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劳动教育亟待强力回归
钟发全
在农村,劳动是一代又一代人得以生存和繁衍的密码,是促成健全的、有尊严的、全面发展的人得以致远和修心的开端。然则,新时代,劳动已经成为广大农村最缺失的一课,甚至劳动教育正在逐年消失。如此结论,源于笔者近年到农村时看到的让人揪心的场景:几家新盖起的院落,田边地角只有几个留守的老人在劳作,村西村东一群无所事事的孩子在疯玩……随后,在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调研统计中发现,80%以上的孩子没有参加过打柴、喂牲口和干农活等力所能及的劳动,60%左右没有或很少干过洗衣、做饭、扫地等家务劳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教育均衡推进正在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但农村孩子不参加劳动,劳动教育被弱化,弃之固本的做法如全然丢弃黄河大堤般愚钝。
强力实施劳动教育,是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品质的不二法则。农村孩子享受富足生活无可厚非,但绝对不是弱化劳动教育的理由。劳动教育的膨胀和弱化都是不正常的,稍不注意会带来难以估量的严重后果。上世纪六十年代,便是将劳动教育提到首位而后弱化其他教育的病态时期,给整个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然则,劳动教育从那时的极端走向今天的另一个极端,同样是教育的一种病态反应。如果说那一时代过分强调劳动教育,诸如让学校停课搞生产,让知识青年到农村去锻炼,全面接受劳动教育,等等,导致那一代人知识学习贫乏,那么,现今在广大农村出现的忽视劳动教育,不给孩子们参与劳动的机会,不让其在劳动中接受磨练,过分地强调智育而轻视劳动教育的现象,带来的后果依然是可怕的。
劳动教育本是农村最显强势和优势的教育,弃之或弱化,实为一种不理智的行为。在农村,劳动教育强力回归,才是农村教育立于不败之根本。笔者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只见红土地上耕作的尽是留守看护的老人,与孩子们攀谈时听到的尽是长大后外出务工挣钱的打算,试问10年、20年后是否还会有人甘愿驻守脚下这片热土?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教育的软肋在农村,劳动教育又出现问题,该是警醒的时候了,亟待劳动教育强力回归。
一者,劳动教育在家庭、社会中被弱化时,学校教育应主动承担责任。
在农村,不让孩子们参与劳动、隔代抚养是劳动教育弱化的主要原因。未来的传统农业对经济发展贡献减少时,急需现代农业的发展与创新,而要培养新一代有知识有抱负的新型农民,农村的孩子依旧是主力军。在劳动教育成为教育的短板,且亟待强力回归的时刻,学校教育需要与时俱进,肩负起新的责任,通过强化学校教育以弥补弱化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重新融入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内涵,防止因噎废食的现象出现。学校承揽教育之责的最佳方案在于,让人人精通一种,甚至多种劳动技能,以掌握在未来社会的生存本领,比如精通烹饪、木匠、水暖维修、工厂包装、畜牧养殖等一些传统劳技,同时开展一些富有科技含量的劳技培训。
6.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惩处违规违纪行为。要建立起权责一致的责任追究制度,有多大权力就要承担多大责任,责任不落实就应受到相应的处罚。党纪处分突出组织的严肃性,充分发挥党委会的作用,行使民主表决权,对违规违纪行为不姑息养奸,充分利用批评教育、书面检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纪律处分等手段,及时处理违规违纪党员干部,对于党性修养败坏的,要及时清除,净化党组织。法律追究则强调对“一把手”违法问题不掩盖、不庇护,正确看待领导关系,敢于揭发“一把手”犯罪事实,为检察机关提供必要的证据,做到有贪必惩。
二者,唤起民族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对劳动教育深远影响的理性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特别是在非物质劳动带来的经济转型给社会生活造成巨大冲击的背景下,农村教育必须守正。在教育的过程中,要讲好父辈劳动的故事,让处处充溢着“劳动符号”,让孩子们认识到“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意义,培育他们的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和崇尚劳动的价值观,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终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早有先贤曾指出:“一个远离体力劳动的人是无法辨别真假对错的……当假被当作真、无被当作有的时候,社会道德体系的崩溃是难以避免的。”我们不能忽视任何一种教育对农村孩子的影响,尤其不能忽视劳动教育对他们的深刻影响,要教育他们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弘扬劳动精神,给予他们理智的引领,让他们学得真知的同时不忘本,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精神不缺“钙”,永不丢失农村原有的那种粗犷、能吃苦、纯真等优秀品质。
让农村孩子们真正得到劳动锻炼,接受到劳动教育,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作出努力。
三者,全面加强劳动教育建设,让劳动教育常态化。
变式二 如图14,△ABC中,AB>AC,D,E分别是AB,AC上的两个动点,且BD=CE,连结DE.DE上一点F,满足则点F的轨迹为平行于AG的一条线段,且线段AG满足证明略.
首先,给予孩子们参与劳动的平台。这一平台可由学校和家庭共同搭建,通过召开有关劳动及劳动教育的专题家长会,讲明让其参与劳动的必要性,提出孩子每一学龄段应该完成的劳动任务,让留守看护的老人们担负起督促孩子完成劳动任务的责任。学校也要尽可能提供劳动机会,与村(社区)取得联系,向村(社区)延伸,通过与社会借力的途径拓展孩子们参与劳动的空间,让孩子在劳动中体会到乐趣,感受到劳动的意义。
其次,保证孩子们参与劳动的时间。如何保证孩子们有足够的劳动时间,是当下农村学校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诸如,学校可以减少课外作业量,将家务纳入孩子家庭作业的内容,以达到学习和劳动两不误的效果;充分利用孩子们寒暑假时间,组织孩子们参加一定的社会劳动,再通过第三方量化考核与学校同步认定等方式,促进学生在每学龄段完成相应的劳动量。
最后,让孩子们掌握劳动技能。我们应让孩子们在劳动中接受劳动教育,在劳动中学会自立,在劳动中提升技能,并使崇尚劳动成为一种风气。学校可以先教给孩子们一些劳动技能,然后在家庭这一实践场所中得以践行。同时,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要辅以相应的课程引导。农村学校的最大挑战在于开设劳动技能课程和开发劳动教材,虽然深受条件的制约,但可以加强横向联系,组织安排学生参加当地的农、工、林、牧、渔等生产劳动,通过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与合作,获取丰厚的教育教学资源。实践证明,当孩子们在习得劳动技能后,更乐意去践行,也能够在践行中找到乐趣,将爱劳动的好习惯发扬下去。
在车上的我,好像飞行在一个醒觉之后就要忘记了的梦里。我似乎有一桩事情没有做完成,我心里有着一种牵挂。但这并不曾很清晰地意识着。我几次想把手中的伞张起来,可是随即会自己失笑这是无意识的。并没有雨降下来,完全地晴了,而天空中也稀疏地有了几颗星。
“我丑话说在先,这件事你要不给我们姓徐的一个说法,就是你们姓周的打击报复。”族长在几十口人的助威中斩钉截铁地说。
【钟发全,重庆市石柱教师进修学校教育科研部主任】
责任编辑︱谷 月
读者热线:010-62027830
投稿邮箱:zgdy_guanch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