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研究必须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_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研究必须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_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

研究我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必须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初级阶段论文,实际出发论文,经济问题论文,我国社会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最关键问题。但是在这里所研究的社会主义,不是一般的抽象的探索,而是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的。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讲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只有掌握初级阶段实际这把金钥匙,才有可能正确分析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问题。

为什么研究我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这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是近80年来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在深刻揭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共产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科学预见,并把资本主义充分发展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前提。当时他把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到了晚年,他开始从西欧转向对俄国和东方社会的研究,曾以俄国农村公社为例,设想过东方类似的农业国由于各种历史条件的特殊情况,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跨入社会主义(注:参阅《马恩全集》第19卷,第366页。)。在他的名著《哥达纲领批判》中,把共产主义划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这里所说的第一阶段实即社会主义阶段。至于社会主义本身的阶段划分,马克思没有涉及。这样,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可以在充分发展的资本主义的基础上产生,也可以由落后的农业国不经过资本主义阶段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情况下产生,马克思的预见是科学的,但由于他没有亲身经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不可能对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的理论和政策作出具体的论述。

20世纪初,列宁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俄国的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关于在东方落后的农业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跨入社会主义的预想。在列宁的著作中,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曾经有过种种提法,但都只是一些设想,没有对社会主义本身的发展阶段进行严格的划分。同马克思一样,对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一般性地论述。

从斯大林开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就出现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倾向。斯大林认为苏联已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正向共产主义前进。他认为由共产主义第一阶段过渡到高级阶段只需要10-15年。他实行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主张由集体所有制向单一的全民所有制过渡,消灭商品或只在消费领域保留商品形式,完全实行按劳分配,消灭阶级和绝对地租等等。由于3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陷入深刻的经济危机,苏联的建设却取得显著的成就。加之二战结束后,欧亚出现了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这就使人们确信,苏联集中统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十分成功的模式,既可以超越资本主义社会的卡夫丁峡谷,也可以超越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阶段。因此认为,实行计划经济,就可以成功地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实践证明,在特定条件下,超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是完全可能的,但生产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企图超越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阶段而进入社会主义是完全不可能的。

在中国,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和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实际相结合,在新的时代和独特的背景下,创造了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成功地实践了在东方落后的农业大国不经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构想,他一直探索力图走出一条不同于苏联模式的中国化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在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读书笔记中曾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发达的社会主义,但这一观点并没有成为他本人和全党的主导思想。他一直实行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企图超越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由于超越历史阶段,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经济,造成政策上一系列严重失误,例如,离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片面夸大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大搞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不断革命,认为社会主义经济越公越好,越纯越好,使生产力越来越落后,人民生活越来越贫困,社会主义优越性得不到发挥,实行所谓“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社会主义,最终导致“贫穷的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把这种理论和实践推向了极端。

国内外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证明,落后国家的人民革命取得政权后,可以超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走向社会主义。但不能在生产力尚未充分发展,商品经济尚未充分发展的条件下直接进入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本身,也应分为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至今世界上尚无先例。象中国这样落后农业国进入社会主义必须经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必须经过充分发展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生产力的阶段。邓小平同志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52页。)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都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了系统的阐述与发挥。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中出现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以说,超越社会发展阶段来建设社会主义,从斯大林起,一直到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是主要倾向。只是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起,邓小平领导全党,建立了初级阶段的理论才从根本上扫除了左的倾向走上正确道路。因此,在我国要研究什么是社会主义,就要研究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要研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要研究怎样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也就是说,研究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必须研究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经济。要把社会主义经济和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既区别开来,又联系起来,从我国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来研究社会主义经济,才能深刻理解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经济的实质、特征及其一系列现象,才能正确理解党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领域的一系列方针政策。

怎样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来研究我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是研究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中最关键的重要课题。一方面要确认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另一方面又必须承认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这就是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又要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是统一体。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也就是研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这包括我国社会主义经济领域中的一系列问题。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出发,确定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主要矛盾决定根本任务,根本任务是为了解决主要矛盾。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级,尤其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建国初期,我国面临的是生产力低下、经济受到严重破坏的旧中国,经过40余年的建设,取得很大成就,但仍未能完全摆脱经济发展不平衡、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实际情况,加上人口多,耕地少,底子太薄,给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困难。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就成为初级阶段的迫切任务。这就要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怎样才能达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呢?就是要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这是从对我国基本国情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出发的。由于我国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未得到充分发展,这就必须经过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实践证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也就是说,实行市场经济,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也充分体现了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可以逾越,而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不可逾越的社会发展阶段的客观实际。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有效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要求,也是从初级阶段实际出发来研究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最鲜明的根本标志。40余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既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也经历了曲折的过程。由于对基本国情的判断失误,不能很好地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在工作中出现了严重失误,例如:实行“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脱离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在生产关系上盲目追求“一大二公”,搞平均主义;实际计划经济,排斥市场机制,使社会主义经济失去活力,影响了社

