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来自对企业目标的定位与追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效益论文,目标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提高经济效益是每个企业都在思考的问题。那么,如何提高效益?笔者认为,企业目标定位的合理与否,是影响企业效益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企业两类目标的比较研究,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该如何选择、定位自己的奋斗目标,以求最大的经济效益。
一、目标的构成、分类及特点
企业目标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想要达到的境地和目的。企业因所属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行业的竞争性、发展历史、管理水平以及对市场的认识不同,各自确立的目标往往是不同的。有的主要追求财务、生产、经营目标,包括资产、收入、成本、利润、产值、产量、市场份额、劳动生产率等。也有的把产品的多品种、无缺陷、可靠性、高质量、货真价实、清洁卫生,以及提供优质的服务,“办一流企业,创一流品牌,树一流形象”确定为自己的目标。还有的把与供应商、分销商、国外合作伙伴建立忠诚的营销关系和质量效益命运共同体,维护股东、消费者的权益,努力为企业员工创造成长的环境,尊重职工,对员工所做革新与贡献给予充分肯定作为选择的目标。还有的则把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谋求社会大众福祉,“产业报国,民族昌盛”当作自己的最终目标。
这些目标如按是否可定量研究来划分,可分为两类。一类可称为“经济目标”,另一类是“社会人道目标”。前面提到的各种财务生产经营目标都是经济目标。其特点是:(1)可定量研究,具有精确性。 (2)它通过一系列量本利、边际利润、贴现分析, 在多方案的比较中帮助决策,富有很强的理性色彩。(3)在对各种资源的研究利用上, 它注重对资金、物质资源的分析,具有重物倾向。(4)从目标指向看, 它是内向性的。
第二类目标是第一类之外的各种目标。它被称为“社会人道目标”是因为企业为之奋斗的情况如何,既关系企业自身利益,又直接影响消费者、用户、国家利益,具有深刻的社会内涵。比如,因热水器的质量问题导致消费者死亡,剥夺了他人生存的权利,这其中,产品质量早已超出其单纯的经济意义。这类目标与前者相比,突出的特点是:(1 )许多目标需定性把握,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无限想象空间。(2 )它们易为广大基层员工了解接受,更符合社会需要。(3 )它更注重对各种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人本主义倾向。(4 )它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和最大利益的获得,具有持久、永恒特点。(5)它是外向性的, 即主张通过努力服务社会,赢得社会认可,求企业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从企业的对外宣传,我们已很难见到仅谋求经济目标的现象,一般是两者兼而有之。但从许多企业实际经营、领导意图、对眼前和长远利益的追求,我们不难看出,在处理两类目标的关系上有如下几种选择:有的单纯追求经济目标,认为不管采取什么手段,只要能赚钱就行。也有的已意识到今天不搞好服务,提高产品质量,将影响企业利益,因而开始关注二类目标。但由于受传统观念、旧体制的影响,还未充分意识到其重要性,往往让它从属于前者,仍把工作的重点放在第一类目标的追求上。再有就是主张社会目标为先,经济目标从之。究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几种选择哪种更为科学合理?企业如何处理两类目标的关系?对此,我们分析两类目标的作用,就可找到答案。
二、作用比较
先谈经济目标的积极与消级作用。
其积极作用是:
1.它推动了企业各种管理制度、方法的形成、发展与完善。历史上,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各种管理制度方法的形成与发展是与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追求最大利润的目的分不开的。而各种管理制度在生产经营中的贯彻和落实,同时,也有效地保证了企业利益的获得。
2.它引导企业向强化内部管理、降低成本要效益。利润与收入、成本的关系是,当收入一定,降低成本就能增加利润。因此,企业通过严格的内部管理,加强成本费用核算,减少支出,养成精打细算的节约作风,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单位产品成本,这对获利都是有帮助的。
3.它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职能,决定了决策好坏,事关企业兴衰成败。而借助各种经济指标,及一系列科学的经济活动分析方法帮助,可优选方案,避免重大决策失误。
4.它可激发企业内部活力,消除隋性,形成激励机制。自太罗的科学管理为提高人的工作效率开始重点研究科学的管理方法时,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把个人的利益与其投入(包括劳动多少、产品质量、费用支出及物资消耗)联系起来的方法在管理实践中的运用,大大消除了企业内员工的工作惰性,促进了员工间的竞争,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这类目标消极的影响是:
1.它难以激发广大基层员工的工作热情。因各种经济目标及相关的预算、财务报表只能为企业中少数专业人员、管理人员所了解。对广大基层员工来说,因知识所限,他们大多看不懂报表,不知道其社会意义。这样,该类目标就难以激起大多数员工的工作热情。在给多少钱干多少活思想的驱使下,工作也就具有很浓的被动色彩。
