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艺术品市场金融化发展的若干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艺术品论文,若干问题论文,当代中国论文,金融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10)05-0017-06
艺术品是人类创造的物质形态化的精神产品。它一般具有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艺术价值是艺术品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特征;历史价值主要指文物艺术品而言;经济价值则是艺术品进入商品交换领域以后附加的。
众所周知,经济的发展是艺术市场形成的前提。具体地说,经济的发展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生产效率的提高,其结果是人们的休闲时间相对延长,这就使公众有更多的闲暇去关注艺术品。二是收入水平的提高,这为艺术产品消费提供了经济上的保障。收入水平越高的社会对艺术产品的消费需求就越高,消费量也就越大。
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艺术品投资已成为继股票热、房地产热之后的第三大投资热点。全球知名的财经杂志《经济学人》刊文指出,得益于中国藏品热和全球当代艺术市场的跃进,以及中国政府关于艺术品交易政策的改变,中国已经取代法国,成为继美、英之后世界第三大艺术品市场。该杂志的观点源于国际权威艺术品市场研究机构欧洲艺术基金会每年一度的全球艺术品市场监测报告数据。报告显示:2009年全球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为313亿欧元,这其中美国和英国分别占全球交易总额的30%和29%,位列前两位;中国2009年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达42亿欧元,占全球份额的14%,同比增长12%,位列全球第三。①2010年中国艺术品春拍成交额至201.41亿元人民币,②创造了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总额的新纪录,未来艺术品市场继续向好应无悬念。
然而,现实的问题却是,中国艺术品市场与资本还是两条不相干的平行线,难有交集,市场仍处在初始阶段。中国金融体制的不发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艺术产业的发展,艺术品的投资平台长期处于“悬空”状态,艺术品证券、艺术品信托、艺术品保险、艺术品投资基金的缺席削弱了国内艺术品的流动性。在现代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个没有资本介入的市场,是没有前途的。不建立与发展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光明前景就很难看到。而拉开中国艺术品金融市场的序幕,正是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需要迈出的极为重要的一步。
一、艺术品证券
西方成熟的艺术品市场被称为“准金融市场”③,它在结构上与股票市场相似,分为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和场外市场。艺术品展会市场与画廊市场共同构成艺术品的一级市场,也就是发行市场。在西方国家的艺术品市场上,艺术家不会直接参与市场交易,他们一般会寻找画廊代理自己的作品。画廊是连接艺术家与艺术市场的纽带,具有推介艺术家、推出艺术作品的职能。拍卖公司构成了艺术品市场的二级市场,是艺术品的流通市场。拍卖市场保证艺术品的正常流通和交易,具有信息汇聚、价值发现和资源配置等基本功能。艺术品的场外交易市场主要是指艺术品证券市场,它们是艺术市场的重要补充。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一、二、三级市场的结构雏形已经形成,但还远未发展成熟,各个市场的职能有待进一步的界定和完善。我们认为,艺术品市场“证券化”是改变当前单纯以收藏为主要目的的艺术品市场结构的重要途径之一。
1、权益拆分
近年来,我国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发展吸引了诸多关注的目光,推出艺术品权益拆分的交易模式,主要是基于我国艺术品市场和投资环境相应条件的成熟。
