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洁
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 四川南充 637000
摘要:目的 总结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 随机选择我科2014年采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的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给予术前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肺功能锻炼指导、术前功能锻炼,术后密切观察病情、积极预防感染、规范的引流管护理及早期功能锻炼指导。结果 80例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切口I期愈合,均未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满意度100%;而2012年进行的同种手术80例,术后切口感染5例,满意度91.7%。结论 密切的病情观察、严格的无菌操作、早期的功能锻炼以及加强环境管理、积极治疗原有感染及控制原发病,能有效预防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置换;人工关节;切口感染;预防护理
股骨粗隆间骨折为老年患者常见骨折,手术治疗一般采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切口感染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而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则是提高人工关节置换术成功率的一个关键因素。我们针对2014年采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通过加强预防切口感染的一系列护理措施,有效降低了术后切口感染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0 例中男29 例,女51 例;年龄72~ 91岁,平均年龄82岁。骨折按Evans 分类,Ⅱ型11 例,Ⅲa型35 例,Ⅲb型9 例,Ⅳ型25例。80例均存在各种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其中1种并存患者42例,2种并存患者11例,3种以上并存患者12例。最常见的伴发病为高血压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糖尿病、慢性肝肾功能不全、贫血和低蛋白血症等。所有患者分别于伤后3-6天接受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
1.2 护理
1.2.1 术前心理护理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由于突发意外,患者往往缺乏心理准备。因此,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前心理护理中,须构建和谐而有效的护患沟通,注意亲情称呼,礼貌用语,微笑服务,并注意语速和语调以消除患者紧张情绪。根据患者的个体化差异并结合病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的优点、特性、手术目的、效果与成功案例,鼓励患者表达不适感受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进行认知干预、情感宣泄干预等方法调整其情绪,减少心因性因素对手术的影响,使患者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作好心理准备,以提高患者依从性,使其保持最佳心理状态[1],从而有利于术后切口愈合,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几率。
1.2.2 术前准备 术前尽量减少住院时间,各项常规检查项目在门诊完成,避免接触疑有感染的患者,积极治疗和控制合并症。在经多学科协作评估手术耐受力、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后,协助医生做好各项术前准备:评估全身情况,制定护
理计划;常规皮肤准备,勿损伤皮肤,消毒液消毒手术野皮肤并以无菌敷料覆盖,防止术后感染;勿作术侧臀部肌注;教会患者床上翻身及功能锻炼,术前2-3天训练床上大小便,正确使用坐便器:指导其床上大小便时,利用双上肢及腰腹部力量将臀部抬离床面,避免患肢外旋内收;放置大小便器动作轻柔,防止皮肤破损。
1.2.3 术前功能锻炼:指导健肢直腿抬高、踝关节抗阻屈冲运动;患肢踝关节背伸跖屈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等主动活动[2]。
1.2.4 正确使用助行器和拐杖。
1.3 术后护理
1.3.1 病情观察与一般护理 术后密切观察意识与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注意体温变化;观察切口周围有无红肿,敷料有无渗湿并及时更换,避免受排泄物污染;遵医嘱用药预防感染并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记录24h出入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术肢穿“丁”字鞋外展15-30°,中立位抬高20°,两腿间置梯形枕,防止髋内收、内旋。搬运患者、更换床单及使用便器时,将骨盆整个托起,切忌屈髋,勿牵拉和抬高术肢,防止脱位。行有效止痛以降低其痛阈及应激反应,保证休息。
1.3.2 饮食指导 患者术后结合其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结果作好饮食指导,加强患者术后营养。少食多餐高蛋白、高维生素、多粗纤维食物,以增强患者的抗感染能力。
1.3.3 加强环境管理。认真执行各项预防感染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严格控制感染源,杜绝有利于细菌生长的环境,提高局部机体清洁度。每日用有效含氯制剂檫拭病室床单元、地面和墙面,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消毒,使环境菌落维持在低水平范围。
1.3.4 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及时更换切口敷料,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尽量避免外源性感染;密切观察血浆引流量、色、质并保持其引流通畅,血浆引流袋直接于每24h计量后排空引流液即可,而不用常规每天更换,以保证整个引流系统的密闭性。
1.3.5 改善机体不良状况,积极治疗原有感染及控制原发病,提高机体免疫力。合并糖尿病者将血糖控制在正常值内。
1.4 早期功能锻炼 术后由远及近按摩术肢促进静脉血液回流,以利切口愈合,防止切口感染。术后第1天床上行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2~ 3 d 无痛后,行CPM 被动活动术肢,7 d 后主动抬腿,下床扶助行器行走,4周后完全负重行走。
2 结果
80例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切口I期愈合,未出现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满意度100%;而2012年进行的同种手术80例,术后切口感染5例,满意度91.7%。
3 讨论
术后切口感染是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引起术后切口感染的基本条件是病原菌经过传播细菌的载体,通过手术切口进入患者体内[3],且老年患者全身状况较差导致抵抗力下降、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亦是术后感染的易感因素之一[4]。患者一旦合并糖尿病,将显著增加术后切口感染风险[3]。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病变,可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而降低组织中抗菌药物浓度,再者患者体内的高糖环境更利于细菌生长和繁殖,血小板因子功能也受影响,进一步降低伤口愈合能力[3],从而更容易并发术后切口感染。
此外,关于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浆引流袋的护理,我们直接于术后每24h计量后在无菌操作下排空引流液即可,并非每天常规更换一次血浆引流袋。本课题研究证明,它不但保证了整个引流系统的密闭性,降低或减少了血浆引流管污染及细菌滋生几率,进而控制或减少了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导管相关性切口感染率甚至致残率,而不会增加血浆引流管细菌滋生及导管相关性切口感染几率。
总之,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除了术者在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尽量避免浸润性操作外[5],围手术期的预防护理措施也非常关键。密切的病情观察、严格的无菌操作、早期的主被动功能锻炼以及加强环境管理、积极协助医生治疗原有感染及控制原发病是预防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的有效而重要的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丁红梅.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排尿困难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20:11-12.
[2]许晓秋,黄钊,刘建华.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菌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9):1304-1306.
[3]陈妙华,林幼玲,黄旭华,等.外科手术伤口感染易感因素的预防及护理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7):2305.
[4]候丽达.819例耳鼻喉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9(23):2113-2114.
[5]熊小雨,刘成军.儿童多重耐药菌的现状研究及防治策略[J].西部医学,2013,5(25):644-645.
论文作者:林洁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9
标签:切口论文; 术后论文; 患者论文; 股骨论文; 手术论文; 关节论文; 术前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