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会计的理论基础与展望_会计论文

预期会计的理论基础与展望_会计论文

预期会计的理论基础与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基础论文,前景论文,会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会计信息从反映在用价值(value in use)到估算公允价值(fair value),在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历来备受关注。由于金融创新和商业模式的推动,将来还需要提供对未来事项的预期。这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预期将会拓展会计的职能①,促使会计信息具有预测价值和调节能力,并将影响会计理论的发展。从当前来看,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以下简称IASB)已经在《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征求意见稿)》(ED)中将“评价主体未来净现金流入的前景”(assessing the prospects for future net cash inflows to the entity)(暂且称为前景评价目标)作为财务报表的目标之一,重新设定了计量基础,增加了前瞻性信息(forward-looking information)、现值计量(present value)技术指引等新内容(IASB,2015)。这些概念基础主要用于规范和指导以未来现金流为基础的要素项目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所以,对与预期相关的理论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已经具备了重要性和紧迫性。但此前还鲜有文献从预期的角度对此做出讨论。仅有Barth(2006)等个别文章从资产的定义出发着力探究过对未来现金流的估计将如何影响当期的财务报表,但一直少有反响。时至今日,不仅资产的定义即将修订,而且即将发布修订后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以下简称概念框架),所以对预期的探究需要以概念框架的最新动态为基础。

      针对于此,本文将讨论预期会计的计量基础、逻辑基础、实现方式、会引起哪些改变和有什么作用等五个问题。其中,第二部分讨论现行准则中有哪些对未来现金流的估计,第三部分讨论ED中的哪些内容与预期有关,第四部分讨论将来可能以哪些方式反映对未来事项的预期,第五部分讨论未来财务报表在预期的影响下可能发生哪些变化,第六部分讨论预期可否拓展会计信息的功能。为了便于分析,暂且用“预期会计”②这个名词来统领所有与未来现金流有关的会计活动③。

      本文的研究阐述了与预期有关的主要理论问题以及未来趋势,勾画了未来会计的前景,对于理解概念框架和完善会计理论有参考价值。文章的学术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1)结合概念框架中的财务报表目标、资产定义、计量基础、前瞻性信息以及IFRS 9等,就对未来事项的估计这个前沿问题展开分析,有助于增进对概念框架、会计发展趋势以及未来财务报表的理解;(2)就预期会计如何减轻顺周期问题以及相关理论展开分析,有助于对会计在经济体系中功能的思考;(3)就公允价值与在用价值的计量基础和计量风险进行辨析,并预测公允价值的演变趋势,这些内容深化了对公允价值的理解。

      二、现行准则中有哪些对未来现金流的估计以及如何估计

      (一)公允价值与在用价值都反映了对未来现金流的估计

      公允价值计量④要求在市价变动时确认损益,但计量日并没有实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所以,公允价值是对未来某个时点转让资产或者偿还债务时将要发生的真实损益的事前估计。这个计量模式拓展了利润表⑤的内涵,反映了对未来现金流的估计。Barth⑥在Including Estimates of the Future in Today's Financial Statements一文的见解可以帮助对这一问题的认识。Barth(2006)提出:“许多学者反对在财务报表中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样会将对未来的估计引入当期财务报表。然而,在现行的会计准则下,几乎所有的报表项目都或多或少地反映了对未来的估计。这并不奇怪,因为资产和负债的定义就要求包含对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和流出的估计。”

      与公允价值类似的其他计量属性比较多,它们在ED中被统一归入“在用价值”(value in use),以表明其共同的计量基础是与持续使用该项资产有关的未来现金流。所以,在用价值也是对未来现金流的估计。Scott在其著作中讨论过一些已经长期存在的运用现值计量的例子,如应收和应付项目、摊余成本、成本与市价孰低、物业厂房设备价值重估、养老金及其他退休福利,它们也反映了对未来可能的现金流入或者流出的估计,但其中的很多项目不需要计算现值(斯科特,2012)。

