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裕固族教育研究进展的回顾及展望论文

我国裕固族教育研究进展的回顾及展望论文

我国裕固族教育研究进展的回顾及展望

王 珏,后慧宏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081)

[摘 要] 裕固族教育研究是一个新兴的学术领域。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来裕固族教育研究论文与书籍类核心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指出了我国裕固族教育研究取得的巨大成就。既有微观层面“点”的研究,也有宏观方向“面”上的关照;既有理论领域的构建,也有实践向度的开展,裕固族教育研究体系初步形成。但也存在研究深度仍需加深、研究方法尚待多元、研究视角还需拓宽与研究队伍急需加强等问题。可从建立健全裕固族教育体系研究、组建高水平研究团队、注重研究范式的转换和加强跨学科综合研究四方面入手,进一步提升裕固族教育研究的整体质量与学术水准。

[关键词] 裕固族;教育研究;教育人类学

一、引言

裕固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市黄泥堡裕固族乡。根据2010年第6次人口普查统计,裕固族人口为14378人。裕固族以从事畜牧业生产为主,民族语言有西部裕固语和东部裕固语,现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语文字。

有关裕固族教育方面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后开展的裕固族调查。在60年代出版的《裕固族简史简志合编》(1963)[1]和80年代出版的《裕固族简史》(1983)[2]中,有少数涉及裕固族教育方面的内容,但比较零散。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术界才真正对裕固族教育进行比较全面而系统的研究。研究成果以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为主,部分书籍(如《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第一卷)[3],也有关于裕固族教育的内容。本文主要回顾和总结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裕固族教育研究文献,旨在为进一步促进裕固教育研究提供文献依据与研究思路。

二、裕固族教育研究论文类文献回顾

裕固族教育研究论文与文章类文献可分为“裕固族教育研究”的学术领域构建、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地方乡土教材研究、双语教育、跨文化心理研究、裕固族文化的教育传承等五个方面。由于裕固族教育研究成果繁复,加之篇幅有限,故下面仅以每个方面的代表性文献进行综述。

(一)裕固族教育研究的学术领域构建

裕固族教育研究中有一个核心人物,即裕固族青年学者巴战龙博士。他尝试将“裕固族教育研究”作为一个“学术领域”加以构建,有效防止了近年来裕固族教育研究“井喷式”的发展所出现一些研究深度不够、水平不高、理论薄弱等问题,为裕固族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巴战龙博士发表了系列论文来全面阐述他的观点。首先,巴战龙博士从“领域构建”的基础工作中探讨了裕固族教育研究的性质和定位。他认为,裕固族教育研究不仅是一种知识生产和实践改革并重的人类探索活动,而且也是一种持续不断的知识构建的社会过程,其性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演化的。在裕固族教育研究的定位问题上,作者倾向接受社会理论家默顿(RobertK.Merton)的“中层理论”策略,把裕固族教育研究设计为一种中观性的学术领域,创建一种“平衡、系统和规范”的学术风格。[4]然后,巴战龙在试论裕固族教育研究的学科基础方面,作者受到了来自西班牙比较教育学家何塞·加里多(José Luis Garcia Garrido)教育思想的启发,即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建设应寻求更加多元的参照体系。据此,作者指出,裕固族教育研究是一个涉及人类学、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语言学等多学科的学术领域,但它应该有一个坚实而独特的学术基础。巴战龙认为,教育人类学不仅将教育过程视为观察和分析的重点,而且把“教育过程是一种(个)社会文化过程”这一判断作为学科理论的基石,故把教育人类学诸学科作为“裕固族教育研究”的学科基础。[5]

另外,巴战龙、巴玉环在《简论21世纪裕固族教育的文化使命》一文中,首先回顾了裕固族教育的发展,总结了裕固族教育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兄弟民族的帮助、以及少数民族的自力更生。在此基础上,作者阐释了21世纪裕固族教育的文化使命,同时,也是裕固族教育研究的文化使命,归纳为三点:1.认识并尊重文化的多样性。2.弘扬民族文化传统。3.促进文化对话和文化理解,这三点相辅相成、互为表里。[6]

