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_科学论文

科学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_科学论文

科学地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要思想论文,代表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伟大的科学理论。对待这样一个科学理论,同对待任何科学理论一样,应当采取科学的态度进行研究和宣传。这样,不仅对其能加以完整、准确地把握,而且其社会影响力能发挥得更为充分、更为深刻。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愈来愈走向深入时,强调“科学”二字尤为重要。为此,笔者谈点个人的认识。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历史经过和发展历程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2000年春天提出的。在它提出后不久,我曾经在一次座谈会上讲过:“三个代表”虽然是从加强党的建设这个角度提出的,但其意义绝不限于此。它是在我们国家处于两个千年之交,面对加入WTO组织的挑战和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关头提出的。这样,它对整个改革开放的全局不能不具有指导作用,对引导国家跨越千年世纪不能不具有领航作用,因而不能不是统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的总纲。理论工作者不仅要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上来论述“三个代表”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揭示它的方法论意义,并研究它对国家未来发展的全局性影响。

基于这一认识,我沿着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19日至25日在广东视察高州、深圳、广州等地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地方,走访了10天。通过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经过和发展的思路的历史考察,对其中的方法论意义,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

江泽民同志是2000年2月19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到达高州的。第二天上午,召开有县(市)、镇、村干部30余人参加的座谈会,听取党建工作汇报。当日下午,在有近四百人参加的“三讲”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讲话的内容很丰富。简单归纳起来,是“三个想一想”、“四个坚持”和“五个始终”。所谓“三个想一想”,是要求每一个领导干部经常都应想一想: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官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所谓“四个坚持”,是勉励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学习,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坚持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在讲话中,最重要的是提出我们党要做到“五个始终”:即始终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成为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始终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始终强有力地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在这“五个始终”中,首次讲到我们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成为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这已经蕴涵了“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内容。

2月21日上午,江泽民同志到达深圳,接连两天视察参观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还有其他一些高科技产业企业。2月23日,在顺德市召开企业党建座谈会,并参观几个企业。

2月24日,江泽民同志在广州考察,看了几个企业的经营和生产情况,召开党建工作座谈会。与前几次座谈会不同的是,他与大家一起探讨文化方面的问题较多。

2月25日上午,江泽民同志在听取广东省委的工作汇报后,作了重要讲话,涉及的问题十分广泛,但中心内容就是现已收入《论“三个代表”》一书的开篇之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如何做到“三个代表”》。这次讲话,他首次完整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指出:“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他还向全党提出“要深刻认识和牢牢把握这‘三个代表’”,“请大家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共同加以研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毫无疑问,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时期领导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根据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经验、现实需要,在周密的理论思考和充分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2月的广东之行,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首倡之地。

2000年5月8日至15日,江泽民同志到江苏、浙江、上海等地考察,继续就加强党的建设等问题进行调研,参观过一些企业集团,同一些地方领导、有关负责人和方方面面的代表开过座谈会。2000年5月14日,江泽民同志在上海召开的党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进一步论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意义,强调这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并向全党提出了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贯彻到党的全部工作中去的号召。

此后,江泽民同志还到其他一些地方视察,继续就“三个代表”问题发表了许多重要意见。根据我的考察研究,至2000年8月他在东北视察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初步定型。 在同年10月召开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对“三个代表”问题作了比较展开的阐发。他首次明确指出:“我们开展的各项工作,都要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看看我们所采取的措施、所做的工作,是不是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符合的就毫不动摇地坚持,不符合的就勇于实事求是地纠正。”这标志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新的理念已经走向成熟。

在2001年,江泽民同志还视察了不少地方,继续论述“三个代表”问题。为了准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的讲话,还由中央有关部门组织多个课题组进行调研。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江泽民同志发表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的讲话(即“七一”讲话)。他深刻论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其每一个内涵都着重从两个层面进行分析,着重回答为什么要始终代表和怎样始终代表的问题;并论述了它们三者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关系。“七一”讲话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面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状况的巨大变化,回答党的建设遇到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他强调:“三个代表”,“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要求”。经过“七一”讲话的理论构建和多方面的展开论述,2000年春天提出的“三个代表”这个新的理念,至此,初步地具有了一定的理论形态,开始成为一个新的理论体系。这个新理论,能更深刻地揭示执政党建设的规律、更鲜明地体现党的建设的时代气息、更集中地说明新时期党的各项工作的本质要求。

