模糊的认识和无谓的争论。比如,我就看到有一篇文章,说知识经济是实实在在的经济,不是虚拟经济和股市泡沫。我觉得这就很难回答了。因为知识经济是讲社会经济形态,虚拟经济是讲经济活动模式,二者不能相提并论。诸如此类的概念还有很多。我觉得我们应该把这三个概念区分开来讨论,否则的话,我们就不容易理解。
那么,我们对新经济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我想,第一,要有高度的敏感性;第二,要认真研究它的内涵和特征,以及对世界未来发展的影响;第三,联系我国的实际,客观分析它对我国的挑战,并提出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最后,应该发扬学术民主,求同存异,通过实践来取得真知。
所以,我再三说明,今天我讲的,只是一家之言,欢迎大家有不同的意见或者争论。下面,我就讲正题。
第一方面,我认为,知识经济是新的社会经济形态。
大家知道,知识经济是1996年OECD在巴黎出版的the Knowledge Based Economy一书中指出的。它所下的定义就是,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直接依赖于知识的生产、分配和应用。在OECD的那本书里面,它列举了一些数字表明OECD国家知识经济的发展概况:主要国家GDP中的50%以上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研究开发费用占GDP的2.3%,教育经费平均占政府支出的12%,职业培训方面的投入占GDP的2.5%。
知识经济在我国也成为热门话题。2000年5月底的时候我检索了一下,一共发表的文章和报道大概有1600多篇。中国科学院1997年12月,提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创建国家创新系统》的报告,获得了中央领导的支持,并已经开始实施。但直到现在,对知识经济还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要分歧是在于知识经济的内涵和它的特征,以及它对我国的现实意义上。
对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我个人的研究,从经济学的观点,特别是从社会经济形态的观点,我认为可以概括成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个特点,以知识为主体的产业占主体地位。
从社会经济形态来说,目前所知也就是三种形态。一种是农业经济,它延续了数千年,以劳力为基础,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它是个体或者集体的封闭式生产,实行的是暴君式的管理,局限在孤立而且狭小的地域。工业经济,延续了数百年,它是以资本为基础,以机器为基本生产工具,按专业分工,集体生产,它是金字塔式的等级式管理,跨地域乃至全国。还有一种就是知识经济,按江总书记说是已见端倪,它是以知识为基础,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面向过程和个性化的需求灵活生产,权变式的管理,正从一国国内向全球化扩展。
举一个直观的例子。大家知道,棉花有一种害虫叫棉铃虫,存在了几千年。农业经济时代,农民是用手抓棉铃虫,这就是以劳力为基础。工业经济时代,是靠投资建厂,生产农药,比较有名的是敌杀死,这种农药杀棉铃虫是有效的。这个时候,劳力量就少多了,主要是靠机器和资本。但是也有缺点,棉铃虫经过药以后,一代比一代的抗药性高,所以要增加施药量,这样成本就要增高。另外一方面,农药对环境也有污染。所以到知识经济时代采取的办法,就是把杀棉铃虫的基因转移到棉花里面,这样,棉铃虫咬了棉花,自动就死了。这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当然,我这里只是举一个很微观的例子,但是你们可以看到三个情况的不一样,三种经济的不一样。
第二个特点,知识在经济增长中起主导作用。
大家知道,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经济增长的基本公式为:
Y=A+αK+βL
其中,Y——总产出(增加值)的增长率
K——资金投入的增长率
L——劳动投入的增长率
α——资金投入产出弹性系数
β——劳动投入产出弹性系数,
α+β=1
A——综合要素生产力的增长率,与科技及管理有关
实际上就是把经济的增长分成三部分:资金投入引起的增长,劳力投入引起的增长,以及综合要素生产力引起的增长。综合要素生产力与科技和管理有关,也就是说是以知识为基础的。
现在的经济发达国家,A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例要达到60%以上。这个是以α=β=0.5来算的。我们国家要是用α=β=0.5的话,我们的综合要素这部分所占的比例大概也就20%到30%。所以,有人说这个结果太低了,我们国家的劳力多,但是劳动效率低,所以应按α=0.8,β=0.2算。这样算出来,大概是百分之三十几。但仍与发达国家差得比较远。
这个A究竟包括什么?可以举一个例子,是80年代美国航空工业做的一个案例研究,并不是普遍规律。其研究结果表明:技术,特别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技术,要占到38.1%,资金使用效率占25.4%,资源分配效率占9.5%,规模经济占11.7%,劳动者素质占14.3%。由此可以看到三个因素:第一个就是技术因素占到38.1%;第二个就是管理因素,占到47.6%,将近一半;第三个就是教育因素,即劳动者素质和培训,占到14.3%。
第三个特点,知识在生产力的构成里有关键影响。
