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生活情境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论文_吴香娥

如何利用生活情境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论文_吴香娥

摘 要: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寻找数学、探究数学、认识数学和掌握数学。”这就要求教师应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帮助学生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连接起来,达到生活问题数学化。所以本研究以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个案分析法入手,研究小学数学生活情境与趣味性的实际结合,探析其发展的途径,以供以后进行相关研究作为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生活情景;趣味性;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生活情景,增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教师要了解学情、创设生活情境;要引导学生走近生活画面、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历,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首先要了解学情,关注学生的生活环境,分析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学习方式、生活经验、个性品质、心理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其次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现象,善于捕捉、积累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第三,教师还要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这样,教师不仅让小学生品尝到用所学数学知识能够解释生活的现象以及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乐趣,而且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一、创设合理情境巧妙导入新课

例如悬念导入法此法是指在开课时教师提出一个学生急迫地希望解决或想知道答案的问题,但教师又不立即讲出答案,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和求知欲望的一种导入方法。例如,教师在讲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时,可以与学生进行一笔“想象交易”:每天给学生10万元钱,而学生第一天给父母1分钱,第二天给2分钱,第三天给4分钱,第四天给8分钱……按等比数列如此继续下去,一个月(按30天计)结束,问学生愿不愿意,结果学生欣然同意。最后告诉学生,最后父母拿到10737418. 23元,约1073. 7万元,而学生拿到300万元,学生目瞪口呆,立刻想知道怎样求等比数列的和。于是探索新知的热情油然而生。

二、编讲故事,感受趣味化的数学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主动参与的数学实践环境中,获得更多的感受和体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与活动的主人。学生很爱讲故事,也很爱听故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将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引入课堂教学,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生动的故事情节之中。充分发挥情境木身的吸引力,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运用教具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好动、好玩,难以集中精力,所以绝大部分的学生都喜欢运用数实物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投其所好,以学生喜欢的图案作为教具,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一年级第五章的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第三个课时里面,我先让学生使用教具红色的小棒子在桌的左边摆一根,右边摆5根,再让学生列出数学算式;第二步,反过来,在左边摆5根小棒子,右边摆1根小棒子,再要求学生列出数学算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提问“写出的两个算式相同吗?”“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的是加法?”同时,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出“1+5=”和“5+1=”的式子。最后让学生在用教具的同时进行思考,求出结果。通过上述的例子不难看出,教具可以使抽象概念变得具体,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更好地管好课堂纪律,并且为他们打卜了剖析后面应用题的良好基础。

四、利用多媒体巧联“生活画面”,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兴趣

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来源于生活,而这些生动活泼的内容一旦被列入教材,就成了抽象的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利用多媒体中色彩鲜艳的画面吸引学生,刺激学生的多种器官,创造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还原和再加工,将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中,勾勒出“生活画面”,就可以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发展智力。

例如,在一年级加法计算应用题中,花园里飞来6只可爱的花蝴蝶,又飞来了9只黑蝴蝶,一共有多少只蝴蝶?教师动态演示花朵上蝴蝶飞舞的情景,让学生观察画面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看图说意;又如数学乐园一课,我制作了走迷宫的游戏课件,学生的各种走法,都能在电子白板上演示出来。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体会到原来走迷宫的多种方法,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又如,在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时,根据学生已有的进位加法的知识和掌握人民币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去探索退位减法的方法时,我通过多媒体动态设计画面,组织学生进行“买日用品”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如何“买卖东西”,通过辨识商品、看标价、付钱、找钱等活动,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

五、设置“生活背景”,贴近学生“生活经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而,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生活背景”出发,把教材内容中数学概念、数学原理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结合起来,将数学知识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去,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搜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我让学生联系楼房的装修,测量自己家的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问的面积,算出用80x80 cm或60x60 cm的地砖铺设,需要多少块瓷砖;又如,学习“比和比例”后,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测量操场、教学楼、科技楼、公寓楼、花园的长和宽,按一定比例绘画学校平面结构图等等。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激活思维、获取知识、形成技能、提升能力的过程,教师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达成,要根据学生知识结构、学习方式、生活经验、个性品质联系“生活背景”,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生活经历”,感受到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增强了数学教学的实践性,体现出数学学习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李秀芬.培养高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29-45.

[2]刘艳.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转为“数学化”的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5(07):05-6.

论文作者:吴香娥

论文发表刊物:《青年生活》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7

标签:;  ;  ;  ;  ;  ;  ;  ;  

如何利用生活情境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论文_吴香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