所谓权益拆分,就是将资产的所有权以及在其基础上产生的各种收益进行拆分。投资者可以通过认购拆分的份数也即是艺术品股票,来获得投资标的物的部分所有权和部分基于所有权的收益。对艺术品而言,核心模式就是将一个艺术品或几件艺术品组合成一个资产包进行拆细,比如将资产包的所有权拆成1万份,形成“拆分权益”。普通投资者可通过购买“份额”,获得艺术品增值带来的投资回报。同时,这些“份额”可在艺术品交易所这样的平台上随时流通,流通中同样可以获得“价差”所带来的回报。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资这些权益,获得艺术品资产包增值所带来的收益。
举例来说,交易商把傅抱石、张大千、齐白石、黄宾虹等名家的若干幅真迹打包成价值2000万元的艺术品资产包,投资者只需要投资1万元,就可以获得该资产包在各地展出收益的1/2000,以及今后这个资产包中作品拍卖价格的1/2000。如果今后拍卖时资产包中的作品总价格升值20%,投资者将获得相应的收益;如果贬值,那投资者也要承担风险。
权益拆分的交易模式对规范和完善我国艺术品市场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满足了广大投资者的需求。这种交易模式构筑了一个良性的投资渠道,让那些兴趣不在于收藏艺术品、资金量小、却期望获得艺术品增值回报的投资者,在专业机制的保障下,进入艺术品投资市场。例如,前不久宋代书法家黄庭坚的《砥柱铭》在保利春拍中经68次竞价最终拍出4.368亿元人民币而轰动一时。如果按照权益拆分模式将《砥柱铭》打成一个资产包,即使是普通老百姓,也能通过购买“份额”而参与投资。
二是拓展了融资渠道。权益拆分使得无论资金量大小的投资者都可投资艺术品,从而拓展了融资渠道。
三是确立艺术品的资产属性。在艺术品资产包的权益登记托管的基础上,投资者可以获得权益质押服务,从而确立艺术品的资产属性,这样企业资金今后便可以投资于艺术品的权益份额。
四是减少了投资风险,增加了投资艺术品的安全性。由于权益的拆分,投资资金可多可少,从而使投资的风险大大降低。
五是对艺术家及其艺术品的宣传效应。在权益凭证的有效期内,艺术家及其作品始终处于市场关注之中。学者和市场经营者对作品和艺术家的评价和讨论,是对其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的一个充分发掘的过程。
六是艺术品价格的理性增长。艺术品的价格决定于需求,在广泛关注之下需求度增强,艺术品的价格也会实现理性增长。
在中国资本市场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投资者对投资的认识已经完全改观。艺术品投资的条件成熟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投资者风险意识的提高。现在的投资者已经意识到根据其风险承受的能力来承担投资决策的后果。第二,投资活动基于投资者的专业知识背景。比如说具有通信知识背景的人,会更专注于通信领域的投资等。同时,艺术品市场微观主体也逐渐成熟。近年来,艺术品理财产品以及基于艺术品的金融产品频频问世。这些产品的成功运作是艺术品市场微观主体比如艺术品鉴定专家、艺术评论家、艺术拍卖人士、艺术策划人士以及画廊的经营者等共同推动的结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今后在昂贵的艺术品市场上,普通收藏投资者花1万块钱可以拥有投资一份傅抱石画作的权益,或许并不是痴人说梦,小资本可以玩转大艺术,普通收藏投资者也可分享这些天价背后的投资收益。
2、艺术品交易所
有了对艺术品的权益拆分,就必须有艺术品权益的交易场所。所谓艺术品交易所,就是像证券交易所一样,所不同的是,证券交易所交易的对象是公司股票和债券,而艺术品交易所交易的对象是被拆分的艺术品权益也即是艺术品股票。艺术品交易所是广大艺术品投资者进行艺术品权益投资交易的平台。
有了艺术品交易所后,那些“分拆权益”就可在艺术品交易所里挂牌交易,投资者可以在交易所内竞价买卖,从而获得权益份额的“差价”收益,可以说整个模式与股票的交易类似。艺术品交易所的模式对规范和完善我国艺术品市场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有利于艺术品流通。艺术品的流通问题一直是制约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关键桎梏,艺术品交易所构建了一个标准的二级市场经营单位,艺术品交易所通过交易商行使主要的市场职能,实现艺术品的变相流通,满足艺术品所有者迅速将艺术品流通出去的需要。