值得一提的是,学者海路从四个方面评论了巴战龙所著《学校教育·地方知识·现代性:一项家乡人类学研究》一书的学术贡献,分别是:1.历史性与共时性的研究视角。2.聚焦于“社区—学校关系”的研究主题。3.人类学之田野调查研究方法的规范性。4.继承和发扬具有中国特色的“家乡人类学”的传统研究范式。作者认为,此书是裕固族教育研究领域的学术精品,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教育研究不断迈向学术化历程的代表作,对提升和推进该研究领域学术研究水平具有标志性意义。[7]巴战龙2014年11月正式倡议把包括“裕固族教育研究”在内的作为研究领域的“裕固族研究”提升作为社会科学的“裕固学”,又将裕固族教育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如何不断提高裕固学的研究质量?作者借鉴西方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教育等应用领域流行的“基于证据”的理念,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出发,在综合考量“裕固族研究”的已有基础和“裕固学”研究的当前现状基础之上,确定营建学科文化。这是持续提高“裕固学”研究质量的上佳选择。[8]

(二)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地方乡土教材研究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通常蕴藏着丰富的民俗、文学、艺术等颇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喜好唱歌跳舞。如能将这些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引入地方校本课程和乡土教材中,将极大贴近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这对于解决民族地区儿童辍学率高、厌学偏科的难题,深化民族地区课程改革、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女人的举动把田弄糊涂了,他以为女人不愿意当着众多客人的面把她跟杨剑的关系说出来,只好笑笑返回原坐位。可就在他起身时,女人也起身并贴着他耳根说了句话。女人说饭后有空的话换地方一块坐坐好吗?田听清了女人的耳语,愣了愣,旋即明白了女人的意思,就点了头。

裕固族以畜牧为主,拥有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蔡世宏、王延军以裕固族传统体育项目摔跤、射箭、拔腰、拉棍、赛马、锅庄舞等为例,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裕固族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定位目标、研究过程、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最后论述了国家“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下,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开发体育校本课程的意义。[9]为了解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段兆兵,陶静深入县城,以及五乡一镇的政府机关、牧场、学校和学生家庭,采用访谈、查阅档案与学生作业、参加民俗文化节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方式,调查了该县中小学课程开发情况,为深化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和依据。[10]语文校本课程在少数民族全科校本课程开发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许丽娜通过实证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讨论了肃南裕固族地区中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指出了以下问题:内涵认识不清、开发能力欠缺、合作交流不畅、教学方式陈旧、课程评价随意性强、缺乏强有力的校内外支持等,并针对问题探析了其中的原因。[11]

企业将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以获得短期利润。它的成本管理没有把握事物的本质,只是停留在减少各种费用的表面管理上。这种方法降低了成本,但降低了灵活性。经济想要健康发展,就必须建立准确适宜的价值导向。它能够为经济的下一步发展指出正确的方向。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加健康的环境。

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一直受到关注和重视。巴战龙经过数次对裕固族聚居区的学校教育田野调查,发现在当地学校艺术教育中存在着一种显性矛盾,并剖析了裕固族舞蹈艺术发展滞后及其伴随带来的裕固族舞蹈教育研究羸弱的原因。此外,作者还介绍了一本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编写的乡土教材《裕固族舞蹈》,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裕固族聚居区教育变迁和文化自觉的象征。[13]

(三)双语教育研究

语言多样性是人类最重要的遗产,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智慧。我们必须尽可能保护少数民族语言,特别是人口较少民族的语言而不至于濒危灭绝。裕固族使用东、西两种语言,由于诸多历史原因,裕固族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遗失了本民族的文字。语言已成为裕固族人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双语教育的实施是保护其民族语言的特殊手段。但也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妥善推行双语教育,积极开展双语教学研究。

杨宝琰等人结合定性和定量研究,调查了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三所学校的裕固语使用与教学状况。调查发现:大多数裕固族学生对裕固语学习持积极态度,大多数家长也支持子女学习裕固语,对于是否开设裕固语语言课,88.2%的裕固族学生赞成,只有11.8%的学生不赞成,或无所谓。最后,作者述及裕固族语言的传承和发展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只有全社会成员广泛参与,裕固族语言文化才能得到有效发展。[14]马梅英在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委托项目的资助下,对甘肃三个有语言无文字的独有少数民族——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的语言使用情况和双语教育研究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就肃南县裕固族的情况来看,双语教育不容乐观。其原因在于:一无文字;二无教材设备;三无教师;四无双语教育经验可循等。加之本民族内部也有一部分人士对裕固族聚居区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产生疑虑,直接导致实施双语教育缺乏内在动力和活力,裕固语的使用空间也逐渐被压缩。[15]

