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论文_刘顺勇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论文_刘顺勇

刘顺勇 四川省德阳市金沙江路学校 618000

【摘要】本文讲述了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介绍了相关的多种方式,为教师和同学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数学是教学课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产生兴趣,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当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老师应该根据自己的了解,因材施教,对待不同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一套方式,让每个学生能够积极融入课堂,逐渐的培养对数学课堂的兴趣。这是双向的过程,既有利于教师也有利于各位学生。

【关键词】数学教学;因材施教;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3-114-01

引言

只有对一种事物有了充足的兴趣和热情,我们才能够真正的把它学明白,数学课堂就是一门需要热情和兴趣的课程。趣味是学生们最好的老师,当代物理学家潘建伟教授曾说:“自从接触了物理,才知道有这么简单的科目”,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潘建伟教授对物理的钻研,都是来自于他的兴趣。从大家的事迹中可以得到,浓郁的兴趣对创作非常有好处。因而,咱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的激起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不停改进方法,让学生们获得最大的发展。

一、实现老师与学生之间互相尊重、学习的氛围

教师对同学们的情感有很大的影响,众所周知保护学生是进行数学教学的前提,只有当老师的情感投入到数学教学中去时,学生才能够踊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以身作则是培育学生学习志趣的一条有效路径。

良好、信赖的师生关系不但是对本学科的学习感兴趣的重要因素,并且是有效开始教育活动、实现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古语有云:“亲其师,信其道”,其实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喜爱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与他是否喜欢授课的那位老师有关,当学生青睐一个老师的时候,就很自然的会喜欢他所教的课,就会感觉老师讲解的内容活泼风趣,从而自觉地聆听老师的教诲。教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相互交换想法,理解学生的最近动态,做学生的好朋友,建立生动有序的课堂气氛。只有教师讲解的内容生动有趣,学生们才能青睐这位教师,而后才会细心学习,最终会喜欢数学课程。

二、引导学生思考,培训对数学的兴趣

我认为,只有老师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的情景,才能够引导学生们进行思考,进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学到一定的知识。打个比方,在进行立体几何的教学时,老师设计了一个这样的问题情境:在河面上一拱石桥,我们要怎么在不用米尺量的情况下,来测出它的长度呢。如果老师可以通过设置类似这样的情景来引发学生们的思考和兴趣,同学们必定会踊跃的参与讨论,最终获得良好的结果。

三、与时俱进,运用一些高科技辅助产品,使课堂内容丰富多样化

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发掘一些新科技教学手段,比如电脑远程教学,课件能把电视机和电脑的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丰富多彩、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得到回应。在这种交流互助的学习的环境中,学生既可选择不同教学模式来学习,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多种多样的课程来自主学习,也能够选择一些讲解高深知识的课程,来巩固数学知识,很明显,这是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教学事业的进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些教学的老师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既以课堂为轴心、以教师为核心的教育模式,效果非常好。例如,在教相似多边形的相关科目时,老师讲两个相似平行四边形进行动画演示,学生们能够很清楚的得出了两个相似平行四边形的对应边成比例的结论,然后又用相通的方法演示了其对应角的关系,学生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很深刻的明白了相似多边形的相关性质。

当老师在教授多项式概念时,设计了“多项式同类配对”的环节。在课前,准备好配组的卡片,上课后,每人发一张卡片,卡片上写着不同的多项式,让一个学生去找与卡片上相同类型的多项式的伴侣,能够配对的伙伴坐在一个同一个桌,另一个被排出的人起身再找他的伙伴。学生在这种轻松自在的氛围中可以快速把握课堂内容的大义。这一活动把全班同学的热情都调起来了,学生们学习数学的能动性被大大激发,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建立讨论、交流等多种上课模式,充分调动大家的主观能动性

要想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就必须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学习,而不是被迫参与。打个比方,大家在学习《圆锥的体积》的相干内容时,教员假如首先让学生们自己去准备充足的细沙,他拿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分别用细沙装满两个形状,再把细沙体积进行对比,最终得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在这种探究式学习过程后,学生可以极快的消化所学内容。所以,学生只有主动参与,才能在学习活动中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使自身的兴趣、能力等方面获得全方位的提升。

五、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习的兴趣

有句话讲的好,“只有把学习和生活实践联系到一起,学到的知识才有作用。同样的,只有联系实际情况的教学方式才是最受欢迎的”,在相关联的一些材料中提到,面对一些问题时,我们必须主动试着从数学的角度,利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寻找处理困境的方法;当学习到新的知识时,我们可以主动的寻找其实际背景,联想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学习效率会高。

假如想要清除同学们对数学知识枯燥、抽象的感觉,加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趣味感,使教学时举办的小活动充满情趣,让学生在高兴的时间中学习数学知识,老师就必须精心的设置与知识背景、学生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学生关注的情景。

六、设置悬念,巩固知识,进一步探究

设置悬念的作用就是在这一部分内容讲完之后,为了不让同学们停止思考,教员应该想一个与之相关的开放性题目让大家思考,既巩固了之前的知识,也对后面的知识进行预习,引起同学们认真努力往下学的念头,为新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举个例子,在讲解概率与统计的时候,教员可以让同学们回家称家人的体重,而后同学们之间调查考察,并画出条形统计图,让学们体验统计的过程。这种方法既能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能拓宽同学们的思维,是非常好的教学方式。

七、结束语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生们最好的老师,老师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增强他们学习的趣味,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数学这种抽象的课上,取得良好的效果,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好奇心。

参考文献

[1]郭峰.论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与学生学习兴趣培养[J].科技资讯,2010,(24):201.

[2]孙振杰.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6,11(11):155-156.

论文作者:刘顺勇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2月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1

标签:;  ;  ;  ;  ;  ;  ;  ;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论文_刘顺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