二是规范作用。艺术品交易所为艺术品市场的交易各方提供一个规范的交易平台,使艺术品的交易更加符合市场规律,同时为政府税收提供了一个市场基础,保障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
三是广告效应。在艺术品交易所进行公开的市场交易,可以起到对艺术家和画廊的宣传作用,引起大众对艺术家的关注,更好地挖掘作品的艺术价值。
四是融资作用。艺术品交易所为画廊提供了一个融资平台,可以解决画廊的资金问题,从而使画廊可以更好地代理艺术家的作品,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多元的投资渠道。
五是建立艺术品交易所的指数体系。艺术品交易所必须建立相关指数体系,包括综合指数、成分指数以及分类指数。这里的指数是指由艺术品交易所编制的表明艺术股票行市变动的一种供参考的指示数字。艺术品投资者据此就可以检验自己投资的效果,并用以预测艺术品股票市场的动向。同时,新闻界、企业界乃至政界领导人等也可以此为参考指标,来观察、预测整个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形势。
六是保障市场长远、健康、稳定地发展。对投资者而言,艺术品市场虽然充满诱惑,但风险永远与投资活动形影不离,对于新兴市场而言,其风险规避机制对保障市场长远、健康、稳定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艺术品市场最大的风险就是恶意炒作和赝品横行,这是要坚决避免的。在艺术品交易所模式中可采取两项措施来避免市场被投机资本恶意炒作和出售赝品的行为。一是割断艺术家与炒作行为的联系。交易商在艺术家的选择上一定要保证艺术家本身跟炒卖行为不发生直接关系,艺术品交易所基于这一点对市场炒作行为加以控制。二是艺术品的选择和鉴定。在打包书画名家的作品时,艺术品交易所必须选择来历清楚、流传有绪的作品,同时邀请中国书画鉴定机构和著名的书画鉴定家对书画作品进行真伪鉴定,以规避市场风险,稳定市场。
建立艺术品交易所和发行相关艺术产品,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文化艺术产业融资难问题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我国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冲破财团垄断而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
3、艺术品投资基金
基金(Fund)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基金是机构投资者的统称,包括信托投资基金、单位信托基金、公积金、保险基金、退休基金,各种基金会的基金。从会计角度透析,基金是一个狭义的概念,意指具有特定目的和用途的资金。
狭义地来看,艺术品投资基金是艺术品投资机构投资者的一种统称,是指有特定目的与用途的投资形式,是一种间接的证券投资方式。艺术品投资基金的市场发展一般经过三个阶段:一是散户阶段;二是机构阶段,投资者通过机构来买艺术品基金,并通过变现基金来获利;三是通过购买艺术品衍生品来实现投资阶段,具体来说,如果推出艺术品交易指数,就可以挂牌上市进行交易,而不需艺术品的变现过程。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金融化是大势所趋,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艺术品资本市场的发育与发展是其核心,而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发展的突破口是艺术品投资基金。艺术品投资基金是艺术品市场向金融化迈出的重要一步,其对艺术品资本市场的突破与带动意义深远。
艺术品投资基金通常是由一些艺术品或金融专家发起,募集拥有一定资产或打算在艺术品上投入一定资金的人加入,通过多种艺术品的投资组合,获得最佳收益。除了投资获利外,艺术品投资基金通常还提供艺术品投资、保管、运输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及代理买卖。最初提供此类服务的大多是银行,银行会为其有艺术收藏的重要客户提供理财规划,特别是如何避开高昂的财富税和遗产税。随着艺术品的市场化,银行相应地提供了更精致的服务,派出艺术专家陪着收藏客户参观画廊、艺术博览会和拍卖会,提供买卖的咨询,其服务对象是对艺术充满热忱的收藏家,而不是用涨幅百分比去号召追求最大利润的投资人。这些服务包括藏品信息研究、价值评估、保管及运输建议、艺术品保险、艺术品修复、代买代卖、收藏策略、遗产规划等。
