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主体的结构,对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工程的建设阶段中,需要结合技术的核心的,对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技术进行应用。在目前的工程建设中,无论是商用建筑还是民用住宅,主体结构的稳定性都是建筑在建设与使用中人们的关注点,需要对此给予更多重视。鉴于此,本文对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研究
引言
在建筑主体工程结构工程的建设中,需要给予工程建设更多的重视,对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不同阶段的施工等展开有效的管理。其中,建筑施工中对钢筋工程的建设以及混凝土的浇筑过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要结合这些建筑阶段的特点,严格的控制技术的应用,保证结构的核心施工工程稳定性。
1建筑主体施工技术的相关概念以及应用意义
在目前的建筑施工中,建筑项目的建设特点有这样的表现,由于土地较为紧缺,城市中的高层建筑、大型建筑等项目建设的展开广泛,同时随着建筑设计理念的多元化,在建筑的结构上也呈现出了更多的个性化特色。这种发展的方向,为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无论是对高层建筑还是大型建筑、结构多样性的建筑,建筑主体建设质量的保障,都是项目得以继续进行以及长期应用的重要因素[1]。因此,在技术的研究中,需要对建筑主体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关注。在目前的主体建筑建设中,钢结构、混凝土、钢结构与混凝土混合结构的应用最为常见,要结合建筑项目所在地点的地理条件,根据设计的要求,选择适合的材料进行应用。
2几种常见的建筑主体结构类型
2.1筒体结构
筒体结构是建筑主体结构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具有良好的整体性。筒体结构主要是通过铺设模板现浇的方式进行施工,是将剪力墙或者主体框架集中到建筑物的内部和外围而形成的具有封闭空间的筒体,这种结构形式多用于层数较多的高层建筑,如写字楼、公寓等。
2.2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结构在建筑主体结构中也占据重要的地位,其是通过利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替换框架结构中的梁柱,起到承载建筑各类荷载的作用,剪力墙结构可以有效的控制主体结构水平受力,在高层建筑中应用较为广泛。
3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要点分析
3.1模板工程施工要点分析
建筑主体结构成型过程中,模板工程施工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对混凝土结构的固化成型、优化施工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在模板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建筑墙体结构、梁柱结构等部位模板施工材料的选择和控制,确保模板表面平整,无明显的凸起或裂痕,在模板的支设过程中,应确保墙体外模板长于内模板,然后用海绵条等对模板与墙体进行贴合性检验,以避免在浇筑过程中,出现漏浆现象。在模板安装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采用先进的吊装墙模技术,严格控制模板与钢筋间的距离,避免钢筋外露。此外,模板安装前应先对模板涂抹隔离层,可以有效的避免模板拆卸过程中发生的黏连现象,提高模板施工效率,同时还能减少模板在拆卸过程中出现的损伤,但是在涂抹隔离层时,尤其需要注意外界环境,避免阴雨天气对隔离层造成破坏,影响模板工程质量。
3.2梁柱节点结构施工要点
在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梁柱节点结构连接的施工。在梁柱连接点混凝土浇筑前,应在距离浇筑面50cm处架设箍筋,并将其与外伸钢筋固定在一起,避免施工过程中钢筋错位问题的发生。浇筑时,施工人员需要采用振动功率较小的振捣棒进行振捣,同时避免振捣时,振捣棒与模板或钢筋接触,导致外伸钢筋受到振动发生偏移,确保节点浇筑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需要注意的是,在混凝土浇筑前,外伸钢筋发生致使上下层柱钢筋无法搭接的严重偏移时,应首先对上柱钢筋进行复位处理,并在上柱钢筋底部垫衬钢筋焊使上层柱钢筋与下层柱钢筋稳固连接。此外,为了有效避免在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出现梁柱节点箍筋数量与工程设计标准不相符的情况,现场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在施工前需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以确保后续工程的顺利实施。
3.3混凝土工程施工
混凝土与钢筋通常是同步应用的,混凝土的应用不仅具有实际的结构功能,在目前的建筑设计领域中,由于受到安藤忠雄清水混凝土设计风格的影响,这种材料的应用也具有了装饰性的特点。需要结合建筑设计的要点,安排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中对混凝土的应用。在选择混凝土的过程中,需要应用测试、构建模型等手段,确定混凝土的质量能够符合于应用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应用预制混凝土较为常见,这种方式能够保证混凝土的配比、状态从而使得混凝土在凝结之后,呈现出稳定的状态。预制混凝土要通过一次性的浇筑方式进行应用,在浇筑的过程中,需要应用振动器配合相应的震动频率展开配合,这种方式能够使得大规模的混凝土浇筑中,浇筑的速度得到提升,同时防止混凝土出现位移的问题。
3.4混凝土浇筑工程
为保证主体结构的承载力,要提升混凝土的强度,因此,在进行浇筑工作要确保落实到位。对于建造高层建筑而言,其最主要的两种材料其一是混凝土,其二是钢筋。所以要切实保障混凝土浇筑工程的施工工作,以有效保证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有序进行。在现代的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浇筑涉及多方面建筑,在建造屋面、墙体等都需要混凝土,且不同环节对混凝土的要求也不同,所以在施工中,要根据实际需要保障混凝土的质量。首先,对于梁体结构,要保证对其进行充分浇筑,以保障后续工程的有序进行;而对于柱体结构而言,要避免出现蜂窝等情况,所以对水泥的搅拌时间要进行控制,且厚度应在0.4m左右为最佳。同时,要保证建筑过程的连续性,确保混凝土浇筑的充分,此外,在对5m以上的高楼层建筑进行浇筑时,要在柱体中间位置留洞,从中间部位开始进行浇筑,避免材料分离的情况出现。
3.5其他技术要点
除了以上比较常见的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以外,还应当高度重视实际施工过程中的预应力以及防水隔热的工作。例如在构件承受外部荷载之前,首先要保证其内部受拉钢筋刚度满足要求,进而不断提升相关构建的耐久性,最大程度上满足建筑结构使用寿命符合要求。而在进行防水隔热工作的过程中,相关施工人员首先要做大的一点就是表面是平实没有其他杂志,之后再使用品质较高的防水涂料作为底漆,通过粘结灰层提高防水主剂的粘结力,然后再均匀地涂刷两次,保证防水膜固化之后的厚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而在所有工程完毕之后,施工单位还应当做好试水试验,保证防水隔热效果的实现。
结束语
我国是泱泱大国,国土面积辽阔,可是人均土地所占有得面积相对较低,在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的同时也催生了超高层建筑的发展。主体结构是超高层建筑的重要支撑,直接影响着超高层建筑的质量。超高层建筑其本身是相对垂直的一项施工作业,其中隐蔽性工程作业较多,在施工作业进程中难度系数比较大,每一个环节都会对超高层建筑的质量起到重要影响。所以,做好超高层建筑施工作业并不那么容易,它是一项复杂性较高的综合性作业。那么,贯穿整个施工作业进程中,对作业管理者以及全部的施工作业的人员都有很高要求,均需要做好对施工作业质量的把控。
参考文献
[1]刘明喜.浅析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方法[J].民营科技,2018(05):127.
[2]陈卫锋.房屋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质量通病及防治对策[J].低碳世界,2018(04):161-162.
[3]桑志华.建筑主体结构检测的常用方法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12):207.
[4]吕成成.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方法浅析[J].建材与装饰,2018(16):50.
[5]李怡明.建筑施工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8(02):151.
论文作者:杨晓旭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6
标签:结构论文; 建筑论文; 混凝土论文; 主体论文; 钢筋论文; 模板论文; 梁柱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