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明[1]2002年在《煤炭企业上市最优化理论研究》文中认为煤炭企业上市最优化理论的研究是解决判断企业上市成功率的问题。它不仅适用于煤炭企业,在国内上市的中、外所有企业也有所借鉴。本文从煤炭企业摆脱困境入手,运用资本运营的知识和国家企业上市的法律法规,提出了企业上市最优化理论,从定性、定量角度对企业上市的成功率进行研究,并把该理论方法运用到叁个企业的上市实践中,得出了不同结果,证明了作者提出的理论及方法的可行性及可操作性,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在论述过程中,还向读者介绍了目前我国在企业上市中的法律、法规、上市条件、操做程序。有利于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我国企业上市知识,从而容易对本文提出的企业上市最优化理论的理解及其方法的应用。
周楠[2]2016年在《基于风险的煤炭类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及套期保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市值管理的概念从提出至今不过十余年,我国对于市值管理的认识和实践尚处于探索阶段。随着“新国九条”的出台,国家鼓励上市公司将市值管理作为公司管理制度的内容,市值管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上市公司大多通过资本运作手段,如定向增发、股份回购、整体上市、资产注入、吸收合并、借壳上市、融资融券等开展市值管理。通过对采用资本运作手段前后的市值管理绩效进行评价和比较,我们可以看出资本运作的手段是具有一定效果的。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以及股市进入新常态后呈现的剧烈波动,金融市场风险对公司市值有着前所未有的重要影响,从风险的视角进行市值管理,为股东创造财富的同时保护好财富,势在必行。从风险的视角进行市值管理,主要工作就是利用金融衍生品市场进行套期保值。通过套期保值,可以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具体而言,在经济过热时期可以为企业锁定成本,在资金紧缺时期可以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经济低迷或供给过剩阶段通过套期保值可以为企业稳定利润。因此,企业利用套期保值的操作可以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实现风险最小化,与市值管理目标相同。企业通过套期保值可以对冲风险,然而利用金融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本身就具有风险,企业进行套期保值的过中如果操作不当,不但不会降低风险,反而会因为使用了不恰当的套期保值而带来更大的损失。因避险能力不足,套期保值亏损已成为公司亏损的重要原因。企业要不要进行套期保值操作,使用金融衍生工具到底降低风险还是增加风险,如何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套期保值,成为煤炭企业需要面对的问题。如果使用套期保值策略,如何提高套期保值的有效性成为企业从风险视角进行市值管理的重要问题。煤炭类上市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商品价格波动引起的风险。煤炭处于煤、焦、钢、矿黑色产业链之中,其价格受到产业链的整体影响。黑色产业链期货全面上市后,人们普遍认为会对整个产业链内价格联动性带来促进作用。然而这一认识并没有得到实证检验。本文正是基于以上的问题,以煤炭企业为例,从煤炭企业市值管理现状出发,识别煤炭企业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研究企业进行风险管理(主要指金融衍生品的使用)与公司市值的关系。以持有焦煤期货为例,对使用金融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的风险进行度量。检验煤炭企业所处的黑色产业链主要期货品种上市后,黑色产业链期货品种之间的价格联动性的变化。通过对多品种套期保值的研究以及套期保值模型的改进,来解决利用期货套期保值的过程中,套期保值本身带来的风险问题。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引言总领全篇。首先对研究对象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意义以及要研究的问题。详细阐述了本研究的研究内容和所用方法,列出本文的研究思路,为撰写全文做准备。第二章文献综述。介绍了与本文研究内容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包括市值管理理论的研究、风险度量理论的研究、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和风险管理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并对已有的研究进行评述,为本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叁章市值管理现状分析。这部分对我国现阶段市值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指出存在的问题。以煤炭类上市公司为例,运用DEA模型对公司市值管理绩效进行评价,对目前煤炭类上市公司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介绍市值管理的主要措施,为下文的风险度量、风险控制做铺垫。第四章煤炭企业金融风险管理与企业市值研究。这一章首先研究了金融风险管理对公司市值的作用机理,其次对煤炭企业金融风险管理与公司市值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煤炭企业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对公司市值管理具有促进作用,这是从风险视角进行市值管理的前提,由此展开下文。