何静对裕固族幼儿园浸入式母语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首先作者阐述了浸入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形式、基本特征以及开展母语教学活动的必要性。然后,根据沉浸式教学模式的经验,提出了推进裕固族幼儿园母语教学活动的思路,即:目标定位、内容审视、实施过程、支持系统构建。[16]阿尔斯兰在对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开展双语教学活动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双语教学在当地推行受阻的原因,归纳为三点:1.地方政府对维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2.没有科学系统的教材可供使用。3.教师尚未接受裕固语言知识的专业培训。最后,作者针对双语教学受阻的原因提出了如何利用“多元一体”教育理念来推行裕固语双语教学活动的一些策略。[17]

作为人类丰富多彩文化的多样性表征,家庭一直是社会—文化人类学的传统研究对象之一。巴战龙以教育人类学为基本学科视角,对在裕固族聚居区如何打造双语家庭这一现实问题从实践步骤和政策建议两个层面展开分析,并阐述“家庭作为方法”的学术价值。总的来看,作者认为打造双语家庭的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终极目的在于构建崭新的“支持家庭、投资教育,富裕生活、巩固社会”的文化生态。[18]

(四)跨文化心理研究

由于受历史传统、社会变迁、经济结构、价值观念等影响,每一个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心理特征,是个体社会化后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结构和行为方式,具体表现为气质、性格、个性特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族心理差异。因此,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就必须关照不同民族地区的儿童心理活动与变化,重视其民族性、区域性和个性化心理特征,从而制定出符合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心理发展规律的课程内容与教学策略。而针对裕固族儿童的心理特征研究,学者们主要从裕固族儿童及其与其他民族儿童在心理发展、学习能力、心理健康和性教育等层面进行了跨文化心理研究。

王树秀等研究了8—12岁兰州汉族、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汉族和裕固族的三类儿童,分别开展了智力水平、思维能力、个性测验。结果表明,两个地区和同一地区儿童智力水平的发展趋势基本相同,在思维能力发展向度上,各年龄组之间均未发现民族之间的差异,造成儿童思维能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文化背景。在性格测试纬度中,研究者发现裕固族儿童的活泼、热情、能歌善舞、团结勇敢等优良的性格特点有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习得和其心理的健康成长。[19]另外,王树秀在掌握裕固族文化背景和民族习俗的基础上,采用比较法,在上述心理实验的成果上进一步探讨和细化,将儿童创造力发展单列出来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对象依然是兰州汉族、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汉族和裕固族三类8—12岁儿童。研究表明,两个地区不同民族儿童创造力发展水平,均随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从横向研究结果看,两个地区除8岁年龄组外,其他四个年龄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裕固族儿童想象力优于汉族儿童,具有独特新颖、富有创造性等特征。研究者认为这与生活在祁连山下过着逐水而居的游牧生活有关,进一步证明了儿童创造力发展水平与所处文化背景有关,与民族本身属性无关。[20]

事实上,裕固族地方乡土教材的研究和开发工作较早。裕固族地区第一本裕固族乡土教材于2005年出版的《裕固族乡土教材》,经修订最终命名为《裕固家园》。2006年,《多元文化乡土教材》也出版了,这是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与中央民族大学校地合作的成果,影响较大。这两本教材的正式出版标志着裕固族教育研究迈上了更高的发展阶段,为后续深入推进裕固族地方乡土教材研究与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央民族大学金清苗硕士有幸见证并参与了肃南二中编写的《裕固族乡土教材》的全过程。作者着重对这套《裕固族乡土教材》开发的目标、过程、社会影响、实施情况等进行调查研究,同时,对于教材开发过程的优势和不足加以分析,最后,探讨了裕固族乡土教材开发与多元文化课程开发的关系,并提出了多元文化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的具体建议和方法。[12]

