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和平医院 内一科 161000
【摘要】目的 探究心源性休克的内科综合治疗措施及效果。方法 抽选我科2017年8月~2018年12月收治的40例心源性休克患者资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研究组采用内科综合治疗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发生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处理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源性休克患者实施内科综合治疗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处理有效率,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源性休克;内科综合治疗;措施;效果
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是指心输出量减少而导致的周围循环衰竭。由于心脏排血能力急剧下降,或是心室充盈突然受阻,引起心搏量减少,血压下降,造成生命器官血液灌注不足,以迅速发展的休克为其临床特征[1]。抽选我科收治的40例心源性休克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心源性休克的内科综合治疗措施及效果。现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抽选我科2017年8月~2018年12月收治的40例心源性休克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6例(占65%),女性患者14例(占35%),年龄42~69岁,平均年龄(57.3±1.4)岁。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未见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措施,研究组采用内科综合治疗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发生并发症情况。内科综合治疗措施具体如下
2.1一般治疗
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镇痛、吸氧和补充血容量,同时进行有创血流动力学指标监测[2]。心源性休克同时有心力衰竭的患者,可采用半卧位。注意保暖和安静。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剧烈疼痛对休克不利,剧烈疼痛本身即可导致休克,宜用吗啡、哌替啶等止痛,同时用镇静剂可以减轻患者紧张和心脏负担,防止血压进一步降低。
2.2药物治疗
心源性休克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是心排血量减低,心搏量亦减低,其周围血管阻力则可增高、正常或降低。心源性休克的死亡率很高,最好在血流动力学的监测下积极治疗。
2.2.1镇痛:急性心肌梗死时的剧痛对休克不利,剧痛本身即可导致休克,宜用吗啡、哌替啶等止痛,同时用镇静剂以减轻患者紧张和心脏负担[3]。
2.2.2纠正低氧血症:吸氧和保持呼吸道通畅,以维持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动脉氧分压,有利于微循环得到最大的氧供应,防止发生呼吸性酸中毒或因换气过度而发生呼吸性碱中毒。
2.2.3维持血压:如血压下降,应立即开始静脉滴注间羟胺,以10~20mg稀释于100ml葡萄糖液内,亦可同时加入多巴胺20~30mg。必要时在密切观察血压下,静脉内缓慢推注间羟胺3~5mg,使收缩压维持在12.0~13.3kPa(90~100mmHg),保持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4]。
2.2.4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当初次测量中心静脉压其读数即超过1.18kPa(12cmH2O)或在补充血容量过程中有明显升高而患者仍处于休克状态时,即需考虑选用血管活性药物。常用血管活性药物有升压胺类和血管扩张剂。
2.2.5高血糖素的应用:高血糖素为多肽类物质,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系统,使三磷酸腺苷转变为环磷酸腺苷,使钙在心肌细胞内聚积,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快心率、增加心搏量和心排血量、升高血压而使周围血管阻力下降,适用于心源性休克。用3~5mg静脉注射半分钟内注完,等2~3分钟,如无反应可再重复注射,继而用3~5mg加入5%葡萄糖液1 000ml中静脉滴注,连用24~48小时。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低血钾等。
2.2.6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宜早期大剂量应用,其潜在有益的作用主要是与细胞膜的作用有关,大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增加心排血量和减低周围血管阻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因此在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心源性休克患者中也可考虑应用。
2.2.7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休克时必然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后者必然会促进血压下降,形成恶性循环。主要是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和高或低钾血症。休克较重或用升压药不能很快见效者,可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100~200ml,以后参照血pH值、血气分析或二氧化碳结合力的测定结果,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呼吸性碱中毒或酸中毒。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的药物中,乳酸钠的缓冲能力较碳酸氢钠强,但需经肝脏转化后才起作用;在肝脏缺血的情况下,还可能分解出乳酸而加重乳酸血症[5]。此外,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HAM)亦可应用,有作用快、不含钠和具有渗透性利尿作用等优点,只宜用于有水肿或缺钾而不能多用钠盐,或代谢性酸中毒伴有二氧化碳潴留和呼吸性酸中毒的患者。每千克体重2~3ml的0.6mol/L(7.28%)溶液用5%葡萄糖液稀释一倍成等渗溶液滴注。最好滴入近中心静脉处。
2.2.8预防肾功能衰竭:血压基本稳定后,在无心力衰竭的情况下,可在10~30分钟内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100~250ml利尿,以防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如有心力衰竭,不宜用上述药物静脉滴注,可静脉注射呋塞米40mg。
3研究结果
3.1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2并发症发生率及处理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5%;观察组并发症处理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处理有效率4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4讨论
心源性休克在临床上最多见的病因是急性心肌梗死(因心肌坏死,收缩能力降低而致泵血障碍),其他原因有急性心肌炎、重症的急性瓣膜病、严重心律失常、心包填塞、心脏创伤、室间隔穿孔、乳头肌腱索断裂、张力性气胸、肺栓塞、巨大心房黏液瘤等[6]。本研究中两组心源性休克患者经治疗后,研究组中,显效12例(占60%),有效6例(占30%),无效2例(占10%),治疗总有效率为90%(18/20),出现1例并发症(占5%),处理有效率为100%(1/1);对照组中,显效7例(占35%),有效5例(占25%),无效8例(占40%),治疗总有效率为60%(12/20),出现5例并发症(占25%),处理有效率为40%(2/5)。可见,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处理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心源性休克患者实施内科综合治疗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处理有效率,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田福霞.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分析[J].医学信息,2015,(9):181-182.
[2]韩海峰,张雪英,申红力,智兴宾.关于心脏内科急诊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9).
[3]董跃红.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表现分析[J]医学信息,2015,(15):327.
[4]田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临床分析[J].大医生,2016,(1).
[5]高红.32例心源性休克临床治疗分析[J].医学信息,2016,29(24).
[6]刘洁.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32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6,35(18):13-15.
论文作者:朱明智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休克论文; 患者论文; 并发症论文; 有效率论文; 心源性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酸中毒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