根据生产力经济学的原理,生产力可以分解为三个部分: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就劳动者来说,劳动者的素质和他的知识水平是密切相关的;就劳动工具来说,对它的精密度、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软件的作用越来越大;就劳动对象说,随着知识作用的增加,使得低品位和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成为可能。大家知道,人类最早是利用动植物提取我们需要的原料,后来用化石燃料,就是用煤、石油、天然气。但是我认为,这种化石燃料早晚有用完的一天,最后人们还是要回归到利用可再生资源上去。这就是螺旋式的上升。比如说,将来很有可能需要利用纤维素、半纤维素,通过发酵做酒精,再作为动力。
举一个例子。我是学化工的,50年代,我们在碱厂实习的时候,碱厂的塔有12层楼高。我们实习的时候就跟着老师傅爬上爬下,到上面看温度,爬到塔底看压力,然后到六楼出碱口那里,老师傅拿手摸一摸出碱液,说“行”,或者说“不行,要加大气量”。他们完全凭经验操作,那时候有很多老师傅都是文盲,但是他们也能操作,而且操作得很好。到六七十年代,化工厂就是用仪表来控制操作了,把温度、压力通过传感器传到仪表室里,工人同志就坐在那里看仪表,每小时做一次记录,最多一个班内出去巡回检查两次。这时对工人要求就高了,得会做原始记录,会看仪表,得要懂得一点简单的生产原理,文盲就不行了。到八九十年代,现在的化工厂,都是采用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s)了,就是所谓分布式控制系统,可以在计算机上看到每一个部分的工况,要想检查哪一点就显示哪一块,数字也不用人工记录,可以自动打印出来。这时对劳动者的要求就更高了,要有软件知识,硬件知识,还要懂得工艺。所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知识在生产力构成里就越来越有着关键影响。
这里我还要指出的一点,就是管理。我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我认为管理是生产力中的软件。生产力中仅有这三个要素还不行,要使这三个要素协调配合,实现它的优化配置,这个就要靠管理。这也就是学管理的人员应尽的职责。
最后一个特点,知识在成本里占显著比重。
我们念MBA的时候,经典的课本里说,成本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个是劳动力成本,工资、福利等等;一个是资金成本,折旧费、利息等等;一个是物质成本,原材料、能源费用等等。现在,我们应该再加一个成本,叫知识成本,就是与知识有关的成本,包括专利费、技术转让费等等。这类费用现在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大概是在20%到40%之间,特别是有些高技术的引进,软件的要价超过了硬件,就是说,买设备的钱还没有买专利或者技术使用许可证的钱多。而且现在有的外国公司不是一次算钱,而是你生产一吨,我就要提多少钱。这个占的比例就很高了。
以上四点是知识经济的四个基本特征。
还要说明一点:在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主要的经济形态,但是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同样还是存在的,只是以知识经济为主。因为不可能没有工业和农业,全靠知识。
第二方面,虚拟经济是新的经济活动模式。
首先我要说明,虚拟经济在国外有三个词,中文都翻成了虚拟经济,所以容易引起混淆。第一个是Fictitious Economy,这个指的是虚拟资本,比如证券、期货、期权等交易活动。第二个叫Virtual Economy,指的是以信息技术为工具进行经济活动,比如电子商务等。第三个叫Visual Economy,指的是用计算机模拟的,可视化的经济活动。比如要判断一个经济政策的优点、缺点,就是它用计算机模拟,来做做看,这个在国外有的就叫做policy Lab,即经济政策的实验室。这三个,我们都把它翻做虚拟经济。但是,我讲的虚拟经济主要是第一个,用的是Fictitious Economy这个定义。
认真追究的话,虚拟经济的理论来源于马克思关于虚拟资本的理论。马克思在他的《资本论》第22章之后,又用了将近五章的篇幅来讨论虚拟资本的问题(当然不是专讨论虚拟资本,而是包括讨论虚拟资本问题)。马克思的观点,我简单归纳,就是这两句话:一个是指,虚拟资本是在借贷资本(就是生息资本)和银行信用制度的基础上产生的,包括股票、债券、不动产抵押单等(当时只有这三种)。第二个是虚拟资本本身并不具有价值,但却可以通过循环运动产生利润,由此产生某种形式的剩余价值。在马克思的时代,能够提出虚拟资本这个概念,并且能根据马克思自己的理论系统、《资本论》的理论系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这个问题,得出了这样两点主要的结论,实在是很了不起的。当然,我们不能期望这两点结论能够解释今天的问题,但是这两点结论是很值得我们借鉴,来进一步发展、研究今天的问题的。
从虚拟资本的概念出发,可以引申到虚拟经济的概念。虚拟经济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是指与虚拟资本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简单地说,就是直接以钱生钱的活动。
在马克思的《资本论》里讲经济活动,专门讲到了资本形态的变化。资本家有了资本以后,要雇工人,买原材料,买机器,开工厂。这样,资本的形态就转成劳力、原材料、设备、厂房,这就是第一次转变。这些生产要素有了以后,就生产出了产品,资本形态就通过生产转成了产品。产品通过流通,就转成了商品。商品再通过交换,又转回为钱。所以,资本是经过这样一个循环,这个循环我们今天就叫它实体经济(Substantial Economy),是实实在在的这样一个循环。
虚拟经济就不通过这样一个循环,直接以钱生钱,我们叫它虚拟经济。有人说,虚拟经济都是虚的。这话不对,虚拟经济也是一种经济活动模式。如果用比喻的方法,可以说虚拟经济的产品就是各种金融工具,虚拟经济的工厂就是各种金融机构,虚拟经济的交换场所就是各种金融市场。