基金投资艺术品不像私人投资容易受到个人喜好的影响,基金主要考虑的是藏品的再出售价值,因此,艺术品投资基金的收益率往往要比个人投资艺术品市场的收益率要高。艺术品投资基金的投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组合投资,另外一种是单项投资。艺术品投资基金一般采用中、长期投资方式,时间较短的为3-5年,较长的为5-10年,一般从第二年便开始获利,其收费方式通常是每年收取2%的费用,如果获利超过6%,则基金就从超过的利润中多收取20%的分红。
纵观世界艺术品投资基金的发展历史,西方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支艺术品投资基金当属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British Rail Pension Fund)。当时的英国经济不太景气,通货膨胀较为严重,英国著名的铁路养老基金的股东们便想要投资以求分散风险和保值增值。该基金从每年可支配的总流动资金中,拨出5%(约1亿美元)以投资组合的方式进行艺术品投资。直到25年后,也就是1999年,铁路养老基金总计获利数亿美元,平均年收益率超过了20%。这个案例披露时,恰逢艺术品市场又一轮新的上涨热潮,立刻引起市场关注,并且带动了大批基金转型专攻艺术品投资,一些银行家、投资家纷纷与重要的拍卖机构的资深专家合作,不断地推出新的艺术基金。
在英国,还有一家著名的基金叫英国美术基金(Fine Art Fund),该基金雇用了多位艺术经纪人在全球购买潜力艺术品,并引入专业的投资手法,进行组合投资。比如按照3∶3∶2∶2的比例购买印象派作品、古典大师级作品、现代艺术品以及当代艺术作品。规避风险的同时,又确保不错过各个领域的热点。在如此灵活的操作下,这家在2004年才开始运作的艺术基金,到2006年底已经获利超过59%,被公认为目前全球最活跃最优秀的艺术基金。
美国菲门乌德艺术投资基金(Fernwood Art Investments)在2005年推出两个艺术基金,资本金各以1亿美元为限,不限定投资金额的下限,意在让更多的投资者加入。其中一个基金以每两年为一个周期,接受投资者委托来买卖艺术品,获取利润;另一个基金则以50%的资本购买艺术品,而将其余的50%的资本用以提升这些作品的美誉度。
我国艺术品市场的规模和成熟水平已经足够容纳艺术品投资基金的生存。2010年关于艺术基金的消息频频传来,先是中国民生银行于2010年初推出“非凡资产管理——艺术品投资计划2号”,并称因2007年推出的1号投资计划收益率良好,赢得市场青睐,全额售罄且提前一周结束募集。2010年6月,怡桥财经艺术基金在北京798创意产业园区宣布成立。2010年7月3日,德美艺嘉艺术基金在北京歌华艺术交易中心正式发布,该产品是德美艺嘉与兴业银行、北京歌华文化创意产业基金联合打造的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参展作品为主要收藏对象的艺术品基金,基金的投资标的是国内顶级的国画和油画艺术家的代表作品,通过国内外渠道向全球发行,其发行规模预计达到2-3个亿。这使得2007年在国内兴起的艺术基金再度吸引众人的眼球,2007年至今国内先后共成立了十多支艺术基金。
随着艺术品投资基金的产生,一些资本额较小的投资者和机构入场交易,艺术品也就像小麦或黄金一样,真正具有了另类投资的价值。正如“REITS使得那些想从房地产市场获利的人们不必花大钱购买整幢大楼,而艺术品基金则让投资者不用花时间精力照顾娇贵的艺术品,还能从不断升温的艺术品市场中分一杯羹。”④正因为艺术品和房地产存在着某些类似的特质,因此艺术品投资基金的未来十分值得期待。
二、艺术品信托
信托(Trust)就是信用委托,信托业务是一种以信用为基础的特殊的财产管理制度和法律行为,同时又是一种金融制度,信托与银行、保险、证券一起构成现代金融体系。我国2001年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第一章总则第二条对信托是这样定义的:“本法所称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⑤上述定义基本体现了信托财产的独立性、权利主体与利益主体相分离、责任有限性和信托管理连续性这几个基本法理和观念。