第五章金融市场风险度量仿真研究。通过比较各种金融风险度量模型,最终选择基于Monte Carlo模拟法,以煤炭类上市公司为例计算使用焦煤期货的Va R值,对金融市场风险进行仿真度量。风险度量是风险管理的关键步骤,是风险控制的基础,是基于风险的视角进行市值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六章黑色产业链期货对产业链内价格联动性影响分析。煤炭类上市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商品价格波动引起的风险。煤炭处于煤、焦、钢、矿黑色产业链之中,其价格收到产业链的整体影响。煤炭企业更好的进行风险管理必须结合自身所处的产业链内价格联动的特殊条件。黑色产业链期货品种之间的价格联动性越来越强,为接下来多品种套期保值的研究以及套期保值模型的改进、解决套期保值本身带来的风险问题奠定基础。第七章多品种期货套期保值研究。引入“藤”结构思想,结合Copula函数和GARCH模型推导新的多品种套期保值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比较传统的单品种套期保值和本文所研究的多品种套期保值模型的避险效果,得到本文结论。第八章结论与展望是对全文进行总结。总结了全文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论文研究的创新点和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展望。本文得到的结论:通过总结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现状,并运用DEA模型研究了40家煤炭类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情况,对煤炭类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绩效进行评价。根据当前煤炭供求关系不断恶化,市场持续低迷,各大煤炭企业深陷亏损困局当中这一现状,指出原材料价格波动引起的风险是当前煤炭企业运营的首要风险。引出下文煤炭企业运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风险度量和套期保值模型的改进。采用金融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对于公司市值管理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通过反应业绩的指标可以看出,企业是否采用金融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对于企业业绩的影响尚不能确定。判断风险管理与公司市值的关系是企业从风险视角进行市值管理的基础。利用Monte Carlo模拟法计算煤炭企业持有焦煤期货的Va R值,该值反映了煤炭企业持有该期货在未来一个月可能面临的损益值。度量风险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步骤,是市值管理的重要内容。研究煤炭价格波动的风险必须回归到煤炭所处的整个黑色产业链中来。处于黑色产业链中的焦煤、焦炭和螺纹钢的现货价格数据上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铁矿石上市交易后,黑色产业链主要期货品种齐备,黑色产业链现货间价格的联动性明显增强。通过实证及量化分析的方法,证明了黑色产业链期货品种上市,尤其是主要品种齐备,对于黑色产业链的价格联动性有了一个良好的促进作用,为现货企业进行跨品种的风险对冲奠定基础。将N元Copula函数应用到多品种套期保值上来,这一探索很好的拟合了期货和现货的非线性对冲和期货与期货之间的非线性迭加,达到了提高套期保值准确度这一最终目的。本文主要的创新点有: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找出影响市值的相关指标和影响公司业绩的相关指标,以是否使用金融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作为虚拟变量,研究煤炭类上市公司采用金融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对市值的影响,得出应用金融衍生品进行风险对冲对公司市值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的结论。首次实证分析了煤炭类上市公司风险管理与市值的关系,为煤炭企业从风险视角进行市值管理奠定基础。从期货定价理论出发,找出了市场风险因子与焦煤期货价值的映射关系,根据这一关系,随机模拟了影响焦煤期货价值的两个风险因子(无风险市场利率和资产的平均收益率)的30种可能性,应用Monte Carlo模拟法,计算期限为一个月的焦煤期货在险价值。该值反映了煤炭企业持有该期货在未来一个月可能面临的损益值。煤炭企业目前面临着巨大的价格波动风险,对价格风险进行管理不可不回归到整个黑色产业链。许多学者曾研究同一产业链内价格的联动性,但黑色产业链内主要期货品种已全部上市,这在其他产业链是没有的。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研究黑色产业链期货全部上市对产业链内价格联动的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13年铁矿石上市交易,黑色产业链主要期货品种齐备以后,黑色产业链现货间价格的联动性明显增强。焦炭、焦煤和螺纹钢的现货价格数据上存在显着的长期稳定的关系,企业进行套期保值可以选择跨品种对冲。将Copula藤结构的分解方法用于多元Copula函数的分解中,较好的避免了Copula函数应用时的缺陷,并且得到了基于Copula理论的期货与期货、期货与现货之间的两两非线性相依关系,将其用到N元Copula函数的多品种套期保值上来。本文针对于两种期货和一种现货采用不同的分布来描述二者不同特征,实现了更好的拟合数据序列自身特征的理论要求,从而达到了使其贴近数据本身的特性目的。
