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州第一人民医院 青海海北 810299)
【摘要】目的:研究急诊患者实施优化护患沟通护理方式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急诊所收治的患者,纳入时间为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50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实验组行优化护患沟通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依从性。结果: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护理业务、健康教育、服务态度、交流沟通、护理及时性满意度评分较高,实验组急诊护理依从性(94.00%)与参照组(74.00%)相比较高,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诊患者实施优化护患沟通护理方式,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方面效果显著,应予以临床推广。
【关键词】护患沟通;急诊;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2-0283-02
急诊护理工作的难度较高,对急诊患者和家属实施有效护患沟通,能够改善护患关系,提升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依从性,保障其护理效果。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急诊所收治的患者100例,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50)与参照组(n=50)。其中,实验组男性急诊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最小年龄18周岁,最大年龄62周岁,中位年龄(43.18±12.57)周岁。参照组男性急诊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最小年龄20周岁,最大年龄63周岁,中位年龄(43.22±12.60)周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不具备明显差异(P>0.05),分组方式经可比性校验合格。纳入标准:(1)全部患者均了解办研究内容,自愿参与;(2)认知能力正常。排除标准:语言能力异常。
1.2 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根据急诊患者病情及医嘱予以用药,给药期间加强对患者体征的检测,增加临床用药安全性。实验组行优化护患沟通护理方式,包括:其一,加强对护理人员日常工作的监督和交流,组建护理工作监督管理小组,对护理人员日常工作相关情况予以评估及管理,保持护理人员工作着装的整洁和美观,与患者交流和沟通期间进行优化,采用清晰、标准、通俗、亲切的方式与患者实施沟通[1]。其二,对护理人员日常工作情况进行评价,形成月度、季度、年度工作总结,其中明确各个岗位护理人员工作实际情况,对表现较好的护理人员予以评价,指导临床工作得以贯彻和落实[2]。其三,合理应用护患沟通技巧,鉴于当前急诊患者病情变化速度较快,患者病情较重,因此极易造成患者负面情绪问题。对此,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在全面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基础之上给予其心理护理,保障患者身心健康[3]。其四,合理应用健康教育工作,护患沟通之中患者对病情认知能力欠缺,进而造成其沟通不畅问题,加之患者受到病痛影响,因此发生护患纠纷的可能性较高。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疾病、治疗相关内容,以便于提高护理人员及患者的交流效果。
1.3 观察指标
应用《护理满意度量表》调查患者对护理人员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水平,包括护理业务、健康教育、服务态度、交流沟通、护理及时性等方面,每项均为20分,共计一百分,分数与患者护理满意度水平成正比。通过《护理依从性调查表》对患者依从性进行调查,满分10分,其中十分依从:8~10分;一般依从:6~8分;不依从:0~5分。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100例急诊患者相关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之中,实验组与参照组护理业务、健康教育、服务态度、交流沟通、护理及时性满意度评分数据行t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患者急诊护理依从性情况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数据对比应用P<0.05为基线,判定本研究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急诊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护理急诊护理满意度评分数据(见表1),实验组护理业务、健康教育、服务态度、交流沟通、护理及时性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参照组,两者差异明显(P<0.05)。
2.2 急诊患者护理依从性比较
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急诊护理依从性情况(见表2),实验组急诊护理依从性(94.00%)均高于参照组(74.00%),两者差异明显(P<0.05)。
表2 急诊患者护理依从性比较[n(%)]
3.讨论
急诊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患者的病情变化较快,对护理人员工作能力的要求较高,同时,急诊所收治的患者病情凶险或发病突然,临床之中存在焦虑、紧张、烦躁等不良情绪,进而造成患者对护理人员及护理工作的反感和排斥,临床中护患关系极为紧张[4]。鉴于此,本研究针对急诊患者实施护患沟通予以优化护理,通过心理护理、交流沟通等方式,增强护理人员与患者的交流,扭转急诊患者对护理人员及护理工作认知,从而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水平。本研究显示,通过优化护患沟通方式能够提升护理满意度和依从性水平,因此,医院急诊可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护患沟通模式,在患者入院后第一时间对其实施有效沟通,满足患者各项需求,从而提升其护理质量水平,在改善急诊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水平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5]。在实际护理过程之中,通过对患者进行诊治及抢救,建立急救科室人际沟通的高效化、标准化沟通模式,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快速、准确的护理工作形式,进而改善患者及家属的依从性水平。另外,护患沟通是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护理人员在全面了解急诊患者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对其实施针对性护理方式,进而实施有效沟通和交流,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综上所述,本研究在急诊中应用护患沟通方式,其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患者对护理人员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水平有所提升,急诊患者依从性较好。因此,护患沟通护理形式具有临床推广及应用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涂珊.护患沟通对急诊科护理满意度及风险事件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6,29(2):153-154.
[2]李景朵.护患沟通技巧在急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2):253-254.
[3]巴东才赛克.护患沟通对急诊科护理满意度及风险事件的影响[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26):187-187.
[4]郭任,麻爱军.护患沟通在小儿急诊科工作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1):115-116.
[5]李娜.护患沟通对急诊科护理满意度及风险事件的影响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3):53-53.
论文作者:马晓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9
标签:患者论文; 急诊论文; 实验组论文; 满意度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方式论文; 护理工作论文; 《心理医生》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