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探讨论文_路大伟

工民建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探讨论文_路大伟

天津二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141

摘要:工民建筑混凝土裂缝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困扰我国建筑工程领域以及广大用户的一质量难题。混凝土结构裂缝严重影响建筑结构的稳固性,同时对建筑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也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工民建筑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对混凝土裂缝问题的补救措施。

关键词:工民建筑;混凝土裂缝;原因;控制措施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确保混凝土的质量,而确保混凝土的质量,不仅要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而且还需要对每道工序严把关,把好关,做到精心施工,减少裂缝的出现。一旦有裂缝出现,切记慌张,应灵活、冷静应对。

1工民建工程施工中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

1.1材料方面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进行适当的材料选择,如果水泥等复合物材料选择不当、超过使用期限或者调配比例不合理,都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的情况产生。另外,材料中所存在的有毒物质、钢筋的性能、物质发生相互反应、添加剂使用不当等因素,都是可以让工民建混凝土产生裂缝的重要方面。 材料配制不当也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一个常见原因,其中关键问题是水灰的配比不合理,没有按照水灰配比的标准进行配制。

1.2温度方面

在工民建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裂缝类型之一就是温度裂缝。它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在凝结硬化的过程中释放出了大量的热量,这些被释放的热量不断的在混凝土的内部汇聚凝集,使得混凝土的内外温差逐渐增大,进而引起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从而在混凝土的表面产生的裂缝。同时,混凝土在后期的降温过程中,由于其构件基础的制约,容易在其内部产生相应的拉应力,进而在混凝土的内部产生裂缝。

1.3地基沉降导致的裂缝

在地基施工过程中,常常因为地形等因素,导致地基土没有被充分压实,或者由于地理环境的因素,不同位置地基土的密度存在差异,或者在基础设计时存在设计缺陷等原因,都会导致房屋施工完成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地基沉降。而当沉降程度存在差异时就会形成不同程度的位移,导致上部结构拉应力和剪应力的形成,而当应力不断增大,超出了墙体的承受范围时就会导致裂缝的发生,地基沉降导致的裂缝多会由上而下发展,因为地基不同部位沉降程度的差异,所以会形成不同形式的裂缝。

1.4结构变形的因素

现浇结构的承载力较大,能够满足绝大部分的建筑设计要求,但由于预制的多孔板改为了现浇板,就使得墙体的刚度相对增大,楼板的刚度相对降低。在墙角处或板端弯矩较大的地方受墙体与楼板之间刚度不均衡所引起的裂缝就属于结构裂缝。

1.5 现场监督控制不善

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技术直接影响到混凝土工程的质量,这就使得施工过程中必须有专业的监督人员进行监督和检查。如果监督工作完成的不够细致就会造成很多施工问题,影响混凝土的质量,给日后混凝土裂缝埋下隐患。

2工民建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控制对策

2.1原材料的控制

施工中要尽可能选用中低热的低收缩水泥品种,低热的水泥品种选择是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升的最基本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并且在选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对于每立方米的混凝土必须运用大于290kg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一般运用低热水泥每立方米的混凝土需要350kg,换句话讲就是在选择水泥时要依据实际中水泥的水化热来判断是选择矿渣硅酸盐水泥或者是低热的水泥。除了水泥之外,其他原材料的选择控制同样相当重要。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全部符合技术性能指标方可应用。

2.2加强温度的控制

温度裂缝的控制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改善骨料级配,掺入一定的混合料,或加入一些外加剂以减少水泥的用量;(2)控制混凝土的浇筑厚度,掌握好拆模时间,当外界温度降低时,及时进行表面保温;(3)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合理地安排施工工序,进行分缝分块,对混凝土加强养护,适当延长养护时间和拆模时间,使混凝土表面温度分布均匀。

2.3加强混凝土结构设计

设计时宜采用中低强度混凝土,避免采用高强度混凝土。为了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收缩裂缝,可以适当采取在承台表面合理增加分布钢筋用量的措施,虽然单靠增加分布钢筋用量不能明显的防止裂缝出现,但适当增加分布钢筋的用量可以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和减小温度裂缝的宽度。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如果允许设置水平施工缝,应根据温度裂缝的要求进行分块,且设置必要的连接方式。

2.4收缩裂缝处理

通常收缩裂缝问题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导致钢筋的附加应力较低及结构承载力影响较小等方面,但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钢筋的锈蚀等状况的产生,从而影响到整体的耐久性。对于收缩裂缝问题的处理要分情况分析,比如一般表面裂缝待裂缝稳定后涂刷两遍加贴玻璃纤维布或者环氧胶泥等,对表面进行一定的封闭性处理即可。对于有整体性防水需求的结构,缝宽大于0.1毫米的裂缝需根据裂缝的可灌程度采用化学注浆或者水泥灌浆等方法进行处理;而宽度小于0.1毫米的裂缝通常可自行愈合裂缝,因此可不作处理。

2.5沉陷裂缝处理

一是对松软土、填土地基在上部结构施工前应进行必要的夯实和加固。二是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支撑牢固,并使地基受力均匀。三是防止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地基被水浸泡。四是模板拆除的时间不能太早,且要注意拆模的先后次序。五是在冻土上搭设模板时要注意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

2.6应力裂缝处理

应力裂缝一般产生的应力相对较高,通常裂缝宽度达到0.2毫米时,应力会达到180到250MPa,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结构的刚度或者强度[4]。对于竖向裂缝的宽度低于0.3毫米的,一般做表面的封闭处理即可,不需要深入加固;裂缝宽度大于0.4毫米的,或者斜裂缝超过四分之三梁高的裂缝,需要进行加固处理;对一些不稳定的呈现出发展特点的裂缝则需加固处理。

2.7加强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主要是指在混凝土灌注之后通过控制其温度、湿度等条件,保证混凝土硬化后的强度和易性,避免产生裂缝。在夏季时,要做好混凝土表层的降温工作,对混凝土进行表层的敷设,通过洒水等措施降低温度,减小温差,防止表层的开裂。在冬季,要通过覆盖塑料膜、保温布等措施加强混凝土表层的保温工作,防止寒潮的侵袭。同时,还要确保混凝土的湿度,及时的进行洒水并覆盖湿润的麻袋和草帘等,增加混凝土的护养时间,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质量和防渗性能。

3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

裂缝的出现不但会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刚度,还会引起钢筋的锈蚀、加速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疲劳、抗渗能力。因此根据裂缝的性质和具体情况,我们要区别对待、及时处理,以保证建筑物的混凝土裂缝的修补措施主要有以下一些方法:表面修补法,灌浆、嵌逢封堵法,结构加固法,混凝土置换法,电化学防护法以及仿生自愈合法。

4结语

在我国建筑工程领域,混凝土建筑工程具有非常大的比例,但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的存在从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混凝土建筑工程的进一步发展。混凝土建筑结构裂缝的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设计、材料等环节抓好施工工作,运用科学的施工方法,不断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弄清楚钢筋混凝土结构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施工过程控制,以保证工程保质保量,使建筑物具备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和耐久性。

参考文献

[1]刘涛.浅析工民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性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J].门窗,2013年.

[2]刘丽.试析工民建施工中墙体裂缝的防治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9:222.

[3]许鹏.工民建中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4:428-429.

论文作者:路大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8

标签:;  ;  ;  ;  ;  ;  ;  ;  

工民建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探讨论文_路大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