根据我个人的研究,虚拟经济经历了五个主要的发展阶段。
第一个发展阶段,叫闲置货币的资本化。
闲置货币成为生息资本。例如你想生产某种产品,但资金不足,而我手中正好有闲钱。我把钱借给你,由你去雇人,买原材料,生产出产品,卖出去,赚了钱,把我的钱连本带息给我。你是从事了实体经济生产,我没有,我就是坐在家里,把钱借给你以后什么都没管,但是最后我也拿到了一部分你所赚的钱。因此我手里的闲置货币就变成了能够生息的资本。
第二步,生息资本的社会化。
我把钱借给你,我们之间的关系是个人关系,这种借贷行为建立在个人信用的基础上,没有足够的法律保证,由于个人通常没有多少闲钱,所以借贷的规模非常小,而且没有办法优化——我只是因为认识和相信你才借钱给你,至于你是不是最好的经营者,能否生产出最好的产品,我都没有办法选择。但是这种借贷行为社会化以后就不一样了。比如银行作为中介机构,把人们手里的闲置货币集中起来,然后再把它贷给需要用的人,这就社会化了。所以,银行无非就是把手里有闲钱的人的钱集中起来,再把它借给需要用钱的人,然后需要用钱的人赚了钱,分给它利息,银行再把利息的一部分给存款人。实际上,银行就是用存款和贷款之间的利率差来赚钱。所以有人说,没能耐的人只好存钱,把钱借给银行用,有能耐的人借钱,他敢于借银行的钱,并且产生比贷款利率更高的回报。当然这种说法也有片面性,咱们在座的人都不是没能耐,主要是咱们都得搞学问,没时间去经营,那是另一个问题了。
这时候,存款凭证是一种虚拟资本。另外,银行有了以后,企业也开始想了,干吗要通过银行,让它赚取存贷差?企业直接发行债券不是更好吗?债券的利率可以比存款利率高,比贷款利率低,对企业有好处,对买债券的人也有好处。因此企业债券也就开始出现了。后来有的企业想,债券到时候还非还不可,这个也不行,干脆变成股份、股票。你买了我的股票,要是赚了,咱们大家都发财,要赔了,大家都倒霉。
生息资本社会化的结果就是可以引导资金从不能用于实体经济活动的人手中,转到需要用的人的手中,并可以将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提高经济活动的规模和资金的使用效率。
第三步,有价证券的市场化。
生息资本社会化以后,带来一个问题:买公司的债券或者是股票,流动性很差——债券三年,股票每年年底分一次红。我手里是有钱,但是万一生病了,我这些钱都没有用,债券和股票只是一些纸,没有流动性。所以人们就不敢把手里的闲置货币都拿去买这些东西。怎么办?有价证券市场化以后就解决了这个流动性问题。你手里的债券、股票随时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变现,这样就解决了流动性的问题,这样人们就敢于把手里的闲置货币进一步转变成生息资本了。这样还能引导资金向预期收益较好的产业流动——哪个产业收益较好,大家都去买它的股票——进一步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1898年,还出现了农产品的期货交易方式,以后逐渐扩及到有色金属、石油等工业原材料。期货也是一种虚拟经济的产品。这时虚拟资本又产生了新的运动形式。
第四步,金融市场的国际化。
即虚拟资本可以进行跨国交易。在19世纪下半叶,有的国家就已经发行跨国债券了。比如,美国修铁路,就向英国、法国、德国发行过债券。虚拟资本大量的跨国交易,主要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那时才有比较大规模的跨国证券投资。但是由于30年代,美国经济的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国际化的速度并不快。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布雷顿森林协议》和《关税贸易总协定》的推动下,才逐步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国际金融市场。它能够在国际范围内,引导资金向收益比较好的产业流动,从而可以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还形成了一种新的金融市场——外汇市场,以利于资金的跨国流动。
期货交易也日益虚拟化了。原来人们买期货主要是为了避免涨价的风险。到后来,期货交易不管是在跨国还是本国都虚拟化了,并不是为了真正去买这样的东西。买大豆不是真要吃大豆,只是作为一种投机的手段。60年代以来,股票、债券、外汇等金融商品的交易陆续出现了期货交易方式,甚至股票指数也出现了期货交易方式。1973年,在美国的芝加哥,还出现了第一个期权交易市场。
第五步,国际金融的集成化。
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发展到现在,已到了集成化的阶段。各国国内的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相互的影响也日益增大。随着因为美元脱离金本位而导致的浮动汇率制的形成,金融创新的增强,信息技术的迅速进步,金融自由化程度的增大,以及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虚拟资本在金融市场中的流动速度越来越快,流量也越来越大,从而使得虚拟经济的规模不断增大。同时也使得国际金融市场达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步。例如东亚金融危机从泰国的一场流动性危机开始,使许多东亚国家和地区受到牵连,甚至波及全球。
