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62
【摘要】 “X哭(爆)了”格式在网络上兴起并广泛流行于现实生活中。它是一种述程式结构。“X”作述语。“哭(爆)了”作程度补语。本文首先分析了“X哭(爆)了”与“X1哭(爆)了”格式的不同。再从语义、语法和语用角度探析“X哭(爆)了”格式流行起来的原因。
【关键词】 X哭(爆)了;流行机制
一、引言
近年来,网络上新词频繁兴起,加速了我们的语言更新换代。昨日的流行语在明日可能已经不再新潮。《环球时报》2016年12月4日发布的“Emoji使用报告”中显示全球用户最爱“笑哭了”这一表情。由此引发出本文的研究方向,试探析“X哭(爆)了”这一结构流行起来的机制。一切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尽管语言变化如此之快,但在产生的新词或结构中仍然存在着对传统词义或语法的继承。即传统的词义和语法是新的词义和结构产生的基础。故本文将主要从其语义、语法结构和语用三方面来探源其产生的机制。
二、“X哭(爆)了”与“X1哭(爆)了”辨析
《现代汉语词典》:“哭,(动词)因痛苦悲哀或感情激动而流泪,有时候还发出声音。”
《现代汉语词典》:“爆,(动词)猛然破裂或迸出。出人意料的出现或突然发生。烹调方法,用滚油稍微一炸或用滚水稍微一煮。”
“X哭(爆)了”与传统意义上的“X1哭(爆)了”不同,具体表现在:
(一)在“X1哭(爆)了”结构中,“哭”和“爆”的意义仍然是现代汉语词典中做出的解释,词性仍然是动词,充当谓语如例(1)—(2)或补语如例(3)—(4)。
(1)他哭了。
(2)煤气罐爆了。
(3)看电视看哭了。
(4)气球吹爆了。
而在“X哭(爆)了”结构中“哭”和“爆”则是作为程度副词,表示“很或极”的意思,作补语。词性和意义都发生了变化。如:
(5)美哭(爆)了。表示“很美”。
(6)萌哭(爆)了。表示“很萌”。
(7)笑哭(爆)了。表示“很好笑”。
(8)丑哭(爆)了。表示“很丑”。
(二)“X哭(爆)了”与“X1哭(爆)了”的结构层次亦不同。
“X1哭(爆)了”的结构层次划分为“X1/哭(爆)了”。如:
(9)轮胎爆了。
(10)水管爆了。
(11)球爆了。
(12)妹妹哭了。
“X哭(爆)了”的结构层次划分为“X哭(爆)/了”。如:
(13)挤哭(爆)了。
(14)帅哭(爆)了。
(三)在“X1哭(爆)了”结构中,只是客观的描述人或事物或动作的情状,而不含有主观的褒贬。如从例(1)—(4)可以看出,只是客观的描述“他”和“煤气罐”的状态以及动作“看”和“吹”的结果。
但在“X哭(爆)了”结构中则含有主观上的褒贬义。如例(5)—(7)中含有褒义,而在例(8)中则含有贬义。
三、“X哭(爆)了”的形成机制
(一)语义角度
1、“哭”和“爆”词义分析
由《现代汉语词典》对“哭、爆”的词义解释可以看出:
哭,是一种情绪状态的表达,而达到此种情绪状态所需的程度是痛苦悲哀或感情激动,达不到此种程度就到不了哭的状态。
爆,“爆”有三个义项,本文所探析的结构中主要采用的是第一个义项“猛然爆裂或迸出”。量变会引起质变。因此,某件事物或情绪猛然爆裂或迸出时,必定是在前期过程中量变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程度从而产生了质变达到爆炸。
因此,“哭”和“爆”在词义上隐含的程度义是其作为程度副词产生的意义基础。
