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与我国乡镇企业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经济论文,企业发展论文,乡镇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兴起将使我国乡镇企业面临资本积累和科技创新的双重压力,并产生一系列的矛盾。在这场产业革命中,一部分乡镇企业将被淘汰,而更多的乡镇企业会顺应全球经济发展趋势,通过转轨转型、改造联合等方式,朝着集团化、知识化、国际化方向迈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乡镇知识经济产业。
1 知识经济对我国乡镇企业造成资本积累和科技创新的双重压力
首先,我国乡镇企业面临加快资本积累的巨大压力。八十年代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企业集团化加速发展,企业之间通过联合,发展以资本为纽带的跨行业跨区域经营,壮大规模实力,形成了众多的巨型企业集团,改变了全球经济发展格局。通过企业集团化形成规模经济,实现多元化发展,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既节约了资本扩张所需的大量投资,又建立和完善了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朝着巨型化、联合化、国际化方向迈进。企业集团化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大趋势,并将成为下世纪知识经济的主要载体。我国乡镇企业必须顺应这一潮流,增加积累,发展壮大,或者通过资产兼并联合,建立企业集团,实现规模经济,达到企业间资源共享、分工合作、降低成本、增强实力的目的。然而,目前我国乡镇企业普遍规模偏小,布局分散,市场竞争力弱,随着外国企业集团对国内市场的渗透和国内企业的发展,市场竞争加剧,从前几年的纺织品大战、啤酒大战、洗衣粉大战到当前的VCD大战,无不显示出乡镇企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因此,必须加快资本积累,组建企业集团,拓展发展空间,进军国际市场,朝着巨型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其次,乡镇企业面临科技创新的巨大压力。我国的乡镇企业、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乡镇企业,普遍设备落后、工艺陈旧、产品技术含量较低,科技创新能力弱,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和灵活经营维持生产。而知识经济将意味着传统产业的衰落和知识产业的兴起,知识、技术和信息将成为下世纪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资料表明,二十世纪初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只有5%-20%,而七十至九十年代已上升到70%-80%,到知识经济时代将达到90%,可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呈加速态势。而科技进步是科技创新的基本元素,我国乡镇企业由于科技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弱,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或者走向衰落、淘汰,或者依靠科技创新,转轨转型,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过渡,从而获得新生。
必须指出的是,知识经济的兴起不允许乡镇企业按部就班,先经过资本积累形成企业集团,然后转轨转型和培育科技创新能力,最后发展知识经济,从国内信息产业产值的快速增加、通讯网络建设、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无不表明知识经济即将到来。乡镇企业必须加快发展,和高新技术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同时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才能占领一席之地,谋求跨世纪的发展。
2 知识经济的兴起将使我国乡镇企业面临一系列的矛盾
第一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任务和发展知识产业对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的发展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加速了农村城镇化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知识经济的兴起在较大程度上将使知识劳动代替机器劳动,使脑力劳动代替体力劳动,经济增长主要不是依靠劳动力投入的增加,而是依靠科技创新和信息的获取、传输、贮存、生产,从而使乡镇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
第二是低素质劳动力供应与高技术工人需求的矛盾。目前我国乡镇企业劳动力主要来自农村,大部分只有高中以下文化,无法适应知识产业发展的要求。高科技开发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素质劳动力的短缺将成为乡镇企业进入知识经济社会的主要障碍。
第三是发展传统主导产业和发展先导知识产业的矛盾。一方面,乡镇企业有发展传统产业的惯性,传统产业已经具有一定基础和规模,继续发展不需要大量投资,驾轻就熟,短期效益明显。知识产业作为先导产业,涉及产业结构调整、设备更新、技术引进、人才培养等诸多问题。另一方面,知识经济的兴起必然会淘汰传统产业,如果不及时转轨转型,发展先导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最终将造成乡镇企业的全面衰落。
3 二十一世纪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道路
知识经济时代我国乡镇企业将出现分化,分别走上四条不同的道路。其一,部分企业由于规模小,设备老化,工艺陈旧,产品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缺乏强大的技术支撑,市场饱和或接近饱和,不能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而遭淘汰,或向知识产业转轨转型失败而灭亡。其二,部分乡镇企业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加强技术改造,向知识产业转轨,从内部孕育知识产业的胚胎,当信息技术对乡镇企业的推动超过资本、劳动力、矿产资源的推动时,乡镇企业转型为乡镇知识产业,完成转轨转型。其三,乡镇企业通过外部嫁接知识产业,一种是乡镇企业之间联合兼并,建立企业集团,集中技术力量,推动科技开发和科技成果的吸收、转化;另一种是企业与高校和研究所联合,组成“混合舰队”,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其四,乡村地区依托中心城市和科研院所,培育全新的知识型乡镇企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取代传统乡镇企业。
下世纪我国乡镇企业将分三个阶段完成向知识经济的过渡和转变。第一阶段,形成乡镇企业集团或以乡镇企业为核心的“混合舰队”,知识产业在乡镇企业中的含量不断增加但不占主要地位。第二阶段,乡镇企业全面发展知识产业,并仍然保留部分传统产业,如纺织、服装、食品、建材、造纸、机械等,传统产业的产量稳定增长,但是产值在乡镇企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三阶段,全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乡镇知识产业,乡镇知识经济以生态农业、知识农民、现代化农村为背景,以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为支撑,面向国际市场,朝着集团化、现代化、国际化、知识化方向发展。
4 未雨绸缪,迎接挑战
首先,要着眼全球,面向未来,更新观念,充分认识知识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实现四化的必由之路。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不仅是一种素质和技能,而且是一种资源和资本,知识经济将彻底体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企业之间的竞争直接体现为知识信息的生产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其次,在知识经济这场产业革命中,我国乡镇企业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外资企业相比,由于先天科技基础薄弱和后天投入不足,所处的地位颇为不利,需要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来迎接这场挑战。
对于政府而言,要及时调整产业政策,对乡镇企业向知识产业转轨转型给予必要的资金、技术和政策扶持,创造有利于乡镇企业科技创新的环境,形成一整套科技创新运行管理机制,包括国家科技投入与国民经济同比增长制度,培育和完善知识、技术和信息市场,促进知识与技术的资本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产业化,为乡镇企业培养发展知识经济所需的各类人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巩固基础教育、强化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完善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对于企业而言,要尽快提高管理队伍素质,重大投资决策实行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建立企业科技投入制度,设立企业科技开发基金,合理使用人才,加强人才资源储备,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推进分配方式改革,营造科技创新的工作环境,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投资重点逐步向知识产业转移。