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政策审计评价刍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政策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济政策审计评价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以独立、客观为原则,遵循法律法规和审计规范,利用审计技术与方法,在反映总体情况和揭示问题的基础上对经济政策实施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做出评价。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政府职能的转变,经济政策实施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审计不断拓宽审计领域,审计功能从传统的查错纠弊发展为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对经济政策进行审计评价成为国家审计的重要职能。国家审计通过实施对中央重大经济政策和宏观调控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的审计,监督检查各项经济政策措施的贯彻执行情况,反映经济政策真实效果,揭示和反映经济运行中的潜在风险和体制机制缺陷,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促进中央重大经济政策措施的落实到位。 经济政策审计评价理论分析 国家治理是通过配置和运行国家权力,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控制、管理和提供服务,确保国家安全,捍卫国家利益,维护人民权益,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发展。人民将权力和责任委托给国家,国家又通过法律程序将其分解给具体的公共权力部门。在政治制度设计上,国家良治的实现需要分别设置决策、执行和监督机构,建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系统。决策系统围绕国家治理目标进行信息的分析与处理,制订可行性方案,在对各个方案评价和比较的基础上围绕目标对方案进行最优化选择,形成最终决策。执行系统按照要求严格执行决策系统形成的决策,实现决策的目标和任务。监督系统是监督执行系统对决策的执行情况,并将对决策执行情况的评估反馈给决策系统,推动决策系统及时修正决策,同时根据决策执行情况实施奖惩措施。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系统中内生的监督控制系统之一,国家授权审计部门对公共权力部门的履职情况,尤其是对公共资金、国有资源和资产的配置、管理及使用情况进行监督,通过依法用权力监督权力,服务国家治理的决策系统,对国家治理的执行系统实施监督和约束。所以,国家审计的本质是国家治理系统中内生的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审计的深入发展,国家审计介入国家治理的范围不断扩大,其范围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范围,扩展到以查核核心业务为主要手段,以监督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为主要内容,运用现代化的技术与方法,重点对国家经济社会运行情况进行独立的监督和评估,对公共权力部门行使权力的效率、效果和效益进行评价。 国家审计机关通过对各项重大经济决策的落实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开展诸如重大投资项目、民生专项资金、环境生态保护情况以及国有企业的审计,可以发现和反映各项政策措施贯彻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和反馈信息,排除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各种利益干扰,促进政策措施及时有效地贯彻落实。同时,国家审计通过深入揭示体制机制制度问题,推动进一步深化改革,在审计查出各类问题的基础上,开展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普遍、从局部到全局、从苗头到趋势、从微观到宏观的深层次分析,并提出改革体制、健全法制、规范机制、完善制度、强化管理、防范风险的建议,促进提高经济社会运行质量和绩效,推进经济社会政策和制度完善。 现阶段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向共同富裕,发展的重心将转移到加强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来,体制改革的重点将放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和谐社会上来。国家治理着力点发生变化,要求国家审计及时跟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国家审计关注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关注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关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效果,关注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的建设和绩效情况,关注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自主创新情况,关注国家经济安全问题,为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 经济政策审计评价的实践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后,各级审计机关组织实施的众多审计项目都是紧紧围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一主线开展的。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冲击,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制定了更加有力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国家审计作为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能的部门,为了保障和促进这些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方法。具体措施包括:加大对重点资金、重点项目和重点领域的审计监督力度;加大对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恢复重建等方面的重大投资项目、重点专项资金的审计力度。在审计中,注意揭示和反映中央关于宏观调控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以及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制止和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促进国家政令畅通;揭示和反映有关政策措施是否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促进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并结合审计查出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提出建议,推动深化改革,完善宏观调控;揭示和反映是否存在重大违背国家产业、土地和投资政策、重大铺张浪费和损失浪费,防止“两高”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扩张,尤其要防止趁机大建楼堂馆所,促进切实管好用好政府资金。 2009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研究决定,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主线和重中之重,以保障和促进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为目标,确保中央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落到实处。为此,审计署组织实施了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关政策措施实施情况及效果的专项审计调查。审计内容主要包括:有关地区和部门贯彻中央政策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取得的主要成效。一是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情况;二是合理安排政府性投资和引导各方投资采取的举措;三是按照中央“调结构、保民生、促增长”的政策要求和各项产业规划布局安排投资情况;四是加强对建设用地的统筹规划和计划调控,严格保护耕地和节约用地,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以及环境保护等情况。有关地区和部门扩大内需投资计划、资金安排及项目总体进展情况。包括有关地区和部门投资总体情况,投资项目的具体投向及分布情况,项目落实及资金保障情况,投资项目建设及管理情况。包括项目的实际投向、产能过剩情况、能耗情况、环境保护情况、土地占用及审批情况、资金到位及管理使用情况、项目具体管理情况等。 完善经济政策审计评价的思考 我国国家审计机关实施经济政策审计评价的时间不长,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对于完善经济政策审计评价,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提高对经济政策审计评价重要性的认识。经济政策审计评价关注经济政策执行效果,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发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是一些苗头性问题可能在经济政策制定过程中没有考虑到或者预计到,通过反馈给政策制定者可以有利于政策完善和调整。实施经济政策审计,可以影响政府、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行为和预期,尤其是对一些违法违规影响经济政策实施的行为起到警示震慑作用,增强经济主体对经济政策实施效果的正向预期。从可以影响经济主体行为的角度看,经济政策审计评价也在发挥国家宏观调控重要工具的作用。 二是为经济政策审计评价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目前我国审计法律体系中,还没有对经济政策审计评价进行直接的表述和定义,经济政策审计评价主要是结合日常审计工作,作为具体审计项目中重点关注的一项内容来体现,经济政策的理论研究还不够。建议在加大经济政策审计评价实践的基础上,深入开展相关理论研究,修改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国家审计的经济政策审计职能。 三是采取跟踪审计形式对经济政策开展审计评价。经济政策从决策、制定到实施需要一个过程,这就导致经济政策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期。在政策实施完毕后再对经济政策进行审计评价,只能对结果进行评价和发现违法违规问题,不能在政策实施出现偏差的萌芽阶段起到有效的预警作用,削弱了经济政策审计评价的作用。建议国家审计一方面应准确了解经济政策实施意图和作用点,一方面要根据常规审计发现的情况和问题为决策者提供参考。在经济政策开始实施后即实行跟踪审计,保证政策实施符合政策制定预期,并及时为政策制定者反馈政策实施效果,以便完善有关具体政策措施。标签:国家经济论文; 审计计划论文; 国家审计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治理理论论文; 系统评价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经济学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