信托一般涉及三方面当事人,即投人信用的委托人,受信于人的受托人,以及受益于人的受益人。信托业务是由委托人依照契约或遗嘱的规定,为自己或第三者(即受益人)的利益,将财产上的权利转给受托人(自然人或法人),受托人按规定条件和范围,占有、管理、使用信托财产,并处理其收益。
在中国资本市场中,信托已成为一种制度性的安排,其基本的理念与成熟的做法,不仅对中国艺术品信托市场有培育作用,而且是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艺术品信托,就是把艺术品资产转化为金融资产的一种机制与过程,艺术品信托与别的信托产品最大的区别是除了财富,它还有审美愉悦与经验的积淀。一般来说,艺术品信托有两层含义:一是艺术品作为一种资产成为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中的一种重要资产配置,这样,金融机构就可以通过基金份额向投资者发行,募集资金并将资金配置到艺术品市场,具体表现为银行理财产品或信托计划,然后通过专业运作,使没有艺术品投资专业经验和精力的投资者,可以从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中收益。二是艺术品作为一种金融资产成为金融机构信用评级及资产定价的一种标的,具体说就是艺术品拥有者可以通过金融机构的资信评级获得资金。
艺术品信托的发展,以信托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一般要经历以下三个基本阶段:一是艺术品信托的起步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就是以散户市场为主,即艺术品信托市场的交易方式,主要表现为由个人或机构在没有专业机构与顾问指导下的一种直接购买。二是艺术品信托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就是以机构购买为主,个人通过机构来进行购买。具体的形式如购买由金融机构发行的不同艺术品理财产品等。在这种情况下,艺术品的所有者是虚拟的,艺术品的使用权,投资者只能通过艺术品变现后实现分红获得。三是艺术品信托的成熟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就是通过艺术品的衍生产品进行交易。具体来说,如推出艺术品交易指数,就可以挂牌上市进行交易,而不需艺术品的变现过程。
从目前来看,中国艺术品信托市场处于第一个发展阶段,刚刚起步,还没有更多艺术品信托产品推出。而在西方发达国家,艺术品信托市场大都处于第二个发展阶段。西方国家艺术品信托于上世纪50年代就已出现,它是艺术基金与艺术银行为了更好地为藏家提供顾问服务与融资而陆续推出的。从国际上看,艺术品投资已是西方大型金融机构财富管理部门和私人银行部门为其高端客户提供的一项重要的理财服务,也是面向机构投资者较为成熟的另类投资品种。
中国艺术品信托市场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一是中国艺术品信托市场发育的环境问题。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发展的特殊性,源于其正式制度的缺失和非正式制度的混乱。二是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发育的体系问题。艺术品资产化进程受阻是当前中国艺术品信托市场规模化发展的重要障碍,资产评估不进入国家法定序列,艺术品与资本的结合就难以实现,类似抵押、贷款等就无法进行。由于缺乏权威机构对艺术品进行鉴定,从而使金融机构在投资或在艺术品抵押时面临困局。艺术品评估体系的欠缺,增加了金融机构对艺术品资产定价的难度。没有对艺术品身份、艺术品交易人等信息进行统一登记的信息平台,缺乏对艺术品市场统一管理的监管机构,同时,艺术品信托过程中的税收制度安排不明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国艺术品信托市场的发展。三是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发育的主体问题。要规范中国艺术品信托市场体系建设,在环境的优化、标准的建立、评估体系的完善、交易渠道与平台的建设及信息共享等方面取得进步,为艺术品信托市场打下基础。四是中国艺术品信托市场发育的运作问题。五是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发育的支撑问题等等。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艺术品市场的逐渐成熟,艺术品信托最终能够实现中国艺术品市场和金融资本的成功联姻。同时随着艺术品鉴定、估值以及保险等配套服务的逐步改善以及藏家、画廊与拍卖行之间的进一步整合,艺术品信托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三、艺术品保险
