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区域经济的10大理由,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区域经济论文,大理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十大理由——
1、区域经济具有强大的经济活力。日本东京、美国纽约等大都市,都已形成1万亿美元GDP的经济区域,这对于形成一国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一国的经济总量,拉升GDP,极为有利。如:广东2001年GDP已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200亿美元。香港2001年GDP为1600亿美元,两地加起来共2800美元。两地人口4700万,如果加强区域经济发展,10年后GDP总和将达到500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具有经济活力的经济区域之一。
上海2001年GDP是5000亿元,已从当年全国的1/6之一强,跌到1/19,上海要成为全国和亚洲的经济和金融中心,区域经济的总量必须达到规模效应。而苏州2001年的GDP是1760亿元,杭州是1568亿元,无锡1360亿元,南京1154亿元。如能形成上海大都市经济区,则上海和上述城市的GDP总量将达到10842亿元,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其他6个城市,即常州、扬州、昆山、江阴、绍兴、嘉兴,和该地区中占全国综合百强县市中约一半的县级市,他们的综合GDP大于1万亿元,合起来2万多亿元,人口占全国1/27,以上海为龙头的区域经济的总量就可以和香港和广东的区域经济总量相媲美。形成中国经济的重要的两极。
2、上海的产业发展需要区域经济。上海经过多年的探索,支柱产业从钢铁、汽车、石化、家电业、成套电器设备、外贸出口加工业,逐步走向汽车、房地产、金融服务业、钢铁、化工业,现在正式确立以集装箱为主的大物流龙头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今年上海港集装箱运输量可以超过800万个标箱。而集装箱运输需要有庞大的腹地,通过临近城市向内地幅射。目前上海有长江的黄金水道,更有通过太仓,江阴到重庆的在建高速公路,以及北有到北京的高速公路,南有沪杭高速公路,并有经过宁波到深圳的高速公路。这样,通过物流,能把整个区域经济带起来。
3、区域经济能充分融通资金。上海是金融中心,资金集中所在地。而各地发展缺乏资金,上海有责任加大对周边地区的投资,并融通资金。这包括3个方面。第1方面是政府间的资金融通。上海市政府每年拆借给山东和江苏约20亿元。第2方面是民间资金流通。上海有大量的闲散资金由于区域限制,无法投向周边地区。反过来,周边地区的资金大量进入上海,以获取较高的回报。单浦东就有3千多家各地的投资公司,大量的民营和国营的公司的总部纷纷移入上海,并带来资金,使当地资金严重紧缺。第3方面,是吸引外资。上海吸引外资日趋饱和,而周边的昆山、苏州、杭州等城市吸引外资势头正猛。上海已被批准建立离岸金融市场,所以建设区域经济,有利于民间资本投向周边地区,促进更大范围的经济区域繁荣。
4、区域经济区能降低上海的商务成本。商务成本,顾名思义,是指投资企业和商业活动的各种成本,如土地价格,购买或租赁商务楼的价格,员工薪酬和保险福利,交通车辆费用,水电煤气开支,办公设备和消耗品,各种服务费用,税收等等。
上海已经连续10年GDP保持两位数增长,今年上半年又取得了10%的增长。但上海正面临周边城市如杭州、昆山和苏州等地强有力的挑战,因为上海的商务成本居高不下,在人力资源成本和土地成本上远高于周边地区。商务成本的不断上升,会使上海逐步失去竞争力优势。所以,如何降低商务成本,已成为上海各级领导和有识之士深思的问题。商务成本可以分成硬性商务成本(相对固定成本)和软性商务成本(可变成本)两类。前者包括土地和劳动力的价格,后者包括绿色环境、交通、政府行政审批程序、服务、人力资源素质、居民文明程度、法律、政策等等大环境,能否吸引投资者,使他们觉得投资物有所值,投资回报高。
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作为中国的金融、经济、贸易和物流中心城市,寸土尺金,要降低硬性商务成本确实有困难,外商和国内大企业来投资,总希望投资成本低一点。上海要领头建立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如果把周边方圆150公里范围内的城市都划入上海经济区,包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太仓,杭州,嘉兴,绍兴,湖州等,则经济总量就可以大大提升,整个经济区内商务成本也可以大大降低,居民收入则稳步上升。如果这样做,同样为区内居民,在上海30万元只能买一套一室一厅,在苏州太湖边就可以买一套别墅。上海的企业和个人资金就会大量投入周边地区,而把上海的商务成本给降下来。在上海经济区内实施资源共享。上海和周边城市可以实施土地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共享,旅游资源共享,洋山港和浦东机场物流资源共享,以及文化教育、人力、资金、经济和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来拉动整个区域的经济。
