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藏族宗教--永中苯宗教_密宗论文

藏族原始宗教——雍仲苯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藏族论文,原始论文,宗教论文,雍仲苯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藏族早期历史上,苯教曾对藏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也正是这个原因,对苯教的研究已引起并将继续受到国内外广大藏学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在国外,德国、英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都有一批专家、学者专门研究苯教,有的还相继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随着藏学研究的逐步深入,近年来国内也兴起一股“苯教”热。然而,由于众多原因,很多人(包括一些藏族学者)对苯教不甚了解,而是人云亦云,有的甚至曲解苯教。为了使人们对苯教(尤其是雍仲苯教)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下面我们就其含义、流派、发展历史、基本教义等作一番介绍和分析。

一、苯教的含义及流派

苯教的“苯”(

)字在藏文中有多种解释。有的解释为“种子”;有的解释为“产生”;而早期的一些藏文正字书则解释为“讽诵”、“念”、“产生”等。(注:参见觉顿·仁青扎西《丁香账——藏文古今词语辨析》,民族出版社1982年版;季麦当取《藏文正字》,甘肃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笔者认为,作为原始宗教的苯教,它可能与“讽诵”或“念”有着密切联系。正如意大利籍国际著名藏学家南喀诺日布所说“追溯‘苯教’这个称谓的根源,古时候的那些苯波(即信仰苯教者)以威猛伏敌法即念咒语来消除自己和他人之灾,并镇服侵害者,由此而得名”。(注:见南喀诺日布《藏族族源及文字小考》,四川民族出版社1989年版。)除上述含义外,在雍仲苯教的经典和书籍中,尚有“宗教”、“福德”、“观点”、“轮回”等10种含义。(注:参见《疏明》、《地道纪灯注释》,藏文木刻本。)雍仲苯教最著名的尊者喜饶尖参归纳为“知识”、 “道”、“轮回和涅槃”、“意境”、“福”、“内容”、“叙述事物的语词”等7个含义(注:注:参见《疏明》、《地道纪灯注释》,藏文木刻本。)。

众所周知,在雪域这块广袤的土地上,自古就存在着崇拜各种神灵的原始土著宗教。而藏语将这些宗教教派统称为“苯波”(

)。也就是说,在古代社会,“苯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非特指某个教派。翻开藏族古代史籍,我们从中不难发现有很多关于不同苯教的历史记载。如《光荣经》和《赛米》中记载说:在象雄第七代王赤赫拉杰时期,兴饶第一次从象雄来到吐蕃。当时,吐蕃地域盛兴很多外道苯教,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以杀生祭祀来传教布道,达到教化民众的目的。当时兴饶曾制止这种风俗,并教化人们以慈爱、怜悯作为众生获得幸福安宁的唯一途径(注:《光荣经》和《赛米》均为雍仲苯教创始人兴饶南布杰哇所传。前者为藏文木刻本,共十二卷;后者由中国藏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发行。);另外,据《苯教流派》一书记载:古时候,在象雄和藏区等地有很多苯教,如司巴吉苯(

