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高明区不动产登记中心 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用地逐渐减少,土地管理部门将目光转向城镇,不断挖掘城镇土地潜能,在国家不断征收城镇土地的情况下,城镇居民收入增加,城镇土地管理制度渐趋成熟,但管理中仍存在漏洞。鉴于此,本文围绕城镇土地管理展开讨论,总结提升土地利用率的意义,论述现阶段我国城镇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的措施,希望给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管理;城镇;资源利用率
在短时间内,自然发展处于平稳状态,土地面积不再扩大,如何利用好现有土地资源,是土地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为缩小城乡建设差距,管理部门提出新型城镇建设理念,以实现五位一体为目标,致力于打造社会主义新城镇,因此城镇土地潜能不断被挖掘,城镇发展速度加快。土地不断被开发,其带来的影响有好有坏,居民面临耕地减少问题,土地资源管理有待进一步强化。
一、强化城镇土地管理的意义
(一)土地管理内涵
政府行使土地资源管理权力,在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调节下,实现对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土地管理旨在挖掘其内在潜能,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保证土地价值得到最大发挥,在此基础上注重人与生态和谐发展,尽量以最小的生态牺牲,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下,我国提出新型城镇建设理念,人类逐渐认识到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二)土地管理的重要性
在广袤的土地上,各地区气候、地质条件都存在明显差异,针对地区特点进行土地管理,与当地生态环境相适应,协调土地资源配置,缓解人类、自然生态间的矛盾,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因此土地管理很有必要。城镇土地以耕地为主,在建设新型城镇的过程中,耕地占用过多,导致城镇粮食产量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居民收入,协调耕地、建设用地矛盾,是土地管理的主要工作,挖掘土地潜能,实现单位面积土地增产,有效解决各种矛盾[1]。由此可见土地管理在城镇建设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强化土地管理势在必行。
二、土地资源管理现存问题
(一)粮食供给减少
土地资源普查每隔几年就进行一次,国家加大对土地的整改力度,城镇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为扩张城镇面积,周边农村逐渐并入城镇管辖,除改建农村房屋外,大量耕地被占用,用以建设各项基础性设施。耕地锐减,导致粮食年产量下降,农业用地逐渐向建设用地转型,但城镇并未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粮食产量自然下降,农民无地可种。
(二)城乡差距逐渐扩大
城镇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人均收入处于中等水平,目前我国将工作重点放在城乡建设上,城镇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但农村人口仍旧以打工为生,城镇发展对乡村发展的带动作用很小,两者差距逐渐拉大,尤其是在教育、交通方面差距最为明显。
(三)土地流转缓慢
将土地承包权保留下来,只转让土地的使用权,称之为土地流转。此种土地管理模式目前在城镇土地利用中比较常见,通过土地流转,政府能更好的利用与规划土地资源,但此模式在一些城镇很难实行,这与城镇居民认知不足有很大关系,很多居民不愿意让出土地使用权,阻碍政府对土地资源的分配及利用[2]。
三、强化土地管理的相关措施
(一)挖掘农田潜能,合理规划土地
统计城镇林地、农田等多种形式用地,划出高标准农田,实现农田旱涝保收,不断挖掘耕地潜力,增加有限农田的粮食产量。剩余耕地转化为城镇建设用地,建设集环保、实用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城镇。
工业发展不断推进,与耕地占用保持双向平衡,确保城镇用地价值发挥到最大。作为城市和乡村的过渡聚集区,城镇功能比较多样,除保留少部分农田外,其它土地规划必须合理,如基础设施、绿化及娱乐等多种形式占地,必须合理规划,城镇房屋占据总面积的50%以上,满足居民日常居住即可,减少空置房屋数量,避免土地资源浪费。每个小区必须栽种绿化带,将花坛、草坪等设置在小区内部,减少闲置土地面积,并在小区内规划运动场地,增加小区内基础设施,提升土地的空间容量。
将闲置土地收归国有,用于建造学校、医院等公用建筑,保证城镇的粮食产量,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制定相应的土地管理制度,土地用途确定必须通过国家监管部门批准,城镇政府不能随意滥用土地资源,上级政府要加强核查,将土地规划和政府绩效挂钩,进一步约束政府,实现对土地的合理划分。
(二)完善整体规划,缩小城乡差距
消除城乡差距是目前政府工作的重点,为落实土地资源管理,提升土地利用效率,要完善土地管理实施细则,按照编制细则,完成土地分级管理、建设用地划分等工作,处理好人口、土地、环境三者间的关系,协调土地资源,实现农村到城市的快速过渡[3]。如图一所示,是某城镇对土地资源的改造,以此将城乡差距不断缩小。
图一 土地改造对象及范围
