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化的建筑逐渐向高层发展,尽管大大节省了占地面积,提高土地使用率,但也因此出现了很大的风险。在现代化的建筑结构中,基坑支护工程建设非常重要,要控制建筑的质量,就必须做好基础性的工作。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探讨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的有效管理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房屋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管理;有效措施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现代化的城市中越来越多高层建筑发展起来,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也对建筑住宿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我国房屋建筑施工也不断进行改进,开发应用了更多有效的建筑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促进技术功能发挥应用的同时,也为房屋建筑的安全和质量提供保障。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尤其是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管理工作非常重要,以下结合笔者的实践对其进行探讨。
1.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管理内容
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设计方案与施工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施工要确保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质量,就要紧密围绕施工设计方案,充分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将设计难度降到最低,以现场良好的管理推动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具体管理的要素包括施工作业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够及时应对各种施工问题;施工人员与设计人员之间要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确保施工人员掌握设计者的意图,促进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工作有序开展,减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变更情况。还要选择好基坑支护施工分包单位,并做好基坑支护施工转向方案的审核。管理好现场的施工人员、施工设备、施工资料,控制进度等等[1]。
2.基坑支护施工工程及其技术应用现状
2.1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应用要求
在建筑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管理中,施工技术是非常重要的组成元素,因此管理者要对施工技术应用要求加强重视。首先,要确定建筑工程所使用的基坑支护技术最合适,那么施工展开前就要充分做好实地勘察与数据资料分析工作,进而选择最适合的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制定最合理的方案。其次,要合理应用基坑支护技术,以降低工程施工的难度,也一定程度上推进施工进度。通常情况下,大型的建筑工程基坑开挖施工量非常大,施工花费的时间更长,而施工的质量则对后续建筑的使用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必须确保基坑支护技术应用的准确度,现场管理过程中也要保证施工人员能听从管理指挥,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操作,并做好工程检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提高基坑质量。
2.2基坑支护工程技术类型
首先是钢板桩支护技术,这是非常常见的类型,通过对钢板的利用挡住土体,专业性很强。在这一工程中,选用的钢板类型往往不同,包括工字钢基坑支护以及拉森钢板支护,当前很多都采用拉森钢板支护,这是一种新型的建设性材料,具备很强的防水性、很大的围挡刚度,且有经济性和可循环使用的优势,也因此得到更广泛的关注与应用。在这一支护工程中,钢板桩断面形式为Z型、U型或W型,但这种支护方式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土体本身在遭受巨大挤压荷载力的前提下,钢板就会出现严重变形的情况。
其次是涂层锚杆支护技术。这种技术应用利用的是锚杆钻机孔来确定深度,在注入一些水泥浆以后就可以保护孔内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浆最终满足设计方面的要求。土层锚杆支护施工,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循设计要求进行,确定锚杆位置,并检查其不存在任何问题以后才能开始施工,还要保证钻孔的深度符合要求。一旦在钻孔过程中发现障碍物必须及时停止,分析问题原因,直到解决后才能继续施工。另外,还要正确选择注浆材料以及控制搭配的比例,确保浆液清洁。在进行搅拌时保持匀速,坚持从上到下的顺序[2]。
最后一种是地下连续墙施工,这是为了增加建筑的强度而展开的过程,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建筑的防渗性,常常出现于非常复杂的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工作上。地下连续墙施工工作比较复杂,需要修建导墙,以灌注钢筋混凝土,采用泥浆护壁,确保墙壁在压力下不会出现变形的情况。同时还要应用导板抓斗、冲击钻等进行施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基坑支护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管理的方法
3.1基坑支护工程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基坑土质取样不准确。当前出现很多设计人员在设计前忽略土质取样分析的步骤,因此后续确定的物力参数并不准确。为了降低取样成本,减少工作量,工作人员在取样过程中尽可能少地钻孔取样,但这样就造成了样本的随机性缺陷,导致参数存在不准确的因素,也就导致后续的支护结构设计存在偏差问题。其次是设计方案的问题。设计方案作为整个工程施工的指导,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当前一些工作人员并没有结合基坑支护工程的实际情况与现场的环境展开设计工作。最后是基坑设计的计算不准确,一些施工单位采用极限平衡理论进行支护设计,但由于支护结构受到的压力因素非常多,应用的理论与实际操作存在不符的情况,这与施工开挖后土地本身的动态平衡有关,所以工作人员还要充分考虑到动态的变化以及更多复杂的因素问题[3]。
3.2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的有效管理方法
3.2.1加大工程的勘察力度
工程施工人员、设计人员以及管理人员都应该认识到工程勘察是工程施工环节开始前必不可少的环节,工作人员在施工前必须通过勘察掌握工程位置的水文情况与地理条件,并结合结果和工程实际制定符合要求的施工方案,才能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应对各种突发的水位变化。长期的施工实践证实,对施工周围的土建进行严格全面的勘察,才能确保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才能减少周围环境可能对施工工作造成的不利影响,保障施工工程质量和施工人员的作业安全,预防发生各种事故。
3.2.2做好基坑支护设计管理工作
基坑支护工程进行施工以前必须做好支护设计管理工作,重点突出安全施工的管理理念。通常情况下,基坑设计的基础准则为符合国家相关要求标准,但伴随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基坑支护尤其是深基坑支护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那么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必须充分注重安全管理问题,在此基础上减少工程的成本。
3.2.3加强支护工程技术管理
建筑基坑支护工程除了要提高建筑施工安全,还要为建筑性能及使用居住者的安全提供保障,那么施工阶段就是确保安全的重要环节,与安全和性能相关的技术管理就成为了非常重要的工作。在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到施工技术环节的内容有挖土、挡土、防水等等,各种应用技术应紧密结合支护的具体类型进行选择和改变。比如钢筋混凝土板桩基础阶段施工,施工技术就要以板桩结构为主。另外,在支护工程中还要做好防水工作,从防水、降水和排水三个方面思考,解决技术应用上的难题,也可应用如高压喷射注浆法、粉喷深层搅拌法、浆喷深层搅拌法或是压力注浆法。
3.2.4加强信息化管理
伴随基坑支护施工在建筑工程应用中的普及,尤其是建筑本身与地上商场的建设,很大程度增加了多层地下建筑的部分,加大了管理难度,因此基坑支护施工信息化管理非常重要。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在基坑支护工程中,发挥信息技术在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裂缝情况、倾斜情况、基坑底部隆起情况等作用,确保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更具效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今的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管理,要求工作人员着手做好设计方案、技术应用、人员管理、材料设备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多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与基坑支护技术的功能,才能进一步促进建筑工程价值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郭亚萍.房屋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管理方法探讨[J].江西建材,2016,4(181):275.
[2]张海军.房屋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管理方法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6,9(11):230-231.
[3]熊狄.高层建筑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管理措施[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158):496.
论文作者:韦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3
标签:基坑论文; 工程论文; 建筑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技术论文; 工作论文; 施工管理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