虚拟经济目前的规模已大大超过了实体经济。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平均年增长率为3%左右,国际贸易的平均年增长率在5%左右,国际流动资本的年增长率是25%左右,全球股票总价增加了250%。1997年,全世界虚拟经济总量达到140万亿美元。这个大概是世界各国国内的GDP总和28.2万亿美元的五倍,虚拟经济大概是实体经济的五倍,这个140万亿美元里,股票市值和债券余额加起来大概是60万亿,各种金融衍生工具柜台交易额大概是80万亿。有人可能问了,这些价值都从哪里来的?就是金融学理论里所讲的乘数效应(Multiplier Effect),或者叫倍增效应。全世界虚拟资本每天的平均流动量,现在达到1.5万亿美元以上(有数据说是两万亿美元),大概是世界日平均实际贸易额的五十倍。也就是说,全世界的资本流动来流动去,真正用于贸易的只有2%,98%的钱是流动,是直接以钱生钱的。可以预计,随着电子商务和电子货币的发展,虚拟经济的规模还会继续膨胀。
虚拟经济系统有什么特性呢?根据我个人的研究,有这么五个特性。
第一,复杂性,它的组成成分具有某种程度的智能。去年,我专门给大家讲过复杂科学。我们说虚拟经济系统是一种复杂系统,它主要的组成成分自然人和法人,包括投资者、受资者、金融中介等,它们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在金融市场中进行虚拟经济活动的。虽然每个人都有按照自己对环境和发展前景的了解以及预定的目标,来独立进行决策的自由,但是每个人的决策又不可能不受到其他人决策的影响。虽然在系统中,由于组成成分之间的非钱性作用,会产生混沌现象,但是由于这种系统的自组织作用,又可以呈现一定的有序性和稳定性。
大家听我说了这么一大堆,可能不太理解,我给你们举一个最现实的例子。我不知道大家买不买股票,假定某一位老张买股票。他买进某一个企业的股票,25块钱买进,昨天涨到30块了,他很高兴,但是今天早上起来一看,跌到29块了,他就犹豫了:这个股票会不会再跌啊?我该不该抛啊?抛和不抛是他独立的决定,他可能有两种想法:一种想法,我25块买进的,现在29块,我还可以再等等,没准它还涨上去了呢,等它掉到27块时再抛也不迟;另一种想法,可能觉得这个股票如果继续掉怎么办?我还不如现在抛了,虽然比昨天吃亏一点,但我现在还是赚钱的,要是明天掉到27块,我每一股又少挣两块。所以,他可能有两种想法,至于用哪种想法,是他自己独立的决策。他当然想,我问问别人去。问问老曹的股票怎么样,老曹说:“我24块买进的,现在29块,还早着呢。我不卖。”再问老王,老王说:“这个股票属于高科技,虽然一时跌下来了,我以后还是看好的。我不卖。”再问李大妈,李大妈说:“我卖什么啊?我做股票就是小本经营,我26块买进,它跌到27块卖,我还赚一块呢。我现在着什么急?等等,没准我运气好,它还涨呢。”听完这三个人,结论是什么?很简单,老张也不卖了。所以,正好老张碰见的三个人都不卖,老张就成了第四个人,别人再问他,他肯定说:“我不卖。”假如这个历史是在这个链上延续下去的,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都不卖,这个股票还真可能因为大家都看好而涨回去。反过来,如果老张问的三个人,都是准备卖,原来说掉到27块再卖的那个信心也守不住了,也抛吧。结果大家都成了抛的趋势,这个股票还真可能就掉了。
也就是说,虽然每个人的决策是独立的,但是相互有影响。这种影响在某种历史的机遇下,会形成一种自组织作用,形成一种趋向。所以,这个事情就是我讲复杂科学时讲的,确定性系统里有内在的随机性,随机性系统里有内在的确定性。预测总是测不准的,因为它有随机性。但是又有可能在一定时期,出现一个方向性的东西,这个就是因为它有自组织的作用,有内在的确定性的作用。
第二,介稳性。
虚拟经济具有一种介稳性。什么叫介稳性?这个概念来源于诺贝尔奖获得者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的概念:在远离平衡的状态下,系统如果具有耗散结构的话,也能够维持稳定。什么叫耗散结构呢?——系统和外部有能量和物质的交换,那么虽然远离平衡,也能够维持稳定。
把这个概念套到虚拟经济系统里,就可以看到,虚拟经济系统是远离平衡的。它为什么能够稳定呢?它是要靠和外界有资金的交换,才能维持它相对的稳定。这道理也很简单,如果一个股票市场没有交易量,那么这个股票市场非垮不可。所以,要不断有资金的流动,和外界有资金的交换,它才能够稳定。如果到一定程度,出现了问题,稳定被破坏的话,就会出现金融危机或者比较大的波动。
如果我们再深入探讨一下介稳性的来源,我认为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虚拟资本本身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因为虚拟资本本身就没有肯定的价值,它是一个paper money。股票没有变成现钱之前,就是一张纸,这张纸连半分钱都值不了,要变成现钱才值钱。所以它本身有虚拟性。
第二是货币的虚拟化。大家研究通货膨胀、通货紧缩这种货币现象,一定要记住一点,现在货币脱离了金本位以后,其本身也有一定的虚拟化。这是说,你用什么来衡量货币的价值呢?金本位的时候,35美元可以换一盎司黄金,这可以衡量。现在如何衡量呢?现在我们衡量货币的价值,实际是用货币的购买力来衡量。而货币的购买力是变化的,所以货币脱离金本位以后,也虚拟化了。
第三个原因,虚拟经济系统中,有一个正反馈的作用,也会使得它产生介稳性。这是虚拟经济中很大的一个特点,是取决于人们未来的信心。这个信心就有正反馈作用,越多的人相信它,就越会有越多的人会对它看好。股票市场实际上就是这样,炒家也就利用了投资者的这种信心。所以,有的炒的市盈率超过1000倍,这都是平常不可想象的,但是它就有这种正反馈的作用。所以这样也更加增加了它的不稳定性。
第三,高风险性。
大家知道,一个理性的投资者在投资的时候,永远是要注意风险和回报的对称。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我和你两个赌博,掷色子,你押一块钱,押六点。我说,“掷出六点来,我赔你三块钱。”你干不干?你只要有一点经济头脑就不会干。一算帐很简单,出来六点的可能性是六分之一,我才赔你三块钱,风险回报不对称。反过来,如果你要求掷出六点来,我赔你八块钱,我也不干。成功率是六分之一,我赔你八倍,我也不干。我们两人什么时候才干呢?只有你押一块钱,掷出六点,我赔你六块钱,双方都认为风险回报对称,都能接受。这就是理性投资者的行为准则。
