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10014
摘要: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直接关系到建筑用户的人身财产安全,一旦其设计存在问题,那么就可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对民用建筑疏散设计进行研究,分析当前设计存在的误区与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用建筑;安全疏散;建议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面对着越来越稀缺的城市用地,城市中民用建筑数量逐年增多,目前已成为城市公共建筑的主要形式,近十年来,民用建筑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综合民用建筑结构复杂、人口密度大的特点,寻找有效途径、完善安全疏散设计,以尽可能的消灭潜在危险隐患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一、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的重要性
虽然民用建筑改善人们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民用建筑的特殊性,意外发生时,若是民用建筑中没有必要的安全疏散或者是消防设施就会导致更加事故更加严重。对近年来民用建筑事故分析后发现,造成严重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建筑物中人员疏散不及时以及消防设施管理疏散。由此可见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的重要性。
二、民用建筑安全疏散难点
2.1人口密度大
由于城市用地稀缺,民用建筑大多功能齐全、完善且人口容量大。对于一般住宅楼和写字楼而言,其中的人员通常较为固定;对于处于繁华热闹地段的大商场而言,其中的人员往往具有强烈的流动性。二者相比较,大商场内的人员疏散难度更大,受到恐慌心理的影响,一旦发生事故,极易引发踩踏事件;此外,这类建筑大多具有垂直距离长、人口数量多、人口复杂的特点,事故发生后,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疏散,民用建筑逃生疏散设计一旦不合理,则大部分人将无法逃离建筑。
2.2内部结构复杂
就我国目前的民用建筑现状而言,民用建筑的层数大多在30层及以上,徒步上下楼需要较长时间,疏散难度大;此外,为了更好的满足舒适需求,民用建筑大多选择竖井通风的方式来加强空气对流,该方式下,一旦火灾发生,在空气强对流的影响下,火势将迅速发展,防火措施一旦没有处理好,则极易造成大量伤亡;最后,我国目前的消防系统较为薄弱、消防工具难以匹配事故需求也是导致民用建筑疏散难度较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民用建筑事故,目前仍习惯将消防云梯作为常规救援手段,但云梯作业高度仅有100m,对于越来越高的建筑而言显示是不够的,导致救灾能力受到极大限制。
2.3 安全出口数量不足
首先,若建筑物发生火灾,其内部人员普遍出现恐惧的情绪,从而变得慌乱,平日的判断能力大大降低,在疏散时就会出现秩序混乱的情况。其次,民用建筑中火灾蔓延的速度较快,还有许多易燃物质,所以就更加危险。最后,民用建筑因为楼层过多,事故发生时就需要更长的时间撤离,部分建筑的独立安全出口数量有限就会给人员疏散带来一定的困难。
三、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要求
3.1 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原则
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最基本的要求是建筑内部所有人员应在一定时间内全疏散到安全位置。而人们的疏散速度基本能够掌握,接下来就应该对疏散人数、疏散出口形式及数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同时又因为实际情况存在极大的变化,因此一定要遵守相应的设计规则。以最终实现建筑内部所有人员安全的撤离到安全的场所。
3.2 安全出口
3.2.1 疏散楼梯
国家对民用建筑消防疏散楼梯有着严苛的要求。首先,疏散楼梯至少有两个疏散方向,并将疏散楼梯设计在建筑的两侧,尽量防止有袋形的走道。其次,疏散楼梯应该设置在外墙处,这样能够保证楼梯间的空气流通。然后根据建筑整体设计尺寸与人流量设计楼梯宽度。最后,疏散楼梯应该设计在电梯的附近,这是因为现代人们在建筑物中主要依靠电梯作为交通工具,所以电梯口是人流量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2 疏散门
对于疏散门要求其应该向疏散方向敞开,不能使用转门、侧拉门以及吊门等。疏散门不能有门槛,窗口、阳台不能有防护装置,若是必须设置防护栏则应该设置从内易于打开的防护栏。
3.2.3 安全疏散距离
安全疏散距离是建筑内部人员在一定的撤离时间里至安全区的距离。对于医院一类的建筑物,当房间位置在两个安全出口中间时,其疏散长度应在20 米到25 米之间。若是房间处在两侧或者尽头时应保证疏散长度在10 米到12 米之间,而学校则把疏散距离扩大到12 米到15 米。