裕固族教育研究队伍覆盖面较广,既有高等院校科研工作者、中小学一线授课教师,也有地方教育局、地方图书馆博物馆的行政工作人员与裕固族教育研究学会或研究室的专业研究人员等。但长期致力于裕固族教育研究的学者屈指可数,且多为裕固族学者,汉族学者比例低,其中绝大多数学者是短期研究,浮光掠影,他们刚在裕固族教育研究领域有所起色,又转而研究其他少数民族教育问题或其他非教育主题的领域,裕固族教育研究队伍呈现不稳定的局面。

除此之外,少数民族的性健康教育是不小的突破,刘霞从性观念、性心理、性生理知识、性健康知识、性知识来源等五个方面,对肃南县五所学校的裕固族初中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性教育的开展持积极态度,但性健康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个体性生理、缺乏性卫生知识、家庭和学校在性健康教育中没有发挥建设性的作用等。[23]

(五)裕固族文化的教育传承研究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该民族的根与魂,文化滋养并浸润着本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塑造着内心充盈、独具特色的个体,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竭力传承与保护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保存文化多样性、培养跨文化意识、巩固民族团结与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中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1]深入挖掘中华孝廉文化内蕴,结合新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孝廉文化融入我们的血液,让中华孝廉文化活起来,对于坚定文化自信,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裕固族教育研究的文献梳理,绝大多数的文献采用了定性分析法,而定性分析法又以教育人类学经典的田野调查法为主,辅之以文献研究、实地调研、经验总结、生活史和志书写作等,虽然也不乏定量研究的文献,但是数量较少,而且是出于学科性质不得已为之,并不是研究者主动突破既定程式,比如,在上述文献中,其中有四篇是探讨裕固族儿童与其他民族儿童在知识获得、情绪情感、意志状态和行为学习等不同特点的跨文化心理研究,就用上了心理学学科常用的量表测量等实验法。然而,由于裕固族教育研究的跨学科性质,决定了其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如田野调查法、历史研究法、文本分析法、观察调查法、统计测量法、行动研究法等。因此,今后裕固族教育研究需要加强研究方法的多元。

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生张家楠以甘肃省肃南县裕固族医药传统知识的传承和保护现状为主题,从裕固族传统知识、裕固族的民间医生、当地传统利用的药物、当地民众对裕固族传统医药的态度四个方面入调查研究,分析并找出裕固族传统医药的发展和传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和传承及可持续利用的途径。[27]陈文江,黄超通过对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开发与再造实践的田野考察,整体性展示了成立学术研究机构、构建裕固语教育传承体系、营建凸显裕固族文化特性的地域空间、恢复传统仪式,嫁接现代仪式等一整套裕固族民族传统文化建构的实践方式。最后,作者指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建设的实践也是少数民族成员接受“民族”教育的过程,对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具有重要影响。[28]

三、裕固族教育研究书籍类文献回顾

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在2001年开始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政策的推动下,裕固族教育研究不仅成为一块方兴未艾的学术园地,而且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成为裕固族研究诸领域中发展最快的分支,除了上述论文类文献回顾之外,2000年以来裕固族教育研究书籍类文献也是我们研究裕固族教育研究的重要来源。

如何把函数f(x)=lnx-ax+1 右端“放大”为二次项系数为负的二次函数呢?考虑到lnx

钟进文、巴战龙主编《中国裕固族研究》第一辑与第二辑。这套丛书是“十二五”时期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政府实施的裕固族文化建设品牌项目。第一辑汇集了自2000年至2010年间发表的较有代表性的论文和文章,较为集中地反映了近十年来裕固族研究整体推进的现状与态势,其中收录了有关裕固族教育10篇高质量论文。[30]第二楫丛书主要收集了近年来研究裕固族教育文化及教育教学情况的论述。全书主要包括裕固族整体教育发展概况、深度研究、教育研究、文化传承、民族文化课例精粹、研究述评、访谈纪实等7个部分,是一套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论文集。[31]

1.2.1 检查前护理工作 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环境,并且要确保检查设备的完善程度,具体需要将患者检查环境温度控制在20~24℃,将湿度控制在50%~60%,并且要定期对检查科室进行清洁和消毒工作,以此来预防院内感染现象。此外,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患者的病情和心理承受能力,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安慰和开导,并向患者讲述基本的检查流程,提高患者对胃镜检查工作的了解程度。