但是,当回报非常大的时候,这个规律就要变化了,就会产生赌徒心理。就是虽然明明知道风险回报不对称,但是赌它一把,赌上了就赚了大钱了,赌不上活该倒霉。例如买彩票就是这么回事。彩票的风险和回报是绝对不对称的。很简单,如果对称的话,卖彩票的人的工资、筹备宣传的费用等等,从哪里来?肯定不对称,羊毛出在羊身上,卖彩票的单位还得赚点辛苦钱呢,这些都是打到彩票里头的。假如100万张彩票,一块钱一张,就算只有一个头奖,中了这个头奖,也不会拿到100万,顶多给50万,道理就在这里。但是为什么还有人想买呢?很简单的道理,就是因为一旦中了,它的回报非常大,而它的投入又比较少。买了,中了,就抱辆汽车回家;不中,算白扔了,让小偷偷了,心理也能够平衡。所以这样,他就产生了赌徒心理。
当然,我要申请,福利彩票不在其限。福利彩票的心理是什么呢?——我是为了支持福利事业,中奖算我运气,不中奖就算我支持了福利事业。
所以,虽然风险回报不对称,但是由于高回报,人们也愿意冒这个高风险,这就是虚拟经济为什么能够涨的原因。如果都是理性的话,虚拟经济就没有发展了。因为这种风险难以预测,甚至难以承受,但同时它有带来高收益的可能性。
第四,寄生性。
虚拟经济是从实体经济之中产生,并且依附于实体经济的。所以我认为,虚拟经济可以说是经济中的软件。在实体经济系统中产生的风险,比如产品积压、企业破产等等,都会传递到虚拟经济系统中,变成银行的坏帐。这就是说它会传递风险。所以,虚拟经济是不能脱离实体经济而存在的。如果大家都去搞虚拟经济,那就完了。在金融已经成为经济核心的今天,实体经济也不可能脱离虚拟经济来运行了。
所以,如果我们把实体经济系统看成是经济系统中的硬件的话,虚拟经济就可以说是经济活动中的软件了。大家知道,硬件如果没有软件,是不能运行,没有用的;同样,软件如果不依附于硬件,也没有作用。
虚拟经济的第五个特点,也是最后一个特点,就是周期性。
有人问,股票市场里面有没有泡沫?我说实话,肯定有泡沫。虚拟经济膨胀,泡沫生成,大家都在吹,政府也在宣传乐观的论调,这个市就抬上去了,抬到一定程度,外面出一个偶然事件或者什么问题,大家的信心一倒,就垮下来,泡沫就破灭,造成紧缩,甚至崩溃,到一定时候,慢慢又上去了。所以,它永远处在这样一种螺旋式的上升运动之中。
今年5月,我应纳斯达克的邀请,参加世界银行经济学顾问会议。因为纳斯达克前一段赚了钱,就搬到了纽约的时代广场(Time Square),新地方,很漂亮,外面有一个七层楼高的电视屏幕。他们请我发表演说。我跟他们的总裁说,当时朱镕基同志去你们华尔街那个营业点(华尔街那个点很小,就是一个房间,很多电视屏幕),给你们按电钮的时候,你们是5100点。我今天来,你们掉到3100点(前两天,掉到2600多点。今天我看网上,又升回到3000点了)。但是我又说,Don't be panic.Life is not always pink.就是说,不要惊慌,生活不是永远都是粉红色的。股票市场本身就是虚拟经济。虚拟经济本身就内在存在泡沫,泡沫的膨胀和破灭就造成了经济市场的波动。但是从长远来看,我认为,证券市场总是波浪式的前进,螺旋式的上升的。
1987年黑色星期一(Black Monday)的时候,我正好在美国。那一天在美国很多人认为差不多是世界末日了,有的人跳楼,有的人自杀,甚至还有的人开枪把他自己的股票经纪人打死了,说股票经纪人怎么没有预见到,使他的财富一下缩水了70%。但那时候道琼斯才2000多点,曾几何时,今年初道琼斯上到过了11000点。
所以,我劝大家一句,不要借钱买股票,更不能笼络公款买股票,要那样的话,非倒霉不可。借钱买股票赔了,倒霉;挪用公款买股票赔了,活该。如果你是拿自己三分之一的储蓄去买股票,处变不惊,涨的时候别太贪心,掉的时候坚持住,早晚还能发财。这是我的建议,对不对你们自己去实践,我反正不买股票。
第三个方面,网络经济是新的经济运行方式。
网络经济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呢?它是以信息技术、计算机软件和通讯为依托的,透明度高,创新性强,推广应用迅速。
网络经济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呢?这个我也说一点。有人认为,网络经济的出现,改变了经济学的规律,比如出现了摩尔定律、梅特科夫定律、雅虎定律。我个人认为,新经济的基本原理和传统经济理论不应该有大的冲突,但是有一些新的现象需要用新的理论来解释。我是这样看的,正如牛顿力学,到现在,如果在常规的尺度下,它还是对的,但是如果在宇宙尺度或者原子尺度,它就不对了。在宇宙尺度得靠相对论,在原子尺度得靠量子力学。但是在常规尺度下,它还是对的。所以今天,如果你还把牛顿理论奉为经典、圣经的话,那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也不行了。所以这一点,我想说明一下。
那么,用传统经济理论怎么解释网络经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呢?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思考。英国的Economist上,曾经登过一篇文章,叫Internet Economics,副标题就叫做the thinkers'guide,思想家的指南,它里面做一点分析。我这里也做一点分析,归纳起来,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降低成本,促进竞争,使价格机制更好地发挥功能,从而提高经济效率,使经济接近于完全竞争这样一个理想的模型。
经济学理论里说,竞争之所以不完全,很重要的一点是信息不对称。而有了Internet以后,就可以大大减少这种情况。比如,我们以前说采购货比三家,可以找到最便宜的一家供货商,但这不一定是整体上最便宜的,只是在这三家中最便宜的。有了Internet以后,我们可以货比万家,从而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就大大减低了,就能够大大降低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是很重要的,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我做过调查,我们国家的低压电器市场,总的销售额是400亿,其中交易成本占了160亿,也就是说占40%。只要能降低一半交易成本,80个亿就回来了,还不用费太大的劲。所以,交易成本是很重要的。据说领带在嵊县卖五块钱一条(在嵊县家家户户都做领带),贴上标签,到了杭州就要卖50块,到了北京要卖100块。我们当然不会为了买一条领带,跑嵊县一趟。但是如果是搞批发的,就会跑到嵊县去买领带,不在北京买领带了。