林娟[3]2013年在《基于BP神经网络下的矿业上市公司融资风险预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矿业企业是我国企业的主体,矿业融资是矿业经济活动的第一步,如何取得资金、提高资金效率是矿业企业发展的关键。随着国际矿业企业向大规模化发展,企业间兼并浪潮日趋扩大,矿业企业需要大量资金。由于矿业投资回收期长、地质风险大等特点,矿业企业融资风险大、融资方式少和融资渠道有限,矿业企业融资困难,因此需要研究矿业企业融资风险。基于样本和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矿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论文以矿业经济理论、融资管理理论、风险管理理论和财务风险预警理论等理论为指导,运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矿业上市公司非融资活动和融资活动进行融资风险进行分级预警分析,设计采矿类融资活动中融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运用MATLAB7.0对24家煤炭矿业进行BP神经网络融资风险预警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从确定样本角度,汇总国内外矿业上市公司划分标准,建立矿业上市公司板块价值链的新划分标准;(2)从矿业融资活动和融资环境角度分析,矿业企业不同阶段融资活动和融资方式不同,国内外矿业资本市场组成和发达程度不同;(3)从确定融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角度,通过矿业非融资活动和融资活动存在的风险,确定非融资活动指标,从融资效率角度设计融资活动创新性指标体系;(4)从融资风险预警思想设计角度,结合风险管理和财务预警设计思想,基于数字准确性和模型精确度,选取融资活动中的融资风险进行预警分析,并设计采矿类上市公司融资风险预警流程;(5)从融资风险预警应用角度,提出融资风险综合指数(SWI),选取24家煤炭矿业上市公司,应用MATLAB7.0分析软件对其进行BP神经网络融资风险预警的应用。研究相关结论包括:(1)矿业上市公司样本确定结论:探矿业阶段企业风险大,融资方式少,采矿阶段企业风险相对小,融资方式多,国外矿业资本市场允许不同规模的探矿阶段和矿业阶段企业上市,我国矿业资本市场只允许少量的大型采矿阶段企业上市;(2)矿业融资风险风险分析结论:受中观的政策风险和微观的资源和储量风险影响,矿业企业的融资风险受非融资活动影响程度大,其中包括融资规模、支付性风险、盈利性风险等因素影响,矿业融资活动存在一定风险,但总体风险不大;(3)融资风险预警应用结论:24家煤炭采矿类上市公司应用BP神经网络精度高适用性强,综合融资风险预警指数(SWI)呈周期性波动,原因是煤炭周期性生产,煤炭采矿类上市公司融资风险大,处于黄色预警区域,主要原因是债务融资比例、资金到位程度和债务融资成本等因素影响较大。
万远鹏[4]2016年在《政府经济行为视角下“中国式”产能过剩问题研究》文中认为自产能过剩问题在中国出现以来,就备受经济界、政治界及社会民众的热切关注,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出台了许多抑制和化解产能过剩的政策措施,但"中国式"的产能问题不仅没有被很好地化解,反而愈演愈烈,因此产能过剩常常被看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痼疾"。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背景下,我国产能过剩矛盾的范围和程度进一步扩展与加深,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并把"去产能"列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研究中国产能过剩与政府经济行为的相关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供给侧"去产能"的几点建议尤为重要且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政府经济行为为视角分析了"中国式"产能过剩的内涵、成因及供给侧"去产能"的基本路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界定了"中国式"产能过剩的内涵。通过阅读与整理大量国内外关于产能过剩问题的研究,在对比国内外文献中论述产能过剩这一概念的联系与区别的基础上,对"中国式"产能过剩进行了界定,即在中国特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政府直接或间接地干预经济而造成产能超过需求量达到一定程度,且对经济运行产生严重的、难以化解的不良结果的经济现象。"中国式"产能过剩是大量落后产能的产能过剩,是中国特有的经济现象,主要表现为结构性产能过剩与体制性产能过剩,前者是由于长期技术创新乏力使得供需错配,并进而造成的低端产品供给严重过剩而高端产品供不应求的产能过剩现象;后者是由于政府过多介入和干预企业投资决策所导致的企业过度投资的产能过剩现象。(2)从理论层面探讨了政府经济行为与"中国式"产能过剩的关联性。在分析"中国式"产能过剩的内涵及中国政府经济行为的特征的基础上,从政府经济行为出发构建了一个分析"中国式"产能过剩的理论框架,即在中国特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行为、内部联系及利益博弈等造成了"中国式"产能过剩及其恶性循环。具体来看,在中央政府经济行为方面,主要是中央政府的产业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及相关的化解"中国式"产能过剩的对策建议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用大量行政手段替代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从而使得政策效果不佳或失效;在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方面,主要是地方政府通过各种补贴方式扭曲企业投资行为,从而加重"中国式"产能过剩。(3)从实证层面验证了政府经济行为与"中国式"产能过剩的相关关系。