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绵阳四0四医院/川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单药在乙肝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之间收治的128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A、B两组,A组接受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B组接受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A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后,各项观察指标结果明显高于B组,两组乙肝肝硬化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接受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有助于患者肝功能的改善,因而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关键词】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恩替卡韦;乙肝肝硬化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1-0159-02
乙型肝炎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传染性疾病,医学统计结果证实,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约占全球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乙肝肝硬化指的是安兴乙型肝炎反复损害所致的肝脏纤维化晚期阶段,且患者的临床死亡率通常较高。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病毒复制程度会直接决定其预后情况,所以,系统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成为了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的关键。本次医学研究就对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单药在乙肝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之间收治的128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观察对象,男性与女性比例66:62,最小年龄30岁,最大年龄67岁,平均(51.3±14.3)岁,最短病程1年,最长病程3年,平均(1.7±1.3)年。全部观察对象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乙肝肝硬化,且排除肝胆疾病和肝癌患者,按照患者不同的入院治疗时间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64例,且不同观察对象之间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A组观察对象口服0.1g拉米夫定(苏州葛兰素史克制药有限公司,批号:H20030581)治疗,每天1次,同时,口服10mg阿德福韦酯(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H20060666)治疗,每天1次,连续治疗48周。B组观察对象口服0.5mg恩替卡韦(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批号:H20100241)治疗,每天1次,连续治疗48周。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转换酶(ATL)、白蛋白(ALB)等临床观察指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医学研究通过SPSS17.0软件分析和处理所得数据。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通过(x-±s)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和表示,其他数据资料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处理,如果所得分析结果P<0.05,可以证实两组数据资料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结果
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前,PTA、TBIL、ATL和ALB等观察指标结果对比不存在明显的统计下差异(P>0.05)。A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后,各项观察指标结果明显高于B组,由此可见,两组乙肝肝硬化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所示。
3.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临床常见多发病,其原因较为复杂,通常认为与免疫力低下、病毒感染、家族性传播等因素有关,患者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肝区疼痛、腹胀、恶心、乏力、畏食等。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替诺福韦、恩替卡韦是现阶段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乙肝肝硬化治疗方案,但是,因替诺福韦治疗成本较高,因而临床应用率较低[1]。阿德福韦酯是一种应用率较高的抗病毒药物,能够在磷酸化反应作用下转化为有活性的二磷酸酯,进而阻断DNA链,对乙型病毒聚合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一般情况下,药物给药剂量为10mg,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减少给药剂量后,患者的HBV-DNA复制速度会逐渐减慢,并对HBV作用产生抑制作用,但短期内治疗效果较差[2-3]。恩替卡韦属于鸟嘌呤核苷类似物的一种,能够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多聚酶活性,对活性三磷酸盐的生成产生促进作用,且疗效确切,作用时间较长,在临床肝病治疗中广泛应用。拉米夫定是一种起效较快的肝脏疾病聊药物,治疗3个月内肝功能转氨酶能够恢复正常,进而促进肝功能指标结果的改善,该药物与治疗后耐药性相对较高,因而容易导致治疗失败,需要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从而弥补两者的不足[4-5]。
【参考文献】
[1]贾红玉,马奎分,吕国才等.初始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乙肝肝硬化疗效比较[J].中国药学杂志,2012,47(18):1454-1455.
[2]李雨,马宁,邓娇等.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肝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5,15(5):573-574.
[3]邰立慧.阿德福韦联合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耐药性慢性乙肝疗效比较[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1,21(2): 298-299.
[4]高冬梅.中心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策略[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 146-148.
[5]杨庆文.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序贯治疗耐药4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2): 36-38.
论文作者:龙波,许斌,罗大勇,司果,蒋奕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7
标签:肝硬化论文; 乙肝论文; 阿德论文; 患者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象论文; 两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