那么,交易成本能够减低到什么情况呢?据美国一些投资银行的研究,在线购买书籍和激光唱盘等商品的价格,平均可以比传统的商店低10%,包括税和运费。根据Goldman Sachs(高盛投资银行)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企业通过互联网采购所造成的节约,可以从煤炭的2%到电子零部件的40%(煤炭因为交易成本不高,所以只能节约2%,但是电子零部件的采购可以节约40%)。他们声称,在线采购商品和服务可能使处理一项交易的平均成本降低90%,并使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直接价格降低11%。他们还发现:和供应商在线做生意,可以使制造一部小汽车的成本降低14%。他们对汽车、石化等五个大的产业作了调查,认为B2B电子商务仅仅在降低采购成本方面,大约能够在经济总体上,使平均价格降低4%。所以,它的效果是很明显的。
网络经济热的时候,有很多人吹,说网络经济就是明天;网络经济跌的时候,又有很多人吹冷风,说网络经济全是骗人的鬼话。这是两个极端。网络经济肯定还是新经济的很重要的内容,这一点还是要说清楚的。
第二个方面,网络经济既能增加总供给,又能增加总需求,从而能使经济持续增长。
大家知道,交易成本降低以后,根据传统经济理论,制造成本降低,供给曲线就会移动。另一方面,由于股市很高,股市在看好,这样就产生了一种财富效应,财富效应可以提高总需求。这个道理也很简单,原来看上一双皮鞋,1000块的高级皮鞋,舍不得买,但是正好手里买了1000股某种股票,今天一下子一股涨了三块,一算赚了三千,尽管股票没有兑现,还想继续赚,但是买这1000块的皮鞋就绝对不会犹豫了。虽然实际上还是paper money,但是财富效应就产生了需求。所以这样,总需求也会增加,总需求增加就会使需求曲线移动。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同时向有利的方向移动,到了一个新的交点,经济就能够持续增长。传统经济学就是这么讲的,我认为这个道理还是适用的。
我们再来看数据。“高盛”研究了五个美国富有的大产业,认为B2B电子商务可以使产出水平永久性地平均提高5%左右,而这一个增加,在十年内,可以实现一半以上。就是说,十年内能够提高2.5%的GDP,意味着每年可以便GDP增加0.25%。如果全行业、全部的产业,则可以增加0.5%。大家可能听惯了7%到8%,觉得0.5%不过瘾。实际上,美国是8万亿的GDP,0.5%就是400亿美元,可以盖好多个北京大学了。而且是可以促使它持续增长,每年0.5%往上涨,这可不得了。美国每年不才4%吗?八分之一就靠网络经济,所以是很厉害的。
第三,最近有很多人讲,网络经济会引起通货膨胀。我们专门做了一个研究,就是用虚拟经济观点来看通货膨胀和紧缩问题。我个人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对于通货紧缩,当前有些人不大愿意提。所以我们讨论通货紧缩的时候,有的人反对,说通货紧缩时,不能光看物价总水平下降,要看货币发行量,还要看经济是不是下降了。我说,那就不叫通货紧缩了。我们讲通货紧缩,就是一种货币现象。
事物总是在膨胀和紧缩之间运动的,按辩证法来说,没有什么可怕的。膨胀和紧缩都是一种自然的运动,不涨就缩,不可能永远不变的。问题是,我们要能够冷静地分析它、认识它就可以了。
通货膨胀既然是一种货币现象,那么网络经济对它只是一种短期影响,这主要是取决于供需之间的平衡。如果总供给超过总需求,膨胀不起来,象现在,你想它通货膨胀都膨胀不起来,因为供给多了。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时候,是会膨胀的,物价水平会上涨。但是不要忘了,传统经济学理论就是这样,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物价上涨,就会刺激生产者更多的去生产,所以在一定时期内,又会达到新的平衡。所以说,通货膨胀的影响是短期的。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部分的利益最终是会转移给消费者的。
任何一项技术革命,最终的利益如果不能转移给消费者,这个技术革命就是没有生命力的。无论铁路也好,电力也好,计算机也好,你们回想一下,最终的大部分利益都要转移给消费者。网络经济也同样如此。
雷曼兄弟投资银行做过一项研究:在银行进行一批交易,如果是用柜员,用人工的话,大概是1.27美元;如果用自动提款机,是0.27美元;如果在网上,用Internet,只要一美分,这之间的效益相差很远。当然,你可能说那是银行赚钱,但是要是仔细想想,最后还是消费者划算。因为去银行还得坐汽车吗?上提款机还得走路吧?而使用Internet,只要坐在计算机前按一个键,就可以解决问题了。这些都是无形效益。还有一点,当交易成本降低以后,如果有竞争的话,就必然会有银行开始提高存款利率,从而缩小存贷差。因为要竞争就要缩小盈利的余地,这必然就导致大家都来竞争。这样竞争的结果,最后的好处当然还是消费者多。
所以,市场经济机制的活力就在于此。当然,如果中国人民银行利率不变,那再竞争也没有用,所以我们下一步也提出了利率市场化的问题。市场化本身就是一个竞争。ISP的上网费,虽然政府说多少次,它都不动,但是最近一竞争,就都在降了。我听说原来是上网费降到每小时一元,现在有的已经降到四毛了。
电子商务,就是用电子手段、信息技术进行商务活动,通过网络来辅助完成查询、选择、定货、设计、制造、配送、付款等一系列的业务功能。