      综上所述,现行多数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计量都包含了对未来现金流的估计,这是预期会计的计量基础。但Barth(2006)和斯科特(2012)没有提出来,而不得不在此强调的是:目前准则对这两类计量基础的运用还极少指向未来事项和前瞻性信息,并且主要目的在于估计现行市价和现行成本。有的现值计量是成本属性,比如实际利率法的目的在于按时间价值估计固定现金流量下的各期实际损益。但未来会计在价值预期方面的功能是以前瞻性信息为基础的,这可能在将来形成预期损失、预期成本或者预期收益。

      (二)公允价值与在用价值的计量基础各异

      虽然公允价值与在用价值都反映了对未来现金流的估计,但两者不宜混淆。首先,它们的计量属性不同。公允价值是市场属性,遵循相关性原则,准许对损益变动做双向调整。在用价值通常是成本属性,遵循稳健性原则,损益变动只准许做减记调整。比如,固定资产减值和存货的期末计价,虽然也具有公允性,但毕竟属于管理层的估计,并且不允许确认潜在收益。然后,它们的计量基础不同。在用价值的计量基础主要是持续使用该资产到最终处置所能产生的未来现金流,在减值确认时允许在未来现金流净现值与可变现净值中选取较高者。公允价值的计量基础是脱手价格⑦,必须以交易对手的报价为基础。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计量(财政部,2014a)。这是一种紧盯市场的计量技术,它排斥任何自用视角的估计,即便市场价格显著偏离内在价值,也不允许以管理层估计来替代。所以,公允价值存在难以控制的市场风险,但在用价值通常有可靠性。正由于有以上差别,因此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适用范围有限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3号——公允价值计量》第六条指出:类似于公允价值但又不是公允价值计量的有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以及按在用价值计算的资产减值(IASB,2011)。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也规定:与公允价值类似的其他计量属性的计量和披露不适用于本准则(财政部,2014b)。

      (三)公允价值与在用价值的计量风险不同

      一些经典的在用价值计量技术,如应收账款的期末计价、存货的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厂房设备物业资产的折旧等,计算过程比较简单、审验方法比较成熟,对实际现金流的偏离程度通常是可以接受的。虽然个别公司有重大会计舞弊,导致了会计信息严重失真⑧,但这些会计舞弊主要影响违规公司的股价、声誉和经营能力,对资本市场整体的影响有限。

      但公允价值既可能产生重大会计舞弊,也可能助推金融市场风险。首先,公允价值的重大会计舞弊风险极有可能来自合并商誉。合并商誉提供了两个舞弊工具:一是可以自由裁量资产价格,二是可以择时确认未来损失。由于对产权的估值和审计验证极其复杂并且不易观察,所以合并商誉下的会计舞弊将比以往更加活跃并且隐蔽。然后,资产证券化业务下的公允价值很可能助推金融市场风险。以应收款的证券化为例:原本坏账准备估计误差对金融风险的影响有限,但假若管理层将应收款委托给金融机构做成证券化产品并获得流动性支持。这从商业视角看是金融创新,从经济后果看埋下了多项风险:(1)由于债权参与了市场定价,因此信用风险被市场化了;(2)应收款原本有流动性储备作用,但被提前使用;(3)一些企业以证券化方式进行质押借款,致使债务风险和资本成本增加;(4)管理层可能因此而放松债权管理和倾向于过度销售。与此同时,公允价值为风险资产的提前终止确认提供了计量工具。现行会计准则准许在主要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的情况下进行终止确认,而只保留一个较小的剩余风险在表内或表外披露,这使得几乎所有的违约风险和市场风险都被表外化,导致对或有义务的记录和反映很不完整。此时,公司层面的风险资产加总水平远低于金融市场的实际风险水平,因此虽然在公司层面实现了反映和监督职能,但在市场层面不仅没有履行监督职责,反而因为容纳金融创新而助推了金融风险。