3.2.4 避难间
当建筑物整体高度超过100 米就应设置避难间,规定第一层到第一间避难间的距离应该小于15 层。此外,避难间中还应该有通讯联络装备和必要的照明装备、消防电梯、喷淋系统等设施,从而保证避难间的安全性。此外对于封闭的避难间还应设有独立的防排烟系统。
3.2.5 防排烟系统
民用建筑中防排烟系统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当火灾发生时,其能够有效地控制住火势的蔓延。并且其主要设计在疏散通道中,通常情况下使用自然排烟等方式。
四、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的重点
4.1 延长事故到来时间
第一步就是要设计科学的防火分区。民用建筑内部人员从楼上向下撤离时严禁乘坐电梯,因此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全撤离,但是火与烟蔓延速度极快,因此想要在短时间内全部撤离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设计时一定要水平防火分区与竖向防火分区,尽量把火灾控制在一定范围中。第二步应该在民用建筑内设计自动灭火、排烟、消防系统。自动灭火系统能够扑灭初期不严重的明火和控制火灾的继续蔓延还能对疏散设备起到保护作用。而灭火系统主要分成三种,即自动喷水、自动灭火以及水雾灭火系统。在设计时过程中应与实际条件相结合。而自动排烟系统主要是控制起火处产生的烟雾不向四周蔓延。
4.2 尽快开始疏散
尽早的发现火情能够有利于人员的尽快撤离。因此尽快开始疏散是安全疏散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在民用建筑中布置完善的火情探测系统是极为必要的,这样能够尽早的发现火灾。发现火灾后然后就要进行通知,并需要以最快的速度通知所有人员撤离,这时可以在建筑物内部如走廊、楼梯间设置火灾报警器与扬声器,在报警的同时告知人员怎样以最快的速度撤离。
五、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分析
(1)科学规划建筑内部布局,尤其是民用建筑内部消防通道时刻保持通畅,并悬挂具有明显识别度的标志,避免撤离过程中出现迷路的情况。
(2)设计两种方向不同的疏散通道,并避免出口位置过于集中。防止在疏散过程中出现人流拥堵。此外,相邻的两个出口间应保持至少五米以上的距离。
(3)设计疏散通道时应尽量简洁,少设计弯道、门槛等,保持通道的明亮。一旦人遇到危险,在疏散的过程中都会自然的向熟悉的、明亮的方向撤离。
(4)在设计疏散楼梯时,应使用不易燃的建筑材料,楼梯在不同的楼层禁止出现错位,平台长度大于楼梯宽度。
六、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目的与方法
6.1 设计目的
消防安全疏散设计是按照建筑设定的火灾等事故条件,并根据火与气体的传播特点设计人员撤离的预测,再采用一系列应对措施。最终实现当火灾等事故发生时,其建筑物内部人员能够及时的全部撤离或者是最大程度上保证不能及时撤离的人员的生命安全。
6.2 设计方法
其中主要包括两方面。首先是处方设计,即根据设计标准与具体的建筑物参数进行设计,其好处在于设计内容简洁,执行人员只要按照设计方案执行即可但是缺点在于方案过于普遍,并不具有针对性。而性能化的设计方案是对建筑物内部事故风险进行分析,再总结以往处理事故的经验。对事故发生的各种情况进行预测。最后根据以上信息得出初步设计方案,再不断调整、改进。
七、结束语
越来越高的建筑物在不断的建设中。因此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疏散的有关内容值得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应该严格的遵守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守则,对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进行合理的规划,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
参考文献
[1]张叶,何嘉鹏,谢娟.?民用建筑火灾中安全疏散的评价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08)
[2]杨光,付燕平,田宏.?大型仓储式超市火灾危险性及人员安全疏散分析[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01)
[3]赵中华,王海涛,张曦,王民治.?浅析数字技术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中的应用[A].建筑设计信息流——2011年全国高等学校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
论文作者:林宇为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民用建筑论文; 人员论文; 火灾论文; 建筑论文; 事故论文; 建筑物论文; 楼梯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