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预应力管桩地基的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段鹏

建筑工程中预应力管桩地基的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段鹏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东北分公司 内蒙通辽 028100

摘要:预应力管桩是房建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地基处理技术,具有植桩方便、工艺简单、造价便宜、抗震性好等优点。本文将对预应力灌装地基的施工要点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预应力管桩;地基;问题;工艺

前言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速度在加快。建筑结构在优化同时对施工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预应力管桩地基处理技术常见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

1.1 桩顶位移问题和解决方法

由于在沉桩的时候,预应力管桩很容易由于顶撞而引起位移,这样就会使得紧挨的桩顶出现位移问题。由于预应力管桩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所使用到的桩数较多,并且加上施工现场的土层比较密实,并且桩体之间的距离都比较小,在压桩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最终引起沉桩的时候桩顶发生位移。在沉桩的施工过程中,之所以不能进行开挖桩基的程序,要等到沉桩完工后的14天之内才可以开挖,主要是为了避免沉桩时桩顶产生位移。在进行开挖基坑的施工过程中,相应的排水措施是必不可少的施工环节。同时在施工的时候还要留置边坡,为了避免因为受到土方压力的原因而引起的基坑坍塌,不能将开挖后的土方任意堆放在基坑的附近。在对深基坑进行施工的时候,要想施工的质量得到保障,就需要利用分层开挖的方法进行深基坑的施工。

1.2 沉桩不达标问题和解决方法

在高层建筑预应力管桩技术的应用中,常会出现沉桩不满足设计要求的问题,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对于沉桩的设计,其参考标准要严格按照贯入度和标高度。在高层建筑地基的施工过程中,预应力的应用要有一种标准作为控制的水平,同时还需要另一中标准作为辅助,这样就难免会引起沉桩不满足设计要求的问题。除此之外,在进行图纸的设计的时候,由于实际的桩点数量很少,同时所获得的数据也不够全面和仔细,是比较粗略的。

1.3 桩身断裂问题和解决方法

在沉桩过程中,由于转身发生了位移,就会增大贯入度,同时还会引起桩身回弹的问题,最终引起桩身断裂的问题。在沉桩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桩身太大的弯曲,最终会引起桩身的断裂。所以针对桩身断裂的问题,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作业。在沉桩的时候,如果出现桩身不垂直的问题,就要及时进行纠正,以免在桩身深入深度不断增大的情况下,最终引起桩身的断裂。

1.4 桩身倾斜问题和解决方法

之所以会出现桩身倾斜,是因为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土地的平整度很差,加上坡度很大,桩机出现了倾斜现象,最终引起了桩身的倾斜问题。因此,在施工的时候,要将场地平整好,才可以进行施工。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当场地相对较软的时候,在这种现场进行预应力管桩施工,对于这种情况下,需要首先实施换土回填工作,将场地的软土更换掉,以此方法来提高场地回填压实度,使其保持在0.94之上,这样就能够保证机械运行的时候不会沉陷,最终能够为桩身保持垂直提供良好的条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施工工艺流程

2.1 桩位放样

按照设计的布点图进行桩位放样工作,首先使用钢钎向下打入400~500mm的深度;其次打入的区域内倒入灰粉,进行捣实处理;最后使用竹签对灰桩中心进行锁定。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确保桩点放样准确。此外,施工人员还应注意在每日打桩前对桩位进行复测,将误差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待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

2.2 吊桩喂桩

施工人员在吊桩前应事先检查钢丝绳是否捆扎牢固,如不稳定会对后续施工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应引起施工人员的重视。接着借助桩机上的吊车将管桩吊起,将管桩以缓慢的速度放入夹持箱中。待管桩下放到与地面10cm左右时进行二次加压,以保证管桩中心与地面放置的钢筋模具中心处于同一条水平线上,经检测合格后采取十字桩尖焊接的方式进行作业。

2.3 压桩

(1)众所周知,第一节桩的压桩质量直接关系着整个压桩的质量,因此,施工人员应提高认识,在首节桩压桩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作业,确保管桩的角度满足要求,提高压桩的质量。在进行压桩作业时,施工人员首先应使用压桩机的水平仪进行调节,并将经纬仪及吊线锤等安装在桩机的正、侧两面。管桩压入时应与水平面保持垂直,若误差过大,则应将管桩抽出,重新调整水平度后再进行压桩作业。(2)根据施工所需对管节的长短进行有效划分,以避免接桩时桩尖触碰持力层,引发变形现象。此外,还应注意管桩接头数应控制在3个以下,若在同一个承台上则接头应交错设置。(3)考虑到全风化岩面变化幅度较大、难以控制,会造成已压入的管桩截桩或超送现象,因此,应将高于地面的管桩进行截桩处理,低于水平面40cm左右即可,有效保护管桩免受外力的损伤。对于超送桩的处理,可在土方开挖后进行接桩,按照接桩的实际长度选取合适的截桩方式。(4)在压桩过程中,要按照实际桩长、压桩时间等数据明确桩的承载力;还应对压桩中所施的压力进行实时监测,在监测中若发生不良现象,则应中止施压作业,对现场情况进行分析后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加以改进,尽可能地避免断桩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2.4 接桩

(1)本工程的桩接头部位主要采取的是气体保护焊,借助焊件与焊件之间所产生的电弧来融化金属,达到焊接的目的。气体能够在桩接头产生一定的保护层,可提高焊缝质量。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焊缝机械性能,杜绝气孔现象的发生,焊料纯度应进行严格控制。此外,还应在焊接工作区域内做好防风措施。(2)为了确保接桩焊接操作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将入土部分桩段的桩头高出水平面一定距离。在管桩对接时应对上下端坡口部位进行处理,使其呈现出一定的金属光泽。上下节桩段中心对准,错位偏差值应处于可控范围内。(3)管桩接桩部位一般选择的是型号为JM-56的焊丝,不管是在强度方面或是延伸率方面都做出了严格的要求。焊接前还应在坡口部位的对称点上焊接4~6个点,并采取对称分层施焊的方式进行作业。(4)一般而言,焊接层数应达到3层以上,需将内层焊渣彻底清理完全后再进行外层的焊接,各焊缝之间不得出现空隙;全部焊接工作完成后应全面检查。(5)施工人员应将接桩时间进行严格控制。压桩前已经焊接完成的桩接头应充分冷却完全后再进行后续压桩工作。(6)送桩。本工程中送桩长度为0.7~4.1m,当桩顶压与地面接近时,要检测桩的垂直度及桩顶质量是否满足要求,经检测达标后方可进行送桩工作。(7)终压。为了确保压桩效果显著,应进行3次复压工作,每次压桩时间应间隔5min左右,总沉降量控制在10mm以内。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预应力管桩地基施工对施工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提高施工技术控制水平,保证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求会,潘寿宁.建筑工程建设中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分析[J].城市建筑,2016.10(6):59-61.

论文作者:段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6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中预应力管桩地基的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段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