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在肺癌诊断中应用价值探讨论文_邓南

螺旋CT在肺癌诊断中应用价值探讨论文_邓南

(淄博市第四人民医院;山东淄博255067 )

[摘要] 目的 探讨肺癌诊断中螺旋CT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70例疑似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螺旋CT检查,将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比较螺旋CT诊断与病理诊断在肺部病变良恶性方面的差异、记录螺旋CT诊断肺癌类型。结果 经病理诊断发现良性病变17例,肺癌53例;螺旋CT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82.35%(14/17),肺癌88.68%(47/53);螺旋CT征象:管壁增厚47.14%、腔内外病变42.86%、阻塞性病灶60.00%、转移性改变10.00%;CT诊断肺癌类型:中央型肺癌20例,周围型肺癌30例,弥漫性肺癌3例。结论 针对肺癌患者,采用螺旋CT诊断可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关键词] 肺癌;螺旋CT;诊断

肺癌是指发生于支气管黏膜上皮与腺体部位的呼吸系统恶性肿瘤疾病,易伴随淋巴结转移与血液传播症状,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与发病率。世界卫生组织相关资料显示,截止到2025年,我国每年肺癌病死例数新增100万,患病人数居世界第一,故加强诊断与治疗干预十分必要[1]。影像学检查是肺癌临床诊断的主要手段,近年来,螺旋CT凭借其操作简便、创伤小、准确率高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可确保临床治疗的有效性与及时性[2]。本研究进一步探讨螺旋CT在肺癌诊断中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70例疑似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选者男45例,女25例;年龄43-72岁,平均(57.14±6.53)岁;病程3-10个月,平均(6.53±2.14)月;病变部位:左侧43例,右侧27例,上叶34例,下叶36例;临床表现:咳嗽咳痰37例,咳血或痰中带血18例,胸痛8例,低热乏力9例,消瘦伴恶液质8例,无明显症状15例。

1.2 方法 对所用患者均进行螺旋CT检查。仪器选用德国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AS 64排螺旋CT机,全病变部位均为扫描范围,扫描参数设置如下:层间距=1mm,螺距=0.9375:1,层厚=5-7mm,管电压=120kV,管电流=100-160mA。CT增强扫描使用1.5mL/kg碘海醇注射液,依据患者年龄、血管等情况确定注射速率,扫描后,将图像信息上传到MMWP工作站,开展多平面重建,层厚重建为0.75mm或1.50mm。图像处理:多平面重建,利用横断面原始头像来取得组织器官冠状、矢状、斜面任意层面二维图像,充分显示病变病理生理解剖机构与毗邻关系;最大密度投影,通过容积数据中,于视线上方最大密度全部像元值投影成像,显示组织密度差异。

1.3 观察指标 将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比较螺旋CT诊断与病理诊断在肺部病变良恶性方面的差异、记录螺旋CT诊断的征象与肺癌类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2.1 肺部病变良恶性 病理诊断结果:肺部感染10例、肺结核4例、纵膈恶性淋巴瘤1例、肺纤维瘤2例,良性病变24.29%(17/70),肺癌75.71%(53/70)。螺旋CT诊断准确结果:肺部感染9例、肺结核3例、纵膈恶性淋巴瘤1例、肺纤维瘤1例,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82.35%(14/17),肺癌88.68%(47/53)。

2.2 肺癌类型 螺旋CT征象:管壁增厚47.14%(33/70)、腔内外病变42.86%(30/70)、阻塞性病灶60.00%(42/70)、转移性改变10.00%(7/70)。肺癌类型:53例肺癌患者中,中央型肺癌20例,周围型肺癌30例,弥漫性肺癌3例。

3 讨论

肺癌患者由于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与体征,加之无典型影像学特征,诊断难度较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则已处于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这对于理想治疗效果的实现以及患者预后极为不利[3]。故而,为了提高肺癌诊断准确率,维护患者生命安全与健康,寻找一种合理有效的肺部疾病诊断方法逐渐成为临床一大研究热点。

临床研究表明,多层螺旋CT能够通过对患者进行薄层扫描,利用重建技术将病灶横断面、矢状面与冠状面特征更为清楚地显示出来,进而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4]。对于中期肺癌诊断,多层螺旋CT拥有高分辨率,能够优化横断面图像效果,联合多平面重建可清晰呈现支气管管壁增厚、阻塞、狭窄及局部肿块情况,再联合表面遮蔽则能进一步显示出肿瘤位置、边缘特征、内部结构、血流功能、周围组织改变与侵犯邻近组织程度等信息[5]。肺癌CT主要特征包括胸膜凹陷征、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等。其中,胸膜凹陷征表现为线状影、三角形影、曲线影,与病灶纤维瘢痕组织的收缩相关;毛刺征是因为癌性浸润,肿瘤结节边缘毛糙,才出现的细、短毛刺;分叶征指的是肿瘤边缘存在花瓣状、凹凸不平的突出,同时两个突出间还有相对凹入切迹,可见肺血管进入[6]。血管集束征是指邻近血管向结节靠拢,且血管在肿瘤边缘贯穿或中断。另外,准确界定肿瘤大小,观察纵膈内部结构,探寻肿瘤与支气管、血管、胸壁纵膈胸膜、脏层隔膜的关系利于实现肺癌临床分期。值得一提的是,螺旋CT检查具有较快的扫描速度,可减少肺癌患者由于长时间屏气产生的运动伪影,快捷而又有效。

综上所述,针对肺癌患者,螺旋CT属于一种科学有效的诊断方案,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像学特征,可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参考文献

[1]张仁锋,张岩,温丰标,等.6058例肺癌患者病理类型和临床流行病学特征的分析[J].中国肺癌杂志,2016,19(03):129-135.

[2]刘乔.螺旋CT诊断肺癌102例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02):21-23.

[3]周铁成,张培彤.肺癌热证近十年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2015,24(08):682-687.

[4]周红,杨岚.螺旋CT对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07):55-57.

[5]马锐,赵雨薇.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的临床价值[J].医学与哲学,2017,38(02):9-13.

[6]张维生,代媛.螺旋CT诊断肺癌的应用与CT特征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7,19(01):47-48.

论文作者:邓南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4月下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8

标签:;  ;  ;  ;  ;  ;  ;  ;  

螺旋CT在肺癌诊断中应用价值探讨论文_邓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