是当时在象雄和卫藏一带兴起的一种祭神祛鬼的苯教)、军窝拉路苯(

意为野蛮鬼神教,是波斯拉卡地方拉哈那所创,盛兴于古代乌仗那等地的一种以害命追求解脱的苯教)、道台拉哲苯(

崇拜赞神的苯教)等等。从历史记述和民间传说来看,在上述众多苯教流派中,传播最广、理论典籍最完备、研究价值最高的当属“雍仲苯教”。

二、雍仲苯教及其创始人

雍仲苯教起源于象雄。“雍仲”一词在象雄语中为“

(苯)是传授不生不灭之教义,解救众生”。(注:参见《疏明般若词义》,藏文木刻本。)雍仲苯教的创始人是兴饶南布杰哇。据记载,他诞辰于3000年前象雄娥毛龙仁地方(也有人说生于波斯)。一般雍仲苯教徒把自己的祖师兴饶一生的业迹归结为“六十行”、“十二行”等。所谓兴饶生平“十二行”,即:(1)受生。雍仲苯教的祖师诞生于古代象雄王室。据传,他诞生不久,相术师就认定是一种瑞兆,并命名为“兴饶更列南布杰哇”。(2)宏扬教法。 相传兴饶自幼就开始宣讲并厘定“九乘”(即恰、能、赤、司等四因乘;格、仗、阿、益等四果乘及无上乘)、工艺学等,不仅首创修建寺庙、神像、佛塔等之先河,而且亲自修建了著名的巴热拥都庙,在那里以息、增、怀、伏四业讲授具德时轮经,从而为苯教的形成、发展奠定了基础。(3)教化众生。相传,兴饶周身能发出万道光芒,以10亿个化身教化10亿个地域。诸如,以化身六触教化六道众生,以四兴教化四洲;以33个兴智教化厌域等。为斗见多布等讲说《经藏》、《恶趣消罪仪轨》、《清理续普知大王修念仪轨》等经籍,拯救无数众生。(4)圆满导引。因葛朗玛对兴饶产生欲念, 积下罪孽而病魔缠身,受尽痛苦。兴饶为她解脱痛苦,宣讲《驱暗明灯仪轨》。同时,还将威猛哈喇拉扎和葛赫拉扎等引入正道。(5)受用眷妃。为教化众生所需,兴饶受用了慧撒杰毛、胡桑唐毛,喇青梅龙等眷妃。(6)生子。相传兴饶多子。如精通360种禳祓法之教主多布本桑、医学泰斗先布赤谢、法藏教主龙占赛巴、咒续教主吉占仲玛、说法教主牡却丹周等。(7)拯救恶者。相传,兴饶曾为9名恶人讲说了《雍仲增长法界经修念仪轨》,并解脱了世间无数的罪恶众生。(8)战胜恶魔。兴饶曾一次次破除了切巴等魔鬼的魔术,并最后彻底战胜之。(9)永留圣果。兴饶在班玛朗庆寺殿堂内陈设神像、经文及灵塔,并予以开光加持。(10)出家。兴饶31岁在洁白塔前出家,并接受360种外戒,250种内戒即所有比丘戒。受封法号为“赤泽杰哇”。(11)建寺。兴饶将所有教义汇于《经部》、《十万颂部》、《续部》、《藏部》等四大部中,广建寺庙,大转苯教法轮。(12)涅槃。兴饶82岁涅槃。火化时建千种善逝坛城,以雍仲龙金支撑,内外密胜行持平,以善知四业五续流护摩火祭。信徒们为纪念祖师,建造了无数舍利灵塔。

三、雍仲苯教的基本教义及主要经典

凡雍仲苯教信徒都皈依三宝,显宗方面主要皈依佛、苯、萨埵三者;密宗方面皈依上师、本尊、空行三者。不管在显宗方面,还是在密宗方面,都承认四法印(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有漏皆苦和涅槃寂静)。关于雍仲苯教的基本教义,可以用兴饶始祖的一句谒语概括,即“见地要纳上,行为要从下,以大慈悲为基,行六度为方便”。

(一)“见地要纳上。”雍仲苯教教义在显宗方面分为方面下宗轮(其中下宗轮中又有二宗,即兴饶论辨宗和自悟兴饶宗。上宗轮内有慈悲萨埵唯识宗和雍仲萨埵无戏论宗即中观宗),密宗方面可分为上下部密乘。“见地要纳上”就是说,雍仲苯教在显宗上注重上宗轮(即尊崇唯识宗和无戏论宗的观点),在密宗方面注重上部密乘。雍仲苯教认为,见地纳上,必须理断二元我。兴饶宣讲《般若经》、《大般若十万颂》等,其目的也是为了说明“二我”毫无自性成相。

(二)“行为要从下”。雍仲苯教认为,行为方面主要修习方便十波罗密多,严守一切戒律即下级戒(别解脱戒,其中包括居士5戒, 沙弥25戒、近圆250戒等)、菩萨戒(包括慈悲萨埵派的20 戒和无戏论宗派的109戒)。总之, 把所有不同层次的戒律在不遗弃(或不违犯)的基础上从下到上,依次受戒。

(三)“以大慈悲为基,行六度为方便”。不论大乘还是小乘,雍仲苯教都以“慈悲”、“怜悯”为本,将密宗作为首要、而且也是最根本的条件。否则,即使修炼终生,也将毫无成果,甚至会误入歧途。在修炼实践中,“慈悲”和“怜悯”之心越大,其善果也越大;既能迅速、轻易达到“五道十地”,也能以慈悲拯救苦海中的芸芸众生。所谓“菩提心”(大慈悲)即以利他为缘,证菩提为相而生起希求成正等觉的殊胜欲望。所以雍仲苯教认为修持者不仅要心怀大慈大悲,还必须实践六波罗或六度等,方能成就正果,达到利他利己的境界。

雍仲苯教的大乘密宗一般分为四部。主要经典诸如:理断见方面有《大鹏雍仲秘密续》等;修方面有《增密九次第论》;行方面有《幻网经》;三味耶方面有《苟亚持生经》;胜行方面有《羯磨明点论》;果位方面有《方便羂索论》等等。另外,还有很多根本续、文解续、分支续等经典。

四、雍仲苯教的传播与发展

雍仲苯教从象雄娥毛龙仁兴起,经信徒们四处传播,逐渐在新疆、西夏、蒙古、苏毗、波斯等地立足。兴饶在世时,曾亲临吐蕃,现身说法,弘扬教法。当时,人们虽接受了一些直接关系到世俗利益的低乘(即四因乘),但人们的思想尚被各种各样的土著苯教所统治,因此,较为深奥的教法并未能传播开来。吐蕃境内大面积传播雍仲苯教是兴饶后7代,即第一代吐蕃赞普聂赤赞普之后的事情。当时, 聂赤赞普一方面依靠武力不断扩大补悉野部的势力,另一方面,将雍仲苯波兴囊哇多金奉为国师,大力扶持雍仲苯教以强化统治。木赤赞普继位后,亲自修炼雍仲密宗,成为苯教密宗最主要的传承上师。之后又陆续出现哈拉吉卜尔(又名益西喇嘛)等“十三世族”、“四智者”、“八译师”、“四十位大苯波”以及占巴父子等90位大德。据史书记载,当时吐蕃天座七王身边都有一位护身大兴(即保护国王安全的雍仲苯教人士)和专为国王讲经或灌顶的国师。从聂赤赞普时期雍仲苯教在吐蕃广泛传播到赤松德赞衰亡,吐蕃的政治与雍仲苯教相辅相成,得到长足发展。故而被苯教史籍称为“政教同兴”时期。