2、“X哭(爆)了”语义分析
以上分析了“哭”和“爆”的本义中所隐含的程度义,在“X哭(爆)了”结构中二者的共同含义是因某件事情的程度而达到了令我情绪激动到“哭”或“爆炸”的程度。因此“X哭(爆)了”的语义可分析为你的X的程度达到了令我情绪激动到哭(爆)的程度,这说明你的X的程度很高,于是其语义表示为“很(极)X”。如例(15)—(18):
(15)蠢哭了。其语义应是由“你的蠢的程度达到了令我情绪激动到哭的程度”再进一步发展为“很蠢”义。
(16)美哭了。其语义应是由“你的美的程度达到了令我情绪激动到哭的程度”再进一步发展为“很美”义。
(17)萌爆了。其语义应是由“你的萌的程度达到了令我情绪激动到爆炸的程度”再进一步发展为“很萌”义。
(18)弱爆了。其语义应是由“你的弱的程度达到了令我情绪激动到爆炸的程度”再进一步发展为“很弱”义。
(二)“X哭(爆)了”结构形成的语法基础
述补结构中有非常重要的一类——程度补语,很早语言学家们就做出了明确的阐述:
孙玄常提出有的补语表示“动作(或性状)的程度”;丁声树等则将补语是否使用“得”联系来划分类别,并指出,不用“得”联系的补语有一部分是表示程度的叫做“程度补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许绍早在《略论补足语》中提到了程度不足语作为几种补足语的一种,是紧接着动词或者形容词后面以表示行为或者状态达到了某一种程度的。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中指出:“程度补语很少,限于用‘极、很’和虚义的‘透、慌、死、坏’等,表示达到极点或很高程度,也可以用量词短语‘一些、一点’表示很轻的程度。谓语中心多是形容词,也可能用某些前面能加‘很’的动词。”
还有很多语法学家如刘月华、宋玉柱、马庆株等都认为述程式中的述语由性质形容词以及部分动词(主要局限于心理动词和感受类动词)来充当,这点在语法界已经基本达成共识。
邱冬梅(2001)提出了感受程度补语的概念。她指出“汉语词汇中,能充当程度补语的词虽然很少,但它在日常口语中却使用很频繁,尤其是诸如:‘气死我了。他高兴得要死。大家乐坏了。哇,帅呆了!’等句子,这类句子在《现代汉语》中被归入程度补语的范畴,若结合其所搭配的述语分析,它们多表示自己心理感受或主观评价的性质和程度,同单纯的程度补语还是有细微的差别,这类补语带感受补语和程度补语两种补语类型的特点,我们暂且把它命名为感受程度补语。”
这类感受程度补语有“透、慌、死、坏、呆”等,其句法结构如下:
(S为主语,V为动词述语,A为形容词述语,R为补语,O为宾语)
1、(S)+V+R+(O)了
(19)从家到学校太远了,每天上学都跑死我了。
2、(S)+A+R+(O)了
(20)今天的天气简直糟透了。
(21)李敏镐帅呆了。
(22)听说明天放假,乐坏我们了。
“X哭(爆)了”结构中,其所搭配的述语“X”如“萌、美、笑、弱、可爱、丑、蠢”等,也多是性质形容词以及部分动词(主要局限于心理动词和感受类动词)。
本文认为在语法的类推作用下,“哭”和“爆”也被吸收成为感受程度补语之列。表示对述语的心理感受和主观评价的程度。如:
(23)牛津词典发布年度词汇,网友们都“笑哭了”。
(24)三岁的福原爱萌哭了。
(25)陈紫函西班牙大婚,玲珑身材仙气婚纱美爆了。
(26)高校现苹果表白,网友:玫瑰花表白弱爆了。
(27)你被自己的证件照丑哭了吗?