      三、概念框架修订稿中的哪些内容与预期有关

      (一)财务报表的目标和范围与预期有关

      近年来,IASB一直致力于概念框架的修订,在2013年7月发布了《财务报告概念框架评论(讨论稿)》(DP),在2015年5月发布了《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征求意见稿)》(ED),计划于2016年发布正式稿。在ED中,IASB提出了财务报表的目标与范围,以下三项规定值得关注。一是,“财务报表提供某一主体资产、负债、权益、收入和费用的相关信息,这有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评价主体未来净现金流入的前景以及评价管理层对主体资源的受托责任。”(IASB,2015)在这两个财务报表目标中,受托责任由来已久并且备受关注,评价主体未来净现金流入的前景还不被业界熟知,但实际上已经充分体现在IASB对要素定义与计量等关键内容的解释中。二是,“有些信息是通过在财务状况表和财务业绩表中确认那些满足要素定义的项目来提供的。财务报表同样也提供关于确认项目以及那些满足要素定义但未予确认项目的额外信息。”(IASB,2015)在此,IASB强调了表外信息的决策有用性。虽然有些要素项目难以计量,但它们会影响到市场参与者的预测和决策,因此将来可能需要在附注中披露。其三,“只有当关于未来可能的交易或事项的前瞻性信息与理解主体在某期末或某期间存在的资产、负债和权益(即使未予确认)、或某期间的收入和费用相关时,这些信息才包含在财务报表中。”(IASB,2015,p73)⑨在这里,IASB解释了前瞻性信息与当前财务报表的关系:与前瞻性信息有关的未来现金流在有助于理解主体的现时状态时,计入表内;否则,不能计入表内。

      (二)要素定义与预期有关

      IASB在DP中提出资产的现行定义存在歧义,需要删除“预期”和“经济利益”两个名词。在ED中,IASB将资产定义为,“过去事项形成的由主体控制的现时经济资源。经济资源是一项能够产生潜在经济利益的权利。”(IASB,2015)将负债定义为,“过去事项形成的主体承担的转移经济资源的现时义务。”(IASB,2015)对此,IASB有两个解释:(1)资产或负债应当被视为标的资源或义务,胜于被当作经济利益的最终流入或流出;(2)资产或负债必须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或流出,但流入流出的数量可以是不确定的(IASB,2013)。基于这两个考虑,IASB认为资产和负债的定义不应设定可能性门槛,并且也没有必要讨论概率,有些经济资源或义务虽然不满足计量条件,但不意味着它们不是资产或负债(IASB,2013)。

      简而言之,“预期”一词会引起某些经济资源在难以可靠计量情况下可否归入资产要素的争议,这实际上是一个计量问题,不应该影响对资产的界定。所以,在ED的框架下,删除“预期”之后,资产的定义只与过去、现时、未来三个时点的约束条件有关,而与计量无关。“过去”用于定义事项约束,“现时”用于定义控制权约束,“未来”一词隐含在“潜在经济利益”中,用于定义经济资源的属性约束。综合来说,资产定义的改进在于具有可识辨性,并且构建了对某些经济资源(或者潜在经济利益)在不满足确认条件下准许做表外披露的概念基础。

      (三)计量基础与预期有关

      IASB对计量的分类经历了多次修订。2010年版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提出分为: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实现价值、现值四个计量类别(IASB,2010)。DP的计量类别(measurement categories)是:以成本为基础的计量、现行市价(包括公允价值)、其他以现金流为基础的计量(IASB,2013)。ED提议将现行的计量方法统一归为历史成本和现行价值两个计量基础(measurement bases)⑩,现行价值还包括公允价值、资产的在用价值(value in use)和负债的履约价值(fulfilmentvalue)(IASB,2015)。依据ED的解释,现行价值计量(current value measurement)是使用反映计量日依存条件的新信息来提供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项目的货币信息的计量活动(IASB,2015)。(11)在用价值是预期从某项资产的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获得的现金流量的折现值(IASB,2015),履约价值是预期在履行责任时发生的现金流量的折现值(IASB,2015)。