安维武、蔡世宏的专著《裕固族聚居区学校教育特色研究》,[32]此书经过了十余年的研究资料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六十华诞献礼之精品。该书梳理了裕固族聚居区学校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对学校教育的整体发展模式、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与教学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演变历程与主要特色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提炼和总结。随着社会各个方面发生全面而深刻的变革,裕固族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关键机遇期。2014年8月“裕固族教育研究所”正式成立,这是一个教育研究类的公益性社会团体,旨在推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培养“有根有情”的接班人。为了总结推广近百年来裕固族教育及教育研究成果,裕固族教育研究所推出了“裕固族现代教育与文化传承研究丛书”第一辑,目前已出版四本。分别是阿尔斯兰、杨杰主编的《七世顾嘉堪布教育思想研讨会文集》[33]巴战龙著的《教育人类学视野中的裕固族教育研究》[34]《教育改革与文化转型:人类学随笔录》[35]安维武著的《裕固族聚居区学校传承民族文化实践研究》[36]。这套丛书是各族学者和民众共同探讨裕固族聚居区教育及其政治经济影响和社会文化脉络的一些尝试,凝结着他们的智慧与汗水。

巴战龙著的《多样性与裕固学:基于人类学的探索》[37],该书是第一本以裕固学为题的著作,收录了作者自2005年攻读博士学位以来的13篇文章和一则政策建议。该书共分为三编:“裕固学学科构建”“裕固族文学、语言与文化”和“社区发展、地方知识与家乡人类学”,展示了作者以人类学为基本视角,对裕固学学科构建的学术思想和具体论证,以及在人类学相关的若干主题上的研究成果。

四、裕固族教育研究进展述评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裕固族教育研究经过数十年的厚实沉淀和丰富积累,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有了巨大的进步,既有微观层面“点”的研究,也有宏观方向“面”上的关照,既有理论领域的构建,也有实践向度的开展,裕固族教育研究体系初步形成。但应看到,目前裕固族教育研究仍有许多值得裕固族教育工作者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关注的问题。

(一)研究深度仍需加深

从对裕固族教育研究的文献种类上看,公开出版的书籍成果相对较少,论文类较多,这些文献的学术影响力有限。通过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以“裕固族教育”为主题词,“全部期刊”为范围,收集到1949—2018年发表的文献,共计407篇。利用CNKI计量可视化分析所得,其中文献总下载数、篇均下载数和篇均被引数这三个关键性指标都偏低。其次,从文献的基金项目来源来看,省部级以上的综合性研究项目较少,研究深度仍需加强。例如“裕固族教育研究”的基础理论构建层面,虽然学者们对“何为裕固族教育研究”的性质、定位与学科基础进行了努力探索,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该领域研究成果还是比较稀缺的,且对诸多核心问题浅尝辄止,缺乏充分的论证与深入的元理论分析,裕固教育研究深度仍需加强。

(二)研究方法尚待多元

安维武对学校教育传承裕固族传统文化进行了实践探索,本着继承创新的原则,总结了学校教育传承裕固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即:以开发民族文化校本课程为出发点,建立裕固族文化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开设专题学习网站等。作者探索构建社区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全方位传承支持机制,形成良性互动、优势互补的友好传承氛围。[24]巴战龙首先论述了裕固族文化融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历史与现状,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即学校教育中“唯分数主义”。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工作的管理和评价简单化、数量化,没有相关政策明确支持将民族文化融入学校课程,民族文化融入学校课程的校际差异明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25]殷志华从音乐教育者的角度看待裕固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他认为培养一支数量稳定具有民族音乐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关键,注重“三馆”建设,即裕固族音乐文化实物陈列馆,裕固族传统音乐档案馆,裕固族音乐文化生态展览馆,努力为裕固族音乐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26]

(三)研究视角还需拓宽

裕固族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研究“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地方乡土教材研究”。实践证明,适宜民族地区文化生境和少数民族学生身心发展的地方校本课程是实施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教育的有效手段。综上文献所述,多年来裕固族校本课程开发与使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裕固族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视角还需要进一步的拓宽,例如,裕固族校本课程研究主要集中在语文、音乐、美术和体育课方面,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理工类校本课程和乡土教材研究成果寥寥,且已经正式使用的校本课程部分内容冗杂重叠,缺乏规范性,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这些都不利于培养更多优秀的自然科学技术领域的少数民族人才,在体现裕固族教育的独特性、裕固族教育的优势与不足方面呈现不够,不利于操作性策略的建构。

