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市场规律深化成品油流通体制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品油论文,体制改革论文,规律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我国正处在从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过渡转轨换型时期,旧体制尚未完全退出,新体制又未完全确立,新旧体制对经济运行都在发生作用,在成品油流通领域中计划和市场两种机制都在起作用,则是这种矛盾的具体表现。成品油流通体制改革的实践,客观上已提出了按经济规律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流通体制的问题。下面就为什么和如何按经济规律深化成品油流通体制改革谈一些看法。
一、坚持市场取向,调整改革思路
成品油流通体制改革已十多年了,流通领域发生了变化,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是成品油流通体制改革的思路并没有突破传统计划体制的模式,仍是通过政府部门的计划将原油生产、成品油加工、市场销售三个环节统一在计划配置的盘子内,用行政纽带将原油生产、成品油加工销售三者联系在一起,用计划管住资源和市场,防止资源的流失和市场供求的波动。这实质上是通过计划对市场的垄断经营。实践的结果是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脱节,计划管不住资源和市场。这是因为:
1、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运行逐步市场化,政府部门对经济管理由过去的直接管理到运用经济杠杆间接调控,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逐渐接轨,经济关系愈来愈复杂,很难对成品油的市场需求做出准确的预测的和判断,计划很难将一个纷繁复杂的市场覆盖住。例如我区地处沿海,成品油市场受“进口油”的冲击,影响到配置计划的正常执行。去年1—5月海上来油冲击小,计划执行较好;6—11月海上来油冲击较大,市场销售困难,库存偏高,影响了计划的执行和炼油厂的生产。
2、计划执行中有漏洞,一些享受出厂价资源的直供户,往往将计划报大,除了自用外,还拿出去销售,干扰了市场。
3、计划很难做到与市场实际需求相一致,如我区今年上半年上报用油计划为68万吨,计划落实50万吨左右,最后到位仅40万吨,缺口较大。
流通体制改革实践的另一个结果是成品油市场竞争加剧了。这给我们三点启示:其一,它表明成品油市场放开经营已成事实,发展趋势不可逆转。其二,在一个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经济规律必然要发生作用,企业的经营行业和经营方式必然要与外部经营环境接轨。其三,成品油流通体制改革已不可能走回头路,再回到由某个部门垄断经营的时代。石油作为战略性能源和重要的生产资料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基于这种认识,也就困扰了人们对成品油流通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指导思想,成品油的购销既不能放开,但又得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相适应,符合商品流通规律。用计划将其统起来确实困难,与经济规律不相符合。因此,成品油流通体制改革正面临着是沿用计划模式或是选择市场的两难境地。
但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议》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笔者认为,在成品油流通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上,也应确立市场化的模式选择,以此来理顺改革思路,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新的成品油流通体制。这是大势所趋。
二、积极进行产销一体化经营体制的探索
在成品油流通领域,石油销售部门处于中心环节,一方面要与生产企业协调产销关系,为厂家疏通后路,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另一方面要组织资源供应市场。产销关系协调与否,上游涉及到炼油厂和油田的生产,下游关系到市场的供应。目前,产销联系是通过计划纽带,缺乏内在的经济联系,产销矛盾集中反映在经济利益的冲突上,厂家自销,降低了整个成品油流通的计划性,加剧了产销的矛盾。这说明在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过程中,客观上要求改革旧的产销供应体制,建立新的产销体制,用经济利益纽带维系工商两家,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同步发展。按此思路构建产销联合体,实行产销一体化经营体制的探索,是唯一可取的选择。事实上,商业、物资等其他部门早已出现这种新的经营形式并迅速发展;石油行业一些兄弟省公司也积极与炼油厂进行产销一体、联营联销、相互参股经营等形式的探索,有的已初见成效。这种经营机制的意义在于:
第一,将旧体制下产与销的“机械分工”矫正过来,按经济规律的要求达到有机的结合。由商业流通与生产的分离从而实现流通的社会化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但生产资本与商业资本的分工不是绝对的,在利润平均化的作用下,二者又是互相渗透融合的。在旧体制下,成品油产销分工绝对化了,搞生产就不能搞销售,搞流通的就只能从事流通。实行成品油产销一体化,使两者融为一体,在新的基础上形成分工与协作的经济关系,就会收到良好的经营效果。
第二,能较好地实现产销优势互补,将产销两者各自利益的主体变为统一的利益主体,相互间的合作关系稳固,两者的行为目标高度一致,生产经营上的相互上的相互配合与协作趋向自觉。炼油厂拥有资源,缺少销售网络;销售部门是成品油市场的主渠道,拥有较为完善的商品批发机构和零售网点,市场辐射面广。两者经济上的互补性是很强的。销售部门多年来与炼油厂形成了生产与流通的协作关系,销售部门已成为成品油产、供、销售体系的天然组成部分。炼油厂的社会化大生产只有销售部门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才有效率意义,其他的商家是无法为其疏通后路的。销售部门也只有积极发展与炼油厂的合作关系,才有实力成为市场的主渠道。
第三,有利于增大产销关系的透明度,抑制“炒单”“倒油”的不正之风,发挥主渠道作用,规范好市场的经营行为。
三、石油销售部门的改革方向应选择集团化规模经营的道路
地方石油销售部门的改革是1984年从商业系统分离出来自成一个体系开始的。石油销售部门的改革取向则应有别于商业部门。因为,当时商业部门改革是机构下放地方,原来的行政管理体系走向解体,再从地方块块管理的基础上重新组合发展,形成新的商业体系。而石油销售部门的改革则是“上收”县(市)公司,形成自上而下严密的行政管理体制,这种完整的行政建制为今后进行集团化体制改造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首先,作为一个系统,已具有现成较为完善的行政、业务管理体系,并已形成自上而下的指挥调度系统。省、市、区总公司是这个系统的指挥调度中枢,担负着所属省、市、区市场的供求预测、资源配置、市场调控监督和对整个系统的管理职能,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目标和实施步骤进行较高层次和较高水准的经营方略的策划,对来自国际国内和本区市场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筛选,提出带有全局性的指导方针和决策意见,在整个系统起龙头作用。分公司是资源配送中心,它有效地辐射所辖经济区市场,形成以分公司为核心的地区性的集团企业雏形。县公司是销售网点并已延伸进入广阔的农村市场,这个完整的组织结构已构建出企业集团框架。
其次,已形成省、地(市)、县(市)三级经营建制,在市场上发挥主导作用,仍然是经营的主渠道,市场辐射力较强,上下级公司之间、企业之间已形成一种互相依存、调节的市场运作体系。
再次,具有资源优势。石油销售企业作为流通领域的主要力量,可以通过国家的政策导向占有资源上的优势,即目前实行的导向配置计划。也可以通过深化产销体制改革,建立产销一体化的联合体占有资源,从而达到对市场的调控。
建立企业集团的好处:(1)有利于提高企业组织规模和管理水平,降低流通费用,发挥整体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增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规模化经营,取得规模效益,迅速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转变。(2)有利于统一系统内部的经营管理行为,形成合力一致对外,克服经营分散,各自为战,内部相互掣肘,外部盲目竞争,整个效益下降的弊端。(3)有利于形成以石油销售系统为核心的统一的区域性市场,推动成品油市场的发育和成长。(4)可利用企业集团的形式推动和发展产销联合,逐步建立起具有共同利益的一体化营销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