商务活动大概有五个发展阶段。首先,是从公司发展到社区;然后,发展到电子化的合资;然后发展到网络化的经济;最后,发展到全球性的电子商务市场。这是一篇叫virtual economy的文章里讲的五个发展阶段。
至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在美国、欧盟和日本,信息技术方面的业务支出,年平均增长率为12%,大大高于总投资的增长,依靠信息技术推进经济发展日益成为各国领导人的共识。根据Gartner集团的预测,到2003年,美国全球B2B销售额将达到四万亿,B2C少于四千亿。我认为,再往后走,B2C会增加。因为电子商务最后还是面向消费者的,当然可能要有一段时期。
对发展我国电子商务,我提了一个五I战略:构建内部网络(Intranet);改进互联网络(Internet):加强基础建设(Infrastructure);促进综合集成(Integration);不断努力完善(Improvement)。这个,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细讲了。
对于集成问题,我在第九届官产学会上做过一个报告,就讲过集成实现创新,其中举了很多例子。集成也是创新,把现有的技术通过新的组织组织起来,就能够产生创新。熊彼得1916年,就已经指出了这个观点。现在事实证明,集成本身是能够产生创新的。
我认为新经济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知识工人(knowledge worker),知识工人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
21世纪,企业最宝贵的资产就是知识工人。知识工人的特点,是拥有所需的专门知识和相应的技能,目标明确,自主管理,不断学习和创新,注重工作质量,强调自愿择业。现在,在硅谷已经出现了一个词,叫Yetties。Yetties的特点可描述为:其年龄和财富不成正比,年纪轻轻就有一大笔钱,因为在硅谷,很多公司一上市,就赚了不少钱。热衷于上网,并且追求高科技产品,什么新买什么,大哥大,买最新的,听mp3音乐,都是追求这种高科技产品,计算机更不用提了。对吃穿倒不大考究,有的人邋邋遢遢的,当然也有个别人喜欢穿名牌,但是名牌穿在他身上,也不太象样。多数是单身。为什么多数是单身呢?有人专门在美国做过一次调查,女性对Yetties的评价,有将近一半的女士认为这些人虽然有钱,但是缺乏生活情趣,所以不找他们,这样的话,他们就多半是单身。
中国,北京中关村,开始出现了主体为30到40岁左右的有钱的知识分子,有人称他们为知识富翁。我看他们只能说是比咱们多点钱,离富翁就差远了。从一个例子可以看到,去年中关村,上缴的个人所得税是5.9个亿。这说明中关村有钱的人多,否则没有那么多所得税。我相信,漏税的可能还有一大批。这说明知识工人这个阶层的产生真的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是白领和蓝领的界限逐渐消失的结果。著名的经济学家Peter Drucker在他最新的一本新书里,叫《21世纪的管理挑战》里有这么一句话:“今后50年内,能最系统并最成功地提高知识工人生产率的国家将占据世界经济的领导地位。”我很同意他这句话。所以,说到底,人才还是最基本的。
那么,新经济对我国发展的挑战是怎么样的呢?我认为是有这么几个挑战:
第一是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更难消除了。因为我们国家人均GDP现在和中等发达国家大概差10倍。在知识经济使世界经济持续增长情况下,差距当然难消除。道理很简单,当它发生经济危机了,我们就上去快了。它老不发生经济危机,我们赶起来当然就费劲了,当然我们也不希望它发生经济危机。
第二是我们目前还处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并存的二元经济状态,工业化还没有完成,科技与教育水平还比较低,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还很弱小。这些方面的差距比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更难消除。最近世界银行出了一本书,叫作《增长的质量》(The Quality of Growth),我劝大家看看,就是说光看GDP还不行,GDP里还有质量的差别。比如说,你去生产一个产品,建那个厂子的时候没有考虑环保问题,然后你又投资去搞环保。从GDP上算是增高了,但实际上质量肯定是不行的。所以说,这个GDP还有个增长质量问题。我们要从GDP的质量上来看,由于教育等各方面的因素,我们的差距更难消除。
另外,我国在知识经济关键技术和基础设施等各方面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只占GDP的10%左右,知识有一个收益递增效益,我们以前总说要取得后发优势,但是知识它是有个递增效应的,收益递增的,因为知识的转移并非要很高的成本,而且知识可以重复利用,因为这样,使得我们更难取得后发优势。
从全世界来看,世界银行的数据表明,25个高收入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只占全世界的15%,但是它们的GNP占了全世界的82%。所以说,世界各国之间还是很不平衡的。世行行长沃尔芬森指出,目前在全球60亿人口里,有30亿每天靠不足两美元生活,其中12亿人每天的生活费用还不到一美元。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全世界经济分布是很不均衡的,那么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平等是难以避免的。因为发达国家主导制定的游戏规则将构成形形色色的非关税壁垒,而发达国家的虚拟资本将大量涌入发展中国家来攫取利润。这个虚拟资本赚钱的方式是很多的,它可以打利率差,可以打流动性差,可以打时间差,可以打组合效率差。只要有机会,一有缝隙它就可以钻进来赚钱。其实咱们有的人也懂,你看最近外汇利率一提高银行门口排长队,很多人把他原先的存款单拿出来,重新再存一遍。所以别说咱们中国没有懂经济的,我们很多人都是懂得怎么重组他的资产,可惜他的知识没能够得到更扩大的运用就是了。你们有没有这么干我不知道,要不这么干,倒可能是你钱太多了,不在乎这一点利率差。钱越少,他越琢磨这件事,所以农民是很好的经济学家,经常打那个小算盘。
