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应该走向国际市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际市场论文,乡镇企业论文,走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在经历了1984—1988年的超常规发展以后,已逐渐步入了正常发展轨道,发展速度趋于平稳。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988—1990年我国乡镇企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4.13%。1991年—1996年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7%。乡镇企业目前的增长速度与“十年规划与八五计划纲要”的要求(10.67%)相比,可以说是较高的,但如果以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效应和乡镇企业产业结构来看,其发展前景却令人忧虑。十年规划与八五计划纲要要求到本世纪末乡镇企业至少要吸纳一亿农村剩余劳动力,而1984年以来,乡镇企业职工人数只增加了4800万人。其中1988年到1993年乡镇企业劳动力又“回流”了280万人。在产业结构方面,加工制造业占74.9%,第一、三产业的比重加起来只有15.3%。这种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把乡镇企业的发展限制在一个狭窄的范围之内。
我们还应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与完善,国家给乡镇企业的各种优惠政策也将逐步取消,乡镇企业的发展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更多的困难。现在,乡镇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其产品的质量、价格、职工素质及管理水平,都不占优势。因此,如果一味强调它在国内市场上与国有企业一争高低,那么,乡镇企业的前景是不容乐观的。因此,乡镇企业必须更新观念,拓宽视野,寻找新的发展途径。
我国目前正处于一个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逐步溶合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个历史时期为我国企业,尤其是为乡镇企业的外向型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广阔的国际市场不仅为我国乡镇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生存空间,而且有利于我国的乡镇企业实施比较优势战略。在我国产业结构中,制造业比重已经很高,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大中型企业在这方面存在着同构化趋势,造成了低水平的过度竞争。与此同时,国际上较早进入工业化的国家,因为其国内劳动成本过高,正改组产业结构,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资本,淘汰劳动密集型产业,重点发展高科技产业。对乡镇企业来说,我国农村取之不竭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可以满足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较多简单劳动参与的产业、传统的手工业产业、零部件制造业等对劳动力的需求。将这些产业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可以换回技术,引进资本,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同时,我国乡镇企业分散在全国不同地区,拥有多种地方性资源,可以就地取材,使产品多样化,用多样化的产品去满足国际市场多样化的需求。这样在“进关”之后,或遭遇某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限制时,就能够此退彼进,此失彼补,转换方位,保持有利的竞争地位。
另外,与国有企业相比,乡镇企业天然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机制,它能够随市场的变化不断改变自己的经营方向、经营领域和经营策略,具有国有企业难以比拟的轻便性、灵活性,这是它进入国际市场的又一优势。
因此,我认为我国乡镇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是一条摆脱目前困境的极为有效的途径,是乡镇企业扩大发展,重振过去雄风的一条可行之路。但是,乡镇企业要真正走向国际市场,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还必须排除某些阻碍发展的不利因素,创造某些必要的条件,尤其是要创造一个有利的政策环境和解决一些重要的技术问题。现在,我国的宏观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还受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和影响,在许多方面妨碍企业向外向型经济发展。同时,乡镇企业是在乡土环境中发展起来的,既缺乏资本,又缺少技术,再加上企业分散,经营规模狭小,以及第三产业发展的结构性缺陷等等,都构成乡镇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障碍,这一切都有待克服。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现有的乡镇企业要按照国际竞争的要求进行改组、重构、提高。只有如此,才能提高乡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使之具备进入国际市场的基本条件。
有利的宏观政策环境是乡镇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条件。要造就这样一个宏观政策环境,首先要改革现有的金融体制,使商业银行经营企业化,并允许国家外汇银行在开始时对乡镇企业外向型出口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扶持其走向国际市场。资金是企业的生命线,也是乡镇企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乡镇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初始阶段,国家给予一定程度的扶持是符合国家和广大农民的长远利益的。
同时,外贸部门也应废除对乡镇企业在对外贸易方面的一些不必要的限制。只要合乎条件,乡镇企业也可以直接参与国际贸易,取得外汇。在国际市场上,一般产品的价格并不取决于某一国家的垄断,管住国内的管不住国外的。在政府统一管理下,多头进入国际市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不同地区乡镇企业比较利益的差异,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和提高它们参与国际竞争的积极性。
在我国乡镇企业刚刚开始走向国际市场时,政府要有选择地扶持一些条件好的企业优先进入,从而做出示范,为以后进入国际市场的乡镇企业起一种表率作用,防止以往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悲剧重演。同时,这样做也符合我国乡镇企业目前的实际发展状况。因为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极不平衡,有的乡镇企业已经具有了相当的规模,能与国有大中型企业一争高低,有的还处于手工作坊式的简单劳动阶段。因此,乡镇企业走国际化道路一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循序渐进,梯度发展。
面向国际市场发展乡镇企业,不能靠老做法、老技术、老产品,而要不断创新,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要掌握可靠而准确的信息,要造就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要强化对产品质量的分析、检验与管理,在产品的基础工作上做文章,使企业的“软件”水平不断提高,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这就要求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把国际经济信息作为情报工作的重点,从上到下建立一个广泛的国际市场情报网络。县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可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开展有偿信息服务。有条件的企业也可以与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以及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建立相关行业的情报信息网络。
由于乡镇企业普遍缺乏技术和管理人才,因而有必要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人才下乡。国家有关部门应对现有的政策做一些必要的调整。乡镇企业也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一些相关的优惠措施和条件,吸引更多的人才,尤其是新毕业的研究生、大学生到乡镇企业工作。
乡镇企业要实现外向转型,正确选择目标市场十分重要。从我国乡镇企业的特点及国际政治、经济现状来看,未来一个时期,乡镇工业应以发达国家及亚洲新兴国家作为目标市场。这些国家国民收入水平较高,市场容量较大,特别是对劳动密集型产品有较多需求,乡镇企业在这方面有自身的优势。因此,可以以低成本、低工资、高效率在竞争中占上风。此外,东欧及原苏联各国,社会政治局势渐渐稳定,其产业结构中重工业比重大,轻纺产品和日用消费品比重较小,也是乡镇企业潜在的目标市场。
标签:国际市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