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 海南 三亚 572000)
【摘 要】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控制在临床检验血液标本中的作用,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神经外科、泌尿外科两病区2014年04月至2014年11月共16174份住院患者的血液检验标本进行分析,2014年8月1日开始护理质量控制,分析比较控制前后血液检查标本错误率。结果:经过护理质量控制,患者的血液标本错误率明显低于护理质量干预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质量干预提高了患者的血液标本准确率,优化了护理流程,同时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提高检验结果的诊断与治疗价值。
【关键词】护理质量;血液标本;临床检验;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238-02
在临床工作中,大部分患者的血液标本都是由护理人员采集、储存送样的,许多资料表明,采血方式对检验结果有很大影响[1],如果护士采集标本不规范,对标本采集过程中众多影响因素不了解或了解甚少,造成标本采集不合格,保存不当,不仅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还可能延误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所以,提高采集血液标本的护理质量是降低检验标本错误率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通过对护理质量控制前后血液检查标本错误率的比较,得出护理质量控制对临床血液标本正确率具有很大作用的结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泌尿外科两病区2014年4月1日至2014年11月30日住院患者的血液检验标本共16174份。随机原则选取标本:其中血糖3254份、血常规3327份、凝血六项3165份、肝肾功能电解质3542份、乙肝五项2886份。
1.2 研究方法
1.2.1 统计方法:首先统计样本的血液检查标本的错误率,2014年8月1日开始针对性地进行护理质量控制。统计护理质量控制后,即2014年8月1日至2014年11月30日的血液标本的准确率。比较分析护理质量前后血液检验标本的错误率大小。
1.2.2 护理质量控制方法
1.2.2.1 采血前质控:采血器材的密封检查,注意其有效期。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等信息是否正确。同时检查真空采血管与检查单是否一一对应。重视消毒质量,嘱患者采血前5min静坐等候采血。绝对避开皮肤的手术污染区、外伤区以及感染区进行采血,避免在同侧采血与在正在输血的肢体采血。
1.2.2.2 采血过程质控:采用正确采血方式。加强护士“三基”训练与责任心培养。正确使用止血带,缩短使用止血带的时间,尽量保持在1min以内,尤其是对于血管暴露明显者。确保标本采集时间的准确无误,避免空腹时间过长开始采血以致检验项目受影响。
1.2.2.3 采血后质控:护士采集标本前提前打电话给送检人员,缩短标本的延长时间,避免血液标本成分改变。采血完成后充分摇匀采血管,同时注意标本的保存环境。
1.3 统计学处理
对所有的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采用X2检验,以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质量控制前后血液标本错误率的比较
由上表可知,护理质量前后血液标本准确率明显增加。
3 讨论
3.1血液标本的准确性影响着临床医生对患者的病情的诊断与治疗,关系着患者的住院时间,或将影响着医患关系。护理质量控制环节可以优化护理流程,同时可以降低血液标本的错误率。
3.2血液标本检查是临床重要的检查项目之一,这对护士在采集血液标本过程中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科学技术的进步改进检验仪器,改进了实验数据的效性和效率,然而,护理人员的采血过程却关乎着血液标本的准确性【2】。因此,在质量控制过程中,对采血细节的把握尤其重要。
3.3采集各种标本均遵医嘱执行,采集标本前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了解各项检查的注意事项,采血前做好双人查对,严禁同时抽取2人以上患者的血标本,以保证标本的准确无误。正确使用真空采血管,根据检验目的选择相应的真空采血管。选择正确的采血时间及体位,一般清晨空腹时卧位采血,避开炎症、血肿、瘢痕处,运用熟练的采血技术,避免反复穿刺。
3.4压脉带束缚时间过长并用力拍打拟穿刺部位可致标本溶血;采血部位消毒后,消毒剂未干燥即行静脉穿刺,可发生溶血而影响检验结果;在同一部位反复进行静脉穿刺,针头在静脉内探来探去,采血不顺利易发生凝血或溶血;混匀含抗凝剂的血标本时,用力过猛易使红血球(RBC)破坏造成溶血;采血量的准确性也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用全血或血浆检验的标本中,需加入抗凝剂并混匀,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非常重要,过高和过低均可影响检验结果【3】。因此,要求采血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3.5护理人员必须了解运送标本过程中严防标本受直射光照射,减少标本的光化学反应(如在阳光直射下血中胆红素会分解);血气分析的标本,应严密封闭防止接触空气;需送到院外检验的血标本,应先分离出血清或血浆,保存在4℃~10℃条件下,以免细胞成分发生改变影响结果【4】。运送标本应由护理人员专人负责,不能委托患者或患者家属送标本,以免发生不必要的标本破损和溶血等情况。
4 结论
护士应该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待采血,在护士长的带领下,加强护理质量控制。综上,目前我们采用的护理质量控制方式效果明显,降低了血液标本的错误率。下一步,应继续采用目前的控制方式,在日后的临床工作中,及时总结质量控制的效果,对缺陷部分作出改进和提升。
参考文献:
[1]陆琴,沈春菊.持续质量改进在标本送检流程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O,36(1O):768-769.
[2]邹桂敏,罗春明,李海涛,李沈丽,张志坚,谢敏娜.血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的探讨[J].广州医药,2013年01期41-42.
[3]赵欣字,宋鉴清,张丽霞.标本放置时间对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结果的影响[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2,41(7):656-658.
[4]田桂芹,斯国梅,黎淑君,李忠信.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常见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试验与检验医学,2011,29(2):153-154.
论文作者:卢宗君,王丽艳,王振怡,林芳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7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1
标签:标本论文; 血液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错误率论文; 患者论文; 时间论文; 质量论文; 《河南中医》2015年7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