艺术品保险对艺术品的保值和增值,对艺术品交易、收藏和展出的安全,对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都有着积极意义。
艺术品市场引入保险是抵御赝品的有力武器。赝品横行一直是艺术品市场上令人谈之色变的话题,也是严重影响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的痼疾。专业保险公司的介入,从侧面加强了职业与专业的真伪判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赝品进入市场。国外艺术品保险十分普及,以至于它几乎成了鉴定的附加保险锁,因为保险公司不可能拿自己的风险和利益来开玩笑。换句话说,拿到艺术品保单的艺术品,从市场角度来看,其效能等同于取得了一份附加鉴定证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艺术品保险对艺术品的保值和增值具有不可小视的意义。
艺术品保险有利于交易、收藏和展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内艺术品市场的火爆,天价艺术品不断被拍出,艺术品“跑步”进入了亿元时代,艺术品的安全性便备受关注。不管艺术品是由个人收藏还是机构收藏,安全性总是第一位的,而如果拿出来展览或者到拍卖市场进行交易的话,更需要有一定的安全措施,这其中就包括艺术品保险。
在发达国家艺术品保险是一个非常热门的险种,国外的大保险公司都普遍开设了艺术品保险业务,在国际业界比较著名的是金盛保险专门负责艺术品保险的子公司金盛艺术品保险(AXA art),其保险范围不仅包括艺术品失窃后的赔偿,也负责艺术品损坏后的赔偿。目前,金盛艺术品保险在比利时、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士、英国以及美国都提供艺术品的保险服务。⑥
国内保险公司尚没有专业的艺术品保险业务。过去字画等艺术品像现金一样,在保险公司的常规财产险保单里是被当作除外责任的。因此,虽然人保等几家公司也做过一些艺术品承保业务,但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品保险。这几年国内保险公司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已经有了这方面的险种,比如平安财险就曾经推出过“艺术品综合保险”,主要承保一些现代的字画、雕刻和瓷器,但对古书画等非常珍贵的艺术品,则要“特别约定”。同时,由于艺术品的保额普遍比较高,国内的保险公司承保后必须向国际再保险市场进行分保。
国内艺术品保险为何难以展开,尤其是无法作为家庭财产保险的附加险给予推广,艺术品保险还停留在展览保险与拍卖保险的有限范围里,无法广泛向个人推开,面对个人的艺术品保险业务几乎还是空白。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在于国内艺术品评价体系的不可量化性、艺术品鉴定人才的阙如、供需双方不成熟,以及由此带来的真伪难分、价值难估等。这些问题涉及面较广,不仅涉及到法律层面的制度设计和技术操作问题,更有深层的文化观念问题以及整个社会大背景给实施行为提供可能性的问题。综合起来,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是对艺术品估值的难题。虽然艺术品也有一套估价标准,只要价值适中或低一些,保险公司都可能承保。但由于国内保险公司没有这方面的专门人才,准确的评估往往很难。即使保险公司聘请专家进行评估,也往往由于鉴赏专家之间因鉴赏角度和艺术理念的不同,而很难作出统一的评估。
艺术品的承保可以以拍卖价格为基础,但如果一幅字画承保前的估值和实际拍卖价格相去甚远,那么保险公司就很难承保。由于目前国内的拍卖市场比较混乱,实际的拍卖价格水分很大,这让保险公司不得不谨慎行事。即使保险公司与投保人在价格上达成一致,也很难控制道德风险的发生。目前艺术品市场造假的情况比较严重,有些赝品甚至可以瞒过专业人士的眼睛。如果有人拿价值几百元的赝品到保险公司投保,说是价值很高,但投保后故意损坏或者丢失,保险公司的损失就会很大。