2.它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作用。当企业不是把员工当作一个活生生的人,尊重他,关心他,仅仅把他当零部件使用,让其按标准干活,单纯满足其经济需要,这势必压抑劳动者的劳动热情。同时,当人们被动地接受各项严格的制度管理,比如定额管理,感受不到工作乐趣,也会限制员工主动性的发挥。加之因制度永远管不到人的内心深处,想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决不是各种经济目标及制度管理所能企及的。
3.它容易束缚企业经营视野,影响企业利润的进一步增长。前面讲过,加强内部管理、降低成本,可以增加利润。但当市场一定,销售收入不能有大的提高,利润的增长毕竟是有一定限度的。如何摆脱这一局限,这有赖新的经营理念的产生,及社会人道目标的确立。
4.它容易引起企业内部的冲突。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企业借定额、计件工资制,通过物质利益,激起员工的竞争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它激发了企业内部活力,但也极易造成员工间的内部冲突,破坏整体和谐。这对企业长远发展也是不利的。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社会目标的作用是:
1.它能赢得广大基层员工的认同与支持。一种目标只有被企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即广大基层员工掌握,化为行动指南,才会发挥最大作用。社会人道目标因其通俗易懂,具有深刻社会内涵,容易被员工接受并发挥积极作用。比如,面对“复关”及洋货竞争的压力,为使中国彩电工业牢牢占领国内市场,创出世界名牌,抵御洋货冲击,“长虹”人提出了“以产业报国,民族昌盛为己任”的奋斗目标。该目标因特定的时代背景,深刻的社会内涵,很容易激起员工热情,赢得全体员工对企业目标的认同和支持。同样,当“海尔”人在激烈竞争的家电市场上意识到服务是产品链上最重要环节,企业卖的是“信誉”而不是“产品”时,“真诚到永远”的优质服务自然成为每个海尔人心目中的奋斗目标。这种目标一旦得到认同,往往会化为一种精神力量,产生积极的管理效果。
2.它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在生产力中人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企业才能取得最好效益。当员工支持企业目标,明白其行为的社会价值及与企业成就的关系,就会自觉产生对工作的热情和提供最优秀服务的愿望。同时,当企业尊重职工,对员工所做革新与贡献给予充分肯定,努力为员工创造成长的环境,如不拘一格选人才,重奖有功之人,给职工创造培训与深造的条件、机会等,这些都会促使员工尽己所能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开拓市场,争取社会回报。
3.它使员工乐于接受严格的制度管理。在员工认同企业目标与公司成就的基础上,当人们明白目标的实现有赖企业严格管理制度的保证,这样,对各种规章制度就由被动转为自觉接受管理。
4.它能简化管理,取得“少就是多”的管理效果。当企业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各部门、员工都紧紧围绕该目标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企业高层领导着力进行目标管理(指该目标的制定与目标执行中的严格监管),从过去事务性领导中解放出来,这就大大简化了其管理工作。同时,因该目标作为企业的最高目标,具有统领企业生产经营大局,调动全体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之作用。所以,用它管理可取得“少就是多”的管理效果。
三、目标的选择、定位与追求
究竟应如何建立两类目标间的合理关系?从国内外许多成功企业的实践看,在完善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一个科学合理的目标体系,其构成应该是:社会人道目标为先,经济目标从之。前者是企业上下应努力追求的最高目标,后者是派生、从属目标。
原因是:1.今天企业的竞争,实际是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竞争,是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的竞争,是能否赢得广大消费者信赖的竞争。而这一切都取决于对二类目标的追求。2.从前面两类目标所表现出的重内与重外、保守与开放的特性看,企业想真正做大“效益”这块蛋糕,只有在努力追求社会人道目标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因为,顾客是企业的衣食父母。只有企业全体员工通过自己的努力向社会奉献适销对路的优质产品、让顾客满意的优质服务,赢得顾客信赖,赢得市场份额,企业最终才能实现经济目标。相反,如果置消费者的利益于不顾,把不合格的产品推向市场,坑害消费者,践踏消费者权益,为赚钱不择手段,这在将来法制逐步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中是根本达不到目的的。同样,类似前面讲到的第二种选择,把质量、服务、承诺挂在口头上,不切实在强化内部管理,改进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出了问题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把责任推给消费者;官商作风不改,这样的企业将来想有大的发展也是不可能的。只有对社会高度负责的企业,才能得到社会最丰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