聂赤赞普之后,在历代赞普的大力扶持下,雍仲苯教在整个藏区迅速传播,并一度统治了吐蕃人的思想意识领域。到了第八代止贡赞普时,雍仲苯教形成了强大势力,不但君臣庶民都归顺于苯波,甚至赞普每一天的议事日程及重大事务都按护兴大师(

)的预言行事。以致止贡赞普唯恐政权被篡夺,断然采取了灭苯行动。据《西藏苯教源流》(注:《西藏苯教源流》,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记载,当时大面积灭苯地域在后藏一带,而前藏及其它地方并未涉及。所灭教法也仅仅是显宗,密宗及心识部经典被苯教徒四处伏藏。布德贡杰继位后,曾从象雄邀请敦军大师,建寺立庙,重新弘扬苯教。此后即“地列六王”及“水上八帝”等历代赞普一直把雍仲苯教视为治国救人的根本大法来信仰。第二十八代赞普拉脱脱日。聂赞也曾修习苯教密宗及大圆满法,并以“大苯波聂赞”著称于世。

松赞干布继任赞普后,派吐米桑布扎等人到印度,翻译佛经,但遭到苯教势力的极力反对,从此拉开了佛苯两教长期斗争的序幕。7 世纪末,赤松德赞征服象雄,完成了统一吐蕃全境的大业,并从印度、克什米尔请来莲花生、菩提萨埵等宏扬佛法,进行大规模抑苯扬佛运动。据苯教史籍《扎香》(注:参见《扎香》,藏文木刻本。)记载:当时赤松德赞降旨,将苯教的大小寺庙一律改为佛教寺庙。于是苯教僧人有的被迫还俗,有的强行改宗信仰佛教,一部分苯教高僧远逃新疆、蒙古、苏毗、波斯等邻国避难,大部分跑到深山野林中隐身修行。另外,还有一部分则逃到青海、甘肃及四川玛尔康、阿坝等偏远地区隐匿起来。威名远扬的占巴等大德将所有苯教经典进行分类后藏于山洞、灵塔等处。公元838年朗达玛继位后,为平息这种长期无休止斗争的局面, 镇压毁灭了佛苯两教,欲独治国政,但又被拉龙怀多于公元842年所弑。

佛教后宏期间,有3 个尼泊尔行脚僧曾在西藏盗窃隐藏的苯教经箱,并将其散布各地,苯教得到再次宏传。据传,当时尼泊尔行脚僧因生活所迫,轻信藏区有大量黄金的谣言,便来到拉多等地寻找黄金。一日,他们在桑耶寺闲游,被寺院管家发现,误以为是虔诚的朝拜者,让3 人在佛堂住宿。夜间,行脚僧们无意发现一只封闭严密的箱子,误以为箱里藏有黄金,便携箱仓皇逃跑。后砸开箱子,发现箱内仅有用虎、豹、熊等野兽皮做成的3个袋子,内装有苯教经书。 行脚僧们便将经书卖给苯教徒。于是,一传十,十传百,苯教经典得以发扬光大。嗣后又相继出现他耶、色万等十几名伏藏师,先后在桑耶、布泽、布让等地发掘出赤松灭苯时期苯教著名大师占巴等秘密埋伏的很多经典。这些经典后来按发掘及传播地域分为北藏法、南藏法、中藏法等三大藏经系统。据史料记载,苯教最著名的掘藏法师兴钦利嘎一生曾发掘37箱伏藏经,并亲自修习这些经典,终成一代名师,培养了很多弟子,最有成就的人称“四大柱”、“四杰参”、“上之四人”、“下之八位”、“五角若”、“二十五位虔诚弟子”等。他们承前启后,点燃了苯教复兴的火种。以后又经智、西、巴、美等四大氏族传承发扬,使苯教在各地得到发展。13世纪,苯教最有名的倡导者年迈·喜饶尖参以后宏期苯教重要发祥地益日汉沙寺为基础,在西藏修建了满日寺。并在其倡导下,满日寺首次将显密二宗合修,设立五明学院。他著书立说,创立了独具特点的“年迈宗”派,培养了一大批弟子,推动苯教在藏区迅速发展,以致在印度、锡金、不丹、尼泊尔、缅甸等中亚国家亦有传播。

标签:;  ;  ;  ;  

原始藏族宗教--永中苯宗教_密宗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