以最具代表性的钢铁产业为例,通过搜集与整理35家钢铁产业上市公司2008-2014年的的企业财务数据,在测算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基础上,采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和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析法定量分析了"中国式"产能过剩与政府经济行为之间的相关性,并验证了以下叁个假说:①政府补贴与钢铁企业的产能过剩呈正相关关系,即政府补贴越多,产能过剩越严重,产能利用率越低;其背后的原因是钢铁上市公司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的低下,使得其对政府补贴使用效率不高,从而形成了大量的低端产能过剩。②工业土地价格的扭曲程度与钢铁企业的产能过剩呈正相关关系,即工业土地价格扭曲程度越严重,产能过剩越严重,钢铁企业的产能利用率越低;③钢铁产业的金融支持水平与产能过剩呈正相关关系,即金融支持水平越高,产能过剩越严重,产能利用率越低。(4)总结了"中国式"产能过剩的阶段性特征,首先,"中国式"产能过剩由初期的集中于消费品工业及生产资料工业、扩张到中期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再扩张到后期的高科技新兴行业,说明"中国式"产能过剩具有普遍性及长期性特征;其次,"中国式"产能过剩中结构性特征明显,即产能过剩行业中存在严重的低端产品过剩而高端产品供给能力不足的现象;再次,落后产能一直贯穿于"中国式"产能过剩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是"中国式"产能过剩的隐患与顽疾,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使得"中国式"产能过剩表现出棘手且难化解的特征。(5)在论述"中国式"产能过剩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深度分析了"中国式"产能过剩的根本性成因:首先,从中央政府经济行为角度看,中央政府仍未摒弃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在制定产业政策和产能过剩的治理政策时计划经济色彩浓厚,使得产业政策和产能过剩治理政策效果不佳。另外,投融资体制、财政体制、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制及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滞后,使得地方政府行为及企业投资行为扭曲,从而造成大量的"中国式"产能过剩;从地方政府经济行为角度看,在实施中央政府的产业政策时,由于受到政绩显示及政治晋升的激励,容易置当地资源与环境的约束于不顾,追求短期的经济增长,表现为地方政府行为中依然存在着强烈的"投资冲动",另外各级地方政府间的竞争博弈会造成地方保护主义和地区产业同质化现象,两种因素迭加在一起形成大量低端产能过剩。(6)提出了供给侧"去产能"的具体路径。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背景下,指出了采用供给侧管理为主,需求侧管理为辅的方式化解"中国式"产能过剩的具体路径。
朱尧[5]2013年在《基于超效率DEA的煤炭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效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开展,煤炭行业迎来了兼并重组、发展壮大的新时期。煤炭企业想要实现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债务融资作为煤炭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此,本文对煤炭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效率进行研究。本文在分析煤炭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效率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煤炭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归类,得出债务融资风险、债务融资成本、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公司治理结构五个主因子。将五个主因子作为超效率DEA模型的输入输出指标,构建超效率DEA模型,对36家煤炭上市公司在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间的债务融资效率进行评价,并对实证结果进行规模分析、综合效率分析和差额变数分析。通过对实证结果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我国煤炭上市公司普遍存在投入规模过大的情况,造成我国煤炭行业规模效率相对无效,企业应采取措施,适当缩小投入规模,精简公司结构。此外,我国煤炭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平均值都较低,皆处于相对无效状态。行业内债务融资效率差距明显,两极分化比较严重,企业应加大科研力度,改良企业的煤炭设备,提高企业整体技术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投入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公司的每股收益。此外,企业还应关注内源融资,充分利用内部权益资金;鼓励金融创新,采用多元化融资工具;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推进并购重组,增强企业整体实力;促进上市公司再融资,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创新性的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超效率DEA法对煤炭行业的债务融资效率进行研究,构建了债务融资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得出煤炭行业债务融资效率偏低的结论并针对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对我国的债务融资效率研究进行了补充,希望为我国煤炭行业债务融资效率的提高提供相关理论支持。
