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教学“过程化”新尝试:历史分析教学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法论文,人文论文,过程论文,地理教学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历史分析教学法”提出的背景及其内涵
人文地理教学现多采用案例教学,但案例教学存在“八股化”倾向,即从自然和社会经济诸因素出发,寻找案例说明某地理因素对地理事象区位形成的作用。在教学中这些案例往往是一个片段,一个断面;案例的呈现主要按照自然、社会诸因素的顺序呈现;对案例的分析主要表现在对相关图表资料判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自然、社会诸因素对某类区位存在的影响,但怎么影响、如何影响,很少涉及。这种教学虽然使学生认识到人文事象区位是自然和社会诸因素作用的结果,但是对诸因素具体作用地理事象的过程不甚清楚,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地理诸因素在区位形成中所起的作用,不能充分理解地理诸因素的作用是动态变化的过程,不能充分理解地理诸因素在人文地理事象区位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只能僵化地从自然、社会诸方面分析区位,对各个地理因素都有一些了解,但这种了解是零碎的,不深刻、不完整的,导致人文地理课堂教学简单化、机械化,课堂缺乏灵动,难以形成真正的师生对话的需要,降低了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这样的课堂将很难让学生理解人文地理之“理”,难以进行有理有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从而导致地理课堂效率的下降,使学生产生对地理学科和科学的误解。
为了消除上述弊端,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维,理解地理学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要求实现人文地理教学的过程化,充分发挥人文地理的教育功能。人文地理教学的过程化需要依托完整地反映人文地理过程的案例,而且其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空间性,还要重视时间性,在人文地理的案例中“再现”人文地理历史的过程,引导学生探索人文地理规律,揭示地理原理,发现、解决地理问题;在分析、揭示人文地理事象区位的形成发展规律中实现人文地理教学的过程化,实现人文地理知识与规律的生成,锻炼学生思维,促使学生掌握方法,学会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理性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这里姑且将这种建立在重视历史过程的时空一体化的人文地理案例基础上,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动态分析地理因素综合作用下地理区位的形成与发展的人文地理教学方法命名为“历史分析教学法”。
二、“历史分析教学法”的理论分析
1.“历史分析教学法”是人文地理规律对人文地理教学的必然要求
人文地理不仅关注人文事象的空间结构,还注重人文地理事象空间的演化。目前存在一种倾向,就是忽视了人文地理学在综合性与区域性基础上的历史性。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很重视人文地理事象的空间结构和区位选择,但没有或不够重视人文地理事象的空间结构和区位选择的历史过程,这一点与人文地理学的本质要求是不符的。人文地理事象的区位和空间结构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其变化是由于影响它的因素是发展与变化的。不同的历史阶段影响人文地理事象区位和空间结构的因素是不一样的,特别是社会经济因素;同一因素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地理事象的区位和空间结构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历史分析法”是人文地理教学对人文地理学历史性这一鲜明特征的呼应,在人文地理教学中采用“历史分析教学法”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人文地理事象及其发展过程,探究人文地理规律;有利于学生对人文地理问题进行动态分析。
2.“历史分析教学法”是心理学和教育学对人文地理教学的内在要求
“历史分析教学法”重视再现人文地理事象区位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也就意味着为学生学习地理提供以时间为线索的具有严密逻辑意义的相关材料和背景。这样就为学生认识人文地理规律的理性认识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为其抽象概括思维的形成提供了广阔的时空背景,为其探究创设了完整真实的情境。“历史分析教学法”具有丰富和生动的情境化和探究性,这必然带来课堂上教学切入点、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法的多样性,从而实现教学策略、手段的多样性,利于打破“八股化”人文教学的单调、枯燥,让学生感受到人文地理课堂的生动与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动机。同时,具有逻辑意义的完整真实的情境意味着将地理事象及其区位的来龙去脉交代得清清楚楚,为学生的思维提供充足、感性的线索与依据,为教师引导学生透过纷繁的人文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提供足够的铺垫,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由感性到理性,动态地认识、分析人文地理过程,发现、理解人文地理规律,并预测人文地理空间结构的发展与演变,指导服务社会。
三、“历史分析教学法”的实践分析
1.“历史分析教学法”的基础是构建“历史性”案例
案例教学是人文地理教学的好方法,它使人文地理的“理”有了良好的载体,但是八股化教学所呈现的案例往往都是人文地理过程的一个断面,教学过程中“理”要么被忽视,要么产生的理由不够充分,难以把握。人文地理的“理”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在长期历史过程中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历史分析教学法”在案例选择上不仅要注意人文地理事象的空间性,还必须注意人文地理事象的时间性。因此,“历史分析教学法”需要选择、组织“时空一体化”的案例,呈现人文事象发展变化的案例。人文地理的“理”是“历史性”案例选择的依据。在案例选择时一定要体现地理原理、规律的人文事象历史过程以及人文地理事象的阶段性发展特点,能够完整地反映人文地理区位演变以及所揭示的地理原理与地理规律的历史过程。人文地理事象的历史过程是具体的、有情景的、有发展过程的,“历史性”的案例要求具体、有情景、有发展过程,但也要注意其典型性,在材料选择时将能够呈现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主要阶段、主要方面反映出来即可。
2.“历史分析教学法”的核心是案例的“历史性”分析
“历史性”案例真实地展现了人文地理区位变化发展及其背景,为地理知识的生成、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化做了物质准备。那么将“历史性”的案例活化为“生成”的课堂就是“历史分析教学法”的关键。如何将“历史性”的案例转化为学生的活动或者进入学生的认知活动?以历史的丰富生动性激发学生兴趣,以地理问题为诱导,引导学生在人文地理事象发展的过程中考查自然、人文因素如何逐步、叠加、消长性地对人文地理事象及其地理空间产生影响,分析人文地理空间的演化规律,从而使学生获得地理知识、揭示地理原理、把握地理规律、预测区位演变,而不是机械性记忆与套用地理事象影响因素和地位,将地理课堂由灌输转变为生成。以历史为线索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地理事象空间的形成与发展,在分析人文地理事象区位变化发展的过程中认识到区位因素对人文地理事象空间的作用过程,在作用过程中理解什么是直接因素、间接因素、基本因素、主要因素,什么是区位变化和形成的根本动力以及因素本身及其影响下的人文事象区位的发展演化规律,让学生从完整地展现人文地理过程的案例中,发现影响地理事象的区位因素,从时代的发展与变迁中来综合分析各地理要素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作用于地理事象,从而影响地理事象区位的形成与发展的,认识影响人文地理事象区位的各自然与社会因素作用的方式与强度的变化以及地位的变迁,把握人文地理规律。“历史分析教学法”以时间来演绎地理事象区位和空间结构,有利于推动人文地理的过程化教学,促使课堂的生成,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将学生学习地理的重心由地理知识的学习转移到认识世界的方法学习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