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英文网站建设的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
龚 哲 (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 210000;南京城墙研究会 210000)
摘要: 文章研究了目前我国博物馆英文网站建设情况,整理存在的问题,运用用户分析方法,试提出博物馆英文网站的建设策略,力争把博物馆英文官方网站,建设成为我国博物馆对外形象的展示窗口和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输出渠道。
关键词: 博物馆;英文网站;新媒体
现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大力推动着传统又现代、古老而新鲜的中国文化,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如果说互联网技术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那么依托互联网技术建立的网站就是沟通内外的一扇窗。目前,我国官方机构的英文网站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博物馆作为“博物洽闻,通达古今”之场所,应重视英文网站建设,立足民族,面向世界,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向国际展示我国文化底蕴,增强国人民族自信,同时增进人文交流,促进文明互鉴,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一、目前博物馆英文网站建设存在的问题
1.照搬中文网站框架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目前我国大多数博物馆都建立起了自己中文官方网站,构思精巧,设计精美。部分博物馆的中文网站,不仅发挥着博物馆展示教育的作用,还履行着官方机构的行政职能。
由于在建设中文网站时博物馆已投入了大量时间和人力成本,这一定程度上让博物馆产生了固守中文网站框架和内容的观念,即在英文网站建设时,全盘复制中文网站的版块结构和具体内容,仅是对文字语言进行简单切换。而浏览和使用英文网站的大多是国际游客,他们与中国人的逻辑思维模式不完全相同,对中国的基本情况了解也不深入,这造成了国际游客在使用博物馆英文网站的不便——最为精彩的内容可能无法在第一时间引起他们的注意,最为关键的信息可能会被淹没在大量的会务交流、人事公告等内部行政信息中,无法被快速找到。
2.翻译欠缺精准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规则上的差异,造成了沟通和交流的困难,而这种差异在展示博物馆文化内涵时尤为凸显。
以文物名称为例,根据《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手册》中对可移动文物定名的规范,我国对古代文物的定名一般由年代、特征、器物通称三个要素组成。在此规则下,又根据石器、金银器、书法、文献等不同文物种类及古代、近现代等不同时间跨度,制定了具体的定名方法。因此,在我国,文物的名称中往往包含了多重信息,能让参观者“观其名而知其貌”。而博物馆英文网站对历史文化信息的翻译,往往并不规范,存在中文拼音与英文单词混用、上下文同一概念使用不同翻译等情况,仅是对文物名称翻译的不准确,就会造成信息传递时的初次折损,加深了沟通障碍。另外,汉语多分句,重语义,往往从事实到结论,重心在句子的后半部分,而英语多从句、重结构,往往把判断和结论放在前面,把事实和描写放在后面。这种思维和语法上的迥异,客观上也造成了翻译和解读历史的困难。
3.信息更新不及时
中文和英文,不仅是两种语言,也是两种文化、两种思维方式。英文网站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在建设过程中应竭力消除两种思维之间存在的文化障碍。精准翻译是消除文化障碍的第一要义。
二、博物馆英文网站建设的对策
1.做加法,增添特色元素
在你的印象中,人造卫星是不是一个大家伙?18岁的印度少年利法斯·沙鲁克将打破你的这一印象。他设计制造了一颗世界上最小的人造卫星。
如图为小球相对于导轨的相对坐标系,为小球相对于地的绝对坐标系,G点为小球质心,则有:则小球质心G沿导轨方向相对于地面的绝对速度可表示为:
在建设博物馆英文网站时,可以学习借鉴外国网站的设计风格,主动适应外国用户的网站访问习惯,但同时也不可忽视增添博物馆的特色元素。博物馆承担征集、典藏、陈列、研究、教育等职责,由于主体职能相近,每一家博物馆的英文网站在模块设置上可能会相似,所以网站设计时要增添博物馆自身的元素,彰显特色。博物馆的特色元素无论是来源于珍贵的馆藏文物,还是抽象于精美的建筑设计,或是取材于浩瀚的时代背景,都是对本博物馆文化的深度挖掘和高度凝练,是不同博物馆之间区别于彼此最显著的所在。大到整体色调风格,小到图标字体使用,都可以通过特色元素,体现博物馆自身特点。精致独特的元素也是文化表达的媒介,创新诠释和传达博物馆所蕴含的文化,让用户在浏览网站时,就能领略博物馆的魅力和风采。对特色元素的使用时,应加强整体规划,让网站形象更为统一、连贯和和谐;反之,过度堆砌特色元素,会导致重点不突出,造成审美疲劳,过犹不及。
2.做减法,简化复杂信息
随着技术的革新,新媒体技术日臻成熟。在网站建设时应综合运用多媒体,把用户的感官体验从平面推向立体。“数字虚拟博物馆”项目,让远在万里之外的国际游客也能身临其境地走进博物馆参观,轻轻点击鼠标就可全方位查看藏品的全部细节;3D动画技术的使用,让书画“活”了起来,鸟雀啾啾而鸣,店招迎风飘扬,街市人头攒动,用户在感到耳目一新的同时,也能对书画中表现的自然意趣、社会场景、人文哲思等略有切身体会;网页小游戏的开发,则注重参与和体验,寓教于乐,让用户在潜移默化中关注和了解博物馆想要传达的文化教育理念。
