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宙宏
(巴中市巴州红十字华龙医院 四川巴中 636003)
【摘要】目的:比较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效果,分析术中出血量。方法:用双色球分组法将2016年2月1日—2017年9月1日在本院就诊的100例腹股沟疝患者分成对照组50例(传统疝修补术)、观察组50例(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比两组术中、术后指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43.26±5.25min)、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2.26±2.10小时)、住院天数(6.29±1.14天)都比对照组短,切口长度(3.51±0.26cm)更小,失血量(22.26±3.15ml)更少,术后疼痛分数(3.18±0.64分)更低,各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和传统疝修补术相比,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更高,能够减少出血量。
【关键词】腹股沟疝;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出血量
【中图分类号】R65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0-0149-03
腹股沟区缺损导致腹腔中器官突出于体表外形成的疝被称为“腹股沟疝”(疝气),致病因素主要有两种,其一是先天性解剖异常,其二是后天性腹壁薄弱或者是缺失[1],老年人的肌肉不断萎缩,腹股区和腹壁的厚度都不大,患病风险更高。临床治疗腹股沟疝一般都采取手术方案,但术式多样[2],并且疗效不一。本文为了比较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效果,同时分析其对术中出血量的影响,选取10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对象,具体内容见正文部分。
1.资料及方法
1.1 资料
从本院医治的腹股沟疝病人中选出100例(2016年2月1日—2017年9月1日),都为单侧疝,符合疾病诊断标准,将合并内分泌代谢疾病、精神疾病、心脑血管严重疾病以及手术前腹内压明显升高的病人排除。
用双色球分组法将100例腹股沟疝病人分成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观察组(男:女=29:21)--年龄区间:28~75(60.26±3.32)岁;直疝12例,斜疝38例。对照组(男:女=30:20)--年龄区间:29~76(60.38±3.16)岁;直疝11例,斜疝39例。2组腹股沟疝病人的基础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比要求相符。
1.2 方法
对照组:本组50例病人接受传统疝修补术治疗。全麻后切开腹外斜肌腱膜,使疝囊颈全部暴露出来,采用高位结扎法对疝囊进行处理,精索游离,对腹股沟后壁部位仔细处理,缝合腹股沟韧带和斜肌肌腱、斜肌下缘,在腹外斜肌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肌腱膜之间将精索固定好。
观察组:本组50例病人接受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实施硬膜外麻醉,取常规疝切口,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剪开提睾肌、腹外斜肌腱膜,找到疝囊并切开,往上游离,直至平行于内环口,再用丝线缝扎疝囊的内环口,将腹外斜肌腱膜完全游离,疝平片分别置于腹外斜肌腱膜、精索、腹横筋膜前,缝合补片,平片外侧结节缝合在腹股沟韧带处,平片外侧缝合在肌腱位置,针距控制在0.5cm,平坦放置平片,间断缝合腹外斜肌腱膜,重建外环口,缝合皮下皮肤。
1.3 观察项目
记录两组术中指标(手术用时、切口长度、失血量)。
记录两组术后指标(下床活动时间、疼痛程度、住院天数),用视觉模拟评分法[3]来评估疼痛的严重程度,最高分=10分,与10分越接近,代表疼痛强度越深。
观察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计算出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文中计数、计量资料用SPSS20.0软件卡方、t检验,P<0.05代表对比数据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2.1 术中指标
如表1数据所示,观察组手术用时更短,切口长度更小,失血量更少,P值小于0.05。
3.讨论
腹股沟疝可分为多种类型,Ⅰ型腹股沟疝的疝环缺损直径最大不会超过1.5厘米,存在疝环周边的腹横筋膜张力较大,腹股沟管后壁无缺损,Ⅱ型腹股沟疝疝环缺损直径在1.5厘米以上,3.0厘米以下[4],腹横筋膜张力有所降低,存在轻微的腹股沟管缺损表现,而Ⅲ型腹股沟疝,其疝环缺损直径在3.0厘米以上,腹横筋膜基本无张力存在,并且腹股沟管后壁严重缺损[5],复发疝被定义为Ⅳ型腹股沟疝,该病高发于老年群体,并且具有较高的复发风险[6],疝块不及时处理掉,会引发嵌顿等不良情况,危及到生命安全。
传统疝修补术需缝合疝周边各类组织解剖结构,有张力的缝合修补邻近组织,存在破坏腹股沟正常生理结构的风险,并且该术式操作复杂性高[7],需要取较大的手术切口,大范围剥离操作,不利于术后恢复。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多,可分为两种:(1)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2)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本文采用的是第(1)种,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管后壁放置修补片,和周围组织相互融合,产生纤维组织层[8],对腹股沟疝起到修补作用,精湛的手术切口、麻醉方式以及缝合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术后复发风险,该术式操作简单,因此手术时间较短,所用修补片具有稳定的组织相容性[9],基本无致癌、过敏、炎症以及排斥反应,可快速融合于组织,在选择疝修补片时,一般选择效果较好的生物材料补片,无化学活动,可以随意裁剪[10],无致癌性,不会引起过敏反应,如聚丙烯修补网片,其由单丝编织而成,相容性、抗感染能力、抗张力强度都十分理想,在实际应用中可结合疝的实际情况进行裁剪。
结果部分数据显示,观察组术中、术后各项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都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
总而言之,腹股沟疝是临床高发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和出血量都优于传统疝修补术。
【参考文献】
[1]朱卫.用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J].中国医疗设备,2017,32(B12):265-265.
[2]石电威.疝环填充式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对比[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5,2(36):7421-7421.
[3]严志森.疝环填充式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9):116-118.
[4]张朋,牛兆健.探讨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J].吉林医学,2014,35(19):4203-4204.
[5]候亚中.疝环填充式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J].当代医学,2015,21(27):69-70.
[6]王小强.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改良式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7):120-121.
[7]陈春山.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5,5(21):215-217.
[8]曾斌.腹腔镜疝修补术(TEP)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疗效比较[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1):2054-2055.
[9]李勇.Parietene ProGrip补片与网塞补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腹股沟疝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5):712-713.
[10]王晓明,吕金锋,陈茜.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方法[J].医药论坛杂志,2015,36(1):106-107.
论文作者:谢宙宏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7月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8
标签:腹股沟论文; 修补术论文; 肌腱论文; 术后论文; 疗效论文; 切口论文; 传统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7月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