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用电工程线路管理工作也呈现出全面优化的态势,在电力输送供应体系中,输配电管理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相关部门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具体问题展开具有实效性的管控措施。本文对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优化技术展开了讨论,旨在为研究人员提供更加有价值的技术建议。
关键词:输配电;用电工程线路;安全问题;优化技术
引言
输配电用电线路的作用就是将电力从变电站输送到配电变压器中,然后由输配电变压器将电能输送到电力用户的终端。输配电及用电线路会受到气候环境、管理维护、自身材料质量等因素的影响,会造成线路的安全隐患,在安全运行中还会遇到各种问题,为了更好的满足电力用户的需求,极大的需要探究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问题及技术,提出一些合理的措施,来改善这些问题,进而提高输配线路的供电质量。
1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基本情况分析
在电力输送供应系统中,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是关键元素,是将电力从变电站直接输送到电力系统输配电变压器中的基本载体,同时,要在经过输配电变压器后,最终将电能直接传递给用户终端。在这个过程中,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能负载低压电和高压电,传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最基本的参数。另外,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的构成元件中,导线、绝缘子、杆塔以及避雷线等是基本的组成部分,其中,对于导线有特殊要求,必须要保证耐腐蚀、耐磨损以及导电性能较高的材料。而绝缘子则主要是为了有效维持导线和杆塔的结构,确保两者不会出现导电问题,杆塔能将导线以及避雷线有效连接在一起,确保支撑效果符合预期。除此之外,需要借助金具有效加固导线和绝缘子,升级整体系统质量。
2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运行管理问题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项目建设完成之后,需要工作人员定期进行线路的检修与维护,这样线路的安全运行才有保障。电网线路的运行管理是电力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依然存在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例如电网线路故障得不到及时排查与处理,没做到定期的线路检修等。因此有必要注重工程线路维护工作制度的制定,以保证电网各线路的安全运行。
2.2线路环境气候方面的问题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为了能够更多的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会不可避免的需要穿越气候环境较为恶劣的区域,搭建高架输配电线路杆塔,这些地方环境极具挑战,会伴随风沙、雷电等自然现象,可能会引起输配电线路的闪络,造成输配电线路出现短路或跳闸的现象。另外,当铺设的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所在区域遇到暴雨现象时,可能会出现线路故障,如绝缘子污闪、线路电压污闪及漏电等,也可能线路杆塔的地基受到长时间暴雨的侵蚀,出现地表下陷的问题,可能引发杆塔倒塌,或者遇到山区泥石流及滑坡现象,推到杆塔,给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再如,若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所在区域是高温或者高寒气候,线路元件的耐用性就会大打折扣,随之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的电压稳定性及供电安全性也会下降,会大大缩短线路的使用周期。
2.3线路自身材料质量方面的问题
影响输配电及用户工程线路运行安全性的质量因素指的是材料质量。具体来说,随着电力系统市场环境日趋复杂,市场环境的诚信度下降,使得材料生产建设出现了诸多不良供应商。该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市面上销售的输配电材料存在质量不合格的问题。一旦实际用电工程采用了不合格的材料,就会使输配电作用下的供电系统难以达到预期的安全程度和使用寿命。此外,线路过早的出现老化也会大幅度增加施工维护的成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的优化技术
3.1优化安全技术
在优化安全技术的过程中,要针对具体问题建立健全针对性的管控技术模型。第一,采用绝缘子防污技术,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在露天环境中工作时,要借助防污技术对污染物和污渍附着物进行集中处理和综合性管控,借助带电水技术措施,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和综合性管控。第二,有效应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防雷防风技术,能提升其耐雷效果,并且进一步减少线路的跳闸率。借助不平衡绝缘技术,能有效保护线路的供电稳定性,确保电线拉线强度以及杆塔距离等参数符合实际需求。
3.2强化输配电及用电线路材料检测
电网工程项目建设的基础就是各类线路材料,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强化对输配电及用电线路材料的检测。在工作开展中首先应该注重线路材料生产厂家的选择,不应该为了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而选择没有保障的线路生产者。其次,在输配电及用电线路应用在电网工程之前,有必要对线路进行事前的检查与测试,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线路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跳闸、绝缘等问题。最后,在线路材料应用在具体的工程时,还要注重线路安装的准确性,这样才今后线路的运行中才可以安全、可靠。
3.3建立信息化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系统
首先,在规划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过程中,技术人员应采用大数据技术来分析电量预测、多指标关联性以及空间负荷预测等问题。例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地区往年同期用电量情况进行分析解读,以明确当前系统建设要面临的用电量变化、用电结构,并与地区的经济实力结合,以提高系统建设的针对性;其次,系统建设人员还要利用自动化技术将其作用于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运行管理模块中,从而使其具备历史数据查询、数据质量分析以及断面预测等功能。此状态下,系统就能自动收集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的运行产生信息,进而对其断面进行整合分析,从而判断断面出现的时间点;再次,技术人员还要采用信息化技术,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设置线路故障远程检测控制系统,及通过建立庞大的数据库和沟通平台,来实现各个电力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这就极大提升了系统线路故障的诊断和处理效率;最后,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还要应用信息技术,来模拟一个故障的快速仿真决策。即自动对运行线路中的故障进行响应,并通过反馈系统,对故障类型以及处理措施进行识别和判断。
3.4健全管理制度
制度层面工作的保障也是输配电用电线路的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更为有序规范的环境下的管理能使得输配电及用电工程安全运行。主要指在于:①构建内部线路运行安全的管理制度是电力企业的首要任务,充分满足电力用户的需求,并在其基础上标注关键工程线路,再通过监控设施保障线路安全运行的稳定性;②制定线路维护以及检修频率的相关规定,定期进行维修,并对日常维护人员的进行专业的培训工作,合理安排日常巡检区域的分配,明确线路故障处理以及检修的步骤,不定时的进行突击检查,以及线路巡检工作;③制定奖惩措施,对工作认真的人给予资金奖励,来提高电力维护人员的工作责任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要为电能用户提高供电质量,就要对配网的运行状况进行监督,并根据供电需要对配网进行调整和完善。配网线路的结构复杂,进行施工具有很大的难度,配网要安全稳定地运,提高管理水平是非常必要的。强化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配网运行效率,以提高配网供电质量。
参考文献
[1]谭伟良.配网线路运行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J].通讯世界,2015(19):94~95.
[2]郭晓燕,龚自珍,李明阳.配电网络环网供电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4(05):34~36.
[3]胡涛.研究如何加强配网线路运行安全管理[J].通讯世界,2015(01):143~144.
论文作者:陈政安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2
标签:线路论文; 输配电论文; 工程论文; 杆塔论文; 技术论文; 材料论文; 质量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