通过本文的论述,分析了GPS技术在房产测绘信息系统中的具体应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及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房产测绘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房产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因此,利用GPS技术进行房产测绘工作,并完成对房产测绘信息的系统性管理,是非常有效的一条途径。目前,GPS技术与房产测绘已经有效地融合在一起,相信经过不断地发展及完善,GPS技术的应用与数据库管理水平都将迈向新的高度,我国房产测绘领域也将取得更大的进步。

(四)研究队伍急需加强

为了研究甘肃省说双语的少数民族儿童如何理解汉语的语义、句型与语法结构,赵鸣九、万明钢和马明强使用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汉语语句,通过对六个民族7—9岁儿童成绩t值矩阵分析与曲线图分析所得,裕固族与汉族儿童只在7岁年龄段有显著差异,而其他两个年龄段均无显著差异,裕固族与藏族儿童的测验成绩在7岁与9岁两个年龄段没有显著差异,但在8岁年龄段达到显著的水平,裕固族儿童在理解汉语语义的动机因素强于其他民族,这是因为裕固族家长历来重视智力投资,关心子女学业。[21]欧阳林等研究人员利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对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裕固族和汉族中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裕固族地区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结果表明:裕固族学生所有因子项都显著高于常模,而当地汉族学生的心理健康评定结果与常模相似,裕固族地区学生的心理问题较一般正常人严重。最后,研究人员提出,为了促进裕固族儿童的健康成长,除了加强对裕固族儿童的文化教育外,还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有效的心理干预。[22]

甘肃肃南县第二中学原校长安维武主编的《裕固家园》[29],荣获了第六届甘肃省基础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该书的正式出版,不仅填补了裕固族教育研究方面的空白,丰富了中国裕固族研究成果,而且为裕固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摸索了一个极好的途径。对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在研究编写乡土教材,保护、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落实课程改革方面,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五、我国裕固族教育研究的时代走向

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来裕固族教育研究的描述和分析可以知道目前的相关研究虽日趋繁荣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为了使裕固族教育研究在未来向着更加理性、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我们认为在以后的研究中应着重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小学数学益智游戏”校本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将数学知识与技能渗透到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在参与游戏、体验游戏、感悟游戏和创造游戏的过程中,巩固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技能,发展数学思维并激发对数学的喜爱。因此,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应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火候”。

(一)建立健全裕固族教育体系研究,关注民族教育热点重点领域

裕固族教育研究作为一个新兴的学术领域,要加强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从职业教育到成人教育,逐步建立完善裕固族教育体系研究。当前,我国已步入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今后一方面在扎实做好裕固族教育相关基础理论构建的同时,紧跟时代发展脉搏,做到与时俱进、有条不紊地开展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相适应,瞄准少数民族群众最关心的重大现实问题,关涉攸关民族地区少年儿童合法权益的教育平等权与自主权等重大教育问题着力研究。例如,探索裕固族学前教育特色化路子,推动裕固族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改革职业技术教育,完善裕固族教育管理体系制度,加快互联网+教育等新课题已经成为实现裕固族教育研究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与新使命。

前文也提到事件营销具有深度传播性,一旦形成热度,便容易成为人们经常讨论的话题。一般的“事件”,关注的人群是局限的。人们通常都是关注自己关心的东西,例如饭圈女孩关注的都是明星,爱好运动的运动迷关注的当然都是各大体育赛事等,人们不会花费心力在不感兴趣的事上。但事件营销带来的热度会使得传播的人群不再仅限于专注于该类新闻事件的群体,从而形成二次传播。由此,对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心中的固化,培育品牌忠诚有很重要的影响。

