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发性海绵状血管瘤手术应用皮层脑电图的临床观察论文_金丽萍

单发性海绵状血管瘤手术应用皮层脑电图的临床观察论文_金丽萍

金丽萍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 550000

【摘要】目的:探讨单发性海绵状血管瘤手术中应用皮层脑电图指导切除癫痫病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3月间收治于我院的有癫痫病史的单发性海绵状血管瘤患者6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手术过程中通过皮层脑电图监测指导手术切除病灶后皮层脑电图中的尖波明显减少或消失,其中38例患者在切除血管瘤后皮层脑电破中的尖波消失,19例患者在切除海绵状血管瘤之后皮层脑电图中的尖波有所减少,扩大切除范围对周围组织进行切除,并反复监测切除后,尖波明显减少,3例患者在切除海绵状血管瘤及致痫灶,并通过皮层脑电图反复检测反复切除后仍有慢波残留。术后5个月至1年内通过对本组6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走访调查,其中Ⅰ级患者38例,占63.33%,Ⅱ级患者13例,占21.67%,Ⅲ患者7例,占11.67%,Ⅳ患者2例,占3.33%,总有效率为85%。结论:皮层脑电图监测在应对海绵状血管瘤并伴有癫痫病的手术过程中,能有效的定位病灶的范围,指导手术切除癫痫病灶,术后癫痫的发作率明显下降,对控制术后癫痫发作具有重要的临床作用。

【关键词】单发性海绵状血管瘤;皮层脑电图;癫痫;手术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作为一种发病率较低的脑血管疾病,癫痫是其首发的症状之一,在单发性海绵状血管瘤手术过程中,准确的定位病灶范围是避免术后癫痫发作的关键所在[1]。本文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3月间收治于我院的有癫痫病史的单发性海绵状血管瘤患者60例,在术中运用皮层脑电图监测指导手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3月间收治于我院的有癫痫病史的单发性海绵状血管瘤患者60例,其中 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在6?62岁之间,平均年龄28.4岁,所有患者均以癫痫为首发症状且经确诊为单发性海绵状血管瘤,病程为4天31年。其中单纯部分性发作患者13例,复杂部分性发作25例,全身性发作22例,发作频率为每天1?3次或每1?3月发作1次或每年发作1次。病灶位于顶叶12例,位于额叶23例,位于枕叶14例,位于颞叶11例。

1.2 辅助检查 所有患者均经头颅MRI和CT检查,其中MRI检查出57例患者为典型的海绵状血管瘤表现,病灶中央以圆形或分叶状的混杂信号影,CT检查中肿瘤表现为高密度或混杂密度影,病灶大多呈圆形或者分叶形,清晰可见,且肿瘤周围无水肿。MRI和CT均对60例患者的病灶均作出了定位诊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方法 在手术前两天停用常规的癫痫治疗药物,以免手术过程中对皮层脑电图产生干扰,根据MRI和EEG等影响检查显示出来的病灶位置进行切口,切口要能够显露病灶附近脑组织3cm以上的范围,以方便进行皮层脑电图监测。在硬膜切口之后使用盘状电极对病灶区域进行监测,观察皮层脑电图中出现的尖波范围,指导手术切除海绵状血管瘤及周围的脑组织,然后再使用皮层脑电图继续监测病灶附近,如果还有尖波出现则扩大切除范围切除周围脑组织,对于无法切除的部位采用皮质电灼术,要注意避开可见的血管。反复的进行检测和切除,直至皮层脑电图监测到的尖波消失或明显减少为止。

1.4 术后处理方法 手术后待病人伤口愈合拆线之后再进行EEG和MRI检查,同时术后使用常规的药物控制癫痫的发作,如果癫痫半年内未发作,则逐渐减少药量,如果出现发作情况则需要服药至2年,然后根据患者的情况决定是否服药。

2 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海绵状血管瘤均完全切除,无一例死亡,无一例因手术而出现神经性的功能障碍。在手术过程中通过皮层脑电图监测指导手术切除病灶后皮层脑电图中的尖波明显减少或消失,其中38例患者在切除血管瘤后皮层脑电破中的尖波消失,19例患者在切除海绵状血管瘤之后皮层脑电图中的尖波有所减少,扩大切除范围对周围组织进行切除,并反复监测切除后,尖波明显减少,3例患者在切除海绵状血管瘤及致痫灶,并通过皮层脑电图反复检测反复切除后仍有慢波残留。

术后5个月至一年内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调查,并按照癫痫治疗国际会议的标准对手术的效果进行分级,其中Ⅰ级为术后癫痫无发作的情况,患者恢复效果良好;Ⅱ级为手术后癫痫极少发作,通常为1?3次;Ⅲ级为术后癫痫还会发作,比手术前发作频率有所下降;Ⅳ为手术后癫痫继续发作。通过对本组6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走访调查,其中Ⅰ级患者38例,占63.33%,Ⅱ级患者13例,占21.67%,Ⅲ患者7例,占11.67%,Ⅳ患者2例,占3.33%,总有效率为85%。

3 讨论

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表明,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导致癫痫发作的主要原因,癫痫的发病率为48.1%?79%[2]。在海绵状血管瘤所致的癫痫病灶部位,病灶局部的神经递质发生改变、出现电生理情况,且病灶周围含铁血黄素出现沉积,目前运用较多的治疗方法是在手术前运用视频脑电图确定致痫灶与病灶的关系,术中运用皮层脑电图确定病灶的范围,并指导进行联合手术切除血管瘤[3?4]。

本研究中在术前使用MRI和视频脑电图进行病灶位置的确定,术中运用皮层脑电图进行监测指导切除病灶,60例患者术后治疗效果在Ⅰ级患者38例,占63.33%,Ⅱ级患者13例,占21.67%,Ⅲ患者7例,占11.67%,Ⅳ患者2例,占3.33%,总有效率为85%。皮层脑电图监测在应对海绵状血管瘤并伴有癫痫病的手术过程中,对控制术后癫痫发作具有重要的临床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峰,吴俊,彭磊,王硕,桑林,郑重,解飞,葛留锁,马延山. 以癫痫发作为主的脑内海绵状血管畸形的手术治疗[J]. 中国卒中杂志,2014,05:389-393.

[2]杨蕊,闫凤全,姬士军. 磁共振SWI和DWI扫描序列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效果比较[J]. 实用医药杂志,2014,08:691-693.

[3]王全,包礼杰,孙臣义,宋长悦,高学峰. 高场磁敏感成像在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中的诊断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2013,05:1-2.

[4]刘进,诸葛启钏. 功能磁共振联合神经导航辅助切除功能区海绵状血管瘤[J]. 浙江创伤外科,2013,04:455-456+468.

论文作者:金丽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

标签:;  ;  ;  ;  ;  ;  ;  ;  

单发性海绵状血管瘤手术应用皮层脑电图的临床观察论文_金丽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