      “现金流量折现值”(the present value of cash flows)在ED的分类方法下被视为一项计量技术,不仅在正文中有大量涉及,而且在附录中有专门指引,这显示了预期的重要性。但现阶段还极少用现值技术估计未来事项。这是一个重要的认知基础,虽然现行价值无不包含对未来现金流的估计,但远没有发展到需要大量利用前瞻性信息估计未来事项的阶段。

      可以发现,新的计量基础有时间和主体两个维度。从时间维度看,报表信息是由过去事项对今天的影响数与未来事项对今天的影响数两部分组成的,当前的会计信息不是过去事项的结果,就是未来事项的现值。从主体维度看,报表信息不是他用基础的估计,就是自用基础的估计。他用基础的估计是公允价值,自用基础的估计是在用价值。这两个维度是理解ED计量理念的基础。

      四、将来可能以哪些方式反映对未来事项的估计

      ED的财务报表前景评价目标与计量基础表明,IASB的理念正在从决策有用性的信息观向计量观转变。斯科特(2012)提出,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意味着财务报告的表内项目将大量使用现值计量。Barth(2006)提出,将来可以取消会计分期,列报全部未来交易,构建一个不同的范式。这些观点是否预言了会计的未来趋势,现在还很难判定。这里不妨从IFRS 9开始讨论将来可能以哪些方式反映预期。

      (一)IFRS 9要求在表内确认预期信用损失

      2009年,IASB在金融危机期间紧急发布《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准则,准许金融机构用预期损失模型对不良贷款进行减值测试,并在未来五年内摊销。经过修订,IASB在2014年再次发布《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准则,计划于2018年1月1日生效。根据新IFRS 9的规定,资产减值的目标旨在确认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显著增加的所有金融工具在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相关评估应考虑所有合理及可支持的信息,包括前瞻性信息(IASB,2014)。并且,主体应当反映:通过评价一系列可能的结果而确定的无偏概率加权金额;货币的时间价值;以及在无须付出不当成本或努力的情况下可获得的有关过去事项、当前状况及未来经济状况预测的合理及可支持的信息(IASB,2014)。在这三项因素中,前瞻性信息是主导因素,但计量结果存在不确定性。

      作为前沿理论问题,预期信用损失的意义在于帮助投资者做出更好的预测,有望减轻顺周期问题和参与调节经济周期。此前,未实现损失是对当前价格变动的确认,已发生损失是对当期已经实际发生且在未来难以逆转的现实损失的确认,当投资者从财务报表读到它们时,均已成为过去信息。“预期信用损失”则是对前瞻性信息的利用和对不确定事项的估计,反映的是依存条件的变化、而非现实损益的变化。所以,未实现损失和已发生损失都有时滞性,但预期信用损失具有预测价值,它体现了ED的前景评价目标,是会计理论向前发展的一个标志。

      (二)将来如何反映对未来的预期

      从理论上说,全部对未来事项的预判都有助于预测和决策,但实际上很难具备基础条件。所以,将来如何反映对未来事项的估计,会存在极大争议。为了便于理解,以下通过案例展开分析。最近,怡球资源(601388)收购前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Metalico的事例受到了市场关注。2016年1月5日,该公司发布了一项重大资产重组预案,将以1.07亿美元(约6.80亿元人民币)收购Metalico公司100%的股权,进入再生资源的上游行业。Metalico在汽车自动化拆解等方面拥有全球领先的技术优势,由于杠杆并购和原材料价格波动而陷入债务危机,在2015年市价低估时被怡球资源的实际控制人黄崇胜先生收购。国内多家机构投资者就此发布了前景看好的盈利预测,认为怡球资源在未来整合国内千亿汽车拆解市场的前景光明。那么,上市公司合并报表可能以哪些方式反映这项长期股权投资的未来收益或损失?