5、市场经济要求打破地方割据,建立区域经济。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使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目前中国诚信系统较差,各地地方保护主义严重,造成全国商品生产无序,产品大量积压,高达4万亿元。优秀产品被地方保护主义拒之门外,而伪假劣产品则通行无阻。企业间官司不断,但执行极难。建立了区域经济,就能彻底打破地方割据,推动企业诚信系统发展。
6、都市圈能促进小城镇建设。发达国家如美国,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体差别,已基本消灭。中国目前约有2亿农民在城市间游荡,取消三大差别的最好办法,是大规模实施小城镇建设,形成城市群和区域经济,协调上海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关系,确定各自的分工,加强一体化发展,建立完善的区域城市体系。
7、区域经济促进产业的梯度转移。上海与苏锡常地区城镇密集,产业结构严重雷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加工型产业密布该地区。上海要成为经济和金融中心,今后主要抓集装箱、金融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一般传统的产业均应梯度转移到周边地区,这样就能形成明确的产业分工,共同发展的局面。至于上海的就业问题,可以通过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来解决。
8、旅游业发展需要区域经济。上海每年的旅游收入已超过200亿元,占全国1/6。但上海缺乏自然景观,只有大都市观光,东方明珠等人为景观,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苏州杭州等自然风光不可同日而语。旅游业已经制定规划,让国内外客人住在上海,游在苏州、杭州、无锡、宁波等地。这就需要制定区域经济规划,共同来发展地区旅游,各自为政,互不相谋,是旅游业的大忌。
9、区域经济拉升了上海的长江三角洲龙头地位。长三角正日益成为海外资本进入大陆的首选地。尤其随着上海“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经济、金融、航运)”地位的确立,使长三角经济带成为大陆联动效应最为显著、发展腹地最为广大的经济区。上海日益凸显的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地位强化了长三角地区的优势。尤其是一系列国际高层活动的举办和世界知名人士接连亮相,强化了上海国际形象,为带动整个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市场辐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江浙情结”吸引了海外资本。长三角地区自南宋以后便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也是中国市场经济萌芽最早的区域,有深厚的市场文化底蕴。更为重要的是,港台民营制造业很大程度肇始于江浙。这份“情结”有利于海外资本在该区域的生根发展。长三角地区具有为吸引海外资本创造的优良环境,以及该地区比较健全的法制、制度和办事效率、社会治安等因素。
10、区域经济共创良好的发展环境。区域经济有利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构建区域大交通、治理环境污染、共享信息资源、联合开发旅游资源、降低地区经济发展成本、扩大合作领域、增强整体竞争优势、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区域经济还促进劳动力高效流动,上海已吸引了4百万外来民工,长三角地区吸引了上千万劳动力。
——对策探讨——
区域经济发展的难点或关键,在于行政区域的重新划分。中国已形成31个省市自治区的格局,各级官员安于现状。如果设立区域经济,成立“上海都”,势必取消很多官员的位置,会遭到他们强烈的反对。所以必须高度统一思想。
对策一:构建上海都市圈,以上海市区为中心,扩大到半径为150公里的范围内。在此区域内,高速公路的收费逐步取消,代之于每辆汽车的附加税。资源可以得到有效的配置,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居民收入可以得到大幅提高。形成长三角的经济中心和物流中心,使整个地区的GDP大幅度地得到提高。
对策二:如果不重新划分行政区域,可以称上海经济(特)区,在区内实施统一的优惠政策,(如取消公路收费,居民户籍相同等),或者称上海经济体,以实施经济区域联动。
对策三:成立上海和长三角地区的政策协调委员会,来协调各种相关的问题。并赋予权利,否则很难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