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整合_家庭教育论文

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整合_家庭教育论文

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融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家庭教育论文,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学校、家庭和社会有着共同的利益和愿望。社会主义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着根本的一致性。学校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起着主导作用,但学校教育仍然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才能提高教育质量,才能起到有效的主导作用。学生入学后,家庭也还是他们生活活动的主要场所。家庭成员仍然对他们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家庭教育不仅不能放松,而且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使得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积极协作,相互支持,形成一股教育合力,从而使好的学生更加进步,差的学生得到帮助。如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一致、不配合,那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作用就会被削弱,甚至被抵消。可以说,没有家庭教育配合的学校教育,或者没有学校教育配合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人才来。

然而,对这个问题,目前无论是家庭方面还是学校方面,都还存在着一些片面的认识或不妥的作法,致使二者的配合还不够融洽、不够和谐。

表现在家庭方面,目前的主要问题有二。一是只养不教或养教失调。一些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生的,孩子的物质生活、衣食住行自已责无旁贷。只要能满足了孩子的一切物质需求,就算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只要给孩子交了费,把孩子送进了学堂,就是履行了自己的全部教育义务。在这种观念支配下,他们要么只注意对孩子物质生活的照顾,而忽视孩子的学业品德,把教育的任务全部推给学校;要么是对孩子的事情不热心,只顾忙自己的事。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爱理不理,不和孩子谈论问题,对孩子的学习不督不促,更谈不上帮助。甚至在孩子要求帮助时,也总是随意推脱。只有在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或酿成大错时,才没头没脑地加以训斥,而平时只要看孩子表面没事,就撒手不管。二是教不得法。教不得法有四种表现类型:一是过份溺爱。这种类型的家长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宝贝心肝,宠孩子为小皇帝,小太阳、小霸王,明知孩子犯了错误,也不批评教育。二是过高期望。这种类型的家长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不是从实际出发,不能客观地顾及孩子智力的差异,基础的好坏,而单纯以考试分数来确定孩子的优劣。对孩子的要求是每次考试都得100分,而不能低于95分。事实上,有时学生的成绩80分就可能在班里是头名,但这还要受到家长的责骂甚至殴打。三是过度激励。这种类型的家长把许愿作为对孩子的最佳激励措施,作为实现愿望的筹码。许多本该孩子自己干的事情,经家长一许愿,便成了等价交换,每事必先讲条件而后做。做道题,写页字都要伸手要钱,考试得60分也要缠着买东西,结果把孩子引上误区,造成孩子任性和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四是过多干涉。这种类型的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年龄心理特征,处处以成人标准要求他们。在对待孩子学习上,不是耐心引导,而是动辄呵斥打骂,使孩子精神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自尊心深受伤害,结果窒息了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性,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发展,甚至产生严重后果。一些性格敦厚而内向的孩子因极大的心理压力而忧郁寡欢,惶惶不可终日,造成生理机能失调,引起多种疾病发生。更有甚者,一些孩子因家长那凶暴的形象和粗俗的语言使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从而自卑自弃,或犟拗抗争,或破罐破摔。

