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文明共促和谐_正能量论文

创文明共促和谐_正能量论文

共创文明 共促和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和谐论文,文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7年,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迎接十七大这条主线,以“共创文明、共促和谐”为主题,更加有力地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更加有效地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社会文明和谐程度,为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制社会、和谐广东,实现全省人民富裕安康,提供强大精神支柱,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一、深化“新时期广东人精神”宣传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对近年来在群众性大讨论基础上提炼的“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的“新时期广东人精神”,要深入进行宣传、教育、实践和研究。一是深入宣传教育。运用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和弘扬“新时期广东人精神”,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各方面,在全社会形成道德共识,为构建和谐广东提供道德支撑。二是抓好实践运用。立足广东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组织干部群众广泛开展“实践‘新时期广东人精神’,争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广东新一轮改革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三是开展理论研究。对改革开放近30年来人们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深刻变化进行分析、梳理,深入挖掘“新时期广东人精神”中蕴涵的价值取向、价值选择和价值追求,推出有深度、有分量、有创新的研究成果,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出理论探索。

二、深化“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为构建和谐广东奠定思想道德基础

按照省委、省文明委的要求,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打造富有广东特色的思想道德建设品牌项目。一是继续深化“热爱祖国,建设广东”、“学法守法,与法同行”、“共铸诚信,互守承诺”、“文明礼貌,友爱向善”等主题教育实践系列活动,促使全体社会成员把“爱国、守法、诚信、知礼”道德要求转化为自觉行动。二是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实践活动。重点抓好“四进”(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工作,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更加深入基层、深入人心。把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起来,组织好“提高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文明办网、文明上网”、“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等重点活动。三是继续在中小学开展“传承文明、培育新人”主题教育活动,在大学开展“立志、修身、博学、报国”主题教育活动,增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吸引力,不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四是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弘扬文明和谐新风。召开全省现代公民教育经验交流会,大力宣传学习广东省“爱国、守法、诚信、知礼”10大杰出人物的先进事迹,在全省形成学先进、知荣辱、树正气、促和谐的社会风尚。

三、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形成以创建促和谐的工作格局

以“创建促和谐、和谐促发展”为主题,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贯穿到各项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突出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倡导和谐风尚,推动形成共创文明、共促和谐的生动局面。一是强化创建文明城市的龙头作用。大力推广惠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先进经验,推动广州市、惠州市、东莞市加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力度,克服薄弱环节,发扬优势和特色,不断提高创建水平,力争2008年创建成全国文明城市。推动深圳市、中山市以和谐理念引领、提升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力争蝉联全国文明城市。二是深化创建文明社区工作。按照“六好”(自治好、管理好、服务好、治安好、环境好、风尚好)的要求,开展“四进社区”、“睦邻日”和“邻里节”活动,承办全国“体育进社区”展演活动,建成更多的文明和谐新社区。三是加大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力度。召开全省创建生态文明村经验交流现场会,推广湛江、肇庆等地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成功做法和经验,抓好示范点,以“改善生产条件、改造生活环境、改进生活方式”为主要内容,扎实推进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

四、深化各种人文关怀活动,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总结推广全省各地开展“关爱行动”、“都市暖流”等活动的经验,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更加注重人文关怀。一是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以发展志愿者服务队伍(义工队伍)、建立社会志愿服务体系为切入点,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相互关爱、服务社会”的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激发社会成员参与志愿服务和各类社会公益事业的热情,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二是不断增强企业和各种组织的社会责任感,广泛开展“感恩社会”、“希望工程”、“光彩事业”和创建文明民营企业等活动,为各类企业尤其是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回报社会、奉献爱心、共创和谐搭建平台,不断拓展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领域。三是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动员社会各界为下岗失业人员、农村特困家庭、外来务工人员、孤寡老人、残疾人士等弱势群体提供物质帮助和精神关怀,使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感受社会温暖和人间真情。

标签:;  ;  ;  

创文明共促和谐_正能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