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通信工程的安全管理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在新技术新业务的环境下,我们还用传统的安全处理方法对处于高科技前沿的信息通信工程进行管理,必然存在诸多不足。本文探讨使用大数据、无人机、机器人等技术,对新的安全管理手段进行研究,以期提高施工安全管理的水平,促使工程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大数据 无人机 机器人 安全管理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做大做强步伐的加快,各项业务收入迅猛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劳务人员结构也悄然发生了改变。其中,安全管理的主体对象、观念意识、作业行为等变化,使管理难度明显加大,管理人员无所适从。信息智能时代的出现为日常生产管理带来了许多机遇,实力雄厚的企业已经开始投入到信息智能建设中,他们从对安全管理大数据的研究分析,到无人机巡查施工现场,从机器人作业有限空间,到智慧工地的全方位安全管理,这些都为现今的安全生产带来更多的辅助工具。
一、安全管理大数据的研究分析
大数据(big data)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技术的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换而言之,如果把大数据应用在施工安全管理分析上,那么实现安全控制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从而将安全隐患及时管控。
大数据的安全分析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利用同类工程的历史海量大数据,结合具体工程的数据,可以从看似不相关或者肯定相关的工程信息中,相关人员及时解析事故、问题和隐患的根源,提前预知安全风险。
第二,立足于大数据时代,与企业标准管理ISO制度的相互结合,创建安全管理的完善体系,根据专业特性,实时为施工现场规划标准建设流程,避免不规范施工风险,确保施工现场被全方位的监督以及管理,便于企业资源和数据信息使用效率的提升,促使管理机构和安全监督机构的有效沟通,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效果。
第三,从大量实时数据中快速识别出不安全施工行为。施工现场会产生大量数据信息,主要涉及到施工人员、特种车辆、作业方法、防护工具等,借助大数据数字化功能,对现场进行全过程监督,查找收集和传输的数据信息,强化现场的安全管理环节,做好安全数据信息检测和警示工作,及时传送安全管理的信息。
第四,分析存储所有安全大数据,建立安全管理监测机制。结合管理机制对的教字化管理要求进行全面优化,将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借助公开的手段呈现出来,也就是赋予安全管理体系有一定的查询功能,对设备的安全使用周期进行确定,加强对施工安全管理的监督程度。
第五,为管理层提供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依据。现阶段,信息通信工程应该对原有的安全管理机制进行优化,给予企业和专业人员的安全管理创造便利条件,做好机制和合理相互统一的工作,给予其提供大量的数据信息,及时找到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升安全管理的质量。
以前,由于分析工具的不完善,很多数据并没有得到充分地开发利用,因而其价值也并未完全实现,大数据的出现对解决此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二、无人机的安全研究
随着民用无人机技术的不断成熟,无论从提升工作效率、劳动力和时间,还是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有显著的作用。在信息通信工程建设方面,除了能监视高空钢件吊装安全作业、长途干线施工进度、高速公路现场材料准备情况等,无人机还能智能提前规划建材运输和施工路线,降低社会干扰,保证施工进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无人机的安全应用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无人机的现场安全巡视作用。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我们的从业人员比较复杂,文化程度较低,整体素质不高,安全生产意识有待加强,所以无人机监工就可以运用在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无人机在施工现场将整个监控过程实时传送至后端,运管人员结合分析软件,整个施工现场便能够很清晰的展现在决策管理人员面前,对了解高空作业和有限空间等重点施工段的进度快慢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此外,无人机也能够近距离接触施工现场,这样能够使得长途线路、超高铁塔等工程细节的安全问题容易发现,方便工作人员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制定安全措施,同时也减少了安全检查的工作强度,增强了检查范围和力度。
第二、无人机对周围环境的监测。地质结构、施工天气、近邻施工对工程建设的正常进行也有较大影响,因此,无人机可以将拍到的地质结构影像实时的传回,将现场施工的天气情况以直播的方式传回后方,对周围近邻的施工场地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在这些情况下无人机都可以发挥独特的优势,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三、无人机辅助施工。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日渐成熟,其辅助能力也逐步增强。对于一些规模大、造价高,安全和质量目标任务重的国家级长途通信线路工程,各类特种设备和大型设备多,现场管理难度大,安全隐患多,采用无人机进行小型工器具的运载可以弥补任务标施工人员上下往返,设计人员可以利用无人机对高风险区域的现场测绘工作等。
如今,人力成本越来越高,无人机的重要角色或许将在信息通信行业中逐渐显现,值得一提的是,无人机对高空拍摄的图片和视频进行整理后,不仅可以应用在现场资料收集、工程验收、评优图片,还可以用于项目或者公司的形象宣传使用。
三、机器人的安全研究
2019年1月,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孙华山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的安全生产还处在脆弱期、爬坡期和过坎期,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监管,同时推动机械化、自动化,把有限空间、危险化学品生产等危险岗位的人员换下来,风险大的岗位要用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在医疗、物流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为诸多领域打开了新的大门。在通信施工领域中,智能机器人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探索与尝试的阶段。随着5G建设的积极推进,各地通信线路和管道的数量、规模不断扩大,智能机器人的应用,也必将代替施工人员处理有限空间、带电作业等复杂问题,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通信施工现场利用智能机器人的优势:
第一、智能机器人可以在各种高危条件下工作,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无间断不休息地工作,人是做不到的;
第二、机器人可以将程序预先设好,可以比人做得更精准。特别是高空作业和有限空间,机器人可以克服高危环境的影响,按照程序准确无误的施工;
第三、智能机器人可以做人无法完成的事情。比如在灾后地区需要快速抢通基站信号、架设通信机房,建造大量房屋建筑安置灾民,机器人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展望未来,施工机器人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全球施工发展的方向,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智能机器人必将成为未来施工的主力军。
四、总结
在这个信息化、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在不断的尝试新技术、新工艺来改变老旧的生产组织方式和信息处理技术。大数据、无人机、机器人更是像洪水一样来势汹汹,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应用。随着技术创新浪潮的层出不穷,利用新技术可以为工程建设安全管理进行增值,使建设过程更安全、经济和高效。
参考文献:
1、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安全生产管理》,应急管理出版社,2019.7
2、刘鹏,《大数据》,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1
3、王博申、周安宏,《无人机在通信勘察领域的应用研究》,中国新通信,2015年第19期
4、沈海晏,《机器人带来的安全变革》,劳动保护,2016.7
论文作者:邹林1,李春园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20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