首先对旧城镇进行整体改造,按照城市规划标准对城镇重新规划,保存有价值的古建筑,其它建筑集中到一起,重新规划街道布局,建筑分布在街道两旁,对老旧基础设施进行翻新。不同性质土地由不同主体参与改造,国有土地资源由政府主导改造,改造比较彻底。集体土地由市场参与改造,如房地产投资商投资建房、建厂等,属于城镇局部改造。土地性质介于两者之间的,由企业、政府合作改造,此类土地只适合微改造。
其次是对旧厂房的改造,统计城镇废弃厂房,重新翻新建厂或者直接推翻修建楼房,占地面积较大的旧厂房,适合改造成工业园区,占地面积较小厂房,适合改造成商住一体楼,改造目标都是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
最后是对旧村居的改造,多分布在城镇外围,具有很强的人文、艺术气息,以平房、矮楼房为主。改造时注意保留村落的原有风格,适当加高建筑,将零散住户集中起来,形成城镇郊区,治疗旧村居环境,加强环保宣传,实施垃圾集中处理措施,打造生态宜居的城镇氛围。将城镇建筑规划整齐,有效增加空余土地面积,可用于建设运动场地、公共卫生间等公用设施。
(三)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加速土地转型
城镇建设不应该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在扩充土地容量的同时不断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若不采取相应措施,人类将难以与生态和谐相处,生态环境将不再适合人类居住。鉴于此,城镇土地管理必须健全生态补偿机制,首先土地利用时将生态破坏降到最低,实行边治理边开发的措施,让开发与生态建设速度持平,避免环境恶化。
其次,对城镇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很多小城镇以农业生产为主,政府可分析城镇优势,若城镇周边有矿产,可将土地资源用于工业生产,若城镇具有文化特色,可开发旅游景点,大力开展服务业,逐步弱化农业主导地位,保证城镇产业结构合理,不断提升居民人均收入水平。
最后,组建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土地资源谁开发就由谁保护,开发者需对土地所有者支付相应补偿,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占用耕地必须严格按照制度对土地所有人进行补偿,严禁强制性占用土地。坚持“谁破坏谁恢复”的管理原则,如城镇中修建工业厂房,排放污染物时必须先净化处理,达标才能排放,为减少土壤污染,需增加厂房周边树木种植量,迁移工厂时尽量将土地恢复原貌,不愿治理者需向有关部门上交恢复治理资金。制定“污染惩罚制度”,谁破坏土地,按照惩罚制度交罚金即可[4]。
在生态补偿制度中明确规定,补偿方式、范围等,加快土地转型,落实补偿条款,两者齐头并进,加快城镇建设及转型。
(四)提升土地承载能力,合理布局人口
1.“以土定产”
城镇土地的土壤性质决定其使用潜力,土地管理时必须分析土壤环境,在土地上开展合适产业,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如考察某片土地比较肥沃,可用户作物种植,配合先进种植技术,在有限土地范围内提升粮食产量。地下岩层稳定性较强,适合修建高层建筑,减少地基加固成本,楼层越高容纳人数越多,土地利用率随之提升。
2.提高土地承载力
城镇可将周围村落合并起来,扩张城镇面积,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不断提升其承载能力。如投资建厂,组建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居民工作问题,同时提高土地利用率。在城镇中投资餐饮、住宿等服务产业,将边边角角土地合理利用起来,从而提升城镇经济收入。
3.避免人口集中
建设不要只集中在城镇中心,也要利用郊区土地修建别墅、休闲场所等,将城镇人口分散到各个地方,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为城镇居民营造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
(五)明确土地产权
很多城镇在建设过程中,因土地产权问题常出现各种纠纷,为避免此问题,必须按照土地制度对土地进行等级、产权等划分。如表一所示,是各类土地产权详细划分。
表一 城镇土地产权划分
四、结束语
城镇在联系农村与城市中发挥重要作用,城镇一边合并小村落,一边向现代化城市发展,土地资源是城镇不断发展的根本,只有合理规划土地资源,才能使城镇建设速度更快。强化城镇土地管理,不断提升土地利用率,是目前城镇建设的主要任务,在挖掘土地潜力的同时,要注意生态保护,让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打造生态、环保型城镇。
参考文献:
[1]王振坡,王营营,韩瑞青,等.我国城市土地储备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 ——基于新公共管理视角[J].中国房地产(学术版),2017(6):37-44.
[2]苏衍森.论人地和谐的土地资源管理机制[J].安徽农业科学,2017(30):183-186.
[3]王郴.论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1):2604-2604.
[4]孙钦洪.强化城镇土地资源管理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J].居业,2019(3):172-172.
论文作者:瞿文雄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6
标签:城镇论文; 土地论文; 土地资源论文; 土地管理论文; 生态论文; 耕地论文; 政府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