“七一”讲话对于“三个代表”思想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我们党对“三个代表”思想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现在回顾这段历史,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如果没有“七一”讲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的十六大上被确立为指导思想是很难想象的。

2002年的“5·31”讲话,首次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要适应实践的发展,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贯彻“三个代表”思想的根本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些新观点,不仅明确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意义和指导思想地位,而且提出了把握贯彻它的三个基本要素。这“三大要素”,相对于最初的三个基本点来讲,是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如果说三个基本点主要是讲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然问题,那么,“三大要素”则着重讲“三个代表”思想的所以然问题,其理论性更强了。这是对“七一”讲话的丰富和发展。

十六大报告,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既对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治党治国的历史经验作了深刻总结,又明确了未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工作任务。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工作任务,报告进一步对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作了深刻论述,展开地强调了坚持“四个必须”,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这样,经过两年多的阐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立论依据、科学内涵、基本要素、传脉关系、精神实质、体现途径、历史地位等问题,都得到了比较充分的说明。在全党广泛认同的基础上,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客观要求,是全党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识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

根据江泽民同志发表、阐释、论述“三个代表”的上述讲话,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历程,可以对其具有标志性的若干段位作这样简要概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初发端于高州,首次明确于广州,强调意义于上海,思想成熟于十五届五中全会,形成理论形态于2001年“七一”讲话,丰富展开于“5·31”讲话,科学定位于党的十六大。

这样的概括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主要是为了便于把握这个伟大理论发展成为党的指导思想的若干历程。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指向的深刻揭示

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的党中央继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向前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理论方面而言,这集中地反映在胡锦涛同志2003年的“七一”讲话中。

胡锦涛同志的“七一”讲话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推进是多方面的。最具标志性的是:在十六大提出的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个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提出: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并对这面新的旗帜的科学内涵、实践基础、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作了深刻阐述。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的解读。

应当怎样理解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的解读呢?它与前两年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怎样衔接?这就首先需要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两个显著的理论特点。其一,它更具与时俱进性,自提出以来,其科学内涵的拓展和理论形态的构建异常鲜明;其二,它是一个由治党及至治国的理论。这两个特点紧密相连。其二随着其一,不断显现出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2000年春天最初提出时,着重强调的是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问题。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6月9日中央党校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在广东考察时提出“三个代表”要求,是经过了长时期思考的。要回答在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样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正因为如此,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从总结我们党80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出发,立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面向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在阐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据、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之后,主要论述了如何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就此而言,可以说,那时全党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第一印象”,主要是从治党理论方面把握的。

但是,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论述的党的地位的“两大转变”,不仅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对如何领导好国家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我们国家的历史特点和现实状况,决定了“治国必先治党”,而治党,归根结底,也是为了治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那三个基本点,虽然是对党提出的要求,但所论及的具体内容,无一不是治国的根本问题。事实上,中国共产党治理国家,归根结底,就是通过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离开了这三个基本点,国家不可能治理好,党就不可能为人民群众所拥护。这充分说明我们党肩负的历史重任,是“一身兼二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反映了这个历史特点,即由治党及至治国。江泽民同志指出:“三个代表”要求,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领导核心的基本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坚持把全面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统一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统一于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这段话初步地概括了这个理论特点。

如果说,经过2001年“七一”讲话,全党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治党理论这个侧面的认识已达到一个新境界,那么,十六大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论述了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政策,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则凸显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治党的理论,又是治国的理论。这样,经过十六大,全党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胡锦涛同志2003年的“七一”讲话,进一步论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渊源和理论创新、思想本质和衡量标准、指导实践和继续探索的许多重大问题,更加深刻地说明了它的理论基础、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在强调它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同时,展开地论述了它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和三大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的问题有重大指导作用。这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治党治国新理论的丰富内涵,更加鲜明地层现出来。

具体说来,胡锦涛同志的“七一”讲话,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理论上作了新的阐发: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胡锦涛同志认为,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地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地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理论。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赋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实践要求。胡锦涛同志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每一个基本点,过去都有过论述,但将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以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坚持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作为“三位一体”的完整思想提出,并上升至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的高度,这是革命导师的本本上从来没有讲过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高度概括的形式,表达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最终由先进生产力决定、由先进文化引导和由人民群众推动的基本原理。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明了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和共产党人最终目标的现实途径。胡锦涛同志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既坚定不移地为崇高的社会理想——共产主义而奋斗,又强调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一定要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这就要求坚持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既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的发展,又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经过长时期努力,不断向党的最终目标前进。为此,十六大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近期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根植于人民的政治立场的原理,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努力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全面要求。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要更加鲜明地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样,就使我们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的阐发,对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指导思想和党的任务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新的发展