(二)组建高水平研究团队,涵养学术共同体

今后应建立健全中青年裕固族学者培养机制,呼吁更多裕固族、非裕固族学者加入进来,不断提高研究者的学术素养和研究水准,特别是在研究范式、研究方法的多元应用与研究资料获得的规范性与深入调查分析、取舍、使用资料等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加强。组建裕固族高水平教育研究梯队,高度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对于裕固族整体教育研究的指导性作用,切实加强裕固族教育研究的意义、对象、方法以及基本的概念和范畴体系等本体论探讨。另外,要不断涵养裕固族学术共同体与打造人才高地,使更多专家学者在裕固族教育研究的现代建构过程中发挥智力支撑的作用。所谓“学术共同体”,按照美国科学社会学家默顿在《科学的规范结构》中所描述的那样:一方面,它是一个既松散又有信息交流和联系的社会群体,另一方面,在其内部,科学研究已成为制度化活动,其成员有共同的目标、科学规范、行为准则和精神气质,如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偏见性、有条理的怀疑精神。[38]例如,从2014年至今先后举办了七届“裕固学”研讨会,提升了裕固族研究的地位,有利于汇集起一批致力于研究裕固族的学人,已经成为重要的裕固族教育研究的学术阵地,同时裕固族历史与文化也在这个学术会议场域中得到了有效传承。

“呼哧”,卡尔松的两只鼻涕虫缩回了黑洞洞的大鼻孔里,现在他完全忘了足球,脑中只有军事任务。他双目炯炯地说:

(三)注重研究范式的转换、创新教育研究方法

范式是指科学共同体成员所共有的一切信念,是指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和成立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39]因此,特定的范式可以理解为研究者据以提出或建构特定研究对象,并对有关这一研究对象的资料数据进行评判、分析、解释、概况的理论框架。在民族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历史主义研究范式、实证主义研究范式、文化相对主义范式、多元文化主义研究范式等基本范式。在未来的裕固族教育研究中,研究者要在文献整理和现状描述的基础上深化理论探讨或范式的超越,注意研究范式的转换,减少碎片化、重复化与分散化的“困境—对策”内容。此外,研究者须充分发挥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的各自优势,并将主位研究与客位研究相结合,根据研究的目的、对象、内容的不同,结合研究者本人主客观条件选择最合适的研究方法,并尝试相互交叉使用,也可利用SPASS等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这将有助于研究人员进行科学分析与解释,最大限度地保证最终结论的信度和效度。

式(1)中TFEA为回波信号起始点到特征点的时间,与回波信号起始点相差n个周期,而回波信号的周期由换能器B的中心频率决定。当每次测量特征点D2均在回波信号的同一位置时TFEA为常量,根据式(1)可以得到渡越时间TAB:

(四)加强跨学科综合研究,积极开展比较教育探索

从实现当代裕固族教育模式的多元化、裕固族教育机制及其优化的维度来审思和探索裕固族教育,注重引入其他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创新裕固族教育研究。例如,裕固族教育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裕固族文化与教育传承”,裕固族拥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可供挖掘的内容很多,我们可从教育法学、教育哲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人类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管理学等视角进行跨学科比较研究。教育法学我们可以研究制定学校教育传承裕固族传统文化的法律法规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教育哲学可研究裕固族文化的教育功能与价值意义,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如何将丰富的裕固族文化经过科学筛选进入学校课堂,编制乡土教材并培训教师相应的教学论知识。教育人类学挖掘裕固族文化的深邃内涵与对民族认同产生的影响,激活个体的“文化自觉”。教育社会学研究个体文化资本占有与学校主流文化的互动、个体文化角色建构与社会适应性问题。另外,通过对各民族不同国家的少数民族教育的深入比较,特别是人口较少民族教育的比较,能够帮助我们鉴别优劣和认清长短,获得富有意义的启发,从而寻觅裕固族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六、结语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来裕固族教育研究所积累的经验将为整个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与教育的发展产生借鉴与启发,对人类文化多样性亦有裨益。今后,须增强裕固族教育研究在新时代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的自主地位。通过设置研究新目标,加强跨学科综合研究、注重研究范式的转换、涵养学术共同体,不断将裕固族教育研究推向更高层次和学术水准,最终实现裕固族教育研究的目标“文化共生、民族团结、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甘肃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裕固族简史简志合编(初稿)[M].北京: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甘肃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1963:236—253.

[2]《裕固族族简史》编写组.裕固族简史[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374—421.