第二是艺术品真假问题。在西方也同样面临这个问题,但是没有像我们到了触目惊心、泛滥成灾的地步。究其原因主要是艺术经纪人鉴定制度和艺术品身份证制度的完善与成熟。这种艺术品身份证制度由来已久,这个制度背后是尊重艺术创造与传承、尊重艺术创造本体的艺术传统的产物。一些近现代欧洲的即使是小型工艺刀具,上面都錾刻了出品的工坊、工匠的名字,它有这个意识,尊重艺术与手艺。我们国家在秦代的兵器上也有“物勒其名”的制度,每把青铜秦剑上都要刻上从邦相以下四级管理人员的名字。但是那样做不是为了彰显工匠的荣光,而是“以考其诚”,是为了考核追究,背后是一个管理惩罚体制,就像是我们现在常说的诚信机制。
第三是艺术品保费问题。艺术品的费率幅度往往很大,根据所在地、估价、艺术品本身的质料等等,从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到万分之几都有可能。由于艺术品保险的费率偏高,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很多艺术品收藏者和机构被迫主动放弃了投保的打算。另外,很多机构和个人对保险的意义还不是很了解,比如由于国内拍卖公司众多,在征集拍卖品的时候竞争激烈,不少拍卖公司将卖家佣金部分一降再降,保费自然首当其冲就被砍掉了。而有些机构或者个人甚至认为,投保并不能真正保证艺术品的安全,保险的意义不大。这就造成了国外认为给艺术品投保是必要的,而国内则认为投保没有必要的局面。
由于我国的保险法中还没有关于精神产品保险的明确规定,造成了国内外保险法的不对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内艺术品保险市场的发展,同时,税收政策、公证手段等也不完善,这就需要相关部门逐步制定和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为艺术品保险市场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结语
在国家文化艺术产业战略的支持下,我们应当进一步扩大市场发展的规模,建立面向资产及资本市场的规范化的运行机制及与此相匹配的政策与体制。只有艺术品资产化、资本化、金融化,才能使更多的资金流向艺术品市场,把艺术品市场做强、做大。对于艺术品投资人来说,买卖艺术品可能首先是一种投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艺术品甚至是金融工具,投资人进行艺术品投资应该是一种资本运作的新方式。从世界范围内艺术品市场的基本经验来看,资本的介入程度往往标志着艺术品市场的规模及成熟程度。
因此,艺术与资本的对接不是选择而是必须。在中国艺术品市场逐渐产业化的今天,艺术与资本结合将会为中国艺术品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艺术与资本结合也会改善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运行结构,为市场提供空间扩展的支持,提升市场自身的价值;艺术与资本结合更会为中国艺术品市场带来新的运营模式和运作手段,促进艺术品市场强势运转。在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不断壮大的过程中,艺术品资本市场已成为不断拉动与扩张中国艺术品市场规模的一种强大动力。
“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新一轮行情中,以投资资金为主体的格局正在颠覆礼品市场资金占主体所造成的缺陷与弊端,使艺术品成为一种重要的投资渠道与工具,中国艺术品投资而非投机的时代已逐步到来。”⑦
注释:
①焦磊《中国艺术品市场跻身世界前三》,《人民日报》,2010年8月5日。
②诸葛漪《雅昌艺术网解读春拍》,《解放日报(上海)》,2010年7月22日。
③贺雷、苏娟《小资本玩转大艺术》,《收藏投资导刊》,2010年7月9日。
④周莹《艺术品基金:分享市场繁荣》,《新财富》,2007年4月15日。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
⑥吴国才《看得见的巨大商机》,《中国证券报》,2008年7月21日。
⑦西沐《新形势下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基本特点与标示》,《美术报》,2010年7月17日。
标签:艺术品论文; 信托论文; 艺术价值论文; 艺术品投资论文; 书法拍卖论文; 艺术机构论文; 艺术家论文; 画廊论文; 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