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论文_钱慧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中医院 江苏泰州 225500

摘要:目的 对在肿瘤护理过程中PICC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8月到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肿瘤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采用了PICC置管术,对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PICC在60例肿瘤患者护理的临床应用中有效率为83.33%,显著高于治疗前有效率63.33%,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PICC置管术进行护理干预后患者感染率为6.67%低于治疗Ian26.67%的感染率。结论 PICC在肿瘤护理的过程中效果明显,相关医疗机构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与应用。

关键词:PICC;肿瘤护理;临床应用

PICC在肿瘤护理过程中效果明显,相关的人员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积极的对PICC肿瘤护理水平进行提升,这对于肿瘤患者的治疗以及康复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相关医疗机构在对患者进行肿瘤治疗的过程中必须把PICC作为核心的护理内容之一,这对于肿瘤护理有效性的提升于保证上所具有的意义都是非常明显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60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4例,女26例,患者年龄24~70岁,平均年龄(46.8±6.4)岁;肺癌20例,乳腺癌16例,肠癌16例,脑肿瘤3例,淋巴瘤5例。

1.2方法

1.2.1置管方法(1)首选贵要静脉,其次是头部的静脉与肘正中的静脉等。之所以要首选贵要静脉,是因为贵要静脉具备直、粗的特点,而且贵要静脉的静脉瓣也比其他部位静脉的要少。这样,当患者的手臂和躯干呈现垂直状态时,通过穿刺贵要静脉这种途径能更直接地达到上腔静脉,而且这种穿刺方法的成功率相对而言是最高的。因此,要首选贵要静脉。(2)测量插管的长度:一般来说,平均插管长度,从上肢左侧测量为(41.26±3.84)cm,从上肢右侧测量为(37.78±3.84)cm;此外还需要精确测量的是双侧上臂的臂围。而上肢左右两侧的插管长度测量方法是:首先手臂外展成90°,然后从预穿刺点的位置开始,沿着静脉的走向一直到腋下,再从腋下延伸至右胸锁关节,最后再向下延伸到第3肋骨间隙。(3)操作:常规的消毒穿刺点,直径都要在20cm以上,备以无菌手套和无菌毛巾,管道也必须要预先用生理盐水冲洗,然后按照预计的管道长度来修剪导管,再之后就用插管鞘来开始穿刺,这时需要十分注意的是,进针的角度必须保证在15°~30°,当出现回血时再进针少许并送鞘,然后撤出穿刺针,最后要将导管从插管鞘中一直送进中心静脉并直至预先测量的长度,之后就是把插管鞘和导丝都撤出来,再连接肝素帽,使用肝素盐水来正压封管,再用酒精或是碘伏来对穿刺点附近局部进行消毒清理,并用透明胶膜来固定导管[1]。

1.2.2研究方法

对这60例患者个性化地进行PICC置管术的治疗,及时总结PICC置管法的效果。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60例肿瘤患者在行PICC置管术治疗后,护理前见效与感染情况见表1。由表可知,PICC在60例肿瘤患者护理的临床应用中有效率为83.33%,显著高于治疗前有效率63.33%,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PICC置管术进行护理干预后的感染率为6.67%,显著低于治疗前感染率26.67%,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在肿瘤患者护理的临床应用中,不仅具有很高的置管成功率,还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病痛症状,减少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

3讨论

肿瘤患者因疾病化疗需要,需长期静脉输入营养物质及药物等,但传统操作需进行反复静脉穿刺,加重患者躯体痛苦,同时增加对其外周血管损伤。PICC为最安全可靠的静脉输液方法,操作简单、安全,维护方便,且便于长期留置,已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3.1肿瘤护理中PICC管的应用情况分析

在传统的临床治疗中,由于患者身体虚弱,或是因为做化疗的需要,必须经常性地进行中期或长期的静脉注输高浓度的营养物质或是化疗药物,而传统注输药物是要进行反复的行浅静脉穿刺的,这样,患者几乎不堪忍受反复的静脉穿刺所带来的痛苦。并且,在传统的治疗中,反复穿刺输液和化疗用药也会破坏外周血管。而在肿瘤护理中应用PICC,因为导管的尖端是定位在锁骨下静脉或是上腔静脉,而这些部位的血流都十分丰富,循环也就很快,就算是化疗药物这些刺激性很大的药物,都能够迅速地被稀释,从而很好地减轻了对血管的刺激与破坏,进而保护整个上肢的血管网[2]。

3.2护理要点

3.2.1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置管前应向病人或家属说明置管目的、必要性,取得病人和家属的理解和支持。②术前准备:术前保持病室安静及整洁,减少室内人员流动。更换床单位用物,并保持床单位的干燥、整洁。了解病人凝血功能及血液粘稠度情况,协助病人清洁手术野及皮肤,保持皮肤完整及清洁、干燥。协助病人剃胡须、理发、剪指甲、更换病员服[3]。

3.2.2术后护理①术后观察:置管后24小时内密切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肿胀,触摸穿刺点周围有无疼痛、硬结。监测心率变化、输液速度。观察病人体温情况,如有不明原因发热应考虑可能由导管引起。测量臂围变化,并做好记录,以防止因血管内插管造成血液循环不畅而出现的肿胀。②导管护理:每日检查导管固定是否妥当,穿刺后透明敷贴3天内每天更换一次,以后每周更换2次[4]。每日观察输液滴速情况,检查管道是否通畅。注意掌握正确的冲管和封管方法。嘱病人于穿刺置管后4小时开始握拳及适当的屈伸前臂活动,并与第2天上午开始,每日输液前做屈伸及握拳20次,临睡前各20次。密切观察病人穿刺点有无出血及导管有无堵塞现象,及时汇报医生,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止血或溶栓药物治疗[5]。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PICC技术治疗肿瘤的60例患者,经过专业护理后,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未出现提前拔管及上述并发症情况,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经长期临床验证发现,采用PICC技术治疗肿瘤感染和血栓的发生率极低;留置时间长,护理简便,病人痛苦少,平时只需注意定期常规消毒和正压肝素封管。PICC技术治疗肿瘤需正确的临床护理干预,以此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对患者的恢复有促进意义,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6]。

参考文献:

[1]安志洁,赵丽萍,陈鹏.改良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17(28):3405-3408.

[2]叶艳平,段军,方桦,等.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药物预防的探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4,(5):548-551.

[3]万永慧,陈三妹.经中心静脉导管溶栓治疗PICC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35(12):1310-1312.

[4]汪利锐,许丽贞,黄雅楠,等.PICC置管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5,7(10):142.

[5]张波.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26:99-100.

[6]马晓燕,高玉芳,魏丽丽,等.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5(11):2290-2292.

论文作者:钱慧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6

标签:;  ;  ;  ;  ;  ;  ;  ;  

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论文_钱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