      第一种方式是:维持现行会计处理方式,不需要在合并利润表中确认Metalico公司的未来收益或未来损失。

      第二种方式是:对未来收益不做预期,但要对未来损失做预期。隐含的假设前提是:在决定现行市价时,投资者遵循稳健性原则,会考虑未来损失对当前价值的影响,而不至于把未来收益计算在内。由于提前确认未来损失,而不是在经营状况恶化到一定程度才确认投资损失,因此该理念改进了会计与经济的互动方式,可以帮助投资者对未来价值的预测。但它的测算成本高昂且需要提前披露坏消息,上市公司经理层应该不会乐于接受。

      第三种方式是:在表内确认未来损失,同时在附注中披露收益预测及敏感性分析。这种方式既不突破现行计量原则,又契合前景评价目标,所以很可能为参与准则制定的各方所接受。合理性在于:投资者在估值时也会关注未来收益,只是对预期收益的估值系数可能不同于本期业绩,从而适合于另行披露;加之收益预测有条件依赖性,因此需要有敏感性分析,以帮助投资者对未来的理解。

      第四种方式是:某些特殊事件可能促成在表内确认个别项目的未来收益。这可能是一个经济极度萧条的特殊时刻。由于亟待恢复投资者信心和帮助经济复苏,而将预期会计作为紧急救市方案之一。

      第五种方式是:构建有预测作用的报表体系。由于会计准则主要用于规范公众公司编制对外财务报告的行为,而上市公司的市价主要取决于投资者对公司盈利能力及未来价值的预期,因此股票价格对前瞻性信息和前景评价极其敏感(12),从而将来可能需要编制独立的收益预测报表,有可能形成预期报表,也可能形成有预测作用的分析模型或者指标体系。此外,一些专业机构,如国际综合报告委员会(简称IIRC)(13),可能会有意愿和能力推动会计准则对前瞻性信息的利用。

      五、未来财务报表可能发生哪些变化

      依本文的初步设想,未来财务报表在预期的影响下可能发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将在表内确认部分预期损失和预计费用。这里主要分析它的可行性和有用性。在前瞻性信息下,现值计量无疑会产生新的计量风险,但判断其计量风险可接受程度的关键在于:(1)新的计量风险是影响个别公司,还是影响市场整体;(2)在微观层面的经济后果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3)在宏观层面是否有助于经济的平稳运行和金融稳定性。在金融危机期间,IASB坚持认为会计处理应该保持中立性,主要为投资者服务,金融稳定不应作为财务报告的目标。但从国家经济的大局来看,会计信息的作用还存在局限性,以后在修订概念框架和相关准则时,还应考虑会计信息作为宏观监管工具的角色。

      二是利润表的重要性将会提升。随着资产负债表重要性的提升,利润表的重要性也会提升。原因在于:(1)损益计量将比以往更加复杂;(2)已实现收益是定价的基础;(3)其他综合收益与本期利润共同解释了财务业绩的构成与质量。加之,在经历了多次金融震荡的教训之后,理性的市场参与者、管理层和股东将会再次重视资产的收益实现能力,所以将来对收益实现与可持续性的关注可能不少于对公允价值的关注。这些因素都将提升利润表的重要性。

      三是可能单独编制收益预测报表。由于受到会计期间的约束,在表内确认的预期将极其有限。但是投资者会重视未来交易或事项以及未来现金流量,政府主管部门也会强化监管和稳定经济,因此单独编制收益预测报表的可能性比较大。

      四是将来可能突破会计期间假设。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市场定价普遍以预期为基础,除当期业绩外,价格变动、依存条件、心理预期等都会影响定价。而会计准则又主要用于规范公众公司的对外财务报告,因此一旦准许将对未来事项的预期计入财务报表,那么必然在某些方面突破会计期间假设。这可能引起学术争议,但它在计量观下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而是将来如何应对和加强监管的问题。