(28)我真是要被自己蠢哭了。
(三)“X哭(爆)了”结构形成的语用基础
1、语言的经济原则。
语言的经济原则(the economy of language)是由美国学者George Zipf 在1949年的著作中首次提出的概念。他认为人们在交际时倾向于选择既能满足说话者完整表达又能满足听话者完全理解所需的最少的语符,这就是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而现代网络语言是人们在虚拟社交网络中为实现语言的经济目的而产生的,其发展和变化必定受到语言的经济原则的制约。
在“X哭(爆)了”结构中,举例说来,如“冷哭了”可以理解为“冷的程度达到了令我情绪激动到想哭的程度”。“可爱爆了”可以理解为“可爱的程度达到了令我情绪激动到想爆炸的程度”。“累哭了”可以理解为“受累的程度达到了令我情绪激动到想哭的程度”。但这样表达起来未免累赘繁复,“冷哭了”“可爱爆了”和“累哭了”这几个字足以表达此种含义,人们在语言表达中自然会选择此种表达格式。
2、“哭”和“爆”的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
在“X哭(爆)了”这一结构中,其语体色彩比较口语化。在正式的会话场合和书面作品中还并未普及,且一些中老年人和具有严肃社会身份的人一般也不会使用。但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年轻人中比较容易推广。且“哭”和“爆”二字形象色彩鲜明,使人如听其哭之声,见其哭之貌,望其爆炸之姿。如“李敏镐帅哭了。”这个句子仿佛使人看到李敏镐帅气的出场,然后台底下的迷妹欢呼激动到哭泣的情形。声音感、画面感跃于纸上。产生了更多的联想意义,使句子含义更立体饱满。如果换成“李敏镐很帅。”则只是单纯的陈述,达不到更好的表达效果。再有如“一节课下来,学生都把我当透明的,简直气爆了!”这个句子中一个“爆”字就能使人感觉到老师被学生气得暴跳如雷的姿态,仿佛能看见老师目眦尽裂,发尽上指之态,形象色彩鲜明。如果换成“很生气”,则听话人无法体味到你生气的程度也无法感受你内心的气愤。
3、模因论
模因论认为,模因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基因通过遗传而繁殖,模因通过模仿而传播。模因主要通过模仿得到复制、传播与发展的。模因作为文化基因,靠复制、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则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可见模因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模因论的角度看,语言模因揭示了话语流传和语言传播的规律。更进一步说,语言本身就是模因,模因寓于语言之中,它可以在字、词、句乃至篇章中表现出来。人们一旦将学来的新词语或外来词引进自己的语言中,就能满足交际需要,那么这些新的语言模因就会被广泛复制、传播。
网络语言的使用者大多是一些创造力和模仿力都很强的年轻人,他们善于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因此网络语言才会不断推陈出新。“X哭(爆)了”即是现今流行的模因。“X哭(爆)了”具有夸大性、感受性强的特点,让人容易理解并接受,从而成功地将其传染给他人;这种结构的词在网络上大量使用并渗透到现实生活中。刚开始接受并传播这种结构的多是经常接触网络的青少年,当这种人与其他人交流时,出于求新求异的心理,他们更愿意用这种结构来进行表达。青少年通过在贴吧、空间、微博上用文字和他人进行交流,使它们能够在保持稳定性的基础上迅速扩散。
四、结语
本文首先比较了“X哭(爆)了”与“X1哭(爆)了”格式在意义和语法结构以及语用上的区别,确定本文的研究结构乃是述程式的“X哭(爆)了”。接着再从其结构所表达的语义和产生该结构的语法基础以及语用上面的表达效果,分析了其演变以及流行起来的机制。
参考文献
[1] 张谊生.现代汉语程度副词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2] 缪锦安.汉语的语义结构和补语形式[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
[3] 邱冬梅.口语中普遍而又特殊的补语类型——感受程度补语[J].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2001.15(10).P59-62.
[4] 刘月华等.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5] 马庆株.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 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增订本第五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7] 朱赛萍.程度补语极性意义的获得[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7(6).P26-30.
[8] 余小莉.康健.框填式词语“爆X”“X爆了”分析[J].鸡西大学学报.2015.15(3).P142-145.
[9] 马冬晴.网络新语“X爆了”结构考察[J].语言本体研究.2013.8.P83-85.
[10] 刘金.曾绪.模因论视觉下网络语言的变异现象分析[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9.26(2).P40-44.
[11] 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11).
作者简介:邵颖(1993.01),女,湖北仙桃人,湖北大学2015级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近代汉语语法。
论文作者:邵颖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7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7
标签:补语论文; 程度论文; 结构论文; 语言论文; 语义论文; 动词论文; 达到了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7年4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