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200501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以提高中医治疗糖尿病临床疗效和水平,归纳糖尿病中医证治分型及三消分治施护措施,总结国内外有关中医药研究治疗糖尿病的部分文献,分别阐述不同药物机制对防治糖尿病药理作用,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希望能为广大医护人员的护理实践和科研做出微小贡献。
【关键词】糖尿病;中医药;临症施护;中医论治
1 糖尿病的证治研究
糖尿病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导致阴虚燥热,虚实夹杂。直接引发体内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发生紊乱,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由此,患者会出现“三多一少”等病证[3]。中医历来视为消症大病,病的本质是虚证,标象是热证。因而中医往往采用清热、益气、养阴、温阳等治则,以达到机体阴阳平衡的目的[4]。采用中医治疗,其安全可靠,副作用小,也对患者病症起到明显治疗效果。同时,在治疗过程中,病患也应对自己的生活进行管理控制,可对糖尿病起到较好的预防治疗作用[5]。
1.1证治研究
在中医学范畴里,糖尿病属“消渴”、“肺消”、“消中”。据中医文献记载,糖尿病被分为上消燥热津伤证、中消胃热炽盛证、下消肾阴亏虚证,并分别给予证治。纵观历代医家理论,他们多以“阴虚燥热”立论,从肺、脾、胃、肾等四个方面进行辨证论治,其中尤以肾为主。而关于消渴病,现今各地医家均结合临床实践,另辟新径,提出脾虚致消、气阴两虚兼瘀、肝失疏泄、瘀血论、痰湿论、毒邪论等新的理论[6],从不同角度阐释了消渴病的治疗重点和中医病机,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中医糖尿病临床的学术体系。
2 中药治疗研究
无论是中医学还是现代医学,防治糖尿病都称得上是一项重大课题,在临床上,借助现代糖尿病的理论和方法,进行饶有效果的评价和研究,同时遵循循证医学的方法开展一系列糖尿病中医药疗法的实验,用有力的证据确定中医药在这方面的疗效及安全性,从而使得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效果得到更为广泛的认同。虽然关于糖尿病的研究仍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但仍然既没有统一的西医诊断标准,也无统一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同时,相应的疗效判定亦没有统一的标准[12]。
2.1 单味中药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中药中有很多都具备降糖功效,需要注意的是,每味中药的抗糖活性成分和降糖机制都有所不同。就活性成分而言,就有糖类、硫键化合物、胰岛素、甾体、生物碱、黄酮、皂苷等之分;而在作用机制上看,又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增加糖的无氧酵解等,但是,就总体而言,所有的药物都是通过以上的机制来改善糖尿病患者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的症状的,进而调节体内的糖脂代谢,并最终达到降糖的目的[13]。
2.1.1人参
人参为补气药之首。人参的降糖作用主要包括,既可以有效抑制乳酸合成肝糖元,促进糖元分解,也可以刺激琥珀色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增强糖的有氧氧化作用。人参皂苷也具备增加肝葡萄糖激酶活性、加快葡萄糖氧化的功效,并由此增加肝原合成以降低血糖。另外,人参水提取物可抑制肾上腺素造成的血糖升高和脂肪组织释放游离脂肪酸,并加强机体内胰岛素的敏感性[1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2山药
赵长英等[15] 曾建立过实验性糖尿病小鼠模型,以观察山药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及预防给药对四氧嘧啶引起的小鼠血糖升高的影响。研究表明,各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在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控制体质量、提高糖耐受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而在预防作用方面,各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在预防血糖升高、控制体质量减轻方面差异有统计意义。由此可以得出,山药能够显著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四氧嘧啶引起的小鼠血糖增高通过预防给药可以有很好的对抗。
2.1.3大黄素
大黄是历代中医重要的中药,别名将军、火参之称,大黄素是大黄中提取物之一,大黄素对糖尿病肾病的作用已存在于很多研究报到中。大黄素可以上调KK-Ay小鼠肝、骨骼肌及脂肪组织中IRS-1、PI3K、AktSer473蛋白磷酸化表达,下调Fox01蛋白表达,从PI3K-AKt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增敏关键通路,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16]。因此,大黄素用于糖尿病治疗是有希望的。
3.1优点
西医治疗糖尿病以降压、控制饮食、调整脂代谢、血糖控制等为主,固然有一定疗效,但对患者造成较大经济压力,且无法阻止病情发生,易导致病情恶化[20]。中医药在医治糖尿病方面具有如下的优点:标本兼顾,整体调节,由此达到稳定的疗效,同时也不会出现过多的不良反应。此外,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的特点突出,并且方法多样,除中药汤剂外,还有艾灸、穴位按摩、耳穴埋豆、中药泡洗等特色技术来辅助治疗,同时证型不同的患者,给予合理化的治疗方案,在临床上常常取得满意的疗效。
3.2不足
我国在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基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而其对于糖尿病治疗的机制所呈现的多靶点、多途径,以及使用的疗程和剂量等方面并无统一的治疗标准。实验研究方面,重复性的基础研究偏多,部分科研设计不是很正当,相等一部分实验未设立对照组,致资料的可信度受到影响;动物实验研究时,部分动物模型不能真实反应人体胰岛素抵抗的病理生理变化,造模后的模型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对实验结果存在一定影响。
4小结
中医药对糖尿病的防治在几千年的实践之后,给后人留下了异常宝贵的经验,在这同时,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学术体系。目前中药降糖力度和速度虽然未能与西药等量齐观,但在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和血管病等方面有着总体预防和治疗,现代中医的发展研究既要立足中医药自身特点。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当继续挖掘中医的内涵规律,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发达的医学科技,以及各种门类的学科知识,最大限度地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以期早日争得世界医学界的认同。
参考文献:
[1]肖然.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6):12-15.
[2]胡爱民.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独特优势[J].糖尿病新世界,2007,10:16-18.
[3]Tervaert TW,Mooyaart AL,Amann K,et al.Pathology Society.Pathologic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ic nephropathy[J].J Am Soc Nephrol,2010,21(4):556-563.
[4]夏卫明,黄云.糖尿病中医治疗体会[J].世界中医药,2010,5(5):339-340.
论文作者:汪敏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4
标签:糖尿病论文; 中医药论文; 中医论文; 胰岛素论文; 血糖论文; 小鼠论文; 中药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