      五是公允价值估值技术中的收益法(14)将得到较多运用。一是公允价值估值技术中的市场法,其弊端包括波动性、顺周期问题和某些情况下的活跃市场报价不能代表计量日的公允价值等(15),无论对于发达经济体,还是转型期国家,都是显而易见的。长此以往,人们将会希望既保留公允价值概念,又保留裁量权以对冲市场风险,因此会增加对收益法的使用。二是IASB等权威机构倾向于拓展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三是实际运用中极少对公允价值的市场条件提出约束,导致公允价值正在演变为几乎可建立在任意市场条件和交易基础上的计量理念。四是新的金融工具普遍以未来现金流量或者未来价格变动为交易对象,从而出现可变回报等计量事项。这几个方面都会助推对收益法的采用,其实质是自用性质计量基础与市场性质计量基础的结合,那么公允价值与在用价值也将因此而变得界限含糊。

      六、预期可否拓展会计信息的功能

      关于对未来事项的预期可否拓展会计信息的功能,有两点是明确的。一是当公允价值的市场法难以提供决策有用性信息时,可以通过报告有利于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的前瞻性信息来恢复投资者信心和重建市场预期。二是那些与当前微观层面的经营现状或者宏观层面的经济运行趋势相反的前瞻性信息应有助于减轻现行市价以及现行成本的顺周期问题,进而使会计信息具备调节经济周期的能力。譬如,在宏观经济上行期,银行的信贷资产规模增加,但未来的信用风险也会增加,所以当期业绩的真实水平应等于已实现业绩减去未来损失。在预估未来损失时,对信用风险的计量应充分考虑未来经济下行或业绩衰退的可能性,而不是仅以同向运行趋势作为参考因素。现有两个估值模型,可以帮助对真实业绩的理解:模型一是按照固定比率对信贷资产分类计提风险准备金;模型二是在依存条件发生改变的初期就预计该资产在存续期的全部信用损失。其中,模型一的分类和计算比较简便,但具有时滞性和亲周期性;模型二需要利用前瞻性信息估算未来现金流折现值,核算过程复杂且成本高昂,但有望减轻或抵销部分顺周期问题。其作用机理在于:在业绩高涨时,利用前瞻性信息预计未来损失,可以减轻本期业绩与未来损失的期间错配;在业绩低落时,由于前期已经确认信用损失,因此前后期业绩差幅缩窄,有利于减轻业绩波动。所以,以前瞻性信息为基础,对未来事项的估计有利于减轻顺周期问题。这将使会计信息具有调节生产经营周期和经济周期的作用,进而突破把会计视为“一面镜子”的理念约束,拓展会计在经济体系中的功能,此时可以将会计信息解释为对经济的合理度量。

      就理论基础而言,决策有用性的信息观认为预测公司未来业绩是投资者的责任,会计的责任是吸纳那些对投资者有用的信息并且向投资者报告这些信息(斯科特,2012)。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在认同信息观的基础上,还意图通过提高信息含量来帮助投资者做出预测。在计量观下,会计人员应将现值融入财务报表之中,以确认他们在帮助投资者预测公司业绩和价值时应承担更多的义务(斯科特,2012)。

      虽然计量观主张会计信息应有预测价值,但我们不建议在表内大量使用现值,并且不认为投资者视角的决策有用性可以完整地解释会计的职能。相反,本文认为,计量观和信息观需要完善。当前的概念框架偏重于投资者视角,而缺乏对市场有效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以及会计在经济体系中的功能等基础问题的分析,是有缺陷的。这两者应该并重和取得协调。早在80年代初,在中国本土会计理论中,杨纪琬和阎达五(1982)就指出要从社会属性视角解释会计的作用。阎达五(1983,1988)也提出,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将为宏观社会会计的产生创造现实条件,使它成为宏观价值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葛家澍和李翔华(1986)提出,我国的会计必须立足于微观,着眼于宏观,促进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符合宏观经济发展的要求。这些分析意见在系统思维下从全局意识高度解释会计在经济体系中的管理职能,是有价值的。会计的职能是一个底层理论问题,是构建概念框架的基础。预期会计和前景评价目标提供了商榷这一问题的可能性。相信在未来,会计信息将朝着使资本配置更具效率和效果的方向发展,并在预测、决策、调节方面均表现出重要性,进而成为推动经济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力量。