跨国公司的发展将会导入它宗主国的文化,进而影响它驻在国的政治和经济。
发达国家的知识优势将更快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将知识转化为技术的关键在于创新,形成专有的技术。我国目前的体制对于创新的鼓励是不足的,科技成果实现商业化是科技为经济服务的重要途径,但我国目前还缺乏有力的措施。我国长期是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习惯于线性的科学推动模式(science sidepush),就是我有一个研究发明,再去找市场、找它的应用,有应用了再去建厂生产,这是科学推动模式,而不熟悉市场牵引模式(demand side pull)。市场牵引模式是现有了市场应用的目标,然后再去研究如何满足这个目标。更不适应于网络式的创新体系。所以创新问题,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江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Clinton在他2000年国情谘文里指出,科学技术的创新是奇迹般地提高生活质量,取得经济进步和改善环境的关键。美国商业周刊的经济学主编曼德尔指出,美国经济之所以新,是因为两个因素,一个是技术革命,以数字信息为核心的技术开发的突飞猛进;二是因为投资革命,以风险投资为主导的,在信息科技投资领域中的投资狂潮。这二者的革命结合起来,就是技术革新和管理革新的结合,使得美国新经济能够比较持续的发展。
根据瑞士(IMD)国际管理学院关于国际竞争力的评估结果,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在47个国家和地区中占29位,香港是第7位,而其中管理方面名列第36位,香港是第5位,我国的全年劳动生产率,按就业人员的人均GDP计,是5837美元,居第46位(就是倒数第2位),香港是第20位。那么,我国的企业管理将面临严峻的考验。我们以中外500强企业比较一下,我们的工业500强平均的总资产和销售收入,只有人家的0.88%和1.74%,资产利润率、人均利润率和人均收入也只有人家的24.62%、12.31%和9.51%以下,研究开发费用只有1.38%,所以我们的500强竞争力只是国家级的,还谈不上国际级和世界级的竞争力。
最后一点挑战,就是社会观念将会发生变化,因为知识社会就是学习社会。学习不仅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能在知识社会中生存,学习将成为一种精神上的需要。人人都要自觉地学习,使自我更加完善。
最后,我讲讲我们应该采取的主要对策。
第一就是要妥善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平衡,这是任何一个政治家都要注意的。我认为小平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上也是这样一个命题。市场经济是利用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是追求经济的高效率,社会主义是指的要保障社会的公平,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所以这两者必须要结合起来。我们看到,我们发挥市场功能的同时要保障社会的公平。东部率先开发的时候要搞西部大开发;提高人才待遇同时要有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保障弱势群体;发挥资源优势,但是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这都是效率和公平的平衡。
第二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且实现劳动力的战略转移,加快城市化的步伐。
第三是努力发展高技术,依靠风险投资实现产业化,在发达地区探索发展知识经济。
第四是培养创新人才,实现新老交替,建立鼓励创新的分配制度,加强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
第五是要有选择地吸收西方文化,有批判地继承中华文化。文化问题,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总书记在三个代表中提出了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什么是先进文化?我个人的看法,中国的先进文化应该是爱国的文化、开放的文化、创新的文化。而怎么样创建这种文化呢?就是要有选择地吸收西方文化,有批判地继承中华文化才能创造出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先进文化。
最后,作为结束语我想指出:新经济目前还仅仅处于萌芽时期,但我们要关注它的发展变化的趋势,要认真研究并且努力掌握新经济的特点和它的发展规律,要充分注意新经济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我的报告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标签:虚拟经济论文; 知识经济论文; 股票论文; 经济研究论文; 新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资本论文; 金融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