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论文_汪珍花

衡阳市中心医院 湖南 衡阳 421001

[摘要]目的:分析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应用于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中的效果。方法:我院2018年7月~2019年3月收治冠心病并发焦虑抑郁患者共计78例,遵循患者入院尾号奇偶数分组,分为了A组入院尾号奇数、39例;B组入院尾号偶数、39例。A组接受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干预,B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A组护理前焦虑心理和抑郁心理的评分,与B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护理后上述指标评分,与B组对比均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冠心病并发焦虑抑郁患者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

关键词: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冠心病;焦虑;抑郁

冠心病,即为冠状动脉血管产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所致血管腔狭窄/阻塞,引发的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的心脏病[1]。可改变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不良生活习惯、缺乏机体活动等;不可改变危险因素:年龄、性别、家族史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典型胸痛、心包摩擦音、心音减弱等。焦虑抑郁,为抑郁并发焦虑情绪,常见情绪低落、心烦意乱、压抑等症状[2]。发病原因和自身因素、疾病因素、环境因素等存在直接的联系。本文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冠心病并发焦虑抑郁患者作为试验对象,评价实施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常规护理的临床价值。

1.资料情况、处理方法

1.1临床资料分析

遵循患者入院尾号奇偶数,将我院2018年7月~2019年3月收治的78例冠心病并发焦虑抑郁患者分为A组39例、B组39例。A组男性(n=21)、女性(n=18);最低年龄为52岁、最高年龄为74岁,中位(63.5±4.5)岁;最短病程为0.2年、最长病程为9年,中位(4.6±2.3)年。B组男性(n=22)、女性(n=17);最低年龄为51岁、最高年龄为74岁,中位(62.5±4.3)岁;最短病程为0.2年、最长病程为8年,中位(4.1±1.9)年。A组和B组的临床相关资料信息加以比较,均不具有较大差异但有对比差异(P>0.05)。

入选标准: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3]者、符合WHO关于冠心病诊断标准者、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全者、精神障碍者、沟通障碍者。

1.2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予以提供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等指导。

1.2.2 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措施,健康教育,入院后评判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对患者性别、年龄、文化水平、经济等方面作以了解,制定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案。然后,为患者、患者家属讲解冠心病、焦虑抑郁疾病的发病原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内容,帮助患者正确看待自身疾病,掌握治疗、护理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流程。与此同时,应严格控制每日探访时间、人数,使患者获得家庭的支持。开展健康教育的过程,可通过不同形式组织活动,如:口头健康教育、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播放视频等。需要注意的是,健康教育的内容应涉及到各个方面,如:疾病、治疗、饮食等,应叮嘱患者以少食多餐原则进食,禁烟酒。

心理护理干预,主动和患者进行日常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心理疏导以患者倾诉为主,护理人员可在适时进行心理护理指导,以此使患者感受到被尊重、理解、关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护理。此外,护理人员需叮嘱患者家属平时多抽些时间陪伴患者,从而减轻患者的负性心理,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

1.3观察内容

1.3.1 观察两组护理前、后心理评分情况。

1.3.2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对患者焦虑心理、抑郁心理评分。SAS评分≥50分,为阳性;SDS评分≥53分,为阳性。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研究A组、B组的临床数据均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24.0的作用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及两组护理前、后心理评分的对比,使用均数差X±S表示、t检验处理。对比结果为P>0.05,说明不存在对比差异;组间对比为P<0.05,可判定对比差异明显。

2.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均不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护理后,A组和B组患者上述心理评分比较,均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如表1。

3.讨论

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和多种因素有关,血小板聚集增多,释放大量的血小板因子,这时会加速凝血系统激活、血栓形成,临床方面需予以重视。冠心病患者发病后,易于并发焦虑抑郁,这对于患者的正常生活、生活质量构成了非常大的威胁。实施常规护理虽能够获得一定的效果,然而因常规护理不具有针对性,因此本次研究实行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护理效果较好。健康教育和常规护理比较,更加多元化,能明确护理工作的重点,为患者讲解饮食、疾病、治疗等多方面的内容,如此一来可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治疗依从性。配合心理护理,可联系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水平等和患者进行沟通,有针对性的加以心理疏导,使患者可以倾诉心理想法、发泄负性心理情绪。通过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实行比较,不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评分和SDS评分相对比,均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

总之,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的实施,对改善冠心病并发焦虑抑郁患者的不良心理有积极的影响,有在临床方面应用及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熊月.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伴焦虑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9):180-181.

[2]刘静.健康教育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8,6(33):86-86.

[3]孙丽娜.健康宣教联合心理护理改善冠心病伴焦虑患者负性情绪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v.16(22):255.

论文作者:汪珍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0

标签:;  ;  ;  ;  ;  ;  ;  ;  

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论文_汪珍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