      ①我国《会计法》总则提出,“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据此,一般认为会计有核算和监督两项基本职责或基本职能。本文将“会计的职能”解释为:会计的工作结果——会计信息,在经济体系中的功能。它以会计与经济的关系为基础,包括但不限于核算和监督这两项基本职能。本文的分析表明,除基本职能外,会计的职能还可能包括预测、协调、促进经济稳定性等。但究竟会计在经济体系中应该或者能够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还是一个有待讨论的问题。

      ②ED及准则对“the expected credit losses”和“the present value of cash flows”等词都有使用。由于现值主要是指计量,所以用“预期会计”(Forward Accounting)、而不是“现值会计”一词概括此类会计活动。

      ③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14修订版),会计活动有确认、计量和报告三种方式,报告还包括列报和披露。

      ④在概念框架和会计准则中,只有“公允价值”(fair value)和“公允价值计量”(fair value measurement)两个名词。学术研究常使用“公允价值会计”(fair value accounting)作为名词。

      ⑤“利润表”一词取自《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⑥Barth曾于2001~2009年担任IASB理事,2009~2011年担任IASB顾问。

      ⑦IASB的表述是,“Fair value is the price that would be received to sell an asset,or paid to transfer a liability,in an orderly transaction between market participants at the measurement date.”(IASB,2015)其中,“would be”是假定将要收到或者支付的价格。在2014年7月23日财政部关于修订《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决定中的表述是,“所能收到”或者“所需支付”。

      ⑧一些典型案例,如四川长虹(600839),蓝田股份(600709),银广夏(000557),绿大地(002200)等。另一些公司则因为行业特性而难以查实舞弊证据,以农林畜牧业的存货计量为例,比如獐子岛(002069)。

      ⑨DP对前瞻性信息给出了首个定义:前瞻性信息是未来导向信息,例如有关前景和计划的信息,并且指出前瞻性信息是以经验为前提和需要专业判断的信息(IASB,2013)。原文是:Forward-looking information is information about the future,for example,information about prospects and plans.The IFRS Practice Statement Management Commentary:A framework for presentation notes that forward-looking information is subjective and its preparation requires the exercise of professional judgement.ED对前瞻性信息有进一步解释。

      ⑩计量基础是计量对象的可识别特征(IASB,2015)。

      (11)原文是,“A measure that provides monetary information about assets,liabilities,income and expenses using information that is updated to reflect conditions at the measurement date.”(IASB,2015)

      (12)以怡球资源并购Metalico公司为例,在多家证券公司连续发布盈利预测报告之后,自2016年5月13日到6月2日,怡球资源股票累计收益率达到30.1%,同期上证综合指数涨幅是2.9%。

      (13)国际综合报告委员会(简称IIRC)是一个由监管机构、投资者、公司、标准制定者、会计专业人士和非政府组织组成的全球联盟,正致力于将公司战略、管理会计、内部控制与通用财务信息整合为一体,以将公司报告演变为沟通价值创造的整合报告(IIRC,2013)。

      (14)依据IFRS 13,公允价值有市价法、成本法和收益法三个估值技术。EP和DP对“现行市价”和“公允价值”两个名词都有使用。

      (15)例如,IFRS 13关于“在计量日前市场闭市后发生重大事件”的举例(IASB,2011)。再如,在剧烈震荡的情况下,即便活跃市场的交易价格,也会偏离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等极端异常的情况下,市场定价机制已经失灵,交易价格难以表示公允价值。

标签:;  ;  ;  ;  ;  ;  ;  ;  ;  ;  ;  ;  ;  

预期会计的理论基础与展望_会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