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究分析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采取血浆置换序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的效果及患者的短期生存情况。方法: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抽选77例,所有患者均采取血浆置换序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存情况。结果:治疗三个月后,早期患者生存15例,生存率为65.35%;中期患者生存10例,生存率为41.67%;晚期患者生存5例,生存率为25.00%。对晚期患者相比,早期患者、中期患者生存率均明显更高,治疗前后,早期、中期、晚期患者肝功能指标均发生了变化,且早期、中期患者肝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晚期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采取血浆置换序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能够有效保证患者生存率,且早期患者和中期患者的效果更好,但依然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不断改善预后和患者生存率。
【关键词】血浆置换序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短期生存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属于乙肝中比较严重的一种,由于乙肝病毒的影响,患者的肝功能已经受到比较大的损伤,血液中毒素积累,对各个组织和器官都会产生影响[1]。所以,临床上应该选择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来进行疾病治疗,其中血浆置换序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属于疾病治疗方式之一,将其充分运用于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中能够起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主要探究分析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采取血浆置换序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的效果及患者的短期生存情况,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抽选77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早期患者23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8例,患者最大年龄68岁,最小年龄21岁,平均年龄(40.36±1.03)岁。中期患者24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8例,患者最大年龄71岁,最小年龄26岁,平均年龄(44.58±1.01)岁。晚期患者20例,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7例,患者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32岁,平均年龄(48.96±1.76)岁。所有患者均为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且对本次研究知情,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排除存在血浆置换序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禁忌症的患者;排除临床治疗不全的患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浆置换序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基础治疗。患者入院后,医院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进行基础治疗,包括纠正患者体内的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进行抗病毒治疗和并发症治疗等,并且从患者股静脉开放循环通路,置入双骨导管,为后续治疗提供方便。其次,血浆置换治疗。患者接受血浆置换治疗的时候,需要先确定好血浆置换治疗的置换量,一般控制在2500毫升左右,同时血浆置换的速度一般控制在每分钟20毫升到25毫升。通常血浆置换使用的血浆是由医院供血中心提供的新鲜冰冻血浆或者普通血浆。最后,吸附治疗。本次研究选择胆红素吸附柱,型号为爱尔 AR350,同时采取中性大孔树脂吸附柱和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柱开展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每次时间控制在三小时左右。同时,所有患者均进行三个月的随访,并且为患者建立随访统计表,收集患者基本信息治疗,包括临床检验指标、人工肝治疗次数、肝衰竭分析、一般资料等,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和随访结果等,从而更好的了解治疗效果,并且进行针对性调整。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以患者生存率、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等作为观察指标,其中,肝功能指标包括TBIL、ALB、CR、INR等[2]。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7.0处理,t/x2检验,当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生存率分析
治疗三个月后,早期患者生存15例,生存率为65.35%;中期患者生存10例,生存率为41.67%;晚期患者生存5例,生存率为25.00%。对晚期患者相比,早期患者、中期患者生存率均明显更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根据下表相关数据显示,治疗前后,早期、中期、晚期患者肝功能指标均发生了变化,且早期、中期患者肝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晚期患者,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x±s)
3讨论
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疾病,该疾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其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肝区疼痛、上腹部不适、恶心等[3]。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肝功能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从而出现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生命安全。临床上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方式有很多,其中血浆置换序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属于常见治疗方式之一,该治疗方式通过血浆吸附柱进行血浆置换,能够有效清除血液中的杂质和毒素,从而帮助肝脏减缓负担,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4]。同时,在血浆置换序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中,能清除肝脏病毒,改善各项肝功能指标,患者的肝脏功能也能得到恢复,从而延长生存期。
结果显示,经过血浆置换序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后,患者肝功能均有所改善,且早期患者和中期患者肝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晚期患者,同时早期患者、中期患者的生存率也明显高于晚期患者,表明血浆置换序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该研究结果与蒋玉凤等[5]在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疗效分析中相关研究结果相似度高。
综上所述,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采取血浆置换序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能够有效保证患者生存率,且早期患者和中期患者的效果更好,但依然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不断改善预后和患者生存率。
参考文献:
[1]吴刚,陈文,邓存良,等. 小剂量血浆置换序贯血浆灌流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疗效观察[J]. 重庆医学,2014,11(25):3281-3283.
[2]马金旗,傅云峰,高萌,等. 血浆置换在青年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 中国输血杂志,2016,29(4):391-394.
[3]宋汉歌,惠娜,王美霞. 分子吸附再支持系统治疗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病人的护理研究[J]. 护理研究,2007,21(6):499-500.
[4]邢汉前,辛绍杰,荣毅辉,等. 持续缓慢血浆置换加血液透析滤过治疗重型肝炎临床研究[J]. 中国血液净化,2006,5(9):680-684.
[5]蒋玉凤,倪艳,肖慈君. 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疗效分析[J]. 传染病信息,2012,25(4):223-225.
论文作者:段谅,邓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7
标签:患者论文; 血浆论文; 乙型肝炎论文; 肝功能论文; 生存率论文; 分子论文; 晚期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