表现在学校方面,目前的主要问题是,一些学校仍然停留在以应试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下,由此导致了学校对家庭教育的导向出现偏差。其主要表现是:一、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演变为指挥。学校教学因其学科多样和考试复杂,使大部分家长难以涉及。而学校由于突出智育和升学竞争,教师一般可以通过作业、上课情况、考试成绩等来了解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除一些特殊学生,不必再向家长了解更多信息。于是学校教育的权威性和家庭教育的依附性同时得到强化,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挥机制也逐步完善。二、学校教育的片面性强化了家庭教育的片面性。有资料显示,在上海全市性的一次抽样调查中,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学习情况都了如指掌,但问到子女的兴趣、道德品质时,许多家长均以“不清楚”、“不太了解”、“没有注意”等回答。学校教育的片面性又对家庭教育的片面性起了强化作用。现在为数不少的学校,在评价、奖励学生时,把智育成绩摆在显要的地位。三、学校对家庭教育指导形式的单一性。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一般可以分为个别指导和群体指导。以应试为基本指导内容的,其形式往往是群体指导,而且具有学校单向输出信息的特征。其中,家长会是采用最多的一种。与之形成的反差是,家访,与家长个别谈话等个别指导形式日趋减少。四、工作方法上的简单化、粗暴化。如告状式家访,命令式地约见家长;只讲学生的缺点,不讲学生的优点;当着家长的面讽刺嘲笑学生;与家长交换意见时抱怨指责;甚至用奚落挖苦性语言训斥家长等。更有甚者,在一些班级举行的考试总结会上,竟让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及其家长佩戴红花一起傲坐于讲台之上,而让考试成绩差的学生及其家长一块儿蹲在教室后面的墙跟下。刺伤家长自尊心,侮辱家长人格。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认为,在融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庭、学校都应做出自己的努力。

作为家庭方面,应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注意养教结合,爱严结合,言传身教结合。经常与学校保持联系,相互了解,沟通情况,做到与学校教育相对同步。督促孩子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不提与学校相矛盾的要求,不当着学生面非议学校,埋怨、责怪老师。同时,教育孩子热爱学校,尊敬老师,关心同学。

作为学校方面,应端正办学思想,真正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多方面、多层次人才为目标,提高对家庭教育指导的科学化水平。具体说来,应从下列方面入手。一、更新、拓宽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即变过去单一的学习、应试指导为素质的指导,包括各种素质的专门知识,诸如思想政治素质、体质体能素质、个性心理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审美塑美素质和特殊才能素质等方面的知识,以及素质教育的观念、方法、途径等。二、加强与家庭教育的双向协调。这种协调不仅包括学校要从家庭中获取有关学生和家庭教育的价值观、内容、方法等方面的信息,而且也包括在此基础上,学校按教育目的和具体培养目标,对家庭教育进行有效的指导。三、重视和加强对家庭教育的个体指导。在素质教育中,要特别重视和加强对家庭教育的个体指导,才能增强指导的有效性。这不仅是因为学生素质差异大,而且还因为家庭教育差异大。四、改善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工作方法。学校在与家庭教育的联系和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中,必须坚持两条原则。一是尊重家长原则。就是要平等地对待家长,不论是优秀学生的家长,还是后进学生的家长,都一样看待,一样尊重。即使学生有缺点错误、家长有责任,但毕竟不是家长自身的问题。只有尊重家长,以平等合作的态度对待家长,同家长共同商量,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教育好学生。二是指导家长原则。应该承认,目前家长的整体文化水平是高了,整体家庭教育能力增强了,但也必须看到,作为个体的家长之间,还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有些家长的文化水平还比较低,有些家长没有受过教育的专门训练,缺乏教育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修养,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能力差。许多家长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和一般经验来教育孩子,缺乏教育科学的理论指导,不了解孩子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难以做到科学育人。他们有时摸索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但仍是零碎和片面的、偏于感性的,没有上升为科学的理论,教育效果不佳,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为此,学校在和家庭教育的联系过程中,必须坚持指导家长原则,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转变陈旧教育观念,掌握教育的规律。要利用适当的形式如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向家长介绍家庭教育的内容、原则和方法,介绍家庭教育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或同家长一起总结教育孩子的经验教训,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同时,在指导的过程中,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统一的学校要求同个体家庭教育的可能性可行性结合起来,把群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结合起来,从而使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和家庭教育的补充作用真正地发挥出来,有效地发挥出来,充分地发挥出来。

总之,当今社会是一个大开放大联合的社会,教育也正处在一个大变改大转轨的过程之中。因此,探讨和研究这一新形势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融合问题,则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使教育更好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切实重视和加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融合与优化。

标签:;  ;  

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整合_家庭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