会主义经济优越性的发挥,这些深刻的教训,就是由于脱离初级阶段的实际而造成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路线,把改革开放作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逐步实行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着眼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种从初级阶段实际出发而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愈来愈显示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从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出发,确定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所有制结构是由社会经济制度和生产力水平决定的。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确保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防止两极分化,保证实现共同富裕,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地向前发展。但由于当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经济发展不平衡,全国12亿人口,有8亿多在农村,基本上还是用手工工具搞饭吃;一部分现代化工业同大量落后于现代水平的工业同时存在;国内生产总值已从在世界各国排位中第10位上升到第7位,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仍居世界后列,在世界上仍属低收入国家;由于生产力落后,我国已建立的公有制经济所依据的生产社会化程度还较低,商品经济和国内市场都不很发达,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还占有相当的比重,这些都反映我国当前所处的初级阶段的实际。面对这些情况,采取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完全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反转过来,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离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现实,超越现状追求“一大二公”,企图改造、消灭非公有制经济,割资本主义尾巴等一系列“左”的做法,在实践中起了多么大的破坏作用。历史的教训是深刻的。党的十五大报告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确定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就是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制定的,完全符合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状况。必须注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有区别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指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关系,它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包括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二者的具体内涵是有区别的。从我国当前的初级阶段实际出发,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从而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实际中的正确运用。如果离开了初级阶段的实际,就无法理解我国当前的经济制度和所有制结构,也就根本不可能理解怎样在初级阶段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而根本的命题。

——从商品经济还未充分发展的实际出发,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商品、货币和市场,社会生产完全按计划发展,列宁曾认为“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注:《列宁全集》第15卷,第112页。)后在十月革命实践的基础上,从新经济政策出发,改变了原来看法,主张保留和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斯大林通过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也认识到需要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但主张商品关系只存在于消费品范围内,价值规律对生产不起调节作用。在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基本上是排斥商品、货币和市场。我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十分落后的状态下建设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统一的国内市场没有全面形成,生产要素市场更没有形成和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到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也表示着生产力发展的程度,我们既受到旧中国商品经济未能充分发展的影响,又受到计划经济对市场机制的限制与束缚,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未能很好地发展,严重地影响着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以伟大革命家的勇气,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计划与市场都是手段,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目标,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强和改善国家宏观调控,看成是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内在要求,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经济杠杆和竞争机制,把资源配置到经济效益较好的环境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实现优胜劣汰。建立并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是从我国商品经济不发达这个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的,是从资本主义阶段可以逾越、商品经济发展阶段不可逾越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的。党的十四大以来,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向更广泛、更深刻的领域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建立,市场机制已在商品交换和资源配置等各个领域发挥着广泛的作用,在部分领域已起到基础性作用。当然这与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但只要从当前的客观实际出发,加快国民经济市场化的发展进程,继续发展和完善各类要素市场,尽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生产力的*

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定将指日可待。

——从初级阶段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结构出发,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和所有制实现形式,决定着分配结构和分配形式。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此相适应也要求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在分配领域也必须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是对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否定,也是对平均主义“大锅饭”分配方式的否定,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分配原则,但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济,不同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各自有着不同的作用。因此除按劳分配之外,还要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例如,股份制企业中凭股份取得股息红利收入,债券的所有者取得利息收入,在股票交易市场经营者取得交易收入,私营企业主和外资企业通过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等,这些都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存在的必然现象,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存在的经济现象。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又要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这就必然存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必然存在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由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所决定的。既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而又从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出发,不逾越社会发展阶段,这正是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关键所在。

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研究我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必须注意几种思想倾向。

首先,必须注意克服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思想倾向。由于数十年来受到苏联及我国计划经济传统模式的影响,人们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用传统的观点来理解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例如,从“纯而又纯”的角度要求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经济,对实际经济状况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即“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注:十五大报告。)认识不足,容易产生急于求成的思想,从而导致超越社会发展的错误倾向等。其结果,必然不能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影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际进程。

其次,必须注意防止否认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倾向。如认为我国生产力水平低,还不具备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必须在中国先发展资本主义,然后再建设社会主义。认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搞早了,搞错了,从根本上否定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甚至认为搞改革开放解决不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必须从公有制倒退到私有制,完全实行私有化,企图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等等。这种否定社会主义的右的思想倾向,实际上仍是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不可逾越的思想作怪,究其根源,还在于对我国的基本国情缺乏深刻的理解,未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所致。

当前,还要特别注意从对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个别论断的教条式理解影响下解说出来,从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下的某些错误观点中解脱出来。如认为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鼓励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会瓦解公有制的基础;搞股份制会引起国有资产流失;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会影响到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加收入分配会导致两极分化等糊涂观点,把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硬套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身上。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分析具体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脱离实际把马克思的只言片语到处硬套,那不是马克思主义,只能是教条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现阶段最大的实际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中国,真正建设社会主义,那就只能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能从这样那样的外国模式出发,不能从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个别论断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下的某些错误观点出发。”“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中出现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近20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克服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这样做,没有离开社会主义,而是在脚踏实地建设社会主义。”这就对怎样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怎样理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作了正确而深刻的总结。

标签:;  ;  ;  ;  ;  ;  ;  ;  ;  ;  ;  ;  ;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研究必须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_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