胡锦涛同志对这个问题虽然没有专门论及,但这是2003年“七一”讲话的一个重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治国理论,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认识。他说: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对此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

党的十四大把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体系和内容曾经概括为九条。以此为参照,胡锦涛同志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怎样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作了相应的论述,指出: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比如,提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关于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思想,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等等。

这样一些重要思想观点,包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体现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同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相互促进的进程。

这些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充分表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许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因而,也如胡锦涛同志所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指针

党的十六大有一个鲜明的主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的一个特别引人注目之处,就是明确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根据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到二十世纪末,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已经胜利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但是,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将本世纪头二十年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这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重要任务。

胡锦涛同志的“七一”讲话,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我们党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奋斗目标的征程中,将长期面临的三个重大课题。这就是:在世情方面,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妥善处理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种复杂和不确定因素,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牢牢掌握加快我国发展的主动权。在国情方面,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个社会主要矛盾,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国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在党情方面,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党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始终成为团结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胡锦涛同志说:能否始终解决好这三个重大课题,关系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重大课题提供了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指明了方向。对此,他从四个方面作了分析。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概括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科学预测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规划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宏伟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道路。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紧紧把握我国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作出的正确论断,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获得了广大群众积极拥护的强大基础。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确把握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深刻分析国际社会各种力量和矛盾的交互运动,在我国外交工作方面制定的战略策略方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国际安全保障。第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以丰富的时代内容,确定的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的深刻分析,是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提到新高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作了新的表述,对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原来的表述和胡锦涛同志的新表述,其思想实质是一致的。原来的表述是直接着眼于在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和怎样建设执政党这样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新的表述则着眼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然是建党八十多年历史经验的最新总结,那么从党发展的全过程来看,其本质就不能不突出党的宗旨,这是贯穿始终的。因此,从建设执政党的要求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可以表述为执政为民四个字;从党发展的全过程来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就需要表述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八个字。这是从不同的角度所作的不同的表述。当然,新的表述由于扩大了外延,其内涵也就更丰富、更完整。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又应当是其成果的享有者。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不仅提出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也指明了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途径。因此,胡锦涛同志指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本质。“这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为此,他对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一是必须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二是必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三是必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他特别提出“群众利益无小事”,要求对弱势群体的困难,一定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帮助解决。只要这样,“我们就能集聚起强大的力量,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

胡锦涛同志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面新的旗帜的新的解读,使全党对它的认识在总体上升华到了一个新的理论层面,也给予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一个新的推动力。

三、正确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而且,它直接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怎样把握两者间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是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不能不回答的问题。

在我看来,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认识:

首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同“根”同“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明确指出:第一,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第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解决不同的历史主题的科学理论。但是,都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它们共同之“根”,相承之“脉”。正是这样同“根”同“脉”,才使它们之间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典范,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也可以说是发展了的邓小平理论。因此,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坚持邓小平理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其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邓小平理论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初步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为中国共产党人长期苦苦求索的问题,构建起了既具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共性的,又同此前的理论形态有重大区别的新社会主义观,不仅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而且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以来形成的又一个理论形态的新阶段。它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虽然是在2000年春天初次提出来的,但是,它的实践基础却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如前述,它通过对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实践经验的总结,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面对新世纪新阶段的新情况,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因而,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再次,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都是坚持的同一条道路,其理论属于概括同一条道路实践经验的理论。这条道路即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是这条道路的开拓者。党所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属于探索这条道路所开创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邓小平理论就是对探索这条道路和开创这项事业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因此,邓小平理论最初在十四大的表述,就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然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那么,也可以说,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同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如果说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本源理论,那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丰富和发展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始者;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事业,我们在前进中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新情况新课题,还要应对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因此还要继续进行新的实践和新的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的主体,是生于这片热土的中国人民,以及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只要这个历史过程长期存在下去,只要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将继续探索下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亦将不断与时俱进、继续发展。

标签:;  ;  ;  ;  ;  ;  ;  ;  ;  ;  

科学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