[3]韩达.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第一卷)[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1403—1454.

[4]巴战龙.试论裕固族教育研究的性质与定位——基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J].民族教育研究,2013,24(2):134—137.

[5]巴战龙.试论裕固族教育研究的学科基础——基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12(5):78—80.

[6]巴战龙,巴玉环.简论21世纪裕固族教育的文化使命[J].民族教育研究,2008,19(6):43—46.

[7]海路.裕固族教育研究的学术精品——评《学校教育·地方知识·现代性:一项家乡人类学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10(1):121—124.

[8]巴战龙.关于构建“裕固学”的几点思考[J].河西学院学报,2014,30(6):22—26.

[9]钟进文.中国裕固族研究集成[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22):491—493.

[10]段兆兵,陶静.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基于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调查[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3(2):17—22.

[11]许丽娜.肃南裕固族地区中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现状及实施策略研究[D].伊宁:伊犁师范学院,2018.

[12]金清苗.“裕固族乡土教材”开发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8.

[13]巴战龙.裕固族学校舞蹈教育发展刍议——以乡土教材《裕固族舞蹈》为中心[J].民族教育研究,2014,25(3):109—114.

[14]杨宝琰,张善鑫,安富海.肃南裕固族的语言使用和双语教学调查研究[J].双语教育研究,2015,2(3):20—27+2.

[15]马梅英.有语言无文字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现状及分析研究——以甘肃独有少数民族为例[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3):1—6.

[16]何静.裕固族幼儿园浸入式母语教学探讨[J].河西学院学报,2018,34(1):17—21+121.

[17]阿尔斯兰.多元文化环境下的裕固语双语教学述评[J].民族翻译,2011,(3):82—85.

[18]巴战龙.如何打造双语家庭——裕固族语言文化遗产传承问题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37(5):58—63.

[19]王树秀,刘毅,陈晓云.8—12岁汉族和裕固族儿童心理发展的比较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4):88—93.

[20]王树秀.8—12岁汉族和裕固族儿童创造力发展的比较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1992(3):49—53.

[21]赵鸣九,万明钢,马明强.7-9岁汉、藏、东乡、保安、裕固、哈萨克族儿童语义理解的比较研究[J].心理学报,1989,(2):207—215.

[22]欧阳林,王新,吴军伟,马建荣.对裕固族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92—95.

[23]刘霞.肃南县裕固族初中生性健康教育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6:11.

[24]安维武,蔡世宏.学校教育传承裕固族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索和有效途径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81—87.

[25]巴战龙.裕固族文化融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问题的调查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9(2):6—12.

[26]殷志华.从音乐教育者的视角看裕固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5):133—134.

[27]张家楠.裕固族传统知识的保护与传承——以医药传统知识为例[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5:5.

[28]陈文江,黄超.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建构的逻辑和机制——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为例[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5(3):78—83.

[29]安维武.裕固家园[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8:1.

[30]钟进文,巴战龙.中国裕固族研究(第一辑)[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10.

[31]钟进文,巴战龙.中国裕固族研究(第二辑)[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3:3.

[32]安维武、蔡世宏.裕固族聚居区学校教育特色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4:1.

[33]阿尔斯兰,杨杰.七世顾嘉堪布教育思想研讨会文集[C].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6:6.

[34]巴战龙.教育人类学视野中的裕固族教育研究[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7:4.

[35]巴战龙.教育改革与文化转型:人类学随笔录[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7:8.

[36]安维武.裕固族聚居区学校传承民族文化实践研究[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7:8.

[37]巴战龙.多样性与裕固学:基于人类学的探索[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8:10.

[38]孙进.定位与发展:比较教育的理论、方法与范式[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5:591.

[39]朱法贞.现代科学技术的价值审视与伦理建构[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9—23.

[中图分类号] G7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15(2019)03-0044-08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新丝路沿线西南边境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5YJA880077);教育部2018年全国民族教育科研课题“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问题研究”(项目编号:ZXYB18014);中央民族大学2019年研究生专项资助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项目编号:GTTZX-2019-1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王珏,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民族教育研究;后慧宏,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师,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民族教育基本理论与教育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 王立平]

标签:;  ;  ;  ;  

我国裕固族教育研究进展的回顾及展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