张立权[6]2009年在《基于效率与公平的国有煤炭企业公司治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有煤炭企业是我国能源供应的重要保证,国有煤炭企业的效率和公平问题更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依据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效率和公平并重的发展模式是我国国有企业的治理目标的正确选择。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基于效率和公平的国有煤炭企业公司治理问题展开研究。本文在充分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的经济管理以及系统科学的理论,首先对国有煤炭企业的效率和公平体系进行研究,设计出符合我国现状的国有煤炭企业的效率和公平评价体系。其次,基于对效率和公平的认识,通过模糊信息下合作博弈模型的构建和应用,对我国国有煤炭企业共同治理的变革方向进行了论证。最后,笔者开创性的构建出了基于效率和公平的国有煤炭企业公司治理系统的SD模型,并通过对模型模拟结果的分析,对国有煤炭企业的治理变革进行了政策分析,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刘涛[7]2008年在《煤炭行业上市公司资本运营财务绩效研究》文中认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目前世界上以石油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不同,煤炭在能源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一直保持在70%左右。虽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其他一次能源的消费逐渐增多,煤炭消费所占比重呈缓慢下降的趋势,但是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储备特点和经济发展阶段特点,决定了煤炭仍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消费品种,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格局在短时间内难以发生根本性改变。因此,煤炭行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全面、健康、协调的发展,所以本文选择煤炭行业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于促进煤炭企业健康发展、保障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资本运营这一新的企业经营理念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众多学者的共同努力下,资本运营的理论已经越来越完善。本文认为,资本运营是对企业各项资本的价值形态以资本增值、企业价值最大化而进行的运作,包括融资、投资、资本的使用和分配等,通过广泛的资本运营搞活资本,变死钱为活钱,通过各种方式使资本发生转移,从不利的位置转移到产生增值的位置上,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资本增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本文写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分析煤炭上市公司资本运营财务绩效的基础上,找到能够提高其资本运营财务绩效的对策和措施,从而为煤炭企业做大做强、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战略思路。本文选取煤炭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目前学术界关于资本与资本运营的不同观点,接着对上市公司所运用的主要资本运营模式及其优缺点进行了阐述,从而为进一步分析煤炭上市公司的资本运营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具体分析煤炭上市公司资本运营财务绩效的过程中,首先对煤炭上市公司资本运营的现状进行了定性分析,然后根据一定的原则构建了评价煤炭上市公司资本运营财务绩效的11个财务指标,即净资产收益率(X1)、总资产报酬率(X2)、销售净利率(X3)、营业利润增长率(X4)、流动比率(X5)、速动比率(X6)、总资产周转率(X7)、流动资产周转率(X8)、固定资产周转率(X9)、总资产增长率(X10)和营业收入增长率(X11)等11个财务指标,应用数据信度分析法证明了其作为评价指标体系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接下来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煤炭上市公司资本运营财务绩效评价模型,并按照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步骤,结合统计分析软件SPSS15.0,在11个财务指标的基础上,提取了4个公共因子,即盈利能力因子(F1)、短期偿债能力因子(F2)、资产运营能力因子(F3)和成长能力因子(F4)等4个因子,运用SPSS15.0对20家煤炭上市公司的资本运营财务绩效在赢利能力、短期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和成长能力等4个方面的得分以及综合得分进行计算,得出了煤炭上市公司资本运营财务绩效的评价结果,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本文提出了提高煤炭上市公司资本运营财务绩效的相关对策。