由于介质的特性,网站这一媒介带给用户的主要感官,一是来自视觉,二是来自听觉。因此,在英文网站建设时,应多使用图片,少使用文字,从而增强用户对博物馆展馆、藏品等的直观感受;添加适合的背景音乐,也可烘托气氛、渲染主题;播放宣传讲解视频,则运用视觉和听觉两重感受,以精美密集的画面镜头和迷人动听的音乐音效,给用户以冲击和震撼。
3.做乘法,综合运用多媒体
众所周知,徐工是国内最早的摊铺机研发生产企业,目前已经拥有了30年的专业研发制造能力,在中国摊铺界绝对是妥妥的“老大哥”。而此次参展的RP1855超大型智能摊铺机代表了行业最高技术水平,通过全球首创的雷达测厚系统,可实时监测、记录沥青层摊铺厚度,明显提升工作效率和测量精度。通过高精度3D找平技术,可实现施工的数字化,提高作业效率和摊铺精度。
目前,大多数博物馆都有各自的中文官方网站,全面展示博物馆展览、藏品、社教、科研等各方面工作。中、英文网站建设并不是相互孤立的;相反,中文网站是英文网站建设的根基,为英文网站建设提供了扎实、全面而准确的内容基础。在建设英文网站时,要在已有基础上“做减法”,以国际游客的需求为导向,简化复杂信息,优化界面版块。为使用英文网站的国际游客做用户分析,可发现,他们很多是第一次来到博物馆,交通指南、开放时间、门票政策等导览内容会是他们最为关心的信息;他们通过英文网站寻找博物馆的信息,很可能是自助出行,游览线路等信息适宜放在更加明显的位置;他们可能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感兴趣但并不十分了解,英文网站上提供的学术信息应以科普常识为主,不宜过于专业深奥;他们可能不会像本地市民和国内游客那样经常前来参观博物馆,所以社教活动信息不需要占过重的比例;等等。换位思考可以更好地了解使用者对英文网站的期望,从而在基于中文网站建设英文网站的过程中,通过增强开放性、降低行政性、突出导览性、弱化专业性等方式,更加贴合多数国际用户的需求。
4.做除法,消除文化障碍
英文网站有时处在“有则有矣”的尴尬状态——网站建好就搁置一旁,忽视了对网站的维护。究其原因,一是博物馆中文网站承载的信息量较多,但可能不是每一条信息都对国际游客有帮助、不是每一条信息都需要发布在英文网站上;二是翻译工作量较大,对文章的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对基本信息的二次创作,维护人员没有足够的精力完成英文网站内容的编写。对英文网站信息更新的不及时,会导致用户在访问和使用网站时,无法得到准确及时的信息。对于博物馆参观者而言,定期、不定期更换的基本陈列展中的展品和推出的临时展览,是他们希望从博物馆官方网站上获取的最重要信息之一,信息滞后会影响参观者的游览,严重滞后的甚至会导致参观者获得错误信息。因此,博物馆应给予英文网站维护和建设工作同等的重视,保持英文网站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维持英文网站的热度和关注度,从而持续对外产生国际影响。
一方面,统一英文用词。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基于同一概念派生出的不同字词,在两种语言中不一定存在意义对等的词,如我国古代酒器可以细分为尊、壶、爵、觥、觚等,但英文没有一一对应的词,只能以“盛酒的器皿”一言蔽之。翻译时,要综合运用直译、直译加注、意译、音译等翻译技巧,注意对同一词语使用同一种翻译,让翻译更加通畅,忠于原文,利于理解。
另一方面,适当增添信息。博物馆信息的翻译并不是逐字逐句的对译。单独讲解某一历史事件,在中文语境下,由于大部分公众对我国通史已有基本知晓,所以并不会产生理解障碍,但国际游客缺乏对大时代背景的了解,就会觉得摸不着头脑。所以在用英文向国际游客介绍历史事件时,可以对事件中涉及的人物等要素做简单的引申解释。
(6)10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550 μL转移至新的1.5 mL离心管中,应避免吸到沉淀。
三、结语
世界日益变成一个互联互通的共同体。博物馆英文网站建设,是互联网技术与博物馆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的表现形式之一,不仅向世界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果,而且促进人文交流,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增强中华文明生机活力。博物馆应加大对英文网站建设和维护的投入,力争把博物馆官方英文网站建设成为中国博物馆对外形象的展示窗口和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输出渠道。
参考文献:
[1]毛宁.世界著名博物馆网站的视觉分析[J].艺术与设计,2008,(09): 70-72.
[2]国家文物局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办公室.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手册[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3.
标签:博物馆论文; 英文网站论文; 新媒体论文; 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论文; 南京城墙研究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