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的人本观_知识经济论文

知识经济的人本观_知识经济论文

知识经济的人本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经济论文,人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知识经济的内涵决定了知识本身并不直接就是财富,它必须通过掌握知识或科技的人才这一中介才能实现。而真正的人才并非金钱所能驱动的,即使有所驱动也很难持久。这涉及到知识经济的本体即知识经济以何为本的重大课题。

一、知识经济必须“以人为本”

诚然,知识确实是很宝贵的,但知识本身是被动的,如果有知识不去运用或不是用到该用的地方或不是将知识通过人的能动作用进行转化,僵死的知识是不可能变为财富的。知识经济虽然冠以“知识”二字,但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忽视知识的载体“人”,我们不能本末倒置,知识经济只能以人为本。人是本,知识是末,知识的转化靠人,技能的发挥同样离不开人。如果只看重知识而漠视人,不尊重人,无异于舍本而逐末。应该承认,对此问题的认识直到现在也不到位。过去,我们也曾强调过重视知识与人才,也曾谈过重视教育。我们强调教育的目的,往往是使人成为“才”而不是使人成为“人”。在我们以前的教育中,只是企图把人变成具备某种才干的工具,有用之时则高喊“重视”或“尊重”,无用之时便遭冷落或遗弃。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本身具有尊严与价值,应当得到尊重,这种尊重不是别人或政府的施舍而是自身固有的。中国在经济领域的落后状况一再表明,当才变得比人重要的时候,当把人才作为某种工具时,我们反倒得不到人才,被视为“才”的人就流失。有时我们采取行政手段强行留住的“人才”,人虽在而“才”却无从发挥。因此,我们不能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作为一个政治口号来装潢门面,而是要放下架子去尊重每一个人,特别尊重富有知识的人的创造力的自由运用及其成果。

目前,全球范围内正在掀起一场惊心动魄的人才争夺战。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对这一严峻形势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既要有正确的人才观,又要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加大改革力度。长期以来,中国在分配体制上强调按劳分配,但是,当今时代的按劳分配的内涵决不仅仅是劳动量的积累,更主要的是劳动的最终产品和效益,是劳动价值的市场体现,这便是现代劳动最本质的要求。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国科技部长朱丽兰才强调“按知识分配应成为按劳分配的重要内容”,这是颇有见地的。

人才争夺几乎酿成新的没有硝烟的“世界大战”,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正在把手伸向发展中国家,并且特别看好我们中国的人才。我们中国花了那么多钱,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像清华大学毕业的搞计算机的博士有70%被美国硅谷拉走了。为什么人才成了全球竞争的对象?答案很简单:人才在信息社会中的价值远远超过在工业社会中的价值。世界上最小的basic语言就是比尔·盖茨一个人写出来的, 而为微软带来巨额利润的windows也只是一个研究小组做出来的。 正如微软中国研究院的负责人李开复所说:在一个研究机构中,人才的重要性更高,因为研究和开发有着相当的不同。一位研究员“想”的能力比“做”的能力更重要。一个了不起的研究员(如爱迪生)的成就,是一般的研究员根本无法相比的。人才首先是“人”,能争夺到才的载体——人,则是再重要不过的了。

在跨入21世纪之际,所有国家都面临这样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那就是通过进一步解放人还是进一步束缚人来获得财富与经济发展?是更多的自由还是更少的自由才能富民强国?为了更快地发展社会经济,从根本上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我们还是多一些自由与民主,多一份理解与和谐,以“人本位”取代“官本位”吧!

二、知识经济的人本价值观

为什么发展经济必须强调人本观?其深层理论根据涉及到人的需要与经济的源动力问题。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的需要都是不断发展着的。具体地研究人们的需要,具体地研究如何发展和改进我们的各项建设以更好地满足这些需要,是我们必须积极进行的科学工作。应该承认,经过多年的奋斗,我们已经摆脱了贫困。对于知识分子来说,不但在经济地位上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在政治上“臭老九”的噩运一般也不会再现。他们基本上不再为吃、穿而发愁,他们开始追求尊重(社会地位)和自身的价值(被社会和公众所认可)。

“人自身的价值”实在是一个很时髦的概念,也是一个被弄得混乱不堪的概念,确有必要对其进行明确。首先,这个概念不是纯抽象化的,而是有其实实在在内涵的。不管人们给予它的含义如何丰富多彩,都离不开人的社会性而存在,离不开个人与他人、个人同社会的关系。荒岛上的鲁滨逊和土人“星期五”在互相发现以前,无所谓人的价值和尊严;只有在他们互相发现以后,他俩之间才有可能发生这类问题。“人自身的价值”是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共相。没有任何个人也就无所谓集体或社会,但是没有集体或社会,任何个人首先无从存在,更谈不上他的价值与自由发挥。社会与个人的关系,正好比树根与树叶的关系;树没有叶子不行,没有根更不行,所谓根深才能叶茂。但从另一方面说,没有一个个的个人,人民群众或集体的价值也就化为乌有。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在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上,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即: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从社会对个人来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限制实现人的自身价值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从这个角度说,真正的“人的自身价值”的实现,还需要一个过程,还要靠广大有识志士的不懈争取与奋斗。

若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持久繁荣昌盛,必须痛下决心、集思广益以找到一种能充分发挥亿万人聪明才智的体制,用以打破对人的自由和创造性的限制,彻底淘汰“外部压制、内部消耗”人的创造力的旧观念、旧体制。环境越宽松、个人越自由、风气越民主,越容易调动人特别是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文明获得的养分就越多,那些掌握专门科技知识的人奉献给人类的知识也就会越多。随着市场经济科技含量的增加,国民经济才能呈几何级数增长。而创造繁荣的关键不是一般的措施或政策,而是体制。只要体制对头,就能营造出创造性的氛围,培育出知识经济发生与发展的土壤。人是任何经济类型的主体,那么知识的主体是哪些人呢?无疑是知识分子群体、知识的传授者与科技成果的发明者。要想真正把经济搞上去,就存在着如何对待知识分子的问题。这个问题在一些人看来好象已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实则不然。当今正直的知识分子大多不是“拜金主义者”,而是更注重自身的价值与尊严,他们需要理解与尊重。当然,他们也不是苦行僧,相当的待遇是题中应有之义。

三、营造“以人为本”的政治思想氛围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一对永恒的矛盾。要想最大限度地发展生产力、增强经济基础,就必须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上做文章。越是把科技人员当作自由的、自主的个人加以尊重,科技人员就越能发挥出自身的聪明才智。认识上的问题往往取决于政治大环境,而政治大环境的营造又赖于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正如邓小平同志所强调指出的:“我们提出改革时,就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

总之,知识的传授与应用、科技的攻关与开发,都要受制于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浪潮不可阻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必然要求政治体制改革的迅速启动。而一旦经过改革的政治体制适于经济的发展要求,实现知识经济人本观的条件也就不难具备了,我们中国就会大大缩短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重塑中华辉煌,享受知识经济。

标签:;  ;  ;  ;  ;  

知识经济的人本观_知识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