本文将煤炭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因为当前能源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有关企业资本运营及其财务绩效评价指标和模型的参考文献,发现针对某一行业的企业资本运营财务绩效评价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比较少,大部分都集中在对企业和上市公司宏观的资本运营现状的描述上,定性研究较多,定量研究较少。本文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并提出了产业链整合、资本结构以及资产结构等因素对煤炭上市资本运营财务绩效的影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创新性。
王昶[8]2005年在《企业集团战略重组决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企业集团是现代企业制度框架下出现的介于市场与企业之间最具活力的特殊组织结构形式,战略重组是这种特殊组织结构最具特色的行为。本文根据当前资本市场并购重组由财务重组过渡到战略重组的现状,结合笔者咨询实务经验,以边界为视野,以企业集团为对象,试图构建一种基于边界的分析框架,从战略高度将重组问题置于企业集团这个特殊对象中加以研究。 本文在分析方法上,以边界理论为理论基础,涉及系统组织理论、耗散结构理论、熵值理论、购并重组理论、权变理论、组织理论、控制理论等理论体系,结合管理过程、管理行为、管理控制等经典管理学理论等,对企业集团战略重组决策问题进行全面深入剖析,构建出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鲜明管理实践特色的企业集团战略重组理论与方法体系。本文重点研究了6个方面的问题:企业集团战略重组问题是否值得研究?用什么理论来指导和分析企业集团战略重组问题?企业集团战略重组行为与边界重构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互动关系?企业集团该如何正确判断和选择合理战略重组行为?战略重组行为发生后对企业集团整个组织体系与管理模式有何影响?企业集团战略重组绩效如何评价?在研究路线上,避免对企业并购重组一般性问题的简单重复研究,而是回溯到时点决策层面,在以边界视角研究企业集团战略重组机理的基础上,开发企业集团战略重组决策分析工具;对企业集团战略重组模式及其业务单元的组合方式、组织的功能再定位、组织结构优化、管理模式比较与选择等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创造性地把熵值法合理运用于企业集团战略重组绩效评价,规避一般评价方法主观性过强,客观性不足的缺陷,尤其是根据企业集团重组的不同战略意图,创建针对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改变一套指标体系评价到底的做法,对企业集团重组绩效做出更为客观的评判。 本文研究得到了两个重要的结论:第一,企业集团作为若干企业法人的联合体,以市场中间体面目出现,天然具有边界的多重性。企业集团的边界是由纵向、横向与上下叁个维度构建的。不同类型的战略重组行为从叁个维度影响着企业集团边界的收缩、扩张、转换、分裂、聚合和层级之间的跃升、迁落。企业集团为了保持系统整体优化,必然出现成员企业从企业集团系统中流进与流出现象,从而使企业集团边界范围扩大与缩小。战略重组本质上是对原有企业边界范围全面深层次的优化重组,是企业集团这个特殊市场中间体突出的行为活动。企业集团战略重组从产权入手深入到企业的业务单元的专业化重组,并最终切入到价值链的调适上,力图创造新的业务系统和价值开发体系,寻求整个资源系统与战略需求匹配,企业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动态平衡,从而重新界定合理有效的边界范围,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战略重组既是企业
郝清民[9]2004年在《煤炭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理论与方法及其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企业改革的难点是如何改善企业的经营绩效,而股份制改造是提高企业绩效的主要路径之一,本文重点对股份制改造影响企业的绩效进行评价。在总结国内外企业绩效评价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分析我国国企股份制改革对企业绩效影响的评价体系,具体研究了股份制改造上市行为对煤炭企业绩效的影响。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了研究:(1)一般的企业绩效评价是对企业经营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多属于静态评价。本文将企业绩效评价和制度变迁相结合,从企业动态发展的角度,分叁个层次研究制度变迁对企业绩效的动态影响,是企业绩效评价理论的一种新探索。(2)本文采用理论推导和修正向量自回归方法,对股份制导致融资结构变化对国企绩效的影响进行分析。新增股权融资对国有企业利润的影响不明显,但对银行贷款具有一定替代作用,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3)除了分析股权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外,还对煤炭企业股权和资本结构的变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为,在充分竞争的市场条件下,股份制通过影响煤炭企业的股权和资本结构进而改善企业经营绩效。(4)本文采用有无分析和对比分析的思想,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和临床医学诊断方法,对煤炭企业国内外、同行业、企业本身叁个层次进行分析,研究了股份制改造上市过程中煤炭企业绩效的动态变化情况。短期内煤炭企业基本上能保持原有业绩;长期内业绩有明显提高。而资本结构在短期内发生明显变化,而长期内变化较小。(5)基于利益相关者和平衡计分卡的思想,建立动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分析股份制对兖州煤业内部和外部绩效的影响。股份制改造对兖州煤业绩效有显着改善作用,同时也验证了通过国内外比较和国内同行业比较的结果,但仍有要改进的余地。
徐炳春[10]2013年在《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改制上市战略研究》文中指出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是经山东省委、省政府批准,由新汶矿业集团、枣庄矿业集团、淄博矿业集团、肥城矿业集团、临沂矿业集团、龙口矿业集团六家企业重组而成的省属国有独资公司,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以煤炭生产为基础,电力、煤化工、装备制造、物流贸易、医疗健康等产业协同发展的特大型综合性能源集团,是山东省资产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省管企业和世界500强企业。中央和地方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利用上市公司作为资本运作平台不断发展壮大的实践证明,改制上市是推动企业突破传统模式、做优做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但是,山东能源集团缺少主业上市公司资本运作平台。因此,加快推进重组改制上市工作是山东能源集团实现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大型能源集团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研究改制上市战略对于推动山东能源集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立足山东能源集团现状和未来发展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对国有大型煤炭企业改制上市情况进行系统研究,借鉴和吸取相关经验教训,结合监管政策,提出了符合山东能源集团实际的改制上市模式和路径,即通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方式,将山东能源集团煤炭、煤化工、装备制造、电力、现代物流等具有上下游关系、产业关联度高、发展比较成熟的主营业务和资产整体改制并在国内A股市场与香港H股市场上市,形成山东能源集团煤基产业群整体上市公司。本文提出的山东能源集团煤炭主业及其关联产业整体改制上市战略解决了山东能源集团改制上市所具有的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特殊问题和企业本身的个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上市资产的选择应从符合煤炭企业自身需要、对投资者的财务吸引力等角度出发,通过资本市场的放大效应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综合考虑各个产业板块间业务关联度、互相依赖程度、未来发展的协同效应,确保重组能有利于集团战略的实施和各板块业务未来的长期生存与发展,实现上市资产与存续部分共同良性发展;上市资产及运营模式应符合监管要求,无法律缺陷和障碍;统筹规划股份公司的整体股权结构,保持国有股东的绝对控股地位和良好的后续融资能力;重组上市应符合有关政策导向,在省内、行业内和资本市场上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从而为获取相关政策支持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煤炭企业上市最优化理论研究[D]. 马国明.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2
[2]. 基于风险的煤炭类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及套期保值研究[D]. 周楠.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6
[3]. 基于BP神经网络下的矿业上市公司融资风险预警研究[D]. 林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
[4]. 政府经济行为视角下“中国式”产能过剩问题研究[D]. 万远鹏. 江西财经大学. 2016
[5]. 基于超效率DEA的煤炭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效率研究[D]. 朱尧. 湖南大学. 2013
[6]. 基于效率与公平的国有煤炭企业公司治理研究[D]. 张立权.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09
[7]. 煤炭行业上市公司资本运营财务绩效研究[D]. 刘涛. 西南财经大学. 2008
[8]. 企业集团战略重组决策研究[D]. 王昶. 中南大学. 2005
[9]. 煤炭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理论与方法及其实证研究[D]. 郝清民. 天津大学. 2004
[10]. 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改制上市战略研究[D]. 徐炳春. 西安科技大学. 2013
标签:矿业工程论文; 工业经济论文; 煤炭论文; 债务融资论文; 产能过剩论文; 融资风险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融资公司论文; 煤炭污染论文; 经济研究论文; 煤炭能源论文; 煤炭期货论文; 煤炭板块论文; 绩效目标论文; 战略分析论文; 资本运营战略论文; 经济风险论文; 经济模型论文; 财